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十一)
导言
净土宗五经一论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在这五经当中,以《阿弥陀经》最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对它的义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历代大德对于这部经的注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师所著的《弥陀圆中钞》,莲池大师所著的《疏钞》,及我们要学习的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是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弥陀经》的注解。大师称赞此注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于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此注解,可见藕益大师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
《要解》虽然精当简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较专业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写成,这对同修来讲,确实有点困难。近代的宝静法师以及圆瑛法师又先后对《弥陀要解》进行了注释,写成了《亲闻记》以及《讲义》。虽然两位大师所处年代离我们较近,但他们所注解的这些讲义,在一些初学佛的人看来仍然比较吃力。由此我们连载通俗易懂又精准解释的本源法师开示,今天继续登载讲义(十一),敬请恭敬耐心体会,佛法从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十一)
这部弥陀经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信、愿、行,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前面已经把信的部分介绍完了,在讲愿之前,藕益大师又对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进行了总结,请看要解。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丙初、揭示无上因缘
丙二、特劝净土殊胜
【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
大师把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作以总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脱死,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三界。出离三界了生脱死的方法很多,佛给我们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法无高下,契机者妙,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大乘八宗依照修行皆可以了生脱死。佛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持戒可以得解脱,像法时期修定可以得解脱,到了末法时期罕一得度者,唯依念佛法门。到了末法时期,只有修学信愿念佛法门才容易出离三界了生脱死,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法门。佛有十力,能够知道众生修何法而得度,他介绍我们这个法门,我们依教奉行,决定会得到殊胜的利益。修学一般的法门想出离三界,要把见思烦恼断尽,也就是阿罗汉的果位,才能超越三界。依照通途法门修学单单要把见惑断尽,现在这个时期很少有这样根性的人,更谈不上把见思二惑全部断尽,这样根性的人非常少。历代的祖师大德,像藕益大师,他们的本门我们不清楚,但是他们示现的都是开始修学其他的法门,在宗门教下非常通达,而到最后都是选择念佛法门作为归宿。以前我在灵岩山佛学院组织出去参学,来到禅宗道场扬州高旻寺拜访德林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是当代禅宗的大德,他跟我们做开示,他讲现在末法依照禅宗修行,禅宗根性的人非常少,修净土法门是最契机的,只有修学净土法门才能了生脱死。禅宗大德都这样讲,祖师大德也这样讲,那我们为什么不依教奉行呢?净土法门妙,妙在什么地方?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如果不能带业往生,要消业往生,那净土法门也不是方便法门,跟通途法门没有什么两样,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带业往生。造恶业犹如石头入水,必沉无疑,就是必堕地狱。然而修学净土法门可以带我们的业,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就横超三界,圆证三不退。不但带业妙,而且往生到极乐净土横具四土,不可思议。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四土隔别不融,而一个烦恼丝毫未断的业障凡夫,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可以横具上三土,就有上三土的受用,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阿弥陀佛大愿力所成就的。不但横具上三土,而且在同居土开显四教法门,藏、通、别、圆四教法门就代替一切法。我们生到极乐世界的同居土,那里就好像一个法界大学校,阿弥陀佛是校长,清净大海众是老师、同参道友,在那里想听什么法就能听什么法,只要动一个念头。我们在娑婆世界想听佛法没有那么容易,到了极乐世界,不但正报阿弥陀佛、清净大海众给你讲法,而且依报鸟儿、宝树罗网皆能宣说妙法,所讲的法与阿弥陀佛讲法皆是一样的。我们到了那里,真正能够感受到佛以一音说妙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现在很多世智辩聪的人,觉得这个法门很简单生起轻慢心,喜欢研读经教。当然这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只看经教而没有实修的功夫,最后只能成为满腹经纶的佛学者,如贫人数宝,虽入宝山,空手而归。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说到经典他每一部都熟悉,但是没有修证的功夫。还有些人喜欢参禅,修学止观,但是如果参禅不开悟,没有断见思烦恼,还是要轮转,来世有隔胎之谜,前世所修的忘掉了,来世说不定堕到恶道,不知道哪一世再能得到人身,再来闻到佛法,所以修学一般的通途法门要成就真的难。