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的由来,哭墙在教徒心中的意义 耶路撒冷哭墙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哭墙
圣殿山是犹太教徒最重要的一处圣地,公元前1千年犹太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耗时7载,动用20万人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后来著名的神庙山(也称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圣殿,作为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后来犹太人两度重修圣殿,但又在罗马占领时期两次被毁坏殆尽。保护至圣所著名的大殿是公元前37年由希律一世大帝在所罗门建造的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希律圣殿被古罗马提图斯军团毁于公元70年,此后,犹太人在原来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一堵52米长、19米高的大墙,称为“西墙”。犹太人称为“哭墙”,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犹太人认为哭墙是当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因而是犹太教最神圣的祈祷地方。许多世纪以来,犹太教徒都到这里来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而得名。1967年“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将意味着要拆除后来在遗址上建起的穆斯林圣所。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哭墙的由来,哭墙在教徒心中的意义
信仰是石,擦起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亮希望之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在宗教中,每一个教徒都有自己对于教义的领悟,当然这也是大同小异的,而哭墙是一种仪式,本期犹太教文化为你解析。
耶路撒冷着名的“哭墙”“哭”了:这面巨大的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异样地出现了一道水渍,经过几天风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扩大、也不消失。这一现象令不少极端正统的犹太教人士激动不已,因为在犹太教传说中,哭墙流泪是犹太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先兆。
如果把水渍形容为“哭墙之泪”的话,那么哭墙实际上流了三行泪,而不是先前所报道的一处。在哭墙前我们看到,先前的报道的那行“泪”位于哭墙中间靠左的位置,距离地面大约六七米的高度。水渍长方形,尽管湿漉漉的,却并没有水滴下来,水渍四周都是干的,一点水的痕迹也没有。
由于水渍正好位于一块巨石正面,所以从地面看起来似乎水是从石头内部渗出来的,这也许是一些人觉得怪异的原因。另外两处水渍都位于石墙的缝隙处。水从缝隙里渗漏出来,润湿了下面的石头,一些墙缝的填料也被腐蚀掉了,所以看起来更像两只“流泪的眼睛”。
其实哭墙出现水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年半前就出现过,当时查明,原因是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而渗漏的速度和蒸发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渍能够长时间既不消失也不扩大。
以色列文物局会同有关地质和文物专家也对哭墙水渍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专家们得出的意见也证实“哭墙之泪”其实并不神秘。以色列文物局在发布的调查结论中说,这一现象虽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样,是由于渗水形成的,但也属自然现象,是由于一种长在石头中间的植物腐烂后引起的。
“哭墙之泪”虽然被证明纯属自然现象,但人们仍旧希望,总有一天,和平会降临这片土地。那时,人们将不再互相杀戮,而哭墙也会恢复它本来的称呼—西墙,到那时,哭墙将不再流泪!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着这段苦难与悲剧。
参观犹太教圣地——哭墙,你应该知道这些知识
哭墙是犹太教最重要的圣地。在第二圣殿被摧毁后,仅留下了这段位于西面的墙。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墙”。
所谓的哭墙仅为一段12米高的基础墙,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耶路撒冷就像有种神圣的力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圣者。
进入哭墙有严格的安检
哭墙作为犹太教最重要的圣地,入场前所有人都需要先过一关严格的安检。
哭墙广场戒备森严,内外都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层层把守。这里对游客自由开放,却禁止穆斯林入内。
哭墙也分男女
哭墙分为男女祈祷区,男左女右,男生进入哭墙,需要佩戴小圆帽,以表虔诚之心。
男士进入哭墙需要戴帽子
哭墙也是一个可以让你了解犹太文化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服饰的犹太人,比较常见的是戴一个学名叫起帕的小圆帽,旺先森之前买的就是这种。
——“起帕”小圆帽
——小圆帽佩戴事宜
在宗教气氛隆重的场所,比如哭墙、犹太教堂等地的入口处一般都有一箱小帽供游人免费戴用。
那里提供的圆帽多为黑色,用道林纸或牛皮纸剪成圆形或四方形。
买的帽子里藏着一枚夹子,盖在头上,夹着头发即可,但如果遇到风大或者身体摆动,帽子还是会掉落,所以最好再跟店家多买一个夹子,免得一直需要用手去扶着头顶。有个别店铺的夹子和帽子是分开销售的,但凡买帽子的人一定会买个夹子,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生意头脑。
——黑色礼帽
正统的犹太教徒都会穿西装戴黑色礼帽,鬓发垂颊,络腮胡,如果是已婚犹太男人,在安息日和节日的时候会佩戴大毛帽,非常的庄重。
——手臂皮带
还有一种装饰是缠绕在手臂上的皮带,还有皮制小盒分别置于额头和上臂。
哭墙的气氛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伤感,更多的是庄重,或许,这里更像是犹太人的聚集地,他们中有人手持圣经,晃动身体,朗诵着赞美诗,也有人只是轻轻抚摸那千年的砖墙倾诉心底的一切,斑驳的墙面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安抚着每一颗柔软的心灵。
若是安息日,这里的人会更多,各种传统或现代装束的犹太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祈祷,正统犹太教徒会全家来此祈祷。
供人翻阅的圣经
哭墙里还摆放着圣经供人翻阅诵读。打开圣经,我们可以感触犹太民族的悲情所在,两千年的流亡,面对哭墙自然会有种种倾诉,渴望着上帝的聆听。
藏在哭墙里的秘密
耶路撒冷寄存着历史的残骸,如果说这是天国留在人间的驿站,那哭墙就像是直达天国的邮筒,收集着世间的诉求。
写给上帝的“小纸条”
除了向上帝倾诉,人们还会通过向石壁塞纸条,将心“呈阅”给上帝。哭墙的缝隙里层层叠叠塞满信条,或许会通过广场的信鸽送往天堂。
关于这些小纸条,还有个有趣的新闻,据说之前有人在祈祷时发现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几百张支票,总金额竟高达5亿美元!当地媒体还调侃称,总有人在“哭墙”祈求经济保障,他们的祷告终于有了答复。
结语
众多游客在广场驻留,抬头便能看见哭墙的前方矗立着两座清真寺,信徒的内心想必都是渴望着和平的,不然这种三教鼎立的局面也不会在上帝面前如此和谐的共存着。
比起基督区,犹太区并没有过多的忧伤。谈笑,游玩,寻乐才是生活的动力,想必也是支撑这个民族的动力。
犹太区广场偶遇一群出来郊游的小学生,面对镜头毫不羞涩,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如此阳光。也许他们和我们一样,只能从书本上了解了这个民族所经历的一切,但他们一定都有着感怀历史的心和对于未来的满满期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