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敦珠法王自传,与八大菩萨的略记 谁能给我一个某某名人自传的读后感??800字就好。
人们都说岳飞是抗金大英雄,很伟大,开始我一直不相信他有多大能耐,而且就算他再厉害,最后还不是死在奸人手中,并且因愚忠而死,实在很没有价值。他如果真是为人民好,那就应该自立为王,邀集一帮好汉,为老百姓做些实事。但是看了<岳飞传>后,我终于懂得了岳飞的伟大,他所看中的是为百姓谋福,也不在乎谁掌权,谁夺利,他是个老实人,也是因为这一点,才让那么多的英雄好汉拜服在他的脚下吧.
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河南相洲汤阴县岳家庄,他一诞生就有一位如神仙般的老道说:我看令郎相貌不凡,长大后必然前程万里,远举高飞,我再给他起个字叫鹏举吧!但一出生的第三天,岳家就天降洪水,突如其来,最后只剩岳飞母子活了下来,漂到河北大名府内黄县的麒麟村被王员外救起,让岳飞与其子一起长大.
宋高宗赵构即位以后,岳飞经人介绍参加了赵构统帅的军队,因作战勇敢,升为秉义郎(从八品的武官)。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岳飞在澶州(河南濮阳附近)和曹州山东曹县西北两次小胜金军。因赵构重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避地东南,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东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触怒了赵构及黄、汪等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被革职。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不久升为统制,随都统制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旋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从杜充南矿。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牙术率军大举南侵,攻入建康(今南京)。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北进,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连连获胜,金几术险被活捉。并一举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接着,他受命领兵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三次大败金军。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军大破伪齐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邓、随、郢州、信阳六郡,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进封武展郡开国候,时年三十二岁。是年冬,金齐联军攻陷滁州,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告急,岳飞接旨率军东下,又一次大败金军。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分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复河东、河北,直捣燕云,为国复仇。赵构为了取得武臣对和议的支持,授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连上四奏,表示不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只可引以为危而不可引以为安,只足以使人忧虑而不足以使人祝贺,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要求朝廷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岳飞屡次反对“议和”,引起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绍兴十年,金撕毁“和议”,大举伐宋。岳飞接到赵构“乘机取胜”的亲笔诏书,立刻调兵遣将,挺进中原,在河南郾城,大破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军全线崩溃。此后,又乘胜进军朱仙镇,以猛将带领背嵬军骑兵五百名出击,杀敌金军。朱仙镇之捷,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再次上书赵构,要求深入敌境,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北方忠义军纷纷来归,士气高涨,以“直抵黄龙府”相激励。赵构、秦桧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十二道诏书,催岳飞班师。岳飞明愤地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被迫下令撤军。岳飞在撤军前,故意放出风声,说明天渡河,几术害怕城内百姓作岳家军内应,连夜弃城,北逃一百余里。岳家军班师后,金兵乘机夺占了郑州、顾昌、陈州、蔡州等地。
