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2-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2-2
(序分)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十方诸佛摄持我的善根,感谢十方菩萨护念我的善根,感谢十方父母传承我的生命,感谢十方国土安住我的身心,我们再感恩一下生活。
诚心祈求,佛陀示现诸佛国土
光明无量,韦提希乐生极乐国
观经前面序分的这一段话,是感应道交的教法。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对机说法,众生有什么困难,佛陀就现量跟他讲法,唯此经典为求。国王在牢房里面祈求,夫人也在禁室里祈求,佛陀从空中感应道交,这是自性的显露。从相上看,好像众生有求佛陀的大悲就示现,其实告诉我们,是我们自性的显露。明的是讲相,暗地里是讲智,表露出一种智慧。佛从空而来,空代表众生的空性,就是佛性,能显一切法。佛从空中到牢狱里来,证明外面的相没有障碍,我们的自性跟法性实在没有任何冲突和障碍,不管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我们是苦是乐,外面一切相都没办法障碍我们跟佛陀交流,没办法障碍我们的喜悦。任何物质障碍不了我们的解脱,障碍不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祈求而感应道交,表露出我们的自性本来俱足宝藏。最重要的,我们要知道,我们自性中心的祈求,就能感应到法的显现,通过外在的苦让我们爆发出一种诚心,虔诚的心。如果世间没有苦,我们就贪着于世间的东西而不求于自心。外面太快乐了太具足了,我们的心反而闭塞。所以当我们住在生活很快乐的体上面的时候,反而对佛很淡泊。为什么讲天人不能修道呢?因为他的环境太好了,福报太大了,就没办法跟佛心相应。像韦提希,像国王,业障非常重的情况下,忧愁苦恼万分的情况下,竟然能见到佛,证明我们的心很重要。并不是你的福报很重要,也不是你的功德有多大很重要,更不是你的名利很重要,而是你的心很重要。这部经以文殊菩萨为当机众、为开显法的人,证明此经典暗合于妙道,是智慧的体现。
韦提希不乐此恶国土,不乐此秽土,感受到这个世间的苦,想出离故。蕅益大师说我们有两种信:信此世界恶,五浊恶世无有修道之缘;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愿,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真实。两种深信,叫信成就。韦提希“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求哀忏悔,就是谦虚的意思,忏悔自己过去的因,求于佛,让她正受清净之业。这主要是讲韦提希内心不清净,也感到国土的不清净,所以请佛来教她,观于清净业处。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这时释迦牟尼佛眉间放光,眉间代表佛智,代表平等性智,口代表妙观察智,口里放光就是妙观察智,接引众生故。头顶放光是示现佛。“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他这个光旋转十方世界,然后在自己的头顶上化为金台,就像一面镜子,在里面显现出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密宗里面就有这种修法,观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有微妙的国土,可以观察出来的。释迦牟尼佛在韦提希面前示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其实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当时法藏比丘造西方极乐世界之前,也向世自在王如来祈请,要看十方诸佛国土。世自在王如来示现十方诸佛微妙庄严国土让法藏比丘取舍,清净微妙庄严的就摄取,污垢的就不要。垢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是九法界的心。唯摄取十方诸佛微妙庄严的国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九法界的分别心,唯有一真法界的佛心;唯摄佛体,不摄众生体。然后他要把十方诸佛功德修圆满,在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心中完成。五劫思维,兆载修行。五劫思维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然后又建立依报,接引众生的方便,再把这个成就圆满的国土,送到每个众生心中去。他无量劫的兆载修行,就是要把佛的国土放到每个众生心里面去,就是“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国土正在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心光之中,否则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是故十方世界所有诸天人民,所有世界的众生心中,都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
