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列: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与十大威力详情 浅析佛教如何治病

佛与医之间,有着莫大的因缘,人世间如生老病死苦,正是佛教所关注的,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放弃世间的王位出家修行,正是为了研究和解决世间的生老病死苦的问题,而佛教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除人生的病苦。佛教上将人的病分为四种:一为生理病,二为业障病,三为因果病,四为鬼神病。佛教所说的业障病,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非药物所能治愈。鬼神病就是因闹神和闹鬼而得的疾病。也因此,在生病时,除了饮食调节和药物的治疗外,同时结合佛教中治病的方法,双管齐下,能得以良效。现在就将佛教中治病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诚心称念佛号。就是病患或者其亲属为其称念佛号,至诚恳切,能得感应,比如称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佛号,或出声或心中默念,行住坐卧时皆可称念,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能感应到佛菩萨的慈悲救治,令病苦消除。这在历代已经有很多的称念佛号得感应病愈和化解灾难的诸多事迹,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放生增福治病延寿。以病人的名字为其大量放生可以使众多的生命得以被救和延寿,感得的果报是病人疾病治愈,得以延寿。历史上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以前有一位小沙弥侍奉着一位得道的高僧,高僧知道沙弥只剩七天的寿命,于是便叫沙弥回家省视父母,临行时并特别嘱咐沙弥说:「你八天之后再回来。」意思就是要他在自家往生。结果到了第八天,小沙弥竟然没死又回来了,这下他的师父百思不解,感觉很奇怪,于是便入定观察个中缘由。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了许多的蚂蚁被水围困著,于是拿了竹枝当作桥梁,帮助蚂蚁渡水,救了无数蚂蚁的性命,因此不但没有夭折,反而还得到高寿!下面在列举另外一个典型的真实的例子:浙江有个盐商项天瑞,他的家中有个家仆名叫程春年,是淳安人。程春年在清干隆丙寅年七月十一日,因为得了伤寒而一病不起,请了好几个大夫来看都医不好。程春年的家里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在自己家里工作已经七年了,他的故乡又在遥远的地方,因此对于程春年无法救治他感到很难过。因此十七日那天,项天瑞便诚心地祈求,发愿要放生一万,来帮程春年延寿。隔天,程春年的脉搏已经停了,但胸口还是温热的,项天瑞便急忙去放生,并为他祈祷。到了二十日上午,项天瑞已经放生二万了,于是焚香禀告、祈求。这样到了中午时分,程春年的身体忽然温热了起来,再过一天,竟连脉搏也开始回复了跳动,就这样程春年不但清醒过来,连病也都痊愈了。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以命还命,必然得到长寿的果报。但是也有人觉得自己的钱不多,无法在亲人或自己病重时短期内大量放生,其实,放生泥鳅和田螺,鱼籽,花费不多却能在短期内放生无数的生命。江慎修居士著的“放生杀生现报录”中有一典故: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个很有钱的商人,名字叫杨序。在二十八岁的时候,梦见一位神人告诉他说:“你再过十天,就要死了。但是你能够救活一万条生命,可以免死。”杨序说:“在这短短的十天内,要救活一万生命,恐不容易做满这数。”神人说:“佛经上说,鱼的卵,没经过盐腌的,就是经过三年,还可以孵化生出鱼来,你为什么不考虑考虑这个呢?”于是杨序就把神人的话特别醒目地写在大路旁的墙壁上,让人都知道不要用盐腌鱼卵;还看见人杀鱼时,就讨取鱼卵,仍到江中。一个月后,他又梦见神人,说:“你已救活亿万生命,数目已经够了,你的寿命已经得到延长。”后活九十岁才死。可见放生的功德最为无量无边,只要有信心努力去做,灾祸危难可以马上消除,福报感应可以马上到来,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有例外。
三、诵经治病。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出现了经许多经药物治疗仍然束手无策的病患,得遇佛缘,自己或经由亲人为其至诚念诵经书而得疾病痊愈的事例,这在民间的感应录上多有记载。其中以地藏菩萨本愿经,金刚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和心经持诵者居多,且得到的感应也很殊胜。下面列举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游珣贞,唐朝广平人。久视年间,任桂府户曹参军。其女患病多年,身体日渐消瘦,这时珣贞正好考满返回洪州,其女病况益加沉重,虽经服药多时,仍未见起色,就对他说:‘女儿记得某年曾经读金刚经,如今临死之前,很想在佛堂再读一遍,若能如此,则死而无憾。’珣贞夫妇听完此话,内心非常哀伤,不禁痛哭流泪,在佛堂里找出金刚经,然因其女身体虚弱,眼睛无法睁开,口也不能读诵,珣贞夫妇于是一起为她读了数遍。一会儿,她的眼睛逐渐睁开,手指著经卷,好像是索取阅读的样子,珣贞夫妇见状,就将经卷放在她手上。这时候,她仍然读不出声,只是眼睛看著经卷,似乎是在默念。不久,佛堂中忽然放出光明,经卷也放射光芒,所有在佛堂里的人,见到这种瑞相,无不齐声赞叹,大家也同时看到她的脸上冒汗,一会儿便汗流浃背,想要睡觉。经过一夜的休息,醒来后告诉家人说:‘我全身的痛苦,已经完全消失了。’不到十天,身体完全复原。从此以后,他们全家都勤诵金刚经。