岳飞回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兵权被夺。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七月,秦绘竣使右满议大夫万侯桌首先发难,上书指责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的志向,日渐颓情”。这年八月,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被免,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之后,秦忙唆使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出面诬告,说岳飞部将张宪准备谋反。十月,朝廷张榜,说张宪一案“其谋牵连岳飞,遂逮捕归案,设召狱审问”,并将岳飞及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十二月,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当天,大理寺执法官遵旨作最后处决,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即服毒酒身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族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他虽愚忠,但忠的有骨气,他的好身手,对人民对祖国的爱让我们感动,但他的死却是一遗憾,没有使他的伟大升华到更智慧的境界,始终是一个遗憾啊,我们只有把对岳飞的感叹实现在学习他的忠和勇,让他的精神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好累啊 希望能采纳 谢谢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与八大菩萨的略记
中国是信奉佛教的一大国家,在中国的佛教也都有着不同的差异。传统佛教与藏传佛教有着很多的本质差异,地域同样也是造成这差异的原因之一,敦珠法王便是藏传佛教中的大师。
那么,本期了解佛教人物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还想了解》》大乘佛教八大菩萨
在这里,有蓝得让人心醉的天,如诗如画的云,还有我朴实无华的小木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喇荣山谷,不仅孕育了我的智慧生命,还长养了我的智慧身体。对她这份深深的情、浓浓的意、缱缱的眷恋,一般人尤其是没有到过这方净土的人不会读得懂,但久居于此的道友,定会产生共鸣。
提起喇荣,自然会想到一世敦珠法王。一世敦珠法王,是莲花生大士座下最着名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之一——切穹译师的转世,是受莲师亲处委派的度生使者。他充当“第二大佛陀”莲花生大士的事业代表,曾于距今一百多年前,来到人间藏土,在我们这个喇荣山谷建立道场,培养弟子。
其高足中,除了八大菩萨化现的八大身子之外,还涌现出一大批获得虹身成就的心子。当时大师身边的一百多位修行人中,就有十三位在此地虹身而逝,可以说在宁玛派教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至尊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亦源于此而建起了如今举世瞩目的喇荣五明佛学院。所以,感念本传的法脉、源流,我们内心尤为欢喜。
一世敦珠法王,在不同的神山、神湖中,开取了大量伏藏品,着重弘扬伏藏法。他不辞辛劳,将众多伏藏法门立成文字,留给后世,广泛利益了无量有情。
他这部自传与众不同,并非介绍了普通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展示了一位伏藏大师毕生中一幕幕的精彩片段:从诞生于世的因缘一直到临近事业圆满,六十二年的几许经历里,既有俗人所面临的生活拮据等问题,也有不可多得的教言,又有实地修行的秘诀。当然,大多数都是成就者超凡的境界、玄妙的梦境。
当你阅读这部传记时,会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神奇世界,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但事实上,对凡夫来说,在大成就者的境界面前,见闻觉知的范畴极其有限,好似天盲一般,又如井蛙相仿。为此,书中提及的高深莫测之双运、降伏事业,希望大家既不要想当然地去妄加揣测、品头论足,也不可抱有偏见、邪见,更不能随意效仿而行,否则将会毁坏自己。
作为有识之士、有缘之人,通过翻阅此传,想念必会对甚深法生起信解,并得到不可言表的加持。至于无缘者,我磨破嘴皮也起不到作用,因而只有随缘了。此密法传的翻译,是因嘉贡·阿旺罗吾兄弟二人多次诚挚劝请,本人实难推却,尽管法务繁忙,但还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如今已经翻译圆满,然由于时间仓促,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万望诸位智者海涵。
科普向:“达赖”与“班禅”的溯源,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1.藏传佛教
▲布达拉宫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
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远嫁吐蕃的嫁妆中带去了佛身像,把汉传佛教带入了吐蕃。
后来,松赞干布又娶了邻国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位公主则笃信印度佛教。
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佛身像,以及大量佛经典籍。
松赞干布在两位妻子的影响下,也皈依了佛教,在逻些(今拉萨)建了小昭寺、大昭寺。
松赞干布并派人去印度学习梵文,仿造梵文创造藏文,与藏地原有的苯教以及汉传佛教相结合,创作佛法。
自此,佛教在西藏传播了起来,并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后来逐渐发展为五大教派: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噶当派(现已被格鲁派取代)、格鲁派(黄教)。
每个教派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活佛转世制度,活佛的称谓同样也有着各自特殊的因缘。
