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 道德经通常也可按照道经和德经来分为上下两篇?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第一次知道!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话语,想必很多人小时候也曾作为经典名言诵读过,那么你知道这部号称“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被分为《道经》和《德经》吗?现在一起来了解吧。

你可能喜欢》》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曾有人认为,《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是因为上篇以“道”(“道,可道,非常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始,所以叫《德经》。

而有《道德经》研究者指出,《道德经》中的《道经》说的是人的自身发展,道的根本是“法自然”,也就是人的发展是自然生长的,不要用知(自作聪明)和欲(欲望和贪念)去影响其生长,道德经的道与易经的乾是一个意思,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

而《德经》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说,不认为行善是高尚的行为,不认为这是上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说,努力约束自己不行恶,并认为行善者高尚的想法是下等的德,这其实是没有德的。德说白了是主动付出,同时觉得这种付出是应该的,德对应的是易经的坤,厚德载物,德行应该如地一样,因为厚重所以主动付出,依着这个原则才会吉。

由以上看法,又有注解者认为,《道经》和《德经》,道讲天理,德言人事,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启用。道经是在描述道的规律理论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具体体现。

《道德经》各篇章排列顺序的逻辑性

非常巧合的是,《道德经》与《64卦》、《管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卦的排序、两书各篇章的排列顺序,皆表现为非常严谨的逻辑性,即每一卦或各篇章,既具有独立性,又承上启下,上下连贯,整体贯通,自然天成,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先贤的智慧或天赋。

比如《道德经》排序如下:

《道德经》是老子“关于道(概论)”的哲学论著,是一部伟大的辩证法,充分体现了自然规律即“道之辩证性”,老子将这种伟大的辩证法首先运用于治国,故为“治国之道”,充分体现了自然规律的伟大意义,可概括为:“道之伟”、“道之仁”、“道之源”。而自然规律还展现出“大道无私”、“上善若水”至高而美妙的境界,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极端则害”的辩证道理,然而根治或摒弃极端之害的根本之策,还在于通过“修身养性”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并切实明白“不可轻道”、“失衡失谐”的自然规律道理。

然而,作为国家治理的统治者或官员,遵从治国之道则必须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要实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或认知,即切实达到“道之知”、“道之敬”、“道之明”,清楚“道之分”,避免“道之失”而“不失道”,并“恒守道”、“把握道”,要认识到道无偏私,无论是谁,“失道者失之”,“得道者得之”!

道德的“道与德”是两个不同概念,人们却常将其混淆为同一概念,所以要弄清道德,须首先弄清楚道,道的特性是“道法自然”,而“浮躁,道之失”,顺应自然“善者,道之得”!中国老百姓最善良,具有“道之纯真质朴”的优良品质或个性,深知“过则反”的辩证道理,故中道、朴实、崇尚自然,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重道轻兵”,“慎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而行道者几乎是“惟道是从”,并充分体现“道高一筹者胜”,然而真正的“伟大在于谦虚”!治理“天下在于道”,平天下更离不开“谋略之道”。

然而,无论是谋略之道还是治国之道,“守道须治贪”,贪婪是万恶之源,是道之大敌,而道德则是贪婪的克星,然而对道德也必须正确认识,德不能脱离道,“道之德”就是此意,这关乎国家的“兴亡之道”。虽然世间谁都知道道之重要,然而仍然“行道难”!难就难在未真正认识到“世界的实质在于道”,既便认识到了道或自然规律的伟大意义,然而也不清楚“道的实质在于平衡”,只有真正认识清楚了道的平衡原理,便可做到无为、“无为而治”了,就可做到“平衡身体与名利”了,就可领略到“平衡之妙”了,就可做到“知足有节”了,就可悟道而“道知天下事”了,就可娴熟地运用驾驭道,从“大道至简”到“大道为公”,再到“养生之道”而健康长寿了,还将“恒守道德”而“明‘道’”。相反,再看中国数千年那些无道昏君的亡国蠢事,实在是“无道则愚”啊!解决的办法还是要解决“道德不惑”啊!即提升个人的“道德涵养”、“道德境界”,切实认清道或自然规律“平衡和谐”的自然法则!凡事“适度勿过度”,并“依道修身”,进而实现“依道治国”、“依道平天下”、“依道善事”、“依道行事”、“依道谋事”、“依道政事”,最终明白“政成于谦”以及“何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人人讲道德,“道德,真、善、美”,人人“遵从天道”!统治者懂得“用兵之道”、“制胜之道”,消除了“道之惑”!真正明白了“道贵谦”、“道贵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的深刻道理,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兴亡周期律也得以破矣!

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真正明白了“大道至柔”、“天道平衡”“大道若水”的深刻内涵,或伟大意义了,如此则真正悟道而“大道至善”天下善矣!

