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方法与过程介绍,易懂不易做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介绍,易懂不易做
普通人通过信仰佛教,想要禅悟佛教文化精神的精髓,那么最好的方法便是进行禅修了,因为禅修的过程并不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冲突,今天就要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是生命之路,是智慧之本。禅在无言中开始,又在无为中完成。禅的方法与过程,将是禅人的脚下之路径!禅的修行第一个是悟性,第二个是方法。如果你没有悟性,只是理解道理,只是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比如说修行是一回事,世界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那么你就会有两边之见,就是两边对立。一个人心灵有一个对立的出现,他就修不好。
譬如说你觉得有妄想,而你又想清静,那么就叫对立。如果你觉得平时家里的生活、大人小孩的事情、社会的工作应酬等的世间法,然后以念经、念咒、拜佛等作为出世间法来修行,这就叫对立了。
有了对立了,你的心灵就会在这两者之间跳动,一旦形成对立的跳动,你会觉得很不安、很复杂、很麻烦,总想得到一个安歇自己的地方,想安下来,但是这些事使你无法找到一个中道,这个中道就找不到。所以说悟性非常重要。
开始修行时,可以先找个安静且适合禅修的地方,以舒适自然的姿势坐着,上身保持正直,然后将正念安住于禅修的目标——呼吸。应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呼吸时的鼻息)。
只应借助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来感觉气息的进出,而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如果跟随气息进出,将难以成就禅定。反之,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那一点觉知气息,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
禅修的方法:
1、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2、呼吸自然,开始数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即每次呼气的时候(也可以吸气时数),就数一个数字,同时暗示自己更放松,数数规则: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3、当发现数错了的时候,就表示你己经愰忽了,没有关系,再回头从1开始往上数。
4、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保持身心同时放松,心情平静。当心理浮躁,杂念很多的时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气的时候,加重呼气。持续一段时间,待心平气和时,再让呼吸随其自然。
【结束语】禅修也并没有所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主要还是需要一个老师的领导,并且长久坚持下来才能够起到希望达到的效果。
写给初学者的话,如何去学习“道教”?
一、我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都是源于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
道教作为我们的本土宗教,早已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毫无例外都在生活中多少有些接触,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最显而易见的是道教对语言文字和民俗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常用词语都是来自于道教的概念,而绝大多数民俗也都于道教文化有关。
鲁迅先生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确实切中要害,我们自古至今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无不是源于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要想真正走近道教、了解道教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成见
这个成见可能是对西方技术文明先入为主而造成的偏见,可能是由于政治需求下扭曲教育积累成的误解,可能是视野不足底蕴浅薄局限于某一学科造成的一叶障目,也可能是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过分自信造成的盲目。
无论是怎样的成见,如果不放下就试图来了解道教的内涵,只能造成更大的偏见。
先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用一个初生婴儿的态度来了解道教,才有可能体悟到其中的真意。
三、古人比我们落后的误解应该着重澄清一下
有一个误解应该着重澄清一下。
我们当前的文明是技术文明,即我们现在的成就只是具体技术的发达,只是人感官能力的横向延伸。
在哲学层面上也只是止步于现象界,并没有在纵向上有任何进展。
因此不要以为古人比我们落后,就好比汽车比马车快并不代表汽车上的人比马车上的人更聪明,古人在智慧上绝对不低于今人。
四、了解道教的最好入门途径是了解道教的历史
了解道教的最好入门途径是了解道教的历史,其实要了解其他东西也是如此。
从历史入手可以从一开始就获得一个整体概念,心中有个全貌之后对具体内容的了解就能省事许多,而且了解了历史就初步具备了判断能力,不至于被蒙蔽而误入歧途。
初学最好从《中国道教》四卷本(卿希泰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入手,篇幅不大,语言也很浅显易懂,内容简明概括介绍了道教全貌,适合反复阅读。
然后可以读《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术气息浓一些,内容更全面,而且涉及了一些具体的理论分析,适合进一步深入了解。
五、《道藏》是了解道教最权威的资料
对道教整体有了基本概念之后,就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了,最基本也是最权威的就是《道藏》。
如果古文底子好,最好直接读原文加注释,不行的话可以文白对照来读。
如果一上来觉得枯燥,可以读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读物。
如《庄子》的扩展阅读、《太平广记》等小说体书等,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展视野,加深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道藏》除了基本的度人经、清静经等之外,可以从《云笈七签》开始研读。
按理说了解道教的途径以有老师带着入门,讲解教导,言传身教为最好。
但现在玄风不振,很多道观里的道士未必是真有信仰的人,即使有信仰也未必真了解道教,寻师艰难,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读书了。
六、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并不是人格化的偶像
道教是多神教,不狭隘不保守,而且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并不是人格化的偶像。
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力量,而是无处不在、无高低贵贱之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大道”。
在世俗生活中,道教也有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使在儒教作为官方思想底本千余年之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受道教影响更深刻。
鲁迅先生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的大半。”,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七、道教实际上是极端积极的宗教,道教精神非常感人
道教实际上是极端积极的宗教,道教的精神其实是非常感人的,只不过近代以来道教不兴,世人多有误解。
引用傅勤家先生的一段话:“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不像儒家一样畏惧天道自然,讲究“敬鬼神而远之”远离艰难的探索之路,仅仅专注于自身生存,也不像佛教徒过分强调因果循环业力无边,消极对待当下人生。
道教讲究的是自强,是“自里根深”,是对命运的顽强回击,是抓住今生着眼当下、永不放弃努力超越的精神!
道教讲“修行人须有英雄气概”,道教徒对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敢于做直面命运、改变命运的英雄,不但敢想而且敢干,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了解道教、体会了道教的精神之后,一定会被其人生观、世界观、社会理想所感动。
道教是真正意义上追寻生命本源与人生超越的宗教,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至少对道教有所了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