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传播的爱,基督教受难节讲章 基督教:爱她和爱上帝冲突吗?还有什么是把主放在第一位?结婚了有妻子的基督徒回答?

上帝永远在第一位。

如果对方是重生得救的真正基督徒,她会理解你的信仰并会帮助支持你爱上帝,如果对方还没有信主,就很危险了,《圣经》中有个参孙的人,娶了外邦人女子为妻爱她胜一切,结局是悲惨的。

上帝传播的爱,基督教受难节讲章

基督教的受难节一般是复活节前的星期五,是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受难的日子。

受难日是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而受难和三天后耶稣的复活也是圣经新约的核心内容。

今天的基督教讲章选取了一些教会复活节礼拜时的证道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触碰这段历史。

基督不但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更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之上。基督受死是必须的,此乃我们蒙恩的关键(约3:14-16,12:24),又是基督教的要义,是永远敬拜的根基(启5:9-13),是基督教会信仰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最神圣的信仰。

保罗将基督的死作了最适切的总论:“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15:3-4)。“死了”是事实;“为我们的罪死了”是意义。两者构成了圣经中最基要的教义,即基督之死的独特本质。

首先,基督之死是无罪之死。世人因为都是罪人,故是死在罪中;基督却是为担当人的罪,为罪而死。这是本质的区别。圣经说,他生为“圣者”(路1:35加百列的宣称),这是自亚当及后裔未曾有的称呼,甚至连邪灵也不得不如是称之(可1:24路4:34太8:28-29)。人也是这样,称他为圣子(徒4:27、30)。

其次,基督之死是代罪之死。世人的死皆为自己(自己犯罪的工价),惟独基督乃是为他人。虽历史上有多少烈士也为他人死,但他们不死也是得死的(他们原是罪人),不过死的有意义一些罢了。惟独基督为不可爱的、抵挡他的罪人而死,这就是爱的本质与真谛之区别,也就是“赎罪”的意义。

基督的死,不单是死之悲惨而感人;不单是好人英年早逝而感人;乃是因他是“神子、义者、圣者、生命者”为应受他审判的不义者而代死了。诚然,只有“圣者代替罪人”,“义的代替不义的”,“生命主代替必死者”,“神子代替罪人”,藉死败坏死权、彰显永不朽坏的生命,人类才能新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主耶稣的死,必须从司法的观点来研究,才能了解。“他在身体灵魂里担当了神对全人类罪恶的忿怒”,他为我们的罪孽由神处以死刑,而且死在十字架上。

其三,基督之死是胜罪之死。基督为我们受的死,并不仅是肉体的,而且还是永远的。然而更奇妙的,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他虽为我们的罪受尽了神无限的忿怒,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却又为我们征服了死亡,战胜死的权势。这件事只有他是可能的。

他藉死胜过撒但的权势(西2:15来2:14-15约12:31-32),胜过死亡与罪恶的权势(林前15:55-57启1:17-19),及胜过一切:统治者的错断、军事的铁蹄、宗教的背叛、法律的不义、自然的规律、群众的无知、全世界的敌对势力。他被钉受死,但第三天照圣经所说的从死里复活,证明他一切都得胜了,并且有余,他是人类的救主、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最后,基督之死是赦罪之死。基督之死是赐生命的死,叫人得生、赐人生命且更丰盛生命,这正如主所言的一粒子之死,能产生百倍的大丰收。

结束语:在基督教教义和教徒认知中,耶稣基督的死是人类得以再生的根据与源泉,也是人类得以赎罪的原因。守受难节,是为了纪念耶稣为人类承担罪孽而牺牲,也是在纪念的同时,要求教徒为人处事要“赎罪”、“行义”,成为行为符合神的旨意的更完善的人。

耶路撒冷教会迁到旦河以北,基督徒崇拜的中心,转向耶稣的受难

百家原创作者:观世界历史

最早的基督徒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新宗教的信徒。他们以前是犹太人,现在仍是犹太人。十ニ使徒是这样,七位执事是这样,保罗也是这样。 他们的信仰并没有否定犹太教,而是相信弥赛亚的时代已经最终到来。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称自己遭受逼迫的原因是为了“以色列人的指望”一一即弥赛亚的到来。那先在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吧!