你喜欢修不要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想听什么法就有什么法,不但能够听闻一切教法,且能“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前面讲到横具上三土,这里说的更直接了,圆净四土,到了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能够感受到上三土的清净功德。在娑婆世界佛在世,最多只能看到佛的应化身,根本见不到佛的报身、法身,报身佛是法身大士大菩萨所能见到的,他有微尘相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但见到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应化身,而且能见到佛的报身及法身,佛的三身不一不异,这叫圆见三身。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是没有断烦恼的,到了极乐世界就彻底了生死出三界,永远不会退转到六道当中,不会退转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凡夫位,就是得到位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听闻正报、依报,诸佛菩萨及众鸟宝树罗网宣讲大乘佛法,就能生起无上的菩提道心,到十方一切佛刹去度化众生,这叫行不退,利益众生的行不会退转。在极乐世界每天的念头就是念佛,不会有其它杂念,都是这样清净的念,叫念不退。这三不退是圆满的证得,就叫圆证三不退。依照通途教里,只有等觉菩萨才能得到圆证三不退的果位,我们想想多么殊胜啊,在我们这边到等觉菩萨位置要进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得到这样的位置,除了净土经教,一切法门一切经教里面找不到这样的法门。“人民皆一生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民一生就成就了,这个“一生”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这一生当中就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啊,不待第二生。二是指一旦生到极乐世界就成就了,哪怕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带业往生,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一生就成就了。“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净土法门这样殊胜的法门,与其他一切法门不一样,没有一个法门能够堪比和超越。殊胜之处在下面两科点示,藕益大师特地提醒我们,要认真地去研究了解它的义理。听到这里,如果对净土法门还不能生起信心,不能发起无上的心来念这句佛号,那就要怪我们自己业障深重啦。
丙初、揭示无上因缘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这段是揭示极乐世界的无上因缘。佛讲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为什么在这里特地讲无上因缘,无上因缘表现在哪里?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这些菩萨当中有不可计数的一生补处大菩萨。这段经文的大意是,佛又告诉舍利弗***及大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是圆证三不退的大菩萨,这些大菩萨当中有不可计数的候补佛。我们再回头看看娑婆世界,候补佛只有一位弥勒菩萨,将来顺理成章弥勒菩萨要成佛。以前有居士问我,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多候补佛,将来谁接阿弥陀佛的班,都要作佛会不会争执啊?千万不要用凡夫的心态去揣摩佛菩萨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候补佛不是单单示现在极乐世界成佛,他可以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去成佛,这要看缘分。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培训佛的院校,像干部学院一样,这些候补佛与哪一土的众生有缘,就示现到那一土去成佛。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这段解释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文,中文翻作不退转,不退有三。“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圣人与凡夫的差别是前者永远出离六道轮回,后者在六道中不停轮转。修学一般的通途法门想进入圣人的行列,首先要断除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才初入圣人行列,就是证得初果须陀洹。经过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除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才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位就不会堕落凡夫地,这是位不退。“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行,是大乘菩萨利益众生的行。菩萨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发心去帮助一切众生,他不会退转到二乘做自了汉。小乘的人也会去度众生,我们不要觉得度众生就是菩萨的行为,小乘的人度众生态度不积极,别人找到他他才会跟别人讲法,别人不问他不会主动去讲。大乘的菩萨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跟别人去宣传佛法。末法的众生刚强难化,有时候我们去做点好事,布施点佛法还不被别人接受理解,反而遭到辱骂,这个时候心就会退转,不退真的挺难的。从前舍利弗***是一个小乘的阿罗汉,他觉得小乘属于自利,就想发起大乘心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他发了这个大愿感动了天神,天神有他心通,知道舍利弗***发了大愿就决定来考验他。天神示现了一位孝子在路边嚎啕大哭,舍利弗***经过便问他什么事情,他说母亲得了绝症在家等死,唯有用修行人的眼睛做药引子才能救治,舍利弗***想到诸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要不惜布施自己的身体,于是就把眼睛挖出来给他,天神见状说我要的是右眼,你怎么挖了左眼,舍利弗***想着帮人帮到底,又把右眼挖出来给天神,天神接过眼睛用鼻子一闻,说人家都说修行人的眼珠是香的,你的眼睛怎么这样腥臭,不要了,就把它摔在地上踹了几脚,舍利弗***的心彻底凉了,他说发心行菩萨道真的不容易,于是放弃了菩萨行。我们想想看,小乘果位的圣人都发不起菩萨行,菩萨行真的是不容易发啊。梦参老和尚是大修行人,他一生当中很多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在狱中都没有退失菩提心,经常用一首偈子来激励自己,“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为此苦,退失菩提心。”