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十二因缘法是什么? 宣化上人:人有神通为什么不能显

文/宣化上人
  何谓神通?所谓‘妙用难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也就是不可测不可碍的任运自在之力,千变万化,不可思议的境界。神通从何处来的?简而言之,小大乘人修四谛法和观十二因缘法,修观到圆满的境界,便证得神通。大乘人修六度万行,参襌打坐,修习止观,行菩萨道,修行到圆满的境界,便证得神通。
  罗汉的神通和菩萨的神通,有所不同。罗汉的神通,有一定的限度,只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事物,只能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声音,只能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但是还要作意来观察,才能知道。菩萨的神通,是没有限度,能见尘之刹,刹中之尘,尘刹中之诸佛。能听重重刹中之诸佛在演说妙法。能知尘刹中的众生,一切的心念。能知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亦不需要在定中观察,一想就知道了。
  菩萨因为行菩萨道,功德圆满,而得到这种种神通。我们如果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也可以得到多种神通。只要修到圆满时,便不求而自得。
  没有神通,想用神通,那是办不到的。等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一样的可笑。但假如有神通,则可以尽量用神通。教化众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见影之效。令众生增强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善巧方便之法门。各位要注意!魔也会显神通,令贪求神通的人。没有定力的人,落入圈套,失其道业,作为魔王的眷属。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可不谨慎。
  现在有无知识的人,尤其是一知半解的佛教徒,人云亦云。对佛法的真理,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甚至根本一窍不通,或者不研究佛法的所以然处。假如见有人显神通,乃大惊小怪的说:‘在末法时代,人不可以有神通!’ 说出这种话,多么的幼稚!简直是地狱的种子,对佛法一点也不懂。各位注意!无论对什么事情,在没有彻底明白之前,不可随便乱批评,更不可随便下断语。错了因果,要堕拔舌地狱的。
  佛教有真正的道理,有万古不变的定律,有千锤百炼的金玉良言,都是由佛的金口说出,也是佛的经验之谈,绝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道理。佛的言教是经藏,佛的身教是律藏。佛弟子的注解是论藏。三藏十二部就是真理之教,真实无讹的教义。
  现在是末法时代,有许多法身大士,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教化众生,提醒众生,远离邪知邪见(魔说),亲近正知正见(佛说)。佛说的法是正法,魔说的法是邪法。依教奉行,依法修行,严守戒律,实行戒律,就是正法。否则,就是邪法。凡是不合戒律的,绝对不做;合乎戒律的,尽力去做,这是菩萨所行的道路。
  菩萨的心,绝对不自私不自利。绝对不沽名钓誉。他悲心切切,谆谆善诱,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菩萨以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这就是菩萨的精神。菩萨有慈悲的心肠,不会感情用事。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绝对不起分别心,视一切众生,皆是可度者。任劳任怨,不分昼夜,拯溺度生,出离苦海。他认为是应做之事,所以得到神通。
  现在有些无智慧的佛教徒,到处宣传,在末法时代,不应该显神通,也不可能有神通。为什么要这样的宣传?因为他愚痴,不肯用功修行,嫉妒心在作崇。他自己没有神通,便认为旁人也不会有神通。他不但没有神通,就是有神通的人,他也见不到。为什么?因为有神通的人,知道他有邪知邪见,所以他见到有神通的人也不认识,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菩萨遇到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徒,在必须时,才肯显神通,令其增信心,努力修道,得到解脱。
  在末法时代,需要真心修道的人,需要开悟的人,需要证果的人。证果之后,再回头接引有缘的朋友,出离三界,到常寂光净土去,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宣化上人:十二因缘法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指天骂地的发泄一通后,还是继续该干嘛干嘛,因为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十二因缘看看十二因缘法是什么?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盘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二、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

佛学简谈——四圣谛3

四圣谛之集圣谛,说的是众生苦的根源,是说我们所受之苦,都是众生自己,众生因为没有觉悟到生命皆苦,还继续追求不应追求之物,由此召集了无量的烦恼,并由此继续造业,继续召集烦恼,继续受苦,周而复始,继而导致我们在生死轮转中永不得清净。

佛陀为五比丘讲解四圣谛

这之中,可以联系到十二因缘法,在这留个记号,在之后再来说一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