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祭灶神,到底是哪一天?有什么说法吗?

自懂事起,就知道腊月二十三是灶君节,又叫过小年夜,我这里的民间是当一大节日看待的,家家户户都会置为祭品贡品拜祭灶公。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灶君节,家家户户都在做节而忙,不少已开祭拜了。

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公,灶王爷,东厨司命,灶君菩萨等,传说灶神手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专门管理人间住所,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要供上许多糖瓜果饼,以此糊住灶神的嘴,不让灶神上天讲人家的坏话,让灶神满意,多讲人家住家的好话,尽说甜言蜜语,保全家平安。

自小就听母亲讲灶君的故事,完全当灶神拟人化,十多岁时再听母亲讲灶君,我就提出疑问:灶君灶王爷怎么总象长不大的孩子,年年被大人买糖果饼来哄骗,听大人糊弄?既然是神,能上天,人间的这点儿意思也看不破?母亲不允许我有怀疑,并千叮万嘱不能对别人乱说,不能有对神不尊不敬。

自小在农村长大,祭拜灶君是非常熟悉的。我老家香火堂入门左下方是为灶君特设有神位的,平时做节,入香火堂是先祭拜祖先,然后再拜祭灶神,但在腊月二十三,却要以灶君为主,先拜灶君再拜祖宗。

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先放下其他事,祭拜灶君就成了头等事,早早就要拜灶君作准备。我香火堂内的人多好饮,总会借过节机会多饮多食,那贡品祭品自然就更丰富,人又好攀比,不甘落后,小时家穷,我家年年次次都是最差的,但却多是先去祭拜的。腊月二十三,灶君是主,先祭拜灶君,灶君神位边年年帖着这么一副小对联: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平安。祭拜灶君时要讨好灶君,多讲灶君好话,再默求祈许灶君上天多讲美言,保一家平安。要十分虔诚恭敬,不可有半点儿不恭样。祭拜了灶君,就到祭天神再到拜社主土地,最后再祭拜祖先各神灵。灶管一家饮食平安,历来都被人重视,从传统祭拜灶君上,可反映民间俗习及一些人的思想心态。我移居城市多年,也有很多年没在灶君节拜灶君了,但父母早几天就回老家,为拜灶君过年作准备了,有父母代劳,可以省略许多。




#####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小年,是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年终汇总”的日子。

人们升“灶王爷”各有不同,有的买糖果……求灶王爷向玉皇大帝嘴甜些……有的扎马让“灶王爷”“骑着骏马挎着枪,上天方,见玉皇,好话多说,坏话不说……”。

因为我个性与众不同,所以从来不给“灶王爷”行贿。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公正地汇报吧!

我信仰祖先状元高文举在天之灵!“忠孝”两全伴随我人生。

不仅为祖国握枪站岗放哨,而且孝顺两代老人不图一文……

不仅辞官当穷民师23年,而且“打铁必须本身硬”!

不仅在《今日头条》无私奉献,而且让夕阳更红……

“灶王爷”啊“灶王爷”,今日升天您尽管说……

#####

据说灶神的起源很早,商朝时期(约前1600年至约前771年)就已经开始在民间供奉灶神了。

“灶神”乡俗称为“灶公”。灶神的崇拜应起源于人类发现和利用火,来驱赶猛兽以及烹煮熟食。但是,到被称为灶神的时候,应该是在家庭形成之后(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形成),或者是已经开始筑灶煮熟食之时。

灶神的崇拜流行很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其中的风俗也比较统一,譬如说,都认为灶神节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四日。因为据说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这一天,“灶神”就会升天,于是各家各户都要在这一天焚烧纸马,准备好清水糖食供送灶神,以使之(灶神)多说好话!

在中国古代,人们起灶生火煮饭,往往是寓意着家庭的兴旺与幸福!人口多并且很幸福了家里才会炊烟袅袅,家中才会其乐融融。民间流传祭灶和供灶的习俗,已不仅仅是一种有神论或者是一种迷信,更是传统文化当对”家”概念的信奉和认可,也是对古代先民们“家和”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尊重传统传承优秀文化,我们才会走得更远更远!