我也常常用这首偈子来激励自己。“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念不退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开始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萨婆若是梵语,中文译作一切种智,海比喻佛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广。到了法身大士的境界,就是开始断无明烦恼的时候,我们的念头只有一个,全部是趋向于萨婆若海,趋向于一切众生。大家可以观照下我们的念头趋向哪里,都是趋向于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向。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
“若约此土”这是从我们这个世界,通过藏通别圆修学的次第表示三不退修行的位置,说明在娑婆世界修学通途法门证三不退的艰难。“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四教当中,藏教的初果须陀洹、通教四地——见地,就是见真谛地与別教的初住、圆教的初信位置是平等的,也就是断烦恼的程度是一样的,但是智慧不尽相同,藏教初果须陀洹不及通教见地,通教见地不及別教初住,別教初住不及圆教初信。“通菩萨。别十向。圆十信。名行不退。”到了行不退,藏教没有了,因为藏教没有发起利益众生的菩萨心。通教至第九地菩萨地,这时菩萨行成,不会退转;別教十回向位;圆教十信位,这些位置断烦恼的程度平等,都必须断除三界的见思烦恼及三界内外的尘沙烦恼,从空出假,大乘菩萨行成,这是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至念不退,通教也没有了,到这种程度就要彻底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开始破无明,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位置是別教初地欢喜地,圆教的初住,这时就是法身大士。得到念不退,所有的念头都是趋向萨婆若海,趋向于一切众生。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这里是显示净土法门的大力用。上面讲了三不退,在娑婆世界依据通途法门修学,要想证得三不退谈何容易!说得严苛一点,就是不可能。但藕益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十念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了三不退。佛在一切经典当中告诉我们,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必定堕阿鼻地狱。五逆指出佛身血、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佛在世时,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总想害佛,要取代佛在僧团中的领导位置。有一天,佛要经过山下一条路,提婆达多就在山上准备了一块大石头,等佛从底下经过的时候,他就把石头推下来想砸死佛。佛是有大福报的人啊,而且有多少护法神在护持他。石头落下去的时候被护法神用金刚杵击碎了,没有砸到佛,但有一块小碎石砸到了佛的脚,流血了,这就是出佛身血的由来。提婆达多因此而感召了堕地狱的果报,那为什么出佛身血的罪过这么大呢?若把佛杀了就等于断了这一方众生的法身慧命,多少人因此没有机会闻到佛法,就要永远身陷轮回之中了,其罪过重的缘故就在这里。我们现在没有佛在世,若以嗔心去砸寺院、以嗔心去毁坏佛像,罪过就等同于出佛身血。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红卫兵去破环寺院、砸佛像,我在凤凰网看到一些旧文,出家人被带着高帽,脖子上挂一个牌子写着狗屁佛经,这是文化大革命时候干的事情,在座的可能都经历过,不知道有没有去做过,这是五逆十恶。如果做过也不要怕,现在有一个法门可以救你,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再感召堕阿鼻地狱的果报。弑阿罗汉,弑是封建社会下人杀上人,大臣杀皇帝、儿子杀父母就叫弑。阿罗汉是断了见思烦恼的圣人,出离三界,堪称是人天福田,也教化一方,把这样的人杀掉了,也是在断众生的法身慧命啊,也堕阿鼻地狱。现在这个时代阿罗汉很少,供千僧斋的时候会有一位阿罗汉出现,若把住持一方的善知识、讲经说法的法师杀掉,其罪过等同于杀阿罗汉,也要多阿鼻地狱。弑父弑母,我们这个色身是父母亲提供给我们的,然后再把我们培养长大,这种养育之恩我们报答还来不及,怎么能去杀害自己的父母,杀害父母的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真的动了这样一个念头,畜生也不如。破和合僧,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破坏清净的僧团,在僧人当中搬弄是非,把一个和合的僧团破坏掉了,这样的人堕阿鼻地狱。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和合僧就是清净和合的大众,像我们寺院里面四众弟子保持和合就是和合僧,如果在这个和合的群体里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和合就是破和合僧,罪过一个,堕阿鼻地狱啊。所以我们平时感觉不到,一学经教吓一跳,原来平时都是在种阿鼻地狱的因,现在学习了清楚了,以后还敢不敢做?这是五逆,十恶是身口意三业所造十种恶业,身杀生、偷盗、邪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常起贪嗔痴。十恶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恶是十恶具足而且很严重,这样的人必堕地狱,刀山剑树,铁床铜柱,地藏经讲得很清楚,上品受无间地狱之报,千万亿劫求无出期。中品是十恶皆有,稍微轻点,这样的人堕饿鬼道,放过焰口的都知道,饿鬼道的众生咽喉是针锋之细,饥火焦燃非常痛苦。大众吃饭的时候,鬼道的众生听到筷子碰碗的声音是饥火焦燃,所以佛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轻手轻脚,也不要影响到鬼道的众生,这个也是慈悲心啊。下品十恶堕畜生道,十恶具足比较轻,堕了畜生道任人宰割,杀的鸡杀的鸭,下品十恶感召的果报。造了五逆十恶的人,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畜生道饿鬼道,如石头入水必沉的道理。但是这些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有善知识开导,十念也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处的位置是下品下生,虽是下品下生但也圆证三不退,所以一般的通途行人不敢相信,不理解净土法门。这个不是我随随便便说的,在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里有“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中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中告诉我们佛讲话是真实语啊,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一个问题,就是临终助念非常重要,我们看要解都是提到临终要遇到善知识开导,就是我们念佛念得再好,临终时候如果遇到障碍就麻烦了。
