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买佛像的故事 如来佛祖在佛像中的形象不是剃光头的,而是留着卷发的,这是为什么?


首先来了解和尚为什么是光头的形象。我国古代有句俗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见头发对于我国古代人民来说拥有重要的意义,三国中就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可见那个时期,一个人的头发甚至比他的命还重要,所以在那个时代剃光头显然不现实,和尚剃光头的习俗也不太可能是在我国发展成型的,必然是在传入我国之前便已经有此规矩。 事实上佛法中认为,头发是人的烦恼和欲望,这点恰如我国的一句话话“三千烦恼丝”,所以为了摆脱烦恼和欲望,和尚便将头发给剃了,佛教的典故中有释迦牟尼最初收迦叶五个徒弟是就亲自剃了他们的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 这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的印度教派许多,没有什么教派有剃

佛祖买佛像的故事

在日常的读物中,其实故事类的题材更有让人看下去的兴趣,而佛教就是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感化众人,让别人有耐心的听下去,悟出其中的道理,作为传承久远的宗教,自然有非常多的哲学故事,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佛祖买佛像的故事。

佛下山布道讲经,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店铺老板要价五千两纹银。佛非常喜欢那尊佛像,欲讨价还价。店老板见佛如此钟爱,便更加咬住价格不放。

佛回到寺院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打算多少钱买它,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

“怎么普度呢?”弟子问。“让他忏悔。”佛笑曰。

第一天,一名弟子被安排到那店铺和老板砍价,讲到四千五百两,未果。

第二天,第二名弟子讲到四千两,未果。

第三天,……

如此,到第九天时,买主所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二百两。眼看着买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格低,老板开始怨责自己太贪心。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以五百两纹银与老板交易。老板非常高兴,又赠送佛龛台一具。佛谢绝了佛龛,单掌作揖笑着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吧!”

《西游记》里的如来佛:到了泰国买佛像结果是自己画像

最近又到了暑假,有人说只要听到《西游记》的音乐,就知道暑假到了。无论播出多少次,观众们也是百看不厌。如同每一部经典影视作品那样,《西游记》的成功不光是师徒四人演得好,更有各路“神仙”都演成了经典,比如左大玢扮演的观音菩萨,被誉为最像观音的人。而西游记里出场次数不算很多的如来佛,也成为众多观众心中最为经典形象的如来。

如来是由于朱广龙扮演的,当初朱广龙由于扮演过类似英雄的角色,在气场上给人一种正气凛然的感觉,对于那些妖怪的角色好像并不适合他。因此导演让他试了下如来的妆扮,而当他化好妆出现在杨洁导演面前时,杨洁立马感觉站在她眼前根本就不是朱广龙,连连称“如来佛祖”本尊啊。

据他说起,有一次他穿着如来的戏服就外出办事了,在半路遇到了附近的村民;朱广龙扮演的如来实在是太逼真了,村民以为是真的如来佛祖显灵了,虔诚的村民立刻倒头就拜。而朱广龙本人遇上这一出也是哭笑不得。

还有次朱广龙在泰国游时买的如来佛祖画像,本来是想自己珍藏的,却没想到画上的人正是自己的扮演的如来。可见朱广龙老师演出的《西游记》的如来角色不光在我们国内被人认可,连佛教国家泰国的民众也把他的形象当作是最为经典的如来佛祖形象了。正是一个个类似于朱广龙这样演员的倾情付出,才会有86版经典的《西游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朱广龙的扮演的如来佛祖:声如洪钟、面相慈祥、非常有感染力、又带有些威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的特效演出,朱广龙就是凭借的自己的实力将如来佛祖这个角色演成了经典文化,而且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虽说如来佛祖在《西游记》中出镜的画面并不是很多,但是朱广龙老师刻画的那个形象早就深入了观众的心中。当2017年10月86版《西游记》在国外播出时,东南亚各国可是指名要如来佛祖的照片,可见朱广龙老师演出是多么的成功。

而朱广龙自己在谈及这个事情的时候表现出的则是更多的淡定之情,他并没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只是觉得这是机缘巧合而已。而当今的有些明星却还要故意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事件来炒作自己,让自己更加的出名。再经典的文化角色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成功演出的,没有深厚的演出功底,再好角色给你那也是浪费时间而已。而对于已79岁高龄的朱广龙来说,祝愿他真的像如来佛祖那样,长命百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