“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而释迦牟尼佛又在韦提希这位菩萨心中,也来显现十方诸佛微妙的国土。有的国土七宝合成;有的国土纯是莲花,功德所聚;有的国土如自在天宫;有的国土如琉璃之镜。十方世界所有国土,都在里面显现出来。严显可观,严是严密,显是显现在镜里,让韦提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韦提希看到诸佛国土,非常清净,皆有光明,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殊胜。《无量寿经》讲:十方诸佛光明或照一国,或照二国,或照三、四国,百千国,唯有阿弥陀佛光明炽盛照十方国。他的亮光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十方诸佛国土的亮光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所以韦提希自然选择月亮,唯独乐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韦提希当然看到他的愿力。阿弥陀佛是已成佛,韦提希是未成佛,大愿已成就,当然韦提希一见就见到了,这也是祈求出来的。“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就是教我念佛三昧。教我思维,思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教我正受,正受就是三昧,思维是念佛,三昧是定,叫做念佛三昧。后面也有一个念佛三昧,是五百宫女得念佛三昧,那是通过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得到的。韦提希是通过日观、地观、水观等前六观,就得到正受,佛就现前了,即得念佛三昧。十方诸佛现前三昧就现前。后面讲五百宫女得念佛三昧,是从第七观到一十三观。为什么韦提希观日、观地、观水的时候就得三昧呢?因为前面她已经观察过十方诸佛微妙庄严的国土,包括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国土。事实上,同诸佛国土相比,阿弥陀佛的国土更加清晰,因为十方诸佛是依因地而发愿的,阿弥陀佛是依诸佛心而发愿的。阿弥陀佛摄取的是诸佛微妙庄严,但是十方诸佛摄取的是什么呢?是依大悲心而安立的,摄取众生心而成就的庄严。众生的体成就了国土的庄严,然后把他的功德圆满成就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摄持娑婆世界,药师佛摄取东方世界,摄取的众生不一样。因为众生不一样,就有东南西北之分。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是故有十方。但是阿弥陀佛摄取诸佛微妙庄严,诸佛都被阿弥陀佛摄取,所以阿弥陀佛遍满十方,没有什么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而十方诸佛摄取的是十方众生,摄取因位,十方诸佛都在众生因地上面,所以有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这种差别。到西方极乐世界其实就是见十方诸佛,见到十方诸佛叫念佛三昧。只有信阿弥陀佛才能进入念佛三昧,不信阿弥陀佛没办法进入念佛三昧。因为念佛三昧是以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必须要信阿弥陀佛。你如果要自己进入念佛三昧,除非你发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愿,摄取十方诸佛微妙庄严的国土,成就跟他同样的愿力,然后十方诸佛再摄取十方众生。
