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在哪里?佛学院的成立时间 中國最好的佛學院在哪?
中国佛学院在哪里?佛学院的成立时间
中国佛学院,是我国培养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其办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不同的阶段,最终形成了体制化、专门化的佛学学院。那么,中国佛学院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佛学入门中了解一下。
中国佛学院在 北京,成立时间为1956年,院址设在法源寺。
中国佛学院简介:
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1956年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法源寺。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学、行政一切事宜。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分设本科、专修科2班,共100多人。
1961年设研究部。次年开办藏语班,学员来自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省。10年间共培养300多人,现大部分在各地寺庙任住持和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1966年停办。1980年复校。设2年制专修科1班,1982年设本科2班。又在南京栖霞山和苏州灵岩山各设分院1所。
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和寺庙也先后成立佛学院和培训班。现已招生开学的有上海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以及各地的佛学培训班等。
办学方针:
中国佛学院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和政府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相当佛教学识、立志从事佛教事业并能联系四众弟子的佛教教职人员队伍为办学的总方针;
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爱国爱教、弘法利生为办学的总原则;
培养学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继承佛教的优良传统,自觉保持独身、素食、僧装的传统,增强学生坚守以信为本、以戒为师、学修一体、解行相应为内容的清规戒律和传统规制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积极适应时代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善巧方便,契理契机、圆融无碍地适应日新月异变化的现实,运用当代一切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资源,来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手段,开拓知识视野,提高修学质量的主动性;
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心胸,陶铸学生积极以“振兴正信、服务社会、维护和平”为立命宗旨,面向人民高度富裕、社会高度文明、政治高度民主、国家高度法制的未来,着眼于未来佛教事业发展需要,将自己历练成弘法利生、荷担如来家业的法门龙象的精神面貌。
同时,使学生具有大学本科程度以上的文、史、哲知识水平,成为德(包括宗教情操)、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适应国家和佛教需要的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海外联谊和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以及寺院高级管理人才。
校风校训:和合,精进,严谨, 奉献
中国佛学院介绍
中国佛学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为培养中国佛教专门人才的院校,是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的全国汉语系高级佛学院,在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教学、行政一切事宜。
1956年,中国佛学院创办于北京,院址设在法源寺;1959年研究班开学,1961年9月研究班又升为研究部;1985年5月24日,“中国佛学院学生会”成立;2004年,《中国佛学院管理规章制度》重新审定。
中国佛学院教育层次分为本科和硕士。其中本科学制4年,招生1班,共30名,课程设置:佛教史、唯识、中观、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律学、佛教文物、佛教音乐、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中外哲学、历史学、文献学、时政、外语、书法等。硕士学制3年,全日制授课,完成课程学习任务,通过毕业论文,招生5名。
1953年夏天,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其实,早在1952年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时,中央就提出并支持开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直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1955年,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中通过《关于筹办中国佛学院的决议》,一致同意筹办中国佛学院,并专门安排由喜饶嘉错、赵朴初、吕澄、噶喇藏、阿旺嘉错、祜巴勐、巨赞、周叔迦、明真、法尊、持松、郭朋等组成中国佛学院筹备委员会。
1956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佛学院章程草案》,组建了院务委员会。经陈毅副总理代表中央及国务院批准,中国佛学院由计划走向实现。
1956年9月28日,千年古刹法源寺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上午8点多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带领法尊法师、赵朴初居士、周叔迦居士、大众僧人,以及中国国内外的佛教代表团,在大雄宝殿礼佛,随后共同在藏经楼里举行典礼。
当天,出席开学典礼的有国务院副秘书长张策,国家民宗委主任汪锋、杨静仁,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何成湘等党政领导,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兄弟宗教的代表团,有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等国的驻华使节,以及该院的院长、副院长、教务长和从全国招生的一百多名学僧。
成立之初的中国佛学院条件十分简陋,但就当时的师资规模说来,几乎集中了当时佛教界所有的高级人才。院长喜饶嘉措大师,副院长法尊法师和赵朴初居士,教务长周叔迦居士(后为副院长),法师老师有吕澄、虞愚、正果、观空、巨赞、叶均、了参、义方、明真、持松等。
1956年的第一届学僧,来自全国24个省,共100多人。分设甲、乙两个班级,乙班学制二年,培养佛教教务人才,课程除“语文”、“宪法”外,依次设有“佛教历史”、“佛典通论”、“佛学基本知识”、“佛教文物常识”、“戒律”等科目,通过两年的学习,可以担任各地的寺院工作。甲班学制四年,培养研究佛教学术和宏法人才,课程除“语文”、“宪法”外,依次设有“佛学通论”、“佛教历史”、“因明学”、“各宗大意”、“经论研究”、“戒律”等科目,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继续从事专门的研究。
1958年8月8日,中国佛学院专修科第一届学僧经过两年努力的学习圆满结业, 18人留下进一步深造,其余都回到各地参加佛教的建设与弘法工作。
1959年2月,中国佛学院首届本科班结业。这两届学僧限于条件仅为汉语系的男众学僧。当时规划还要建一个尼众分院,设一个藏语系、巴利文系统的佛学研究机构,同时在汉僧的课程中增加梵文、巴利文等课程。除了正式的专修学僧之外,还设置有短期的学习班。2月6日,中国佛学院第一期学习班开学;10月10日,第二期学习班招收学僧97人。自此持续开办,直至1965年。
除此之外,1959年研究班开学,1961年9月研究班又升为研究部。研究班分为“佛教史研究组”和“教理研究组”两部分,研究生是从本科毕业生中挑选,在导师的指导下,分别从事佛教史和教理的研究,研究生学制三年。研究班培养出了一批能够深入佛法大海的高级佛学研究人才。升为研究部后,“教理组”中又增加了一组“南传上座部佛教” 研究、一组“印度佛教因明学研究”。前者主要学习巴利文,由叶均先生教授;后者主要学习佛教逻辑学,由虞愚先生任教授。除了上述两组,教理组还有“汉地中观学”、“藏地中观学”、“瑜伽学”三个研究小组。第一届研究生刘峰、任杰、王新、刘明渊等文革后都曾在佛学院教课。
(文章来源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