【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
这里是依据通途教理来显示修行的阶次位置分明,不容错乱,目的是要显示出念佛法门所得到的力用超过一切法门。“然据教道”教是经教,通途经教,道是道理,依通途的教理来阐释佛法的修学次第。“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如果是没有断烦恼的凡夫,就不能与断除三界八十八使见惑的初果圣人相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如果是断除见思烦恼沉空滞寂的二乘圣人,决定不能等同于已经从空出假利益众生的菩萨。“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异生就是没有断无明的众生,还是用识心,与佛的真心不一样,属于异生性。同生性就是开始断无明烦恼证法身,真实见到了佛性,与佛用的一个真心,这个叫同生性。异生性像別教的三贤位、圆教十信位,这些权教菩萨都属于异生性,他们用的是识心,別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众生已经开始断无明证法身,与佛用的是同一个心,是同生性。这里讲到,若是异生就不能与同生性的众生相等。从通途教理来看,修行所得的力用,所得果位的次第清清楚楚,丝毫不能颠倒。底下又从下往上看,“又念不退。非复异生。”刚刚讲过念不退是圆初住、别初地的法身大士,与佛用的是一样的真心,所以属于同生性,决定不能与异生性的权教菩萨相比。“行不退。非仅见道。”行不退指的是断除尘沙烦恼,能够从空出假利益众生的大乘菩萨所证的位置,大乘菩萨决定不能与仅仅见道证位不退的初果圣人相同。“位不退。非是人民。”位不退就是已经断除了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证得初果须陀洹的位置,须陀洹决定不能与未断烦恼的凡夫人民相等。“躐等则成大妄。”大妄就是大妄语,在戒律里面讲妄语,大妄语就是不证言证,自己是个凡夫众生说自己是阿罗汉,就是大妄语。大妄语不通忏悔,如果是凡夫众生,不能说成是初果圣人,如果是初果圣人决定不能讲是法身大士,否则就是大妄语。“进步则舍故称。”证得了初果就舍弃了凡夫的叫法,证得了阿罗汉就舍弃了须陀洹的叫法,证得了法身大士就舍弃了前面的权教菩萨叫法。好比你现在读小学,那就再不是幼儿园的学生,读了中学就不是小学生了,度了大学就不是中学生了,舍弃以前的称呼。从这段注解里面,我们看到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三不退,我们如果再不生起信心,再不好好念佛,师父真是彻底无语了。
【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前面讲的那些都是一些常理,依照通途教理断什么烦恼证什么位置,决定不能超越。但是这些常理到了极乐世界就彻底行不通了,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够圆证三不退。按照通途教理来讲,圆证三不退是等觉菩萨,那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连见思烦恼也没有断,到底是凡夫还是法身大士?说他是凡夫,他又证得了三不退;说是法身大士,他连见思烦恼也没有断。说他不是凡夫不是法身大士也对,叫一切俱非;说他是凡夫或者是法身大士也不错,叫一切俱是。所以我们讲极乐世界确实不按常理出牌,我们要往生的极乐世界同居土不可思议,绝代圆融,一般的通途法门行人很难相信。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又是凡夫又是法身大士,又非凡夫又非法身大士,除了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这种现象啊。也没有这种一切皆是一切皆非的阶位,见思烦恼未断即圆证三不退,没有这种阶位。无此法门,除了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众生造了五逆十恶的罪,必堕阿鼻地狱,若往生极乐世界不但不堕地狱而且圆证三不退,同等觉菩萨的受用,太不可思议了。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大力用呢?大师讲了三个原因:“心性之极致”就是讲的能念之心不可思议。致是到达的意思,心性到达了极点,那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不但能念之心不可思议,所念之佛也不可思议,就是“持名之奇勋”。我们所念的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前面多次讲了这句名号蕴含了很深的深意,净土法门难信,唯上智下愚两种人能够成就。下愚之人明白娑婆世界是苦,知道极乐世界之乐,欣乐离苦,人之常情。那怎样到快乐的极乐世界去?老实执持一句阿弥陀佛。这种人听话,没有其它的念头,就是信愿具足一心要到极乐世界去,老实念佛,这样的人可以得生。上智的人也可以得生,这个上智不是世智辩聪,也不是通宗通教之人,宗门教下就是除了净土法门者。上智的人不但知道一般通途法门的教理,而且真正能够了解净土法门不可思议深意。如果只知道通途教理他不会相信这个法门,哪里一个业障凡夫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个违背了教理的讲法嘛。这是第二个原因,所念之佛不可思议。第三个原因“弥陀之大愿”,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四十八愿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四十八愿也兑现了,这个愿不可思议,对我们净业行人有无限的加持力。能念之心到了极致,所念之佛不可思议,再加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四十八愿加持,就感召了带业往生到同居土得到圆证三不退的位置,与別教初地、圆教初住位置相同,不可思议。若不是这三种因的缘故,怎么可能带业往生得到圆证三不退的位置。
【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
