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王阳明的塑像(王阳明塑像图片)

为纪念平和建县500周年,当地在县城东南方向、花山溪畔,新辟一个方圆160亩的阳明公园,公园内矗有一尊王阳明的塑像,颠覆我以往心目中王阳明的形象。

在一尊高8.8米的王阳明全身塑像前,借着灯光和星光,我抬头仰望,只见塑像主人翁的下颚微微上扬,面对平和城区,虽看不清面部表情,但可以感受到颇有几分踌躇。在射灯照射下,凸显了两只手,一只手握卷,一只手指点。雕像左右两侧是两面弧形纪念墙,分别镌刻《添设清平县治疏》《再议平和县治疏》。

王阳明更多是以一代旷儒的形象展示于世的,但他文武兼备,一生文治武功显赫。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等地,奉命率兵入闽平乱,平和是他平生的首战!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塑像是3年前拜谒余姚王阳明故居。在未进入故居前,先见一座牌楼,上书有“新建伯”的字样,这是王阳明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嘉封的,隆庆年间又被追封新建侯。若问阳明平生功业:巡抚南赣、平定宸濠、征战思田。王公是在马上建功立业的!

跨入牌楼,扑面而来的是一尊王阳明腰上佩剑的塑像。双眉紧蹙,一脸沧桑,若有所思。古铜色的塑像原本黯淡,那日又适逢雨天,淫雨霏霏,乌云蔽日,不难想象王阳明一生征战,金戈铁马,风尘仆仆的劳顿!《明史》作如是评价:“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唯有王阳明者。”

有关平和的王阳明塑像照片,有一张让我怦然心动、拍案叫绝!这是一张从基座仰拍的照片,一轮明日当头,蓝天蓝得纯净,不见一朵白云,王阳明塑像的头顶上还形成了一圈光环,暗合了其一生孜孜以求的“此心光明”。在蓝天青山的衬托下,一泓溪水逶迤而过,青白色的花岗岩塑像更加熠熠生辉!

这与先前在余姚看过的王阳明塑像迥异,更为舒展、更为敞亮、更为豪迈。

《王阳明遗像图册》收录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百余幅塑像或画像,王公的双臂都是拘谨的,贴在腋下,不曾张开。在与平和县有关方面沟通切磋中,雕塑师、华侨大学王治君教授三易其稿,历时一年半打磨完成,只为形神兼备,突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

塑像人物右手执卷,象征“知”,良知,认识事物的道理;左手随目光指向前方,隐喻“行”,行动,依据道理的实践。雕像底座正面镌刻王阳明的手迹“知行合一”,背面镌刻生平简介。

平和平乱,是王阳明率兵以来的首战告捷,但他没有就此止步,而在思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莫倚谋功为上策,还须内治是先声”。

王阳明不仅有置县之奏,更有治县之谋。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在再议奏请立县时,取名“平和”。他认为平和之所以“乱乱相承”,主要是远离县治,教化不及,民众罔知法度,因此提出“析划里图,添设新县”的思路,主要是为了“添置县治控制贼巢,建立学校移风易俗”的策略,武力平乱,可以得一时安宁;实行教化,方可收“诞敷文德”之效,“庶得久安长治”。

难能可贵的是,王阳明将平和作为贵州龙场悟道的心学思想的最早实践地之一。

至此,让我再度想起王阳明故居檐柱上的那副楹联:“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阳明先生当之无愧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