(注:该篇章排列顺序,是依照梁海明先生译注的《老子》版本,即以1973年12月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两帛书《老子》写本的篇章排序为准。)

另附:《道德经》目录(新加)

  目录

  第一章 关于道(概论)

  第二章 道之辩证性

  第三章 治国之道

  第四章 道之伟

  第五章 道之仁

  第六章 道之源

  第七章 大道无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极端则害

  第十章 修身养性

  第十一章 不可轻道

  第十二章 失衡失谐

  第十三章 无私奉献

  第十四章 道之知

  第十五章 道之敬

  第十六章 道之明

  第十七章 道之分

  第十八章 道之失

  第十九章 不失道

  第二十章 恒守道

  第二十一章 把握道

  第二十二章 失道者失之

  第二十三章 得道者得之

  第二十四章 道与德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浮躁,道之失

  第二十七章 善者,道之得

  第二十八章 道之纯真质朴

  第二十九章 过则反

  第三十章 重道轻兵

  第三十一章 慎用兵

  第三十二章 惟道是从

  第三十三章 道高一筹者胜

  第三十四章 伟大在于谦虚

  第三十五章 天下在于道

  第三十六章 谋略之道

  第三十七章 守道须治贪

  第三十八章 道之德

  第三十九章 兴亡之道

  第四十章 行道难

  第四十一章 世界的实质在于道

  第四十二章 道的实质在于平衡

  第四十三章 无为而治

  第四十四章 平衡身体与名利

  第四十五章 平衡之妙

  第四十六章 知足有节

  第四十七章 道知天下事

  第四十八章 大道至简

  第四十九章 大道为公

  第五十章 养生之道

  第五十一章 恒守道德

  第五十二章 明“道”

  第五十三章 无道则愚

  第五十四章 道德不惑

  第五十五章 道德涵养

  第五十六章 道德境界

  第五十七章 平衡和谐

  第五十八章 适度勿过度

  第五十九章 依道修身

  第六十章 依道治国

  第六十一章 依道平天下

  第六十二章 依道善事

  第六十三章 依道行事

  第六十四章 依道谋事

  第六十五章 依道政事

  第六十六章 政成于谦

  第六十七章 何为“和谐社会”

  第六十八章 道德,真、善、美

  第六十九章 遵从天道

  第七十章 用兵之道

  第七十一章 制胜之道

  第七十二章 道之惑

  第七十三章 道贵谦

  第七十四章 道贵知

  第七十五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六章 民意不可违

  第七十七章 民心不可失

  第七十八章 大道至柔

  第七十九章 天道平衡

  第八十章 大道若水

  第八十一章 大道至善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绘制导图版《道德经》即为此意。此图内容共分为6大结构,22分支,包含81章节内容,章节顺序依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两帛书为参考,章节内容参考梁海明先生和陈大明先生的讲解,中心图参考经典的老子出关图,在22个分支结构中,刻入了对应的视频讲解二维码,在工作之余或休息之余,扫描对应二维码即可观看相应的章节视频讲解。

《道德经》思维导图适合一切爱好国学经典、善于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智慧的读者。无论你身处职场、商场、官场或者是学生,它是洗涤心灵的一款净化剂。漏风独语,带您领略圣人之智,月下泛舟,与您共赏大道无私。《道德经》导图版让圣贤智慧呈现于一图之中,融缩于二维码之间。古代与现代的结合,凸显国学智慧的延续与应用。低调奢华有内涵,古为今用不卖老,需要哪里扫哪里,轻松学习《道德经》!

6大结构分为:

一、道法自然

二、遵道而修

三、以道行事

四、悟道为德

五、人道守中

六、治道而为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径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多字,却不妨碍《道德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要遵循于“道”。

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

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其是否为读者留下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而在于他能给读者带来多少领悟和宝藏。《道德经》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数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得到新的体悟。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政,个中智慧都被包容在这篇幅甚小的《道德经》中。

在修身养性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人尽其所能的放宽心胸。同时老子又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感官享受,“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就是说过度的欢愉会极大的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养生离职,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不论真假,在那个战乱纷飞、民不聊生的春秋年代,他能安享晚年已实属不易。这就是通过学习《道德经》可让人们建立其健康的生活态度: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

《道德经》不只能养一己之身,还能治国安邦。在政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统治者便会提倡“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或直接或间接的将老子的学说当作安邦定国的重要手段。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惧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给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们体恤民生,宽待百姓。

在为人处世方面,《道德经》的每一句都可以看作一个蕴含深意的处世金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道德经》,每个月悟出的道理都是不一样的。譬如“物极必反”,有的人悟出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有人会觉得待人接物还可以从反面入手。而“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有人就会提醒自己不要为一时的好成绩得意忘形,也有人告诫自己做事需考虑周全,以防范隐藏的风险,还有人会恍然大悟,可以用此法削弱敌人。

此外,《道德经》还是一部闪烁着“美”的智慧的古代经典。

在文艺美学上,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响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自然之美当作艺术的极致。“有之以为利,物之以为用”,则告诉人们欣赏作品除了看它的有形有声,还要聆听它的言外之意。

在商业如此发达的今天,《道德经》已经是很多精明商人的智慧宝典,里边暗藏了许许多多的“经商之道”。

《道德经》作为一部哲学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走向世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