“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前面讲过,极乐世界人民一生成就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一生成佛,不待二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民皆是无量寿,在这一生当中就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一生成就。第二层意思是,一旦生到极乐世界便成就了,哪怕五逆十恶之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下品下生,也是圆证三不退,受用与等觉菩萨相同。“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极乐世界人民普遍是一生成佛,五逆十恶下品下生的也是一生成佛,不待二生。“人人必实证补处。”每个人都能实证到补处位。“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佛在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往生西方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就是圆教的等觉菩萨,等觉以下的阿罗汉只能称为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经过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皆得三不退,但是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持实证到等觉菩萨的位置,这样实证上善的人在极乐世界不可计数。--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释迦牟尼佛一生讲法四十九年,我们把他一生所讲的法称为一代时教,在一代时教当中除了净土三经,一生成佛圆满的就只有华严经。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是一生成佛,不待二生,所成是圆教的究竟佛。“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善财童子如何一生圆满成就的?佛在华严经中讲的很清楚,善财童子先于文殊菩萨座下成就根本智,再去参访五十二位善知识成就了差别智,其一生成佛之因,就是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叫他修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见「普贤菩萨行愿品」)。善财童子在参访摩耶夫人的时候已经是等觉菩萨,从摩耶夫人到普贤菩萨当中又经历过十一位善知识,说明善财童子已经久居等觉的位置,到普贤菩萨这里还是劝导他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善财童子不是在华藏世界成佛的,而是在极乐世界成就的。“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不但劝导善财童子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劝导华藏世界一切众生皆求归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在之处,“四十一位”不是确实数目,而是指菩萨的修行次第,即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每个阶位都有不可计数的菩萨。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修学通途法门往生到华藏世界的,都是同生性,破无明证法身的法身大士。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左右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带头求生极乐世界,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但是劝导善财童子,而且劝导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极乐世界。有人会问,文殊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大弟子,他们都叫底下人全部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毗卢遮那佛会不会生气啊?这又是以凡夫的心态揣摩诸佛菩萨的心境了。诸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目的就是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能早一点脱离苦海是他的心愿。为什么华藏世界的法身大士也要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因为在极乐世界成佛快啊,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中就有不可计数的一生补处菩萨成就。像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这些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希望我们早一点出离苦海,诸佛菩萨出世的目的就是要令一切众生早点离苦得乐。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嗟乎是感叹词,藕益大师看到很多人遇此简易便捷的净土法门不能生起信心,而去修学其他的难行法门,大师感慨万千。“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够证三不退,用教理来讲,三不退就是別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藕益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五逆十恶的人到极乐世界处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但是他的受用与补处佛的受用等同,这就是净土法门很难使人相信的原因。五逆十恶的人凭着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示信愿念佛法门,能够生起信心发起愿生极乐的心,一念乃至十念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其受用居然跟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相同,这种说法真是奇倡极谈,不但凡夫不能相信,连二乘与菩萨也很难凭自己的智慧相信,难以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华严经是经中之王,经中之王的华严经最后成就竟然在极乐世界,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藏世界的一切众生都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这部弥陀经所阐述的道理,所介绍的极乐世界就是华严经的总结与归宿,所以有人称弥陀经为小本华严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尠是很少的意思,学佛人对信愿念佛法门生起信心的人少,怀疑的人很多。“辞繁义蚀。”