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九)

  导言

  净土宗五经一论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经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在这五经当中,以《阿弥陀经》最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如流。但对它的义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历代大德对于这部经的注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师所著的《弥陀圆中钞》,莲池大师所著的《疏钞》,及我们要学习的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是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弥陀经》的注解。大师称赞此注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于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此注解,可见藕益大师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

  《要解》虽然精当简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较专业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写成,这对同修来讲,确实有点困难。近代的宝静法师以及圆瑛法师又先后对《弥陀要解》进行了注释,写成了《亲闻记》以及《讲义》。虽然两位大师所处年代离我们较近,但他们所注解的这些讲义,在一些初学佛的人看来仍然比较吃力。由此我们连载通俗易懂又精准解释的本源法师开示,今天继续登载讲义(九),敬请恭敬耐心体会,佛法从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九)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上一次跟大家学习了三十七道品,它是修学佛法的次第。又学习了四摄六度,菩萨所修之法门。这些是佛因地所修学的,成佛之后,在果地上就得到十力四无畏。今天跟大家来介绍十力四无畏,佛的果地上的德能,了解后能让我们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同时也能对阿弥陀佛生起无比的信心,因为佛具足这十力四无畏,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决定有力量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的智慧德能是无限的,把它概括一下有十大类,就是十力。它是从佛的智慧当中显现出这些力量,所以又称为十智力。一、是处非处智力。佛能够知道众生的因缘果报,种善因得善报,叫“是处”。种了贪嗔痴的因,而想到天堂,想到极乐世界那是不可能的,与因果的法则相违背,是“非处”。佛对一切因果法则了了分明,就是“是处非处力”。二、业智力。佛对十方一切刹土的众生,三世所有的善恶业,有漏的、无漏的,都能够清清楚楚。三、定智力。有些众生修世间的四禅八定,有些修学出世间的小乘定、大乘定以及出世间的上上禅定,佛对一切众生所修禅定的方法都清清楚楚,而且知道其所得禅定是出世间禅定还是世间禅定。四、根智力。佛在果地对一切众生的根机了了分明。若是修人天的根机,就对他讲五戒十善;若是小乘,罗汉、缘觉的根机,就对他讲四谛十二因缘;如是菩萨的根机,就讲四摄六度;如果是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机,就讲信愿念佛法门。佛具足根智力,能够因机施教。五、欲智力。佛在果地对一切众生的欲望了了分明,知道众生到寺院学习佛法的目的。有些众生到寺院学习佛法是为了求人天福报,升官发财,平平安安,有些是为了追求解脱的。求解脱的又有人喜欢参禅、喜欢念佛,佛对众生的种种欲望与爱好了了分明,且能介绍不同的法门方便善巧接引众生。六、界智力。界就是九法界,九法界众生的特点各有不同,佛对一切众生所处的每一界,以及每个众生的根性都清清楚楚。七、至处智力。对于一切众生修什么法门,断什么烦恼,证什么果位,佛也能够了了分明。修五戒十善能得人天的果报,修四谛十二因缘能断除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具足这样的至处智力。八、宿命智力。佛在果地上成就,知道一切众生的过去世,过去世在哪一道,是畜生道、饿鬼道还是天道。若前世在人道,父母亲叫什么名字,六亲眷属的情况,佛皆能够知晓。阿罗汉知道过去世八万大劫之内的事情,佛能够知晓过去世无量劫的事情,了了分明。九、天眼智力。对一切众生是哪一道来的,死后到哪一道去,去受苦还是享乐,佛都清清楚楚。阿罗汉也有天眼通,但只能看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他的天眼通不够究竟。佛的天眼通能够看到十方无量刹土的事情。十、漏尽智力。漏就是烦恼,修行成佛要断除三大烦恼,即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不管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断除这三大烦恼,佛即是彻底断尽三大烦恼的圣人。罗汉虽然也有漏尽通,但他只断除了见思烦恼,还有尘沙、无明烦恼未断,所以阿罗汉的漏尽通是不圆满不究竟的。不但阿罗汉,就是等觉菩萨,像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其漏尽通也不究竟,因为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没有断尽。只有佛才是真正断尽一切烦恼、一切习气,称为“三觉圆万德具”的大圣人。佛具足这十种智力,就有能力去救助一切众生。所以大家不要担心,过去的业不管造了多少,只要当下能够发起信愿心,将来必定蒙佛接引,因为佛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我们要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相信阿弥陀佛有能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不但具有十种智力,而且具足四无畏:一、一切智无畏。佛于一切法中无所不知,这里“一切智”无畏不是阿罗汉的一切智。我们知道断除见思惑证得一切智,断除尘沙惑证得道种智,断除无明一切种智现前,佛的一切智就是究竟圆满的一切种智。