为什么韦提希观太阳、大地和水这前六观就见到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因为十方诸佛在众生心想之中,十方诸佛摄取的是十方众生心。我们的一切业力,都在诸佛的大悲心中,只要你业力一转就可以见得到。韦提希前面已经见过了,她再见很简单了,何况她信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正行。而后面的五百宫女没有见过,必须要观佛真身,观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再跟自己的本心相应。韦提希为什么要观太阳、大地呢?西方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显现出来的,她必须要重观一次。而五百个宫女为什么可以直接观察佛身、极乐世界的庄严?因为她们没有看到过,释迦牟尼佛没有在她们面前示现,是她们自己观出来的。观者,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的体正好是实相的本身,也就是显的体。在大地里面可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不断的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大地就转为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是在教法上面讲的。我们在此世界观察,如果业不清净,心中很多的犹豫和牵挂,就没有这个心思来观。如果先从后面观行不行?完全可以。从前面观可不可以?也是可以的。慧远大师一生中三次见佛,西方三圣在空中显现,那就是第一十三观。第十一观、十二观、十三观就是慧远大师的观法。慧远大师生活在东晋,而善导大师是在唐代,他们相隔很多年。善导大师只观察到第六观,慧远大师观察到西方三圣现前的时候,是第十三观,就是说,慧远大师的观察力应该超过了善导大师。三次西方三圣现前,这是第十三观里面才现前的。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尔时释迦牟尼佛即便微笑,放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频婆娑罗王常常受八戒,又有富楼那给他说法,佛光一照,心眼即开,无有障碍,顿时就证阿那含果位。阿那含就是信心不退。
净业三福,不可思议之善法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佛告诉韦提希,“汝当系念”,系念就是相续的意思。阿弥陀佛离此世界并不远,说远是迷,说近是觉。如果你觉了,就在当下;如果你迷了,就是离此十万亿佛土。“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但是又“今现在说法”。所谓“今现在说法”,就是当下;过十万亿佛土,又在远的地方。亦远亦近,亦近亦远。所以佛说“去此不远”。“去此”就是远,后面加个“不远”,汝当系念,就在眼前;如果不系念,就离此十万亿佛土,叫“去此不远”。“谛观彼国”,观西方极乐世界净业成就。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今为汝广说众譬”,我跟你用比喻的说法,“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个很重要的,修任何法,必须要有前提,如果前提不具足,修一切法皆是外道!现在很多人,还没具足修行的前提,就开始要修法,这是有问题的。从始至终净土法门都是以善往生,不是以恶往生。以善往生,首先讲三福。后面讲下品往生者,此人被苦所逼,不能念佛,有善知识跟他讲佛名或者大乘经典,教彼插手称名: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没有机会再造恶业了,插手念南无阿弥陀佛,此人命终即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十二大劫花不开。哪怕是下品下生,也是以善业往生,就是以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临命终时一善念往生的,绝对不是以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小乘都可以往生,唯不摄恶故,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没有三恶道。极乐世界有天有人,就是没有三恶道,没有讲三恶道可以往生,没有这样的说法。以善往生,一定要以善。印光大师讲持戒、念佛,不可以恶心,比如说我有罪啊,以恶来往生,这种观点从头到尾都没有。你以为杀生可以往生?哪有这样的说法!你现前的那一善念是往生体,突出的是那一善念,不是突出恶念。如果突出恶念,那完全是错误的!很多人讲净土法门,认为我是恶人往生,突出这个恶念,这完全是错误的。