这也是藏传佛教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区别于世界其他佛教的一大独有特性。
格鲁派虽然是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的,但却是藏地最有影响力的教派,在中国西藏的历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格鲁派,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这两大活佛转世体系的前世今生。
作为在中国西藏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活佛之一,达赖和班禅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二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2.格鲁派
写达赖与班禅之前,不妨先了解下格鲁派。
格鲁派中“格鲁”一词在藏语中为“善规”或“善律”,该派倡导僧人严守戒律。
格鲁派僧人头戴黄色僧帽,故也俗称为黄教。
▲宗喀巴
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法名罗桑扎巴,意为善慧,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生于宗喀(今青海湟中)的一个佛教家庭。
宗喀巴3岁时,正值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贝多杰,受元顺帝邀请进京。
若贝多杰途径宗喀夏宗寺时,宗喀巴的父亲带他前去拜见,若白多杰很喜欢这个孩子,给宗喀巴灌顶加持,受近事戒。
7岁时,宗喀巴在噶当派的夏琼寺出家,依法王顿珠仁钦学显教,取密号不空金刚。
为了进一步探寻佛法,16岁的宗喀巴独身前往西藏求学,先后在各地拜各教派高僧为师,通过潜心学习,取各派之长,构建显密相结合,新的佛学体系。
19岁时,宗喀巴将《现观庄严论》学的融会贯通,开始到各寺参加佛学辩论。
当时藏地佛教寺院沾染世俗,生活腐化,僧人互相争权夺利,僧规戒律形同虚设,对藏地佛教的声誉造成极大破坏。
宗喀巴下定决心改变这一混乱局面,他多次宣讲律论,提倡僧人严守戒律,并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后来成为格鲁派重要的理论佛典。
宗喀巴改戴黄帽,黄帽原是藏传佛教持律者所戴,以此表明重振戒律的决心。
36岁时,宗喀巴开始讲经收徒,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结合大小乘各派显密教法,加以自己的见解,主张僧人均须恪守戒律,远离世俗,独身不娶,开始自立门户。
宗喀巴在藏地佛界影响逐渐扩大,并开始有了一批追随他的弟子。
其改革得到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1409年,明永乐七年,在地方政权的资助下,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释迦摩尼佛前,发起大祈愿法会,参加的僧人有近万余人。
▲甘丹寺
同年,宗喀巴在拉萨东北部的旺波尔山建立甘丹寺,宗喀巴任主持。
自此,标志着格鲁派正式形成,格鲁派逐步发展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教派。
3.噶玛巴
达赖与班禅作为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制度。
其实,并不是首创,第一个确立活佛转世制度的,是噶举派有个叫噶玛噶举派的支派。
早在宋元时期,宁玛派、萨迦派和噶举派几大派系并存,各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彼此之间避难不了相互争斗。
有些教派联络借助世俗力量,比如西藏地方政权、地方权贵,以此发展自身实力,但是世俗会有兴衰交替,依靠世俗力量并非长久之计。
有些教派则认为教派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有号召力的教派领袖,当时各个教派领袖的传承基本都是以世袭制、师徒制为主。
像宁玛派“三素尔”传承,萨迦派的“萨迦五祖”,噶举派的师徒传承等等。
这种传承制度往往存在很多弊端,教派权力长期把持在家族手上,很容易造成内部纷争。
当时元朝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西藏,在西藏先后扶持了多位宗教领袖。
▲噶玛拔希
1256年,元宪宗蒙哥汗册封噶玛噶举派大师噶玛拔希为国师,赐予金印,以及一顶金边黑色僧帽,这顶黑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转世体系的传承信物。
1259年,蒙哥汗去世,忽必烈上台,第二年改封萨迦派大师八思巴为国师,萨迦派势力一跃壮大,噶玛噶举派处处受到打压,日渐衰落。
为了避免噶玛噶举派衰落,使教派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噶玛拔希认为最重要的是保证噶玛噶举派要有一个有威望的宗教领袖人物。
1283年,噶玛拔希在圆寂前对弟子说,在他离世后,会在拉堆地方转世。
噶玛拔希圆寂后的第五年,弟子按照指示,果然在拉堆地方找到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一个名叫攘迥多吉的孩子,尊为噶玛巴。
▲攘迥多吉
攘迥多吉成为藏传佛教中,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的第一人。
1292年,攘迥多吉被迎为楚布寺住持,尊为第三世噶玛巴,噶玛拔希被追认为第二世,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则被追认为第一世。
噶玛拔希开创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先河,也使得噶玛噶举派在以后得到稳定的发展。
