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间信奉女神:金花娘娘 女娲娘娘与金花娘娘是同一个人吗?

女娲娘娘与金花娘娘不是同一个人。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1][2]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3]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4]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送子娘娘等,是中国粤、桂、甘、鄂、浙等地传统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
屈大均《广东新语》表示,金花娘娘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时溺毙,尸体数日不腐败,还有异香,接下来湖中浮现一块木头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当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视为神明,因为求子较为灵验,被尊为送子娘娘。
金花娘娘一说生于兰州,一说生于广州西华路上的金花直街。只有黄埔长洲岛上的金花古庙留存,是广州地区保存完整的金花庙。香港荃湾也有一座金花夫人庙,每年农历四月十七同样庆祝“金花诞”

广州民间信奉女神:金花娘娘

在中国民间信仰是很普遍的,连孔圣人都说:“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我国民间普遍信仰佛道和历史人物,那么在广州文化中,民间信仰什么呢?那么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甘、鄂、浙等地汉族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

屈大均《广东新语》表示,金花是一个广东的女性巫师,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时溺毙,尸体数日不腐败,还有异香,接下来湖中浮现一块木头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当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视为神明,因为求子较为灵验,被尊为送子娘娘。

长洲岛上的金花古庙建于清代中期,该庙二进为金花殿,专门供奉金花娘娘,两侧有十二奶娘(又称“十二婆祖”、“十二延女”)附祀,分别是:栽 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保胎夫人陈氏、濑花夫人林氏、养育夫人邓氏、 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教饮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黄 氏、腰抱夫人万氏、大笑姑婆祝氏(古时,“花”者,指胎儿、婴儿也,“白 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

据说在金花庙里求子非常灵验,求子者在每一位奶娘前插一炷香,直到手里的香插完,如果最后一炷香轮到的那位奶娘手里抱着孩子,就预兆得子,便用红绳系住,这个孩子就会托身为自己的孩 子;如果这位奶娘手里是空的,就无需再求,等来年继续拜金花求子。

汉族民间奉祀金花娘娘最隆重的日子是农历四月十七日“金花诞”。旧时诞日, 四乡信徒,必到庙中祭拜。从清晨开始,各乡狮子队接踵而来,争先恐后涌 入庙中,善男信女,轮流跪拜。要求生男育女者,祈求生育平安者,最为虔 诚。庙堂中挂个大灯笼,四周悬挂者红白两色彩带或花朵,供求子者采摘。 求男摘白花,求女摘红花。

人们一边参拜,一边祈祷,口中念叨:“祈子金花, 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群众在金花庙前开坛打醮,演戏酬神,还 有八音歌台、画舫船歌。庙前陈列盆景、书画、古董等,更有来自四面八方 的养鸟爱好者带着漂亮的笼子、出色的鸟雀到此斗唱,还有灯饰展示,名曰 “唱灯花”。妇女组织“金花会”,集资庆祝,到期备办祭品,请戏班,唱八 音,非常热闹。

您也许还喜欢:

印度教不吃什么肉,你知多少?

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相同点

浅述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

印度教和佛教哪个早起源?

旧时潮汕的祈子习俗



在潮汕民间,旧时祈子有多种形式。

其一为以“灯”谐“丁”以祈求子。潮汕各地正月,特别是元宵夜都有游灯活动。“灯”在潮语中与“丁”谐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不知寄托了多少愿望。每到各乡各里“闹热”(老爷生)时,人们会在夜里“老爷”出游时,手里提着一盏灯,跟着“老爷”神像一路游行至各姓的宗祠里,在“老爷”落座后高高举起灯笼,以求财丁兴旺。

潮汕地区,凡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例如在潮州,生了男孩的人家自农历正月十三,家人就要挑起一对冬瓜样的红灯笼,欢天喜地挂到凤栖路口凤栖庙的架上,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由家人抱着孩子,一面往自家的灯笼里点红蜡烛,一面接受四邻的祝贺,一连三天,至元宵夜尤为隆重。除红灯笼外,还要在庙前悬挂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大彩凤,并在供桌上摆香祭祀,演戏酬神,十分热闹。