“当修三福”,为什么这样讲?不管你修任何法门,禅宗、密宗、净土宗,乃至于修般舟三昧、修心中心法,都以善来安住。为什么要以善法?因为我们不能带贪嗔痴三毒。不管修任何法,比如修般舟三昧,如果前面不具足众戒、持戒不犯、依善知识、事师如佛,不能行。并且前面还有一段三字经,讲得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如果没有具足前面的条件,你不可以行。佛经里讲,不具足众戒者,或者说不具备善法者,或者不具备般若智慧者,而修一切法,就像没有头而行持一样,都是外道,只能坚固你的恶业。比例来讲,如果你非常喜欢打麻将,这边在拼命念佛,那边如果不了知麻将的恶,不知道麻将的空性,不生起对麻将的厌倦心,那你怎么修行都没有用。为什么呢?你一出了那个圈子,马上就想打麻将,你对麻将生爱故,贪心未除故。只能更加坚固你的恶业。修行的力量越大的时候,你就觉得你有很大的功德了,到后来没有人劝你,也劝不了你了,为什么呢?贪心入心故。瓶子里有砒霜,你把所有的佳肴都放进去,吃下去照样把你毒死。所以一个人修行没有前提不行的。为什么出家人到寺庙里要先干三年苦活?劳动,挑大粪,就是要降伏这个狂心,贪嗔痴的心,世俗的心。很多人修行修了一辈子,俗气不改,一看就像个俗人不像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首先教他持戒、修威德,不要攀援、不要执着、放下世间的东西,把他的四大威仪、种种细行修完以后,才教他法。法有了以后,再加上与他平时的生活相应,一点事都没有。如果贪嗔痴一点未除就教他修法,成就了以后,他借用这个体来做贪嗔痴的事,就像给了他一把刀,会杀很多人,很可怕的。很多人修行,很多女众,从来不教她次第和种种方便,不教她消除过失,直接教她修法,到最后怪怪的,借用这个怪怪的法,来满足她贪嗔痴的心。她本身就有贪心,修法跟她的贪心一相应,那就完蛋了,变成一个大魔头了,谁都改变不了她。她有坚固的法、有坚固的世俗习气,你要破她的法就像破她的命一样,这样的人不可救了。所以必须要有加行,必须要有次第。
这个三福是不可思议善法,其实我不需要详细的讲,但是我把经的本意说出来。三种福有次第,一个讲众生本有的自性,第二个讲开显的相,第三个讲入菩提之心。“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敬父母是为自性佛,奉事师长是为自性法,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自性僧,行为叫自性僧。在没有皈依三宝之前,要开显我们的自性,孝敬父母就是你的自性佛。我们孝敬父母就是自性佛已经含在那里,你不知道而已。只要在家里孝敬父母,此人已经有了佛心,没有显而已。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首先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孝名为戒,孝就是戒,戒就是孝。孝的含义非常广大。在家孝顺父母,在世间要感受天地,在佛教要感受佛陀。佛陀就是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戒体,就是我们的法性,他遍一切处。要见一切众生都是你的父母,在境上看天地就是你的父母,在家里面看到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所以叫三重父母。三重之孝,小孝也好,大孝也好,都是一,只是心悟的大和小。悟到大,那一切众生都是你的父母。如果悟到了功德,天地是你的父母。如果你悟到小,在家里面,你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这只是心量大和小的问题,而孝是一。你的孝和佛的孝有没有差别?没有!佛陀遍法界故,菩萨功德故,众生就是分别故。众生在分别里面孝,菩萨在功德里面孝,佛在法界里面孝。如果你心量大了,就像我们出家会于佛故;像你们这些菩萨,会于功德故;世间的凡夫,在家里孝。他没有悟,但是已经抓在手上。劝人行孝者,了知与理不二故,此是自性佛。所以我们应当劝一切人行孝。不孝者就是不恭敬佛;不孝者就是杀我父母。所以不孝有大恶在,直接破佛身故。修一切法应当孝字当头,一定要孝顺。应该知道。你们是菩萨,上会于佛,知法界故,下会于众生,了知孝故。知道众生行孝,就是你的体,十方诸佛就是你的体,十方诸佛遍法界是你的体。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众生的孝跟诸佛的孝不二故。佛就在众生心处,心就在佛处。所以劝众生孝就是请佛住世;见众生孝而生欢喜就是赞美诸佛,称赞如来;赞美于孝就是供养于如来。一个孝道就是普贤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忏悔业障就是忏悔自己如何不孝,上对不起佛,中对不起众生,下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啊。这种忏悔是究竟的忏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自己不孝。五者随喜功德。当然要随喜功德了,别人在孝敬父母,你不随喜功德不是不随顺佛吗?你了知佛心,别人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你去赞美就是赞美于佛,在你心里不是他在孝,他孝的这个体跟佛是无二的,当然要随喜功德了,你随喜他就是随喜于佛。六者请转*轮,劝人行孝就是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行孝者就是佛住世,不管大孝小孝,或隐或显,或见或不见,你看到的是佛。