孔子是如何用《周易》划分自己一生的?

周易与今天的两点论有相通之处。孔孑以中 庸继承发展其要素。以三纲五常规范人生。依德治天下。维护发展周易之精神。克己复礼就是拯救周壬朝的口号。天下潮流,浩浩荡荡,岂能是论语所能撑控的。德与法并进,方能凑效。

#####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孔子用周易占卜怎么划分一生的?

一、15岁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如何选择

子曰:“有教无类”,就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虽然没有强调九年义务教育,意思也是一样,学到15岁(差不多初中毕业的年级),如果还有志向并对学习感兴趣,就要下定决心,立下志向,就是上大学硕士博士继续进修,没有这个志向,就去选择职业学校或者另谋出路。

二、30岁知道自己志向

子曰:“三十而立”,15岁是立下学习的决心,30岁是决定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三、40岁应该看得透

子曰:“四十而不惑”,30岁努力了付出了,40岁无论得失如何要看的透,但是不应该放弃。

四、50岁应该拿得起放得下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30岁的志向到了50岁就应该知道了天命,要看得开,要放的下。

五、60岁应该要包容一切

子曰:“六十而耳顺”,60岁要可以包容所有的一切,耳朵听得一切就觉得很顺。

六、70岁就可以从心所欲了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历了所有一切,到70岁随心所欲,风风雨雨的历程,自己早已明白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所以可以所心所欲,也不逾矩。

总结:孔子晚年喜《易》,研究周易,并作《易传》,所以这六句话是一卦的六爻爻辞,孔子也占卜,但一般不占,子曰:“不占而已矣”,荀子曰:“善易者不卜”,为什么学易而不占不卜,因为善易者不占而占,不卜而卜,就是靠推算和感知已经知道结果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

《论语》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孔子世家》有所不同,无“五十以学”之句,而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孔子作《易传》,《史记》称《易大传》。

现通行《易传》与《易经》合为一书,然而《易传》却多出《序卦》与《杂卦》两篇。

古代就有人质疑《易传》非孔子所作。如欧阳修考证出,《文言》是鲁穆姜之言,在襄公九年。此后十五年孔子才出生。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大不一样,《周易》主要为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帛书《易传》仅《系》名同,但文字不同,如无“太极,四象”,而是“大恒,四马”,凡“象”字皆为“马”。其它篇完全不同,为《二三子问》、《衷》、《要》、《缪和》、《昭力》。

同一个周文王作两套卦序不同的《周易》?

同一个孔子作两套文字不同的《易传》?

#####

孔子年轻时志向远大。用自己的才华周游列国,用三纲五常规范人的生活标准。但是否对孔子本人不可知晓,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或,五十知天命等都可以说明孔子对人身分段。但孔子在五十岁后接触易经最后感叹,早学易经何犯太多错误,可以看出孔子对易经的博大理学深知自己不足。最后得岀的孔子得出的结论,人命是天注定。可以想象孔子的内心与报国之志的矛盾。

#####

孔夫子说他十五岁‘有志于学’,立志学习,好学。

‘三十而立’,三十岁他就有成就了,就有显著学习的成绩,他有目标,他有方向,不会轻易改变了;而立,他有立足之处了。

‘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我们今天讲的,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一丝毫强求都没有,造善因一定得善果。

‘六十而耳顺’,这个功夫了不起!什么叫耳顺?这个人说这桩事情好,不错,你好;那个人说这个不好,不错,也很好。耳顺,这是很深的定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那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他做学问,读书、求学成绩的表现。不学怎么行?人活到老,学到老。

众所周知孔夫子非常擅长《易经》,并且也擅长占卜,但是孔子讲“不占而已矣”。孔夫子自己谱写了自己一生的卦。

谢谢大家!

#####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孔子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而实际上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划分为六个阶段,既乾卦的六个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