#####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辞行“灶神”的重要日子。你买好了辞灶用的“糖瓜”了吗? 灶神又称“灶王爷”,是天庭里职位最小的官员。玉皇大帝对凡间的每个家庭都会派一位灶王爷,监督这一家人的“行为准则”。天庭每年都会花钱租一个五星级的宾馆,用来举行一年一度的《年终工作会》,因此灶王爷每年都要回一次天庭作《述职报告》。

#####

答: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辞行“灶神”的重要日子。你买好了辞灶用的“糖瓜”了吗?

灶神又称“灶王爷”,是天庭里职位最小的官员。玉皇大帝对凡间的每个家庭都会派一位灶王爷,监督这一家人的“行为准则”。天庭每年都会花钱租一个五星级的宾馆,用来举行一年一度的《年终工作会》,因此灶王爷每年都要回一次天庭作《述职报告》。

在年终工作会的最后一天,神仙们还会举办一些小游戏,如歌舞、下围棋,“天作棋盘,星作子,哪个敢下?地作琵笆路作弦,哪个能弹?”。神仙们都是大格局,不是人,要么也就不会花这么多钱去租星级酒店了,他们的拔河才叫真正的拔河,以银河作界,搞政工的在银河的东边,搞企管的在银河的西边,王母娘娘的哨音一响,他们这些拔河的人员不是这边推就是那边拉的。

最后比赛评出“推诿”冠亚军,获奖的人也很多,奖品大多是现金,几百万元不等。还有抽奖,奖品是笔记本,苹果手机,等离子彩电,还有出国豪华游轮双人游。猪八戒就抽到了豪华游轮双人游,叫上了 嫦娥一起走了,估计元宵节才能从国外回来。

“辞灶”一般都是什么时间呢?中国古代等级是灰常严格的,灶王爷的也分为三个等级,官员家的灶王爷等级最高,艺人家的灶王爷等级最低,所以辞灶也要分先后,一般都是:官23,民24,戏25。就是当官的腊月23辞灶,普通老百姓、农民是24辞灶,妓院的和唱戏的艺人地位最低,到腊月25才能辞灶。

现今的艺人的地位与以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现今的艺人与官员一个待遇,也都在23辞灶了。所以,这些艺人们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XXX”!她们讴歌“挖井人”,并给挖井人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挖井是一门技术,不出水的井其实不能叫“挖井”,应该叫“挖坑”。

辞灶要有贡品的,儿歌说:二十三,年来到,姑娘要花?儿要炮,大人要个糖瓜好辞灶!

辞灶就是辞别灶王爷,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好坏,一年里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玉皇大帝会在新的一年里对该家庭成员做出奖罚的。

老百姓一般不怕,正直做人,问心无愧,用糖瓜辞行灶王爷,目的是灶王爷吃了甜蜜蜜的糖瓜,会向玉皇大帝如实的说好话。而当官的腊月23这天都非常害怕,他们自己清楚这一年他们做的坏事太多了,什么谋财害命了,什么冤假错案了,什么公报私仇了,什么贪污腐败了……。他们害怕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就把“糖瓜”做的很黏很黏,灶王爷吃了后,就把嘴巴粘住了,无法开口汇报了。这样当官的就逃避了上天的惩罚。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灶王爷从天上回来的时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每家摆上了香案贡品,并点燃了“五更纸”,灶王爷就顺着各家冒起来的烟柱,回到各家了,也叫“神归位”。

需要说明的是:辞灶必须是男的主持,女的不要主持,这是有原因的:

相传最早的灶王爷是个负心汉,名叫张生,话说这张生娶妻丁香,为人贤惠孝顺,有理有节。张生外出做生意,丁香在家照顾张生年迈的父母。不曾想后来张生当官发了财,又鬼混了一个叫海棠的女人,于是回家休掉糟糠之妻丁香,丁香只得外嫁邻村,丁香临走之前曾责问张生:“你休掉结发夫妻,以后不后悔吗”?张生毫不留恋的说:“结发到此为止,永不相求相见”!并拿剪刀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抛在地上,以示决心。但是张生新娶的海棠,生活挥霍奢侈,不会料理家务,两口子很快将家产败尽,又突遭一场天火,家里被烧个精光,海棠弃家而去,张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双眼,只能靠乞讨度日。