行孝道就是佛,所以劝人行孝就是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自利利他,念念圆满,此孝即佛,无二故,形上虽有差别,我是凡夫,在家里孝顺父母,在众生面前敬天敬地、修诸功德,但是对上来讲遍法界故,跟诸佛心相应故,中间跟功德心相应故,对下跟父母心相应故。差别中圆满故,自利利他圆满。如果你行孝道,就可以获得圆满体。就是一个孝道,上会诸佛,下会众生,何等之重要!所以,孝就是皈依佛。不孝者已经失去佛性,离开一切功德了。所以我们作为菩萨,应该三心具足,下至众生,中间功德,上会于佛,上供下化,这个体与你相应,这是孝道。回去思维一下,你有没有孝道?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乃至于贴牌位,也是一份孝。并不在于这张纸有什么用,而是你的孝心很重要,会于佛心故。所以我们要见相识体,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次要的,明了此体很重要。所以孝道非常重要,孝道就是皈依佛。
第二,奉事师长为自性法。我们要奉事师长,供养师长。师长为法,叫皈依法,法就是善知识。你无量的善根从善知识而生。你的孝道来自于何方?法最重要。法,上令你孝道,下令你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这个法上通下达。就像我现在跟你讲法,如果我不跟你讲,你能知道吗?你知道你的孝道上会于诸佛,下会于众生,中间会于功德吗?你不知道啊,是不是?所以师父很重要。为什么无量劫来你不孝顺呢?为什么无量劫来你还在这个地方不成佛呢?不敬事师长故,过去诽谤善知识,诽谤师父故。今天听到就应该知道了,要奉事师长。如果诽谤师长,诽谤法,你对孝也不会真切,你听我的话也不会真切。所以要随顺,得到这个法要孝顺。我们要劝人敬事师长,因为敬事师长获得大法故。此人在此世界对师长恭敬,将来会得不可思议之殊胜法。就像你今天听我讲法,如果你过去没有敬事过师长,我讲法你如聋如哑,你听不进去,听不懂,乃至于听法的时候耳朵里面发鸣。耳朵发鸣就是有东西在障碍你,过去不敬师长的这种业在障碍着你,你就听不到。甚至头发晕全身冒汗,就是听不进去,这就是过去的业力,无量劫来诽谤善知识所感召。这个很可怕的。就像聋盲喑哑、佛前佛后难。佛陀出世你不在世,佛陀去世你来了,总也遇不到佛,遇到的都是烦恼。今天好不容易才遇到贫僧,常福。所以不敬师长过失很大的。
我们要在三宝面前不断的祈祷,在佛面前发发愿,希望师父健康,希望师父平安。你的祈祷是你的事,实在我是很平安的,但也代表着你对师父的一种恭敬。有人常常拜我,当然我的福报很弱,你们拜我也会折福啊,但是如果你觉得敬事师长能使你无量劫来不离善知识,我折福也愿意。你年纪都这么大,我还接受你的拜,我内心有愧啊,但是为了你们除去恭高我慢来敬善知识,那我必须要接受。所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和尚坐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我没有谦虚心,我不好说出来,不能讲,把谦虚放在肚子里面。虚云老和尚那时,人家说他不剃头发,他说,有苦难言啊!我的忏悔和恭敬心谁又看得见?!你们看见出家人昂着头拿着锡杖在外面走路,你以为他没有谦虚心,以为他很骄傲,他是为了传承法故,其实内心中很谦虚的。所以我们要敬事师长。如果你不敬师长,一刹那时间失去人身万劫不复,再也没有善知识在你面前现前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人身难得今天已经得到;佛法难闻今天已经闻到;善知识难遇,你能不能得到善知识,千生罕遇。今天我坐在这个地方跟你讲法,是你千生难遇的机会啊。你有多少机会听我讲法,一年有几次啊?那还算不错了,很多众生无量劫听不到的。如果生到边地疑城就更麻烦。释迦牟尼佛有一次观一只蚂蚁,九亿个大劫都没有出来过,在里面受愚痴之苦,为什么?过去诽谤善知识不敬三宝故。我们对没有皈依三宝的人,要劝他奉事师长。只要他对师长恭敬,就有亲近三宝的福报。我们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过去都是有因的,没有因都不会有现在的果报,我们对此因要生无上的信心和欢喜。因为恭敬三宝与法相应故,因为清净是实相。《金刚经》讲,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你心中迷了,什么法都不是佛法。如果你不敬事师长,什么法都不是法。如果你敬事师长,一切法就现前。所以我们看到一切敬事师长的人,就是法的显现,就有机会来闻佛法,过去现在未来闻法的人,都要奉事师长。