最早的基督徒并不否定犹太教,而是相信自己的信仰将结東犹太人历代以来对弥赛亚的长久期盼。因此,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仍在守安息日,仍在圣殿中崇拜。此外,他们还在每个星期的第一天聚会擘饼,庆祝耶稣的复活。这就是早期的圣餐礼拜。早期圣餐礼拜的中心并不是耶稣的受难,而是耶稣的得胜,耶稣的得胜已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几百年以后,基督徒崇拜的中心才转向耶稣的受难。为了庆祝耶稣复活,早期基督徒在圣餐中“存着欢喜诚实的心”壁饼一一“诚实”一词也许是指分享食物。早期基督徒的确为忏悔自己的罪留出了时间,尤其是每周两天的禁食。这是教会所沿用的犹太人的习俗。

但是,至少有一部分早期的基督徒开始在星期三和星期五禁食,而不是像犹太人那样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这种改变可能是为了纪念耶稣被卖与被钉十字架。在早期的教会中,权力主要集中在耶稣的十二个使徒(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教会在稍晚一些才开始强调使徒的权力,这只是努力加强教会内部权力体制的一部分)。在耶稣的十二个使徒中,彼得和约輸似乎一直是最重要的,因为《使徒行传》对此有过一些暗示,他们也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所说的教会的两块“柱石”。可是,教会的第三块“柱石”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他是主的兄弟雅各。据保罗说,复活的耶稣曾经向雅各显现。

不管是因为与耶稣有着血缘关系,还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雅各很快就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后来,当教会领袖被一致赋予主教头衔时,据说雅各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位主教。虽然被冠以主教头衔明显是传,但他可能的确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犹太教会的没落对基督徒的逼迫很快就愈演愈烈,也愈来愈普遍。大希律的孙子希律亚基帕下令处死约翰的兄弟雅各不要将他与耶稣的兄弟、教会领袖雅各混淆。亚基帕的这一举动深受自己臣民的欢迎。后来,他又逮捕了彼得,但彼得逃脱了。公元62年,另一个雅各耶稣的兄弟被大祭司杀害,尽管这并不是某些法利赛派所希望的,也有悖于他们的忠告。此后不久,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决定迁到培拉培拉位于约旦河以北,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外邦人。

这一举动似乎不仅是因为犹太人对耶路撒冷基督徒的逼迫,也是因为罗马人开始怀疑这个新教派的真正性质。当时,犹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极点。公元66年爆发了一场起义,这场起义导致罗马军队在四年之后摧毁了耶路撒冷。基督徒声称自己追随的是大卫的子孙,而大卫的这个子孙却因为自称是犹太人的王而被罗马帝国的官员钉死在十字架上。最初,基督徒由被钉死的耶稣的兄弟雅各领导。雅各去世之后,耶稣的另一个亲戚西门成为他们的领袖。为了消除这一切所引起的怀疑,耶路撒冷的教会决定迁到培拉。但是,对基督徒的怀疑仍然存在。最终,西门也被罗马人杀害,尽管我们并不清楚他是死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还是死于他自称是大卫的后裔。

但不管怎样,这一切的后果是,被犹太人与外邦人双双弃绝的古代犹太教会越来越孤立。到了公元135年,尽管许多犹太基督徒回到了耶路撒冷,但他们几乎与其他基督徒没有任何往来,教会的领导权也被迫交给外邦基督徒。在约旦以北荒无人烟的地区,犹太基督教接触到同样遗弃了正统犹太教的其他各种犹太教派。由于缺少与其他教会的联系,这些犹太基督徒自行发展,经常受到自己周围许多教派的影响。几百年后,当外邦基督徒屈尊为这个已经被遗忘的犹太教会表达一点看法时,他们只是提到这些犹太基督徒的异端邪说与古怪习俗,几乎没有对其做任何积极的评价。公元5世纪时犹太教会逐渐淡出历史。

在公元2世纪写到的伊便尼派,指的可能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些犹太基督徒。爱任纽写道:他们行割礼,仍然遵守律法的规定,他们深受犹太教的影响,以至于他们仍将耶路撒冷作为上帝的居所崇拜。与此同时,教会—现在由外邦人所主导仍在吸引着全罗马帝国的犹太人。教会仍在宣讲自己的信仰成全了犹太教,因此,犹太人应当信奉基督教。与此同时,一些犹太基督徒—甚至是一些外邦基督徒总是想要以教会领袖难以赞同的方式追根溯源。此外,当时的一些犹太教派也希望在外邦人中赢得信徒,此就直接与教会展开了竞争。结果,在教会基本上成为外邦人的教会很久以后,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辩论还在继续。

在小编看来,许多基督徒撰写论文与讲章驳斥犹太人,其中有许多并不是直接驳斥犹太人,而是针对可能被犹太教所诱惑的基督徒。然而,这些论文和讲章确实在基督徒中激发了反犹太人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将在以后导致罪恶的后果。好了,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对此还有哪些了解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以上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