古来大德对佛教的著述很多,但很多都不能正解净土法门的深意,能够在这个法门成就的就是上智和下愚,而一般精通通途法门教理的人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前面我们提到李通玄长者,这位长者非常了不得,华严经的注疏共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清凉大师注释的,另一种就是李通玄长者著述的。李长者就对净土法门有误解,他觉得西方极乐世界是权巧方便,华藏是真实。这位长者修行很精进,教理很懂,长者发心注释华严经的时候,就出去寻一个清净之地。走到路上迎面跑来一只老虎,一般人看到老虎吓也吓死了赶紧跑了,但李长者没有跑,他过去用拐杖敲敲老虎的头,说你给我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我要注释华严经。听了他的话,老虎摇摇尾巴点点头,就把李长者带到了一个石窟。这石窟原是个老虎窝,住着一窝的老虎,李长者看到这个地方挺满意,说就是这里了,老虎便给他挪窝了。在他一心注释华严经的两年当中,有两名年轻女子照顾他的起居,打扫卫生,给他烧饭,他没问她们是什么地方来的,也没有正眼瞧一下。华严经注好了才想起来去问人家,刚动了这个念头,两名女子就不见了,他以为是山下的人,山底下却说没有这个人,这是天人供养。这样一位大修持的人都对净土法门有误解,认为是权巧方便。所以我们讲,真正能够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这是佛的境界啊。我们能够生起信心,大家的根机都不简单。“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藕益大师慈悲心的表现。真正对这个法门生信的人少,怀疑的人多,为了让大众明白净土法门的深意,藕益大师只有剖心以相见,滴血以证明,注释这部要解让更多的人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所以要解的字字句句皆是藕益大师的心血所成,我们净土行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决定不能辜负祖师的一番苦心。上面介绍了无上因缘,底下特劝发愿往生西方极乐。
丙二、特劝净土殊胜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佛又告诉舍利弗***以及大众,听闻这样殊胜的法门,殊胜的极乐世界,知道了娑婆世界的苦,我们就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不但有娑婆世界九法界的众生,他方世界无量的众生皆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诸上善人就是补处菩萨,能与无量无边不可计数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上善人的熏陶之下,哪有不快速成佛的道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普贤、大势至菩萨是同参道友了。
【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其数甚多。故云诸。】
这里解释诸上善人。“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前面所讲的罗汉与菩萨只能称为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因位就是菩萨,菩萨至极就是等觉菩萨,补处菩萨,要接佛的班了,叫候补佛。只有候补佛才能称为上善,在补处以下的只能称为善人。“其数甚多。故云诸。”诸,形容数目很多,无法计数。印光大师曾赞叹即便是阿弥陀佛重来注释弥陀经,也不会超越这部弥陀要解。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赞叹这部要解,可以想见藕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也是观音菩萨再来,否则经不起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弥陀经所含的深意非常深广,这部要解正可谓是阿弥陀经的展开。以前我们读诵弥陀经的时候很简单,每个人都能熟背,但是不知道其中的深意,一学习要解全部能够明了,不谈绝对的明了,至少能知道个大概。
【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便升沉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
这段是解释俱会一处的意思。通过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对比,显现出彼土与此土的胜劣差别。“犹言凡圣同居。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这是说明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与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的凡圣同居土差不多,都是没有断除见思惑的。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土由六凡和二圣组成,六凡是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二种圣人分别是实圣跟权圣。实圣是真实证到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断除了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还有八十一品思惑没有断尽,他们由于过去的有漏业还要感召业报身,还必须住在我们这个世间继续修行。初果须陀洹断除了八十八使见惑,还要经过天上人间往返七次才能证得四果阿罗汉果位,才能出离三界。所以实圣是由于有漏业感召的业报身,必须住在三界之内修行。权圣是大权示现者,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包括印光大师,这些圣人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但是他们有这样的因缘来度化众生,为度众生故示现到这个世间,是随顺愿力而来。所以我们讲佛菩萨来到这个世间是随愿而生,实圣是随业所生,凡夫也是随业所生,由业感召了业报身。圣人与凡夫同居一处就叫凡圣同居。“至实圣灰身。”已经真实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断尽思惑,证得阿罗汉果位,出离三界生到方便有余土,所以他在这个世间住世不长。“权圣机尽。”诸佛菩萨随顺愿力示现到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的任务完成了,有缘众生度尽了,就要回到自己所在的上三土去了,所以在同居土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便升沉硕异。”圣人在凡圣同居土的因缘结束了,要生到上三土,是升;凡夫继续沉沦六道苦海,是沉。硕异就是大不相同,罗汉圣人回到方便有余土享受涅槃寂静之乐,菩萨受菩提觉法快乐;凡夫继续原地待着,在六道之中受六道之苦,烦恼逼迫身心。圣人与凡夫的苦乐相差很大,情况大不相同,谓“苦乐悬殊。乃暂同。非究竟同也。”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圣同居土只是暂时的同居,因缘到了便各奔东西,凡夫没有解脱原地待着,继续受六道之苦,二乘圣人回到方便土,法身大士回到实报土,佛回到常寂光净土。“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天地之间,虽然有圣人居住,但是我们见到的机缘很少。像弥勒菩萨与他的弟子住在兜率内院,外面的人想去亲近他老人家亲近不了。初果二果三果圣人住在五不还天,其他诸天天王只听到这个名字,但是没有办法亲自去亲近。在人间,我们看高僧传里面有一些大德,确实能够见到诸佛菩萨,见到这些圣人,但也是鲜得一次,机缘很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即便见到了圣人,真正能够追随其后的就更少了,凤毛麟角,几乎不可能。高僧传有载,法照法师在朝拜五台山的时候,见到了文殊菩萨在大圣竹林寺讲法,他想着以后能再来见文殊菩萨,就在回程沿路留下很多记号,但回过头来找记号都没有了。所以亲近圣人的机缘也是很少的。