第三,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自性僧。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我们的行为,是对什么来讲的呢?慈心不杀,是对于生命来讲,对于我们的慧命来讲;修十善业是对于我们的报身来讲。慧命就是我们的正命,十善业是我们的依报。不杀是为正,杀是杀我们的慧命;十善业是我们的报,修十善业得天报,天报恒随。我们孝顺父母、敬事师长有什么好处?获得慧命,获得天报。孝顺父母得慧命故,敬事师长得十善业故,身口意业。后面是讲不杀生,这里是讲慈心不杀,前面加了一个慈心,慈心不杀代表佛心,就是大悲心,就是不害众生。在十六观的后面,中品往生里面,讲了不杀,没有讲慈心不杀。慈心,就是大悲心、佛心,跟第一谛是相应的。慈心不杀代表你的慧命。修十善业,十善业大家都知道,身口意业,身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没讲慈心不杀;我们的口业,不妄语、不歧语、不两舌、不恶口;我们的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菩萨戒也是摄持三业的。天报恒随,这叫依。一切善法从此生,就是身口意。五戒也是十善,五戒也是身口意十善法,护持我们的报身故。十善业就是我们的报身。这叫自性僧宝。
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无量寿经》里讲,释迦牟尼佛出世,除五恶,持五善,去五痛,离五烧,就是五戒。为了令众生除去五种恶业,就是杀盗淫妄酒;修五种善业,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令众生自性具足故,首先要让自性里的本体显现出来。如果你自性不能显现出来,闻佛而不能生信。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一个不敬事师长的人,一个没有慈心不修十善业的人,你跟他讲净土,跟他谈西方极乐世界,他会信吗?他不会信的。释迦牟尼佛出世,令众生除五恶,修五善,去五烧,趣入泥洹之道。就是说,只要让众生除去五恶修五善,就是泥洹体,他这个体就已经得到了。只要得到这五种善法,就得到自性的显露。所以先令众生种善根。我们做寺庙干什么,令众生种善根故,教他们相信因果。《地藏经》就是一部孝经,要令众生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修十善业,让众生发起佛法僧本体的自性,让它显露出来,让一切善法显露出来。佛性就在当下这个善法里面。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个体。受持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讲依佛陀的教法了。前面只是讲我们的自性体,让它显露出来,再令他来受三皈, 证明三皈的因是来自于这个体。过去没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修十善业,哪有三皈的机会呢?!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三皈由戒来护持的,不犯威仪,四大威仪具足。三皈,有别教皈依、共法皈依。什么叫共法皈依?皈依佛,就是皈依所有的佛;皈依法,就是皈依佛讲的所有的法;皈依僧,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你的师父,叫共相皈依。别相皈依,比如修禅宗就以禅为师,修净土宗以净土为师,不要搞乱了。修禅宗的人跑到净土宗来拜师,不是把你搞乱了吗?你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却跟一个禅宗的人在一块,他说:心净则土净,心清净了就是土净了。你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其实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清净的时候,你心清净了就不要念佛了,因为心净土就净,这样讲就麻烦了。心净是识净,落到三界里面,怎么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那是骗人的。禅宗跟净土宗,修法是有区别的,体是一样,究竟的果是一样,但是因位上面还是有区别,修行的方法还是有区别。
别相皈依里面,要找师父,不是一个师父,要五个师父:皈依师、受戒师、羯摩师、剃度师、依止师。皈依师就是一个。受戒师,传授你的菩萨戒、什么戒的戒师。忏悔的师父,叫羯摩师,羯摩就是忏悔你的罪业。忏悔的师父一般都是男众,就是比丘具备五夏、十夏以上,出家十年了,才有资格忏悔你的罪业。你很重的罪,通过他来忏悔,帮你忏掉,要找到这样的一个师父,这也是你的师父。还有一个,学法师。我现在跟你讲法,你要皈依的。不要以为我是拜别人作师父,不要这样想。我在讲法的时候,你马上就要发起皈依的心,一秒钟也不能等待。你不需要告诉我,心里皈依就可以了。就是说,我在讲法的时候,你首先要皈依。你觉得我讲法有问题,可以马上离开。你也可以不皈依,不皈依就是不要听我的话。听法必须要皈依,否则你犯前面讲的不奉事师长的过失。对于师长,对于善知识,心中排斥、不满,可能令你多生多劫会有危险。一念就是万念,你这一念生起的时候,就是对所有的善知识不恭敬。比如对一个师父不恭敬可不可以?也不可以的。你对十方诸佛都恭敬,但是就是对一个佛不恭敬,可不可以?不可以的。如果对一尊佛不恭敬,就这一尊佛,你就堕落了。