这张生的原配丁香,改嫁的也并不是太远,由于她勤劳持家,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话说这年腊月二十三,张生要饭竟然要到了丁香的家里。这丁香认出张生,丁香心里自然又疼又恨,就给张生下了一碗面条,面条里放上自己的一缕长发。这张生从面条里吃出独有的味道,又吃出一缕长长的头发,猜测出面对的是自己休掉的前妻,自然羞愧难当,悔恨交加,一头碰到前妻的灶台上身亡。

丁香只好偷偷葬了张生,为了进行祭祀,丁香找人画了张生的画像,又怕自己男人看到,只能贴于灶后,日日供奉。

在外面做官的丈夫来家过年,见到画像,丁香只能说,这是灶神。

这张生做鬼后才知道报答前妻,因此保佑丁香家日子越加红火。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张生的忌日,丁香每年腊月二十三为他重新换一张画像,旧像烧掉。于是民间仿照丁香家做法,灶后贴上张生的画像,也会在腊月二十三更换新的。就这样,张生慢慢演变成了灶神。腊月二十三成了辞灶的日子。这也是女主人不能辞灶的原因 。

#####

事实上,人类使用火种是从新石器时代开端的八千多年前的中国最早的燧人氏原始联盟部落开始的(燧皇,也就是被后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封为的“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据说,我们人类的“钻木取火”就是由燧皇发明出来的(故,就叫做“燧人氏部落”也),不仅如此,燧皇还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弓箭以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个宗教:也就是相信天地鬼神(以人类自己作为崇拜偶像)的一一巫教,而汉武帝刘彻就是历史上将巫教推崇到极至顶峰的第一人,所以才有了他登基两年后,在16岁那年,亲自率人从华山黄甫峪口开辟出来上华山北峰的“自古华山第一条路”一一也就是后来陕西大荔军区刘吉尧小分队上去的这条险道,而导演郭维拍处女作《智取华山》时,就是顺着当年汉武帝和刘吉尧小分队上去的这条险道上去的……那么,汉武帝上北峰去干什么呢?原来,宫中方士告知他:西岳大帝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住在华山北峰顶上,所以汉武帝就要去拜见颛顼(刘彻认为自己是高阳氏的后裔),当然了,刘彻最终在北峰上没有见到西岳大帝,但他却在华山脚下的黄甫峪口建盖了华山最早的第一座宗教的建筑标志物一一集灵宫,所以说,陕西华山最早的宗教不是道教,而是巫教是也……同样,自人类新石器时代开端的八千多年前,中国的燧皇发明了钻木取火和弓箭射猎以及人类崇拜天地鬼神的巫教后,爨一一就代表了烧火煮饭之意,后来部落分家迁移了,又代表“分家”之意,但作为巫教,最早就是将火种当成“爨神”的一一因为火能烤熟食物,而“爨神”其实就是后来“灶王爷”的鼻祖!换句话说,自从人类发明了火种后并用它来烹饪食物后,“爨神”的概念就已形成了,至于后来从炎黄到尧舜禹,再到夏商周,乃至先秦两汉,以及唐宋元明清,“爨神”演变成“灶王爷”后,经历了哪些历史上的变革,为什么要在春节前的腊月祭祀“灶王爷”,我想自然会有人替我回答的以及百度上也能查到的,这其实已不重要了,关键是,只要今天的中国人知道“灶神”的起源就足够,而这才是我科普的真正目的是也…

#####

各地的祭灶时间都不一样 有的是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灶王爷在道教中为九天司命灶君。掌管一家的饮食和福祸。祭灶的时候有的会用蜜芽糖把灶王画像上的嘴给涂上 寓意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

各地不太一样,但基本都是二十三或者二十四!

#####

中国古代就祭祀灶神。灶神之起源甚早,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也就是厨房之神。商朝已开始在民间供奉,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灶神存在于每个家庭,不管你是否供奉,灶神都在你家庭中存在,也是每个家庭的“定福神君”。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中每个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上天向玉皇上帝报告。

谢灶之期也分阶层,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到天上时多说些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宫降吉祥。

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灶神是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但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则是,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

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