佛能够回答众生提出的一切问题,十方刹土的一切问题都难不倒佛,因为佛具足了一切种智。我们现在这些业障凡夫就怕别人问问题,一问三不知,非常不好意思。真正到了佛的境界,没有任何问题难得倒他,所以有一切智无畏。二、漏尽无畏。佛断尽了一切烦恼,断除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对两种生死都无所畏惧。凡夫有分段生死,这一辈子做人,来世说不定就做畜生、饿鬼,对死亡充满着恐惧。而菩萨有变异生死。佛是彻底断尽了一切烦恼,远离两种生死,无所畏惧。三、说障道无畏。佛对修行路上遇到的一切障碍皆能知晓,并且对去除这些障碍的方法也了了分明。我们这些众生没有福报啊,得到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继而能够闻到佛法,对佛法生起信心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若能生逢佛世是更加不容易啊,要有大福报。对于我们现在末法众生来讲,还有一线希望,就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今现在说法”,能够亲聆阿弥陀佛讲法,这是多么殊胜的事情啊。只要大家有信心,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听佛讲法,亲值佛世。佛以一音说妙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四、说苦尽道无畏。佛知晓一切众生的苦,且能宣说一切苦道的出离方法。六凡众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阿罗汉有沉空滞寂之苦,执著与空;菩萨有尘沙、无明之苦;藏教佛与通教佛有无明未破之苦;別教佛只断了十二品无明,也有无明烦恼未断尽之苦。这些苦佛皆能了知,并之消除诸苦的对应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是尽苦之道,能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对这些尽苦之道能够宣说故无所畏惧。如是“等”法,就是除了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十力无畏,还有无量的法门。我们发四弘誓愿的时候有“烦恼无尽誓愿断”,有无量的烦恼也就有无量的法门来对治。西方极乐世界众鸟,皆能宣说无量的法门来对治我们无尽的烦恼。释迦牟尼佛一生讲法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所讲之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鸟都能宣说,这些鸟其实就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修学佛法的次第,非常关键。现在修学佛法的人,特别修学念佛法门的人,根本就没有按照三十七道品去修,对此不了解。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依何安住,佛陀教导应依四念处安住,但我们现在对佛的这些遗教都忘记了。按照三十七道品修学决定不会走错,它不但通小乘,而且通大乘教,统摄大小乘一切法。然而众生根机有种种的不同,所以随顺众生根机而作种种的开合,开合就是广说跟略说。若广说三十七道品,展开来讲有无量的修学法门;若略说,归纳起来,佛法的修学次第就是戒定慧三学。每一个法门的名字与义理不同,皆能随顺众生的好乐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西方极乐世界众鸟演说如是等法,能令一切听闻的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里“佛法僧”不是我们眼前所见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听鸟儿讲法之后,就念起自己的皈依师父了,不是的。佛代表觉悟,法代表正见,僧代表清净。听鸟讲法之后,能令我们念自性的觉悟,念自性的正见,念自性的清净。自性的觉正净就是教我们发起菩提心,发起菩提心就能伏灭我们的烦恼。伏灭,伏是将烦恼伏住,灭是将烦恼灭尽。好比一缸浊水,里面充满了泥浆,用净化剂把杂质全部沉淀下来,就比喻伏住烦恼。但是这个烦恼还会起来的,若要断除烦恼,就要把水中的沉淀物全部去除,比喻用般若智慧把烦恼彻底断除,这是灭尽烦恼。在娑婆世界想把烦恼灭除,讲心里话,这个不容易,灭除了见思惑就证得阿罗汉果位啊。我们上次讲了见惑跟思惑,首先把见惑断尽都是非常不容易啊,我们只能用一句佛号将烦恼伏住,转万念为一念,就是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临终之时跟着阿弥陀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听经、闻法、经行、供养他方诸佛等等修行,到时候烦恼就能够断尽了。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这段是说明在西方极乐世界听鸟说法之后为什么会念佛念法念僧。“灼见”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慈”是慈悲,“威”是威德,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种方式。对那些根性柔和的人就用慈悲来摄受他,对刚强难化的众生就用威德去折伏他。在娑婆世界刚强难化众生很多,西方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为何佛还要用威德折伏众生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其中有些是五逆十恶众生带业往生,就是在他即将堕入地狱道的时候有福德因缘听闻到佛法,听闻到信愿念佛法门,能够发愿念佛,念了不到十声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人往生以后还有习气,佛就用威德来折伏他。“慈”就像母亲对子女的慈爱,“威”就像父亲教化子女般威严,极乐世界众生亲自见闻阿弥陀种种慈威教化,体会到阿弥陀佛的用心良苦,于是生起感恩之心,生起念佛之心,通过念佛之心来启发自性的觉悟,故念佛。听闻极乐众鸟为之说法,法味入心,深受法益,法喜充满,如饮甘露,法味充足,越听越要听,因为这些法能对治他的烦恼、习气,能够断惑,通过听法,能够启迪他自性的正知正见,故念法。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相聚一处,共同听闻阿弥陀佛讲经,众鸟说法,一心修持,更无杂念,根据个人功夫深浅所证得的果位不尽相同,能够让自性清净显现出来,故念僧。