只要对一个师父有不恭敬之心,就把你带走了,那就远离善知识,因为我们众生堕性很重啊,你临命终时一刹那时间,这个恶报很快现前,就把你带到边地疑城。火烧功德林,你本来很多善知识,一念之间,把你所有的善知识都摧毁了,因为善知识一体故。善知识的体是一、不是二,诽谤一个就是所有的都诽谤了,所以不能够随便的诽谤某一个人。你可以说他讲的在某一个次第上面,但不能直接的诽谤别人。你可以寂默,不作声,也可以离开,或者拼命的磕头、忏悔。过去的人,一念诽谤善知识,会用一辈子来忏悔。当时无著跟世亲,无著是学大乘的,世亲是学小乘的,无著学了大乘回来跟世亲辩论,结果世亲辩输了,世亲就忏悔自己的业障,准备用刀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后来无著告诉他,你不要割,你能够用这个舌头诽谤大乘,就可以用它赞美大乘。从此以后他就赞美大乘,赞美佛法,对小乘再不提一句。《菩萨戒》里讲,不要跟着外道和二乘人修,他也是这样,二乘的法从不宣扬,从此以后唯宣佛乘,为了忏悔自己过去诽谤的过失。印光大师曾经也诽谤大乘,诽谤净土,后来他一生忏悔专修净土。我对师父都是无比恭敬的。我不动任何念头。如果对善知识、对师父生出不好的心态,诽谤,那你很危险的,你一生都要忏悔,这表达你对法的尊重,并不是说你忏悔不掉。还有一个叫依止师。什么叫依止师?出外到任何一个寺庙里去,三日之内必须要找到依止师。不是说你皈依常福,以后到外面不能皈依别人,不是这样的。只要你不懂得戒律、不懂得法,你到任何一个寺庙里去,三日之内要思量,如果找不到师父,你心里面就要有一个师父的显现,比如虚云老和尚。这个依止师,事师如父,看到师父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你们在家的弟子,对戒律不清楚,对法上不清楚,一定要依止于师父。如果有师父而不依止,你也会有很大的过失。如果在一个地方听法师讲法,你不依止,这也是错误的。是心中起依止心,以他为师,来听他的法,内心彻底的安静下来,把所有的知见排除掉。经过他的讲法,不断的思维,观察自己的本性,这样就得到法益。你不要辨别他讲得对不对,而要把他讲的法落于心,立即对事上观照,马上就得到利益。任何法师讲法都有利益。比如一个师父跑过来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立即观察自己,哦,我今天遇到你是善,你讲这个话是善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我今天不是善吗?啊,是的,没错,没错!因为你对师父恭敬,自然就反应。没错,没错,我今天到庙里来,是因为我过去种善才得来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跑到麻将厅里去了,人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听,我今天遇到麻将是有恶报,是我过去造的恶业,没错,没错。你心里马上就有这样反应,因为如法观照实相,马上就解脱。如果你想他讲的对不对啊?你仰着头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不去观照,而是拿笔记下来,拼命记,记下来以后放在一边就不管了,你没有观照的体,过了两天就来诽谤他,他讲的怎么样不好啊,怎么样的好啊,你就不会当时往法上会。
只要你有恭敬心,任何法师讲法都能让你得到利益,就怕你不观照。只要你在法上面一观照,就不可思议。只要稍微观照一下,你就不会住在这个法师上面,这个人上面,而是住于法。住于法就是恭敬,顺从于法是孝,百孝不如一顺。善知识讲法的时候,顺从这个法,起到力量的时候,就叫做孝道。顺从于法故,就得到利益。所以要敬事师长,要依止,一定要依止。如果自己有法了,有戒了,就不要依止了,为什么呢?你以法为依止了,还依止人干什么呢?以戒为师,以法为师,当然就不要人了。如果你以法为依,以戒为依,而有人诽谤你,这个人一定有问题。
你以法为师来建立一切相,因为法建立一切处,不是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就依这个法了,不是这个。这个阿弥陀佛不是法,是你的念而已。把《无量寿经》展开以后,那个叫依止于法。就像我平时讲的四十八愿展开以后,出家人皆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中的一个愿,你把它展现出来以后,一看到就解脱了,因为依止于法即得解脱,遍一切处。不是说你每天拜一百拜,每天念多少经,不是这样的依止于法,这个不是法,是教你打工啊!法与佛心相应故,与法界相应故,于本心相应故,这叫正法。如果那样是法,那我看小说也可以了。拜佛得到一种快乐,得到身体棒,这个就不叫法了,因为你体会不到它跟佛相应,体会不到它跟境相应,体会不到它与自己的本性相应,这个就不叫法,紧紧记住。法一定跟境相应,跟佛相应,跟功德相应,跟你自己的本性相应,这个叫做法。传承这个东西的人,才叫善知识。不传承这个东西的人,就等于是一个朋友而已,与本心不相应故。
阿弥陀佛!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