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穷,二斗富?有没有道理?

农村有很多俗话,这些俗话不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背后蕴含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通用,这其中也有一些很好玩的俗话,体现了农民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村有一句常说的俗话是“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在农村生活时间长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过。

在这段民间谚语的影响下,谁还没有个掰着手指头数“斗”、数“簸箕”的经历呢?

民间谚语听听就算了,不能当真。“斗”和“簸箕”作为指纹的不同表现形式,肯定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不过,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了人们指纹不同的秘密。

指纹的“唯一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相同的人。

而指纹的这种“唯一性”,往往成为它被赋予解答命运重任的原因。

人的指纹,一般从胎儿10周左右开始发育。通常在这个时候,胎儿的指尖部分已经发育成“球状”。等胎儿发育到第12周左右,“球状”的指尖就会形成独一无二的指纹,并且,再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指纹的不同走向,人的指纹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箕形纹:其内部花纹中心有一根以上的箕形线,上部和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作为根基线。民间谚语里的“簸箕”指的就是它。

斗形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斗”,其内部花纹中心通常有一根以上的环行线、螺形线或曲形线,其上部和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围绕,下部则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组成。

弓形纹:这种纹路多由弓形线组成,纹线由一侧进入,再由另一侧流出,在纹路中间隆起弓形,比较好辨认。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每个人的指纹配置呢?

决定指纹的奥秘,就藏在这里

为了解开有关指纹的谜团,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联合了国内外10多家科研机构,面向23000多例个体进行了大规模的指纹花纹全基因关联分析,并从里面识别出了43个与人类指纹相关的遗传基因座,其中所包含的着位点有几千个。

那么,这些基因座的发现,对揭开指纹形成奥秘有什么影响呢?

此前,科学家们推测,人类指纹的形成,与皮肤发育相关。

皮肤发育过程中,虽然表皮、真皮以及基质层都在共同成长,但柔软的皮下组织生长速度要比坚硬的表皮快,所以会不断对表皮产生一个向上顶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表皮向内层组织收缩塌陷,然后逐渐变弯、打皱,用这种方式减轻皮下组织产生的压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纹路。

但通过对这些基因座的进一步分析,才知道指纹的形成,和皮肤发育关系不大。和它联系紧密的,反而是肢体发育。

就拿研究员们此次着重研究的EVI1基因来说。EVI1基因的主要作用是塑造四肢和手指,支撑它完成这项工作的,是表达于肢体发育期的间充质细胞,而非皮肤发育期的上皮细胞。

顺着这个线索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指纹的花纹和手指长度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指相对越长,掌长相对越短,双手斗型花纹越多;而食指远端指节相对越长,斗形花纹则越少。

未来的指纹研究,或可预测疾病

指纹虽然不能预示人的命运,但却可能和一些特定疾病存在关联。

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的斗形指纹明显要比箕形指纹、弓形指纹多;而对于女性来说,左手箕形指纹多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也更高。

另外,学界已经发现指纹不同和许多先天性遗传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如,唐氏综合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断掌、足拇趾弓状球纹等特征。要知道,对于唐氏综合症患者来说,干预时间直接影响干预结果。如果患者能在两岁以前被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生活能不能自理。

而随着这次指纹基因密码的破解,这类疾病,有望通过指纹对应的基因特征来进行临床预判、筛查。但如何跨过从研究到临床的这一步,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科学家们去解答。​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句俗话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没有任何的道理,手指上“斗”的多少和个人的财富、命运没有任何的联系,因此,这句话也就听听就好,逗逗孩子们,不要当真,个人的命运和财富还是要靠自己,多努力,多拼搏,成功终究会到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