  【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这里是简别西方极乐世界的能念与所念,以及三宝不同之相。能念的就是空假中三观。能念之心本体即空,觅之了不可得,此是空观。能念之心圆照一切法,了知一切法形成之所以然,是假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寂不二,照寂一如,即是中道。以能观的空假中三观之心,观所念之三宝,自然与三宝相应。

  所念之三宝有别相三宝、一体三宝,及在藏通别圆四教三宝也有所不同,三谛权实亦有所不同。别相三宝,是在相上有差别。佛宝就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法身就像天上的月亮,报身就是月亮所发的光,应化身就是水中的影子,这是三身之间的关系。法身佛就是毗卢遮那佛,报身佛是卢舍那佛,像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属于化身佛。法宝就是教理行果,教即是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理就是每一部经当中所诠之理不同,行是按照佛在经典中所讲的道理去付之于行动的方法,然后依此方法修学而证得果位,即教理行果。僧宝就是三乘贤位,包括小乘声闻、中乘的缘觉、大乘的菩萨。佛教讲“圣贤”,圣人指断尽烦恼之人,像阿罗汉断除了见思烦恼,就可以称为圣人,缘觉、菩萨也可以称为圣人,佛是究竟圆满的圣人。已经去恶向善,但是没有断尽烦恼的,就称为贤人。

  一体三宝又名同体三宝,是我们自性本来具有的。佛代表觉悟,法代表正见,僧代表清净,自性当中就具有这三宝。我们皈依的时候,是通过皈依事相的三宝,住持三宝,来启迪我们自性的三宝,把自性的觉正净显现出来。何谓住持三宝?佛灭度后,我们塑造的佛像代表了佛宝;释迦牟尼佛所阐述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是法宝;剃除须发、着染色衣,这些出家僧人,比丘比丘尼是僧宝。这些三宝是表法的意思,我们看到了佛像,自己要觉悟;看到了经书,自己要具足正见;看到了僧人,只要他穿着僧人的衣服,马上就想到我要清净。不要看到僧人以后去找僧人的麻烦、毛病,那就不对了,不但没有功德而且增加罪过。所以我们皈依是通过皈依事相的三宝来启迪理性上的三宝。现在有些人说不要去找出家人皈依了,自己在家里面皈依,这种想法就是不对的,叫执理废事。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有人说自性就是弥陀,当下即是净土,我为什么还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可求,那你怎么生起念佛求生之心呢?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能执理废事,一定要按照仪规如理如法地举行三皈依仪式。

  按照天台宗的教理,三宝在藏通别圆四教当中也有所不同。藏教佛断除见思惑,证得偏真涅槃,是不圆满不究竟的。通教佛宝断除了见思烦恼,侵断习气,证真谛涅槃。別教佛宝不仅断除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还断除了十二品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有四十二品,別教的佛断除十二品无明烦恼尚不究竟。圆教佛宝彻底断尽了见思、尘沙以及四十二品无明烦恼,永远远离了分段生死跟变异生死,证得了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就是圆教佛。藏教法宝是生灭四谛,生灭十二因缘,修学事相六度。通教法宝修无生四谛,不生灭十二因缘,空性六度。別教法宝修学无量四谛,不思议十二因缘,不思议六度。圆教法宝修学无作四谛,不思议十二因缘,称性六度。藏教僧宝修学析空观,断见思烦恼。通教僧宝修学体空观,对一切色法体察无有自性,能够断除见思烦恼。別教僧宝修学次第三观,断十二品无明烦恼。圆教僧宝修学一心三观,断除十二品乃至四十一品无明烦恼。还有三谛权实之不同,藏通二教属于真谛三宝,別教为次第三宝,圆教是一心三谛三宝。前三教属于权,圆教属于实。