医药只能治病不能医命,倘能发至诚恭敬之心,受持读诵金刚经,现世中灭无量罪行,消除多生的业障,增长无上福慧,获最胜福田。
四、观想治病。这一定令很多人觉得疑惑,观想为什么能治病,其奥妙之处在哪里,该如何观想呢?比如,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里结了一个硬块,总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古时没有西医,不能开刀,只能吃药针炙。他四处求医,吃了不少的药,各种办法都用了,一宜没有见效,于是他就整天地观想,要是有一颗金针,刺入腹中,把那个硬块刺破该有多好,一连不知想了多长的时间。不料奇迹发生了,他感到自己肚子里那个硬块不见,全身也轻松了许多,行动就自由多了。也因此他向附近寺院的一位师父请教,寺院的师父为他讲述了3个典故:一是在近代皖北,某山区有一个姓荫的农民在田间劳动.他口渴了,因为没有带茶,就随便到沟里喝了几口水,劳动完了以后回到家中.不一会儿就感到肚子有些痛,他就连忙去找医生。医生问明一些情况后.就安慰他说,这可能是劳累所致,不要注意它就会好的.不几天,这位农民肚子越痛越厉容,慢慢地就感到肚子里有一个东西在蠕动,好像是一条小蛇。妻子听丈夫这么一说,赶忙又把原来那位医生请来了。医生来了,跑到田间捉来一条小蛇,趁农夫不注意时,把这条小蛇放在便盘里,过了一会儿,这位医主说:“你肚子里的小蛇出来
了。”顿时,这个农夫就感到肚子不痛了。二是在我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杯弓蛇影”。杯弓蛇影是中国正史《晋书·乐广传》所记载的一段真实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到朋友家作客,主人赐给一杯酒,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客人喝下酒后因心理原因感到难受,回家后病了半个月,后来经朋友解释才明白过来,病当即好了。三是有一个姓唐的商人,经常到各地做生意,不知是什么原因,脸上长了一个致命的恶疮.十分难看,可是手上也长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黑痞。有一天他托人请了一个很高超的医生,来诊治那个恶疮,这位医生来家后,看了看脸上那个恶疮,又看了看手上那个黑痔,说;“你脸上的那个恶疮,没有什么关系,有问题的倒是你手上那颗黑疮,如不去掉,还会有生命的危险”这个姓唐的商人听了医生的话后,他就天天看手上这颗黑痔,看呀,观呀,默呀,不多天,他脸上的那个恶疮就好了,可手上那个黑痔仍然役有病变。这些例子都是古今中外用观想办法来治病一种方法。而现代,日本的著名学者江胜本博士通过对着清水分别传递着善良,感谢和憎恶,怨恨,痛苦的种种意念,然后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并摄下相片,结果发现接受美好信息的水结晶是非常美丽的图型,而不良的讯息会使水结晶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并以此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而这也从科学方面充分揭示了观想治病的奥妙。对于人类来说,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没有哪样东西比水更重要。人体中有60-80%为水,如果我们能时常保持着良善和美好乐观的心态,身体的细胞就保持在一种健康的状态,这也符合佛教中所说的利用观想的方法来治病的原理。而佛教中观想治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比较容易观想得到且能被大多数人易于接受的方法就是观想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在病人头顶,手持甘露瓶,观想观世音菩萨用手中杨柳枝将甘露洒向病人身上,而病人身上黑色的病气从脚底排出,或者观想药师如来大放佛光,照耀到病人身上,而病人身上的浊气自体内排出,或者佛光照耀着患病的部位,观想炎症在消散,肿瘤在慢慢缩小。每天都不断的观想,一定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
五、持咒治病。在佛教的经典中,有不少咒语可以用来治病。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观音菩萨治病真言,药师咒,佛说神水咒疗一切病经,而咒治病的具体方法有多种,有自己持咒疗治疾病,有咒师持咒为他人治病的,咒语可以直接作用于身体,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被咒加持过的物体如咒水,丝绳,护身符或咒药结合来加持病人,比如持诵药师咒后加持药品,将药品交与病人内服或者输入体内,双管齐下,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佛教中的大悲咒能治世间八方四千种疾病。如有疾病,甚至中西医生,也束手无策,你若态度虔诚诵持大悲咒,一定不药而愈,大悲咒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效。唐时,僧人神智,持念大悲咒,咒水能救人百病,病人饮水后多痊愈。每天供水无数,人们称他为“大悲和尚”。相国(宰相)裴休,女儿被鬼神附体,请神智诵咒,七天康复。裴休于是奏请皇帝为寺院题写匾额,皇帝题书“大中圣寿”。
以上简要罗列了一些佛教祛除病苦的佛家医方,而实际上病相无量,药亦无量,佛是大医王,能治百病。世界上有很多疾病,医药是无能为力的。以佛法来说,凡是遇到疾病