【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
前面讲的是佛前佛后没有佛住世,找个圣人不容易。那佛在世,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的时候,我们读弥陀经知道,佛的常随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五人,虽然圣人很多,但是跟诸多的人民比起来,舍卫国十万人,这个比起来悬殊很大。
【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佛在世的时候圣人与佛虽然在一起,但是他们所做的相差很远,圣人都是在修无为法,出世解脱大法,凡夫在搞六道轮回,相差很大。就好比我们现在在寺院里面修行,有些人到寺院里面来,真发了生死之心,一心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在修无为法,出世大法。还有些人就是在念佛,但是没有办法生起信心,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嗓子也枉然,在造地狱因,这个也可以称为凡圣同居嘛。上面介绍的是娑婆世界凡圣同居,下面介绍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
【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
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与十方一切诸佛凡圣同居土大不相同,十方一切诸佛凡圣同居土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差不多。西方凡圣同居土是以修无漏不思议业得生的,无漏不思议业就是净业,我们现在信愿念佛就是无漏不思议业。佛在经中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能够生起信心发愿念佛,一句乃至十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在这里同修往往容易误解,说我现在干吗这么辛苦念佛呢,到了临终的时候,师父来给我助助念不就好了吗?大家要知道,这些五逆十恶的人能够在最后生起信心念佛,这是他宿世的善根成熟了,他有这个善根,临终的时候成熟了,你说你到了临终,是否具足这样的福德因缘?有没有旁人给你助念的因缘?生死无常,不知道死在哪里。有没有这样的善根?有没有这样的福德?自己没把握的话,还是当下信愿具足老实念佛。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是无漏不思议业感召的,无漏不思议业就是前面讲过的,心性极致,能念之心不可思议;名号奇勋,所念之佛也不可思议;再加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愿力,“弥陀佛大愿王”,这三种原因才能感召到极乐世界同居土的殊胜。
【如壎如篪。同尽无明。同登妙觉。】
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老师,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我们的学长,同参道友,在这些老师学长的关心帮助下,修学肯定很快。我们与这些等觉菩萨的关系是什么?这里比作如壎如篪,壎篪是古时的两种乐器。诗经中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我们和等觉菩萨的关系是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同尽无明,同登妙觉。同尽无明就是圆断五住烦恼,圆证三不退,这就是等觉菩萨的位置。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尽就成佛了,就是妙觉。这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情形描绘了一下,决定不像我们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土迷惑颠倒,整天与恶友相处,造的是六道轮回的因。
【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
是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一生到极乐世界竟然能够圆证三不退,在念中能够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都是同生性的,与佛用的一个真心,已经是破无明烦恼证法身的。想到等觉位置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要吃多少苦才能达到,一个五逆十恶的人往生到西方,竟然能在念中超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可思议。好比从地下室坐电梯直接到了顶层,不要爬楼梯爬得那么辛苦。
【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
这和前文“一切俱是一切俱非”差不多的意思。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若说是凡夫,他能够一生成就不待二生,就是一生补处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二;若说是一生补处菩萨,他见思烦恼都没有断,还是凡夫,不能称为等觉菩萨。所以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下凡众生,非凡非圣,也可以说是即凡即圣。
【此皆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