  壬二、徵释略显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段经文是回答大家疑问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有国无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接着又发一愿,不但国无恶道而且不闻恶名,“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那我们在经中看到“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这些鸟不是恶道之名不是恶道众生吗?是不是与阿弥陀佛所发之愿相违背了?经文又告诉我们“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些鸟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欲令法音宣流,以种种神通力量变化所作。

  【徵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

  我们这个世界的鸟是属于畜生道的,它为什么会得畜生道的果报?就是因为前世愚痴,是罪报所生。极乐世界众生没有愚痴,这些鸟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那为什么还有这些恶名呢?这里通过问答的形式来破除我们的疑惑。极乐世界没有恶业,这些鸟也就不是恶报,皆是善报感化所生。感化的五阴之身不是恶报之身,其名也不是恶道之名,而皆是善名,白鹤孔雀鹦鹉这些假名,皆是诠显如来之究竟功德。

  【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

  这里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显示利益。佛讲法皆具足四悉檀义:一、世界悉檀,欢喜益。娑婆世界众生就是喜欢鸟类的众生,看到鸟儿就欢喜,我们有很多词语与鸟有关,小鸟依人、鸟语花香等等。所以阿弥陀佛针对我们这些众生的根性,在西方极乐世界变化种种奇特之鸟,像此地稀有的白鹤、孔雀、鹦鹉、妙音、共命之鸟,还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的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让喜欢鸟的众生能够听闻西方极乐世界生起欢喜心,对西方极乐世界生起信心。二、为人悉檀,生善益。这些鸟不仅能够发声,而且声音非常之妙,宣说三十七道品,并且所说之法能够随顺众生根机,小乘根机的人能够听到小乘的法,大乘根机的人就能听到四摄六度法,让众生得到利益。还有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觉得鸟能说法非常奇特,我作为人怎么能不如鸟呢,于是就更加勇猛精进去修学,这样也能够生善益。三、对治悉檀,灭恶益。我们在娑婆世界,往往作为人类要主宰整个自然界,觉得畜生道的众生就是我们桌子上的一盘菜,对畜生道的众生起下劣想。到了极乐世界,看到众鸟都能讲经说法,这时我们就生起惭愧心,不要对这些鸟起下劣想,瞧不起畜生道的众生,就能断除我们的分别心、轻慢心,能够灭除恶的知见。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众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极乐世界一切万事万物皆是法身随缘幻化之妙用,体会到法身平等,人与鸟是平等的,众生跟佛是平等的,一切万法皆是平等,能够悟入甚深究竟之义理,契入中道实相,得第一义悉檀,令得入理益。鸟音说法具足这四悉檀之义。

  【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这里标显法界,直指万法唯心之宗旨。西方极乐世界的微风,吹到人身上是触尘,行树罗网是色香味三尘,鸟语风声属于声尘,色声香味触前五尘属于实法,五尘投射的影子是法尘,为假法。这六尘是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极乐世界众生就是正报,不管正报与依报,实法与假法,每一法皆是具足如来的三身四德。佛已经彻底证得了诸法实相之理,就能理具事照,随缘大用,建造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随拈一法,都具足了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德(四德即常乐我净),西方极乐世界的每一法都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变化所现。

  辛二、化无情声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又告诉舍利弗***以及大众,极乐世界有微弱之风吹动宝树罗网,其风和缓,不像娑婆世界台风这般猛烈,风吹在身非常舒适。宝树罗网互相撞击出微妙音,好像一支大型的交响乐队在演奏美妙的乐曲,听闻以后能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其音能够说法利益众生,所以曰妙。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情”是“有情”,指上面种种杂色之鸟。“无情”指风树罗网,不但有情的鸟类宣说妙法,无情的宝树罗网也能够宣说四教道品及无量法门。极乐世界众生听法的根机不同,虽然同在一处听法,而能随顺其根性听与自己相应的法门。藏教根性众生听闻生灭四谛,通教听闻无生四谛,別教听闻无量四谛,圆教即闻无作四谛,互不妨碍,非常奇妙,这是一种事事无碍的境界。极乐世界的众生听闻了这些法,即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是三界导师,福慧两足尊,所以念佛;佛所说的一切法宝能够使人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所以念法;僧者代佛宣扬,解行并进,是佛陀佛法的实践者,能作一切众生的楷模,所以念僧。通过念这别相三宝来启迪我们自性的三宝——觉正净。