罗列:金刚经的功德利益与十大威力详情

佛教早在前秦时期就已传到中国,直到了东汉末年在中国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修行方式,我们经常能在佛经中看到,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佛经大全里《金刚经》的功德名利还有十大威力,希望大家喜欢。

《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三: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四: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康惠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法身。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五:金刚经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教导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我们加以学习,但心尚且不应该贪着我修学了善法,何况去做不如法之事。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正信的功德利益。

六:金刚经中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导我们一切法门都没有定法,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行,所以要灵活运用。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灵活聪明的功德利益。

七: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体解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八:金刚经中佛赞叹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自性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自得多福的功德利益。

九:金刚经中佛说菩萨庄严佛土,但不执着住在庄严佛土的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导我们要创造人间净土,行动更应该去创造美好环境,使大家都得益,而内心不邀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我们处所环境庄严的功德利益。

十:金刚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教导我们对于正法要生信心,要如法修行清净不染,就能得证法身实相,那就是得到最大的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第一希有的功德利益。

十一:金刚经中持经功德分,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佛教导我们要经常印发、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不要间断。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家业,都是得成不可思议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法计数的功德利益。

十二:金刚经中佛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佛教导我们修学本经和正法的人,如果被人欺负侮辱,我们本来前世造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由于被人欺负侮辱的原因,前世所造的罪业,即刻消灭,并且很快就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能净业障的功德利益。

十三: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教导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使我们悟道,因为正面和反面教材,都有教育意义和彻悟人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得证一切种智的功德利益。

十四: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教导我们世间变迁,不要执着眼前烦恼,自得心安。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身心安宁的功德利益。

十五:金刚经中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各人的因缘不同,只要能得福慧、成佛道就好,不管何种法门。佛教导我们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速得成佛的功德利益。

十六:金刚经中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教导我们只有断烦恼,长修戒定慧才是正道,不要向外攀缘,才能得见自性如来。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清净法身的功德利益。

十七: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因为一切法得成于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生法忍的功德利益。

十八: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导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有为之法的无常,我们要发菩提心,把佛菩萨教给我们的道理,传给人们,使他们都能获得利益。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最福德的功德利益。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略显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

(一)【最胜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槃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议,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顶宝,名曰金刚,非余能见,光赫夺故。”

(三)【除灾威力】。下品持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尚消灭故,如彼金刚能消灾毒,如《真谛记》云:“有六种宝,皆名金刚,青碧二色,除灾毒故。”

(四)【称求威力】。有目能见,普利众生,能严净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刚满人所愿,如六宝中其余四色,黄赤白空,随须游空,出水火故。

(五)【坚实威力】。能摧我人众生寿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刚非彼物所坏,故《涅槃经》云:“金刚拟处,物无不破,而是金刚无折损故。”