把如来一代时教比喻成网,去网沉沦在六道苦海之中的凡夫。在如来的一代时教当中,没有此名相,没有此阶位,没有此法门,不但在释迦如来的一代时教当中没有,在十方一切诸佛的教法当中都找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感召的?心性极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加持。若非如此,道理说不通啊,但这些都是事实,从这些事实当中,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殊胜于一切诸佛刹土的凡圣同居土。所以极乐世界不是殊胜在上三土,正是殊胜在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些业障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在凡圣同居土,这部弥陀经就是针对我们而讲的。所以一切佛刹,一切法门不能与其相媲美,这是把极乐世界的好处全部说尽了,我们再不生起信心,真是业障深重。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作为学佛的人,什么是我们的大事因缘?结婚、生子、买房也是因缘,但是对学佛的人这个不是大事缘,真正的大事缘是了生脱死,圆满佛道,最难的就是超越同居这一关。通途教理中超越同居土要断见思烦恼,且不谈见思烦恼,但把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断尽就不容易。现在是五浊恶世,有见浊,种种的邪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合称邪见。见思惑都不断,怎么超越凡圣同居土?现在有一个方法能够超越这个凡圣同居土,就是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它跟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相差很大。
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藕益大师说了这么多,到底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发愿啊。大师说得这么清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形要了解得清楚,他与十方世界有何差别,殊胜之处讲给我们听啊。
就好比我们去买房子一样,这么大的一桩事情,不能草率决定啊,必须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决定买哪一套房子。同样的道理啊,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生的大事啊,前面讲的是大事因缘,来世要去的地方,你怎么不把他考察清楚?知道了他的殊胜之处,那就要发大愿,求生啊。
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的殊胜,对上面所讲的三种不思议,了解得清清楚楚,深信不疑,就会发愿,所发之愿,即是切愿。还不能发切愿,你还是有怀疑,要么就是娑婆世界还没有放下,还留恋。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即是发菩提心,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发菩提心在修学佛法中,非常重要,《观经》中告诉我们往生西方要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菩萨修道要发三种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些都是讲的发菩提心。
一般我们讲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这是三世一切诸佛成佛的总愿。
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具足深信切愿,往生西方即是发无上菩提,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要四弘誓愿来对比,就明了了。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度化一切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可以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去度化无量的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在娑婆世界我们连最基本的见思烦恼都很断,就谈不上断尘沙无明我们到了西方,就能够很快圆断三惑。法门无量誓愿学,前面我们讲了,西方极乐世界具足四教道品,一切佛法,不但正报讲法,依报也宣讲妙法。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娑婆世界成佛相当困难,种种的障道因缘,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到了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横出三界,圆证三不退。一生成就。由此可见四弘誓愿只有在极乐世界才能圆满成就。换句话说,就是具足信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了无上菩提道心。
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前面讲了信愿二行如慧行
大智度论讲过,智目行足到清凉地。清凉地就是目的地。修学佛法就是需要两种条件,一是智慧,二是行持。这两个条件不能缺少,修学净土法门,也是一样的道理,信愿就是慧行,念佛就是行行。信愿即是净土的指南针,具足了信愿去执持名号,这是正行。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亦能往生。
这句话讲得很斩钉截铁,如果具足信愿,哪怕就是念一句乃至十句,也可以往生,,从这个地方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往生最重要的就是信愿,信愿是大智慧,往生最重要的也是需要大智慧啊。大师在前面也讲到,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 在于持名功夫之深浅。这个不是很重要啊。为什么,前面我们学过了,哪怕就是往生到下品下生,也是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
说得简单点,具足了真信切愿,所念的佛号,就是与佛相应了,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反之如果不具足信愿念佛呢?藕益大师告诉我们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纵然将这句佛号念得功夫很深,但是没有信愿,也不能往生。所念之佛,好比一个人,身体很健壮,能够走很远的路,但是没有双眼瞎掉了,没有方向了,虽然能走,但是永远到不了目的地。我们修学净业的人不能不知道这些道理啊。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大本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也是讲得同样的道理,以发菩提心为主。
未完待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