  【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这里讲了念三宝的原因,是从无情宝树罗网宣说妙法而获益念三宝。宝树罗网说法也具足四悉檀益: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看到极乐世界情与无情皆能说法,第一次看到这个环境太殊胜了,我们在娑婆世界想听法非常不容易,极乐世界众鸟与宝树罗网皆能说法,他觉得非常奇妙,就生欢喜,这是世界悉檀。在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相聚一处,同闻共禀,外与别相三宝相应,听法之后内心与一体三宝,与觉正净心心相应,就能生起无上菩提道心,这是为人悉檀,得生善益。由于听闻妙法生起了菩提心,随修行功夫的深浅能够伏灭烦恼,功夫浅的能把烦恼伏住,功夫深的能把烦恼灭除。西方极乐世界伏灭烦恼是非常容易的,而我们现在娑婆世界伏烦恼已是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断烦恼。这是对治悉檀,得破恶益。随着见思、尘沙、无明烦恼逐渐断尽,证入一体三宝,自性佛宝即能证得法身德,自性法宝即能证得般若德,自性僧宝能够证得解脱德,自性的德能全部显现出来,得入理益,为第一义悉檀。

  庚二、总结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里结示,极乐世界依报情与无情功德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积累的福德所成。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这句“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在弥陀经中反复出现,此处是第三次。重重结示,目的就是为让众生深信极乐世界的庄严。从阿弥陀佛的角度讲,极乐世界一切依正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通过行持六度万行,积累福德所成就的果地庄严。法藏比丘修德圆满,断尽一切烦恼、一切习气,他的一切种智就能显现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即是阿弥陀佛的一切种智所显现的。从净业行人的角度讲,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有我们净业行人的功劳,它是我们清净业所感的。清净业是能感之因,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清净业所感之果。众生由于识尚未转成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的识所变现出来的,即第八阿赖耶识。我们成佛了,就能将第八阿赖耶识转化为大圆镜智。阿赖耶识里面包含了我们无始劫来的善恶业及习气种子,如果恶业多就与恶道相应,如果净业多必然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相应。凡夫凭藉清净业,阿赖耶识能够变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修德圆满,断尽一切烦恼,显出一切种智,从一切种智当中变化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凡夫的识与阿弥陀佛的一切种智所变现的境界是一样的,如果能相应,就是我们凡夫的心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能够被阿弥陀佛接引。“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影是影像,质是本质。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打印机,试卷是用蜡纸刻的,蜡纸的模子就好比本质,刻出来的试卷就是影像。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佛的一切种智所显现的,一切种智是佛性,所显现的依正庄严是佛境。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又是我们凡夫清净业所感召的,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是我们凡夫的心,所变现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众生的境。全心即境,全境即心,佛心与众生心互为本质境跟影像境。如以佛的庄严作为本质境,众生心中的就是影像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如以众生庄严作为本质境,佛心中的就是影像境,佛就是众生心目中的弥陀,即是自性弥陀,众生即是佛心中的人民,所以称为自性众生,自性众生誓愿度。众生心与佛心是平等的,互为影质。譬如房间里有很多灯,好比佛与众生的心,灯光好比佛心与众生心所变现的依正庄严,这么多灯同时打开,给人感觉光线就是一种。其实这是由很多灯所发出的光交汇形成的,每一盏灯光皆能遍及房间,众灯之光相互交涉,互不妨碍。佛心所现的依正庄严境界与众生识心所变的依正庄严能够交汇一处,不相妨碍,各有各的庄严,但程度有所不同,就好比每盏灯的亮度不同,就是由于智慧不尽相同。这是唯心庄严,事事无碍之境界。能变的自性是理,所变之庄严是事,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佛心与众生心及一切庄严皆为一体,事理不二,心境一如。好比用黄金铸成不同的器皿,虽形状有不同,但本性是一样的,其金性不会改变。“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是理,修是行,我们的心性本来就具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从理具之性德庄严起修,谓全性起修。成就了修的庄严,事修的庄严不出自性理具庄严,谓全修在性。藕益大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非常微妙,听一次未必能够理解,需要大家慢慢去体会。