元朝中央政府,后来又册封攘迥多吉的弟子扎巴僧格为“灌顶国师”,赐予一顶红色僧帽,标志着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活佛体系也随之建立。
自元朝起,历朝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进行完善,活佛转世需经历朝中央政府批准。
1407年,明永乐五年,永乐皇帝册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赐玉印,此封号一直被延用至如今的第十七世。
1992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了伍金赤列多吉为第十六世的转世灵童,任伍金赤列多吉为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一直至今。
而噶玛噶举派的红帽系,因第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外逃到廓尔喀国(今尼泊尔),挑唆廓尔喀国多次出兵侵扰西藏,后被清乾隆皇帝派兵平定,廓尔喀国投降。
之后,清乾隆皇帝废止了噶玛噶举红帽系活佛转世制度,所以噶玛噶举红帽系传承到了第十世后,便不复存在。
藏传佛教各派后来都开始模仿噶玛噶举派首创的活佛转世制度,建立起自己的活佛转世制度,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中格鲁派的活佛转世制度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
4.达赖喇嘛
▲根敦朱巴
宗喀巴大师有八大弟子,其中根敦朱巴是其最晚的弟子。
根敦朱巴24岁时,拜宗喀巴为师,宗喀巴圆寂后,大弟子贾曹杰继任甘丹寺法台甘丹赤巴。
根敦朱巴则跟随上师喜饶僧格前往后藏地区讲经学法。
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兴建扎什伦布寺,并任住持,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主寺。
当时格鲁派奉行师徒传承,还没有采用活佛转生,所以根敦朱巴在晚年时,从他的弟子中选出桑波扎西、善巴钦波等,让他们依次相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根敦珠巴本人在生前并没有对其转世有过安排,依然延用着师徒传承。
1474年,明成化十年,根敦朱巴圆寂,一个月后,弟子桑波扎西出任扎什伦布寺法台,成为根敦珠巴的继承人。
虽然扎什伦布寺采用师徒传承,但是当时噶玛噶举派的活佛转世已经在藏地流传开来,于是有人提出根敦珠巴将会转世在达那地方。
这个僧人名叫顿月坚赞,精通各派教法,在根敦珠巴晚年时,与其交往甚密。
一年后,达那地方出生一个男孩,自幼表现灵异,他的家人,以及达那地方的僧人都说他可能是根敦珠巴的转世灵童。
▲根敦嘉措
这个男孩便是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当然那时还没有达赖喇嘛这个尊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男孩的爷爷叫顿月坚赞,就是前文提出根敦珠巴将会转世的僧人。
根敦嘉措十岁时,扎什伦布寺僧人经过商议后,将他接到扎什伦布寺,由当时的扎什伦布寺住持隆日嘉措为他剃度,授居士戒。
同年年底,隆日嘉措辞去主持一务,由根敦珠巴的弟子意希孜莫接任。
当时扎什伦布寺一些掌权高僧并不太承认顿月坚赞转世灵童的身份,对他进行排挤,这使得根敦嘉措在扎什伦布寺难以立足。
1494年,受格鲁派前藏哲蚌寺僧人的邀请,根敦嘉措离开扎什伦布寺到拉萨哲蚌寺,临行前与意希孜莫道别,遭对方拒绝。
而根敦嘉措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拉萨的格鲁派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劫难。
当时掌握西藏地方实权的仁蚌巴家族,信奉噶举派,用武力夺取格鲁派的土地,禁止格鲁派僧人参加每年的拉萨祈愿大法会,以此排挤、削弱格鲁派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格鲁派的僧俗门徒急需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带有转世灵童身份的根敦嘉措,而根敦嘉措也不负众望,27岁时在前藏各地学经传法,名声逐渐大了起来。
▲扎什伦布寺
1510年,明正德五年,根敦嘉措受邀返回扎什伦布寺,与意希孜莫化解矛盾,2年后,继任意希孜莫出任扎什伦布寺法台。
经过长达三十年的时间,根敦嘉措是根敦珠巴的转世身份才得以完全确立。
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活佛转世制度逐渐胜出于师徒传承,得到格鲁派僧众的认可。
五年后,根敦嘉措受邀出任哲蚌寺法台,在当时势力有所恢复的帕竹政权支持下,主持了拉萨正月祈愿大法会,恢复了被仁蚌巴家族中断了二十年的格鲁派僧人参加法会的权利。
1526年,明嘉靖五年,根敦嘉措又受邀兼任色拉寺法台,此后每位达赖喇嘛都要担任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法台,成为惯例。
自此,根敦嘉措成为格鲁派中实际地位超过了甘丹赤巴(甘丹寺法台)的人物。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根敦嘉措在哲蚌寺圆寂,寻找他的转世灵童自然就按规进行。
8个月后,在堆龙地方一个贵族家庭出生一名男孩,当地有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言,这很快引起了哲蚌寺僧人的注意。
▲索南嘉措
经过层层查访与探视,哲蚌寺僧人认定这个男孩就是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于是在灵童五岁时将他迎请到哲蚌寺,灵童以哲蚌寺法台索南扎巴为师受了居士戒,起名索南嘉措。
为了提高索南嘉措的领袖影响力,索南嘉措十岁时便担任哲蚌寺住持,并于次年主持拉萨正月祈愿大法会。