(六)【利用威力】。通达无我,得成于忍,以佛眼等,悉知见故,如彼金刚,穿通诸物,故《梁摄论》云:“譬如金刚其体锋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无间威力】。不住行施,生无住心,相即非相,无所得故,如彼金刚非物不杂,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体无间隙,非沙石等所相杂故。”

(八)【一味威力】。皆以无为而有差别,诸法如义,皆佛法故,如彼金刚其体纯一,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其体一类,纯一无杂,不变异故。”

(九)【能引威力】。诸佛及法,从此出生,成不思议无边福故,如彼金刚能引诸宝,故《梁摄论》云:“金刚能招一切宝物,有金刚处宝自集故。”

(十)【遍满威力】。福广如空,利益一切,离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刚遍满一切,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遍一切处,金刚轮等,遍世界故。”

【结束语】《金刚经》能够消业、除障、增福增慧,助往生极乐,功德不可思议。经的长度也非常适合作为日课诵读,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寿命都能增长,福报更是小意思了。受经典的熏陶,冥冥之中增长智慧,破除无明,看破断掉邪淫。)续命经就是人间的金刚经!

梦参长老:我读诵十年《金刚经》后悟得了什么?

文:梦参长老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还是波涛汹涌?是有功力,还是没有功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举自己读《金刚经》的例子。

我平反之后,再次回到中国佛学院教书,开始读《金刚经》,那个时候我读起来,跟我以前所学的、听的、讲的完全不一样,好像很生疏。

以前慈舟老法师、倓虚老法师也讲过,但是回忆他们讲过的话,感觉自己不甚理解,反而从那个时候开始读《金刚经》从不间断。 十年之后,所有的问题自己突然有了解答,这是怎么来的呢?是读了十年《金刚经》所换来的。 在这个时候,你说有悟境吗?没有。只是以前的疑惑自己已经能够解答了。

在理解《金刚经》之后,再来看《阿弥陀经》等其它的经典,它们都是相通的,相同的疑问,也都能够理解的。 如果再继续读上十年,我想情况就会有变化了。读经的时候,心里游荡,思绪纷乱,虽然不是游山玩水,但又回到以前的境界,这就是错误的。

读经,心没有住到经上,换句话说,你吃饭没有住到吃饭上,喝水没有住到喝水上,心跑了,这就没有办法了,这样读诵经典所得的利益很少。虽然每部经上都说,你读此经会得到什么福德,那些都是镜花水月,不可靠的。

功德是因为你读经的时候,心理产生般若的“明”,有一种“照慧”,这是在解上来论功德。

如果你只念到文字,以为就能有好大的功德,有没有功德呢?有,但跟你这个智慧的功德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我再举个念经的例子,大家有没有念经念到心神游荡,晃到哪儿去了都不晓得?

还有,你在诵经时电话正好来了,不管你诵经是否完成了就去接电话,你这部经算不算圆满呢?

如果你去接电话,你就不能继续刚才未完成的部份继续念下去,必须从头开始诵经。

读诵大乘经偶尔会有入定的情形,好像很快就念完了,平常读《金刚经》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是今天突然只要十分钟就可以持诵完毕,仔细回想,我并没有遗漏哪一段经文!那是因为你的精神今天特别集中,所以有此收获,但这要你自己认定,一点也渗不得假的。

念佛也是如此!

先是计数,计一计连数字都没有了,我们念经、念佛都有这种情况,能念的人,所念的经,好像都没有了,还在念吗?没有念吗?四十多分钟一下子过去了,这也是好现象,这是你的心明白了,渐渐趋于寂静。

不论修哪一法,里头都会有很多的体会,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深浅不同,时间的长短不一,每个人下的工夫如何?只能自己领受了,并不适用其他人,你是你,他是他,不是吗?

我们看别人的境界,不能把它搬到我们自己身上来,那是不适用的,因为有时候只是心里出现短暂的寂静而已,你还没有得到,要真正的入定,我今生恐怕做不到了。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弥陀经》。

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后,什么都不念了,负担不了。

要一门深入,念经的,我就念一部经;称圣号的,就一个圣号,免得念了“地藏菩萨”,又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又念“地藏菩萨”。正在念当中,一会儿“阿弥陀佛”,念得很浮。

你念一个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样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这是修心的方法。

要这样子坚定不移的,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断。多了断了,断了就没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断的时候,会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护法来对你不客气了,不该断的。你要是再学起来,再忏悔,再继续念,还可以得到加持,一样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