  【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

  奈何,讥叹之词,藕益大师讥叹一些学佛人往往执理废事,执空废有,不认可事相上的西方净土而别谈唯心净土,被称作“鼠即鸟空”之说。鼠就是老鼠,老鼠的叫声“唧唧唧”音同“即”,即是“有”的意思,比喻一些人谈有,不知道妙有当中有真空。鸟空,鸟的叫声,像猫头鹰的叫声就是“空空空”,有些谈空的人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上面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下面开始来谈极乐世界的正报教主。

  ┌戊初、徵┌己初、约光明释

  丙二、正报妙┬丁初、徵释名号┴戊二、释┴己二、约寿命释

  └丁二、别释主伴┬戊初、别释┬己初、主

  └戊二、结示└己二、伴

  戊初、徵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佛问舍利弗***,你觉得怎么样,这尊佛为什么称为阿弥陀佛。舍利弗当然不知道佛的境界了,他虽然智慧第一,但他是二乘当中权智第一,无法了知佛的境界。好比一名小学生在班里成绩第一,但是把大学生的试卷拿来叫他考,他肯定是不知道的。我们不能认为舍利弗不知道就起轻慢心,前面讲过舍利弗是古佛再来,示现过来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在这里不回答佛都是有用意的,能让大家知道净土法门的义理是很深的,没有那么简单,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很难理解,目的就是让大家引起重视。

  【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弥陀经的主要思想是信愿行三资粮,行乃持名妙行,这里就特把佛号举出来解释。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称为妙行,其妙有三:一、简捷妙。简是简单,修净土法门很简单,只要信愿具足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可。捷是快捷。我们想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有两种法门,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信愿念佛法门之外其他的法门都称为通途法门,通途法门是竖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慢慢断烦恼。断见惑思惑才能出离三界,就是要证得阿罗汉果位,根机利的人需要三生,根机钝的人需要六十小劫。修学特别法门,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信愿念佛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信愿具足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不退转,所以这个法门既简单又快捷,谓简捷妙。二、殊特妙。哪怕是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前,只要遇到善知识开导信愿念佛法门,依教奉行,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殊胜特别之处。唐朝有张善和,一生以杀牛为业,临命终时阴境现前,很多牛来向他索命,他头脑很清醒,看到牛来生大怖畏,疾呼救命,正巧一出家人经过他家门前便寻声而来,其妻向出家师父说明了情况,出家人知道这是冤亲债主在他最虚弱的时候前来索命,马上给张善和开示,你以前杀业太重,现在牛来向你索命,你现在唯一能救自己的方法就是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张善和非常有善根,他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念往生。当然,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这是有宿世的善根,我们一般的人还是要平时就下功夫,不能等到临终的时候,因为不知道你是否能遇到善知识,有没有这样的善缘。三、***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能够圆证三不退,哪怕是张善和这样一辈子杀牛为业的人。三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如果修学通途法门,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至等觉菩萨的位置才能圆证三不退。我们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烦恼没有断,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圆证这三不退,所以太殊胜太奇妙了,叫***妙。这三种妙行非常不可思议,修持信愿念佛法门,从开始初发心到往生,就是执持阿弥陀佛佛号,所以这句佛号的意义非常深广,这里特地拿出来解释,就是为了显示佛号的重要性,让众生能够深深明白这句阿弥陀佛所蕴含的深意,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别无二心。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这段解释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以及持名念佛之不可思议功德。“阿弥陀”是梵语,中文翻作“无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无量的神通等等,释迦牟尼佛在此以光寿来代表一切无量。光表空间,空间无量。寿表时间,阿弥陀佛的寿命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时间与空间合为时空,时空无量就代表一切的无量。同时,寿代表福德,一个人过到了一百二,我们会讲这个人福报很大。光代表智慧,黑暗代表愚痴,光芒一出现,黑暗就再见。所以光寿无量又是福慧无量,我们修学佛法就是修福报、修智慧,福慧两足尊就是佛了,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福慧***。“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光寿二义即是弥陀心性,光则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寿则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横竖交彻,就是一真法界之体,是十法界的纲要,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土都是一真法界之体所显现的,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一真法界之体所显现的。众生本觉之理性,我们的佛性其实就具足了无量寿无量光,念的这句佛也具足了无量寿无量光。开始念佛就是始觉之智,本觉的理性具足了无量寿无量光,始觉之智也是无量寿无量光,始觉跟本觉是一体,所以叫始本一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的佛性与阿弥陀佛的佛性是一不二,所以谓生佛不二。现在以清净的心去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与阿弥陀佛相应,我们念佛是以始觉照本觉,同时阿弥陀佛也在念我们,就是本觉发始觉,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别无杂念,临终必定蒙阿弥陀佛接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