1576年,明万历四年,索南嘉措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的邀约,前往青海与之相见,俺答汗对索南嘉措的学识很是钦佩,称其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指在藏传佛教中显密两宗都取得了最高成就;“达赖”在蒙语中为大海;“喇嘛”在藏语中为上师。
俺答汗等蒙古首领都信奉了格鲁派,达赖喇嘛也成为蒙古各部首领认可而信奉的活佛。
索南嘉措被尊为第三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被追认为第二世,第一世则追认为宗喀巴的弟子,扎什伦布寺的建立者根敦珠巴。
索南嘉措用去参加俺答汗超度法事的机会,沿途传法建寺,将格鲁派传入蒙古各部。
自此,格鲁派活佛转世宗教领袖有了达赖喇嘛的尊号,并一直延续至今。
▲阿旺罗桑嘉措
1652年,清顺治九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正式册封其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印金册。
由于受到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喇嘛在藏地的佛教中,最高的领袖地位正式确立。
此后,历任达赖喇嘛需要经过中央政府认定、册封,启用印信,才能获得合法的地位。
5.班禅额尔德尼
班禅转世制度,实际比达赖转世要晚出现100多年。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突然圆寂。
当时推翻仁蚌巴的第悉藏巴政权,信奉噶举派,仇视格鲁派,与支持格鲁派的拉萨贵族、蒙古人联军进行交战。
最终第悉藏巴政权获胜,统一西藏,政权首领彭措南杰下令禁止寻找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的转世。
格鲁派再次被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
▲罗桑却吉坚赞
这时,哲蚌寺的四世达赖侍从索南群培和扎什伦布寺住持罗桑却吉坚赞站了出来。
索南群培秘密前往青海,向驻扎在这里的蒙古土默特部请求援兵,蒙古人在拉萨打败了第悉藏巴政权。
最终在索南群培和罗桑却吉坚赞等高僧的努力下,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登上历史舞台。
1634年,明崇祯七年,由于在青海的蒙古土默特部被喀尔喀部打败,第悉藏巴政权的继任者联合喀尔喀部以及康区的白利土司,再次企图彻底消灭格鲁派。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与上师罗桑却吉坚赞商议后,决定派人到新疆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出兵保护。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格鲁派在固始汗的帮助下,推翻第悉藏巴政权,固始汗统一西藏,建立起与格鲁派联系统治西藏的甘丹颇章政权,并选择归顺清廷。
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被奉为藏地最高的宗教领袖。
罗桑却吉坚赞凭借的智慧与声望,在这场争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固始汗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赠与老师“班禅博克多”称号。
“班”是梵文班智达(学者)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意思,“博克多”是蒙古语中对智勇兼备杰出人物的尊称。
联合起来,班禅博克多的意思就是智勇兼备的大学问者,从此确立了班禅这一尊称。
1662年,清康熙元年,罗桑却吉坚赞在札什部寺圆寂。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为感念师恩,决定为罗桑却吉坚赞寻找转世灵童,从此确立了格鲁派的班禅活佛转世制度。
1668年,清康熙七年,罗桑益西举行坐床典礼,继任五世班禅。
▲克珠杰
罗桑曲吉坚赞被认定为第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大师的二弟子克珠杰为第一世,索南乔朗为第二世,罗桑敦珠为第三世。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五世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并颁发金印金册,班禅活佛转世制度从此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认可。
班禅同时也获得了与达赖同样的宗教地位,同样也需要经过中央政府认定、册封,启用印信,才能获得合法的地位。
至今,班禅世系已传承至第十一世。
6.两者关系
达赖与班禅同属格鲁派。
在师门辈分上,达赖与班禅所追认的源头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一世班禅克珠杰,是一世达赖根敦朱巴的师兄。
在佛教理论上,达赖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则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从这一角度上,班禅的地位要高于达赖。
在中央政权册上,清政府以两者互相牵制为目的,册封达赖与班禅,成为西藏的宗教领袖,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地位一致。
在内部关系上,从四世班禅收四世达赖为徒起,开启了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关系的先河,年长者为师,年幼者为徒,二者之间相互转换,因缘往返。
在世俗地位上,达赖的常驻地在拉萨,管理前藏地区,而班禅的常驻地在日喀则,管理后藏地区。
因此,达赖在世俗社会上的地位要高于班禅。
最后可以总结为,班禅在宗教地位上要稍微高于达赖,而达赖则在世俗地位上要高于班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