现在潮汕地区在为女儿办嫁妆的时候,不论嫁妆丰俭如何,其中必须有一盏豆油灯,也暗喻女儿能为夫家添丁的意思。

潮汕地区求子的第二种形式是向神灵祈祷。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思想浓厚,如果妻子先生女孩或未生孩子,有的地方,丈夫就在乡里新宫庙建成,“老爷”入宫时,想方设法争抱“老爷”(偶像),以求“老爷”早赐贵子。有的地方,丈夫在村里游神赛会时,自告奋勇报名替神明抬轿子,在神明面前献殷勤,期望得到神明的怜悯,赐生男孩。每月潮州城里游“安济圣王”时,常可见到不少人想方设法上前摸一摸“二夫人”的轿子,祈求家中的媳妇或妻子早得贵子。有人趁此机会采来一篮石榴花,跟随在游神的队伍后面叫卖,称这是“二夫人”的红花仙草,以飨那些巴望添丁的人家。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生。潮汕不少地方,此日乡民都要到妈宫(天后宫)祭拜,然后抬妈祖出游。这时,那些结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他们认为能为妈祖抬轿,就能得到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光。妈祖是海神,同时又是赐子的神祗。同广州人祟信“金花娘娘”、福建人崇拜“临水夫人”一样,潮汕人把妈祖作为施赐子嗣的神祗来祟拜。也有祈求观音赐子的。

在揭阳大莲、土尾等乡村,端午赛龙舟后,结婚而未生儿子的男青年们,便上前取下若干龙舟胡须回家供于“司命公”神位前,以求早得贵子。

潮汕民间新婚夫妇床头常贴有“麒麟到此”的红字条,寄寓早生贵子之意。古代人们迷信麒麟为仁义之兽,是吉祥的象征,认为积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得子。相传孔子将生的那天晚上,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说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汉代,未央宫中有“麒麟阁”,上画有功臣肖像,用来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从汉代起,民间就有“麒麟儿”、“麟子”等美称。南北朝时,人们疼爱聪慧仁厚的孩子,常直呼“吾家麒麟”。唐时,诗人杜甫《徐卿二子歌》有句云:“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潮汕民间贴“麒麟到此”的做法,便是在中原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潮汕地区第三种求子形式是巫术型求子。潮汕民间有托梦卜生子活动。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澄海莲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还有邻近几县的善男信女,虔诚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顶,望能在梦里得到仙翁面授天机,成全所求之事。这些善男信女当中,就有不少是婚后不孕而前往圆梦的。民间也由此而流传有一些有趣的传说。说有两个村妇,结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求子。结果两人同样梦见仙公给他们写一个繁体的“无”字。其中一个识字的妇人,知今生无子,十分沮丧。而另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却从字的形状上理解为仙公为她画了一个秋瓜棚,棚下吊着4条秋瓜,示意她会有4个子女,非常高兴。识字的妇女笑她误解仙意,乱加猜测。谁知后来果然各应其解,识字妇女终生无子女,不识字妇女则生育四个子女。

在潮汕民间的习俗活动中,还有不少是将这一种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习俗中。例如新娘出嫁时,除了备一盏油灯外,还要备些龙眼干。龙眼干,潮汕人称之为“桂圆”,除含有富贵圆满的意义外,也含着早生贵子的愿望。婚后第二天,农村人喜欢将新娘引到井边,往井里投放一颗汤丸,然后让新娘迅速打水。如果能将汤丸打起来,就意味着新娘这一年能够得贵子。每年的冬节,家家户户都做汤丸。那些在这一年结婚的人家,搓完了汤丸后,总会将汤丸数一数,如果汤丸是单数,那么意味着会生男孩;如果是双数,则意味着生女孩。

潮汕元宵节有很多习俗,也寄寓有期待得子的心理。如掷喜童和“抢鸡肉”,都是在年节里将娱乐和祈子习俗结合在一起,既活跃了节日氛围,又表达了美好愿望。又如饶平县樟溪镇龙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抢从秋千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传说谁抢的花生多,谁家当年就生男孩。该乡秋千棚下抢花生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每年生男孩的人家,便要炒花生上秋千棚顶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掺,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秋千头,慢的坐秋千尾,至今仍在乡中流传着一首歌谣:“抢花生,熟掺青,年年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