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佛学探讨: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如何辨认唐卡所绘的佛,菩萨,上师?

通常我们先以佛的两种变化身来区别,即真实身(自性身)和忿怒身(教会轮身)。真实身也称之为寂静相,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慈目善眉,四肢正常完美,表情平静的佛、菩萨形象,如穿袈裟的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强巴佛、大日如来、不动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来、不空成就佛、无量寿佛、八大药师佛等。这些佛根据佛陀三十二相、八十二随形好绘制,个个面如满月,体态端庄,肩头圆满,体分上下匀称,顶成肉髻,斜披袈裟或着天衣,庄严地坐在莲台上,接受世人的祈祷。忿怒身的形象就是佛在镇服魔障时显现的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唐卡画师们根据佛经的记载,把这类形象刻画的怒目贲张、血盆大口、身上挂着人头骷髅串、骨饰、蛇等,手里拿着冒血得人心,配上背后的熊熊烈焰,十分凶悍恐怖。这就是通称的忿怒相,如大威德怖畏金刚、金刚手、大黑天、六臂怙主、马头明王、阎魔敌等。还有一种善怒皆有的形象,通称为寂忿相,如本尊神上乐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等。

唐卡中千手千眼观音,四壁观音较好辨认,二十一度母通常以白度母和绿度母为代表,白度母身白色,双手和双脚各生一眼,面部有三眼,头戴鲜花五佛冠,身穿天衣,佩戴璎珞,双腿跏趺坐于莲台上,左右持一曲颈莲花,右手掌心向外,表示接受人们的求助,绿度母深绿色,左手拿一朵莲花,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脚踏在一朵莲花上,二十一度母身色都不一样,有金色、蓝色、红色等。据说二十一度母是从观音菩萨的眼睛中变化来的,千手千眼观音,四碧观音及二十一度母均属寂静相,这些观音和度母的形象被画师描绘成体态优美,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含情脉脉的女性形象,使人觉得她们真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菩萨,能救众生于水火。

唐卡中常见的十六罗汉、大成就者及历代藏王、上师高僧等形象,基本是按人的形象特点绘制的。因此比较好认,唐卡中神佛的形象还可以根据肉身的颜色、服饰、坐姿、手印、标识等来区别,当然这还得具备一定的佛学基础知识才能正确地认识。唐卡的内容还有坛城图、四大洲及风火水图、须弥山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香巴拉图及根据四部医典绘制的医方明类图、期巴霍图等。唐卡的用途虽然是用于观修、礼佛、积善祈愿,但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品,我们从唐卡多变的构图形式以及丰富艳丽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中,可以领略到唐卡的无限美感及藏民族历代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可以领悟到我们祖先给人类留下的艺苑奇葩唐卡艺术的神韵。

基础佛学探讨: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在佛教的配饰上常常有着“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佛教是一个多神教,除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佛之外还有着许多不同的菩萨。你知道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吗?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还想了解》》佛教入门解说

佛圆证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无住处涅盘、有余涅盘、无余涅盘。等觉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涅盘、无余涅盘。佛彻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现行、随眠,永断分段生死和不可思议变异生死。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分烦恼障和所知障细微随眠未断,虽然已断分段生死,尚有微细变异生死。

按照佛教的经典教义,佛是出家人,而菩萨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菩萨和佛在佛教中是有严格区别的,菩萨不是出家人,一般泛指信仰佛教但没有出家受戒的人。

把菩萨和佛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大陆民间,实际在佛教界内部,这个区别还是很严格的。而在台湾寺庙中,对于菩萨的理解还是坚持佛教本来的定义,就是用来称呼在家修行的人。台湾寺庙的和尚,对于到庙中随喜的香客和一般的游客,就是是用菩萨的称呼。

同样,佛是菩萨,菩萨是佛,则是非男非女这种思辨形式的另一种表达。如果佛和菩萨是一回事,最好干脆直接称呼观音佛。至今对观音称呼不能改口,就是因为佛教对佛和菩萨的定义不可逾越。

在佛教的寺庙中,佛和菩萨的塑像,从塑像所做的装饰就可以一目了然。佛像的身上,没有任何装饰,而菩萨的塑像,身上装饰华丽,有宝石簪缨等等饰物,是常人的装束。这也是佛与菩萨区别的一个证明。

观音信仰源于佛教,因为佛教中有观音这个人物,但民间信仰的观音,又不同于佛教的观音。佛教的观音是男身,佛教寺庙中的佛像,无一例外都是男身。这是佛教的教义所规定的。而中国民间信仰的观音是女身,与佛教的经典教义有区别。总之,菩萨不是佛,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人。观音是中国民间信仰,也不是佛教的佛。

佛是“非男非女”,“既是佛又是菩萨”等说法就是对这种矛盾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但要了解佛教的本来定义,则要清楚这些观点产生的背景,这样才能知道佛教原来的本意。

佛教常识——如何分清“无量寿佛”和“如来佛”

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中间的是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见下图)

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如来佛。(见下图)

佛教从部派佛教发展为大乘佛教后,佛的境界被拓宽,宣说为十方三世无数佛的概念,但是一般被中国人主要接触的 佛陀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横三世佛,一个是竖三世佛,横三世佛是说的,宇宙存在三个平行的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也叫净琉璃净土,主尊是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极乐净土,主尊是阿弥陀佛,我们人类所居的是中央娑婆世界,主尊是释迦摩尼佛;竖三世佛是指在娑婆世界也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过去佛为燃灯佛,为释迦摩尼佛的老师,现在佛为释迦摩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在释迦摩尼佛灭度后,会接替他的工作。

有的人觉得,到寺庙里捐钱就是信仰佛教的行为,很多信佛的人,遇到造佛像、印佛经的行为,都会慷慨解囊,到了庙里也是把大把的钱放到“功德箱”里。 这些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最早的佛教,也就是印度佛教那里,有一条戒律叫作“不持银钱戒”,僧人根本不允许接触金钱。不仅不能碰钱,除了衣物等少量生活必需品外,僧人不能拥有任何财产。为了彻底禁止私财,印度佛教甚至禁止僧人劳动、经商。也就是说,僧人连耕地都不允许,必须靠乞讨生活。 但是我们今天,佛寺收费已经成了很普遍的事。不仅很多信众都愿意捐钱,有些佛寺还干脆推出收费的“服务项目”:算个命多少钱啊,烧个高香多少钱啊。甚至有的寺庙干脆把自己变成了公司,注册商标,还打算要上市了。 这符合佛教的戒律吗?更有甚者,还有人号称能通过某种方式“改命”、“转运”(当然,“为了显示施主的诚心”,多少要收点钱的啦),这就更不属于佛教的概念了。因为佛教“因果报应”指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多做善事、不做恶事。假如一个人原本做了恶事,注定要遭受恶报,结果花了一些钱、搞了一些仪式“转运”,就能避免自己承受恶报,那坏人岂不是太舒坦了?做坏事又能花钱免罪,那佛教岂不是成了收钱保护恶人的黑社会了吗? 所以“转运”这种行为,正统的佛教也是不承认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