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中的须弥山在哪里,它真的存在吗 佛教中的须弥山是否存在,到底哪里?

【原创声明】:晓梦阁只做原创内容,晓梦阁出文必属精品,禁止盗用违者必究。

文/晓梦阁主

佛门中有句话叫“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其中,这须弥山被称作是佛门圣山,一直非常神秘,甚至不知道这须弥山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这座圣山又在哪里?

相比这个佛教圣山,道教的圣山就很明确的记载是昆仑山,这须弥山到底在哪里呢?难不成只是书中虚构的?但有书中记载,其实这须弥山就是昆仑山,乃是西方佛教对昆仑山的别称,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佛经中的须弥山是什么样子?

佛经中的须弥山一词,来自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宝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妙光山。据佛经记载,须弥山颇高,顶部为帝释山,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周围有七星海,七金山,金山外有威海,威海四周有四大部洲,也就是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在佛经中将须弥山当作大千世界的中心。

须弥山上都有些什么?

根据经书中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

简单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须弥山可以说遍地是宝啊,不是金,就是银。上面还有无数奇珍之物,这场景是不是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呢?

须弥山是否存在?在哪里?

按照佛经中说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而这须弥山就是这三千大世界的中心。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须弥山便无从考证是否真实存在,因为我们就生存在一个世界里,根本不知道何为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这些世界是否又真实存在?

故此,按照佛经中所言,须弥山可能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但是如果从汉化后的佛教在中土的发展被后人记录的书籍中来看,又能找出一些线索。

有一种说法就是须弥山其实就是昆仑山,乃佛道二教共同的圣地。这种说法,阁主只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本书就是《拾遗记》。

根据《拾遗记》中记载了:“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有云色,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四面有风,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四面风者,言东南西北一时俱起也。又有袪尘之风,若衣服尘污者,风至吹之,衣则凈如浣濯。甘露蒙蒙似雾,着草木则滴沥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赭然,如朱雪洒焉。

昆仑山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层,第六层有五色玉树,荫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烛。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第五层有神龟,长一尺九寸,有四翼,万岁则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最下层有流精霄阙,直上四十丈。东有风云雨师阙。南有丹密云,望之如丹色,丹云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龙螭,皆白色,千岁一蜕其五脏。此潭左侧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肠化成此石。有琅玕璆琳之玉,煎可以为脂。北有珍林别出,折枝相扣,音声和韵。九河分流。南有赤陂红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

在前文中阁主说须弥山上的情景很眼熟,说的就是昆仑山。昆仑神山在地理位置上刚好横跨古印度和古中国,昆仑神山神秘莫测,现今是否就是今天的昆仑山恐怕并不是。古昆仑山应该是佛道二教里所记载的圣山。如果须弥山存在,阁主的观点是那很有可能就是古昆仑山。至于到底在哪里?这个真无从查证了!

佛家中的须弥山在哪里,它真的存在吗

须弥山又被称为“蘇迷嚧、蘇迷卢山、弥楼山”,这样笼统的说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其实也就是想表达这座山的妙,而这是佛教文化中的宝山,又被叫做妙光山,那么佛家的须弥山真的存在吗?又是在哪呢?一起来看看吧!

说法一:须弥山就是珠穆朗玛峰。

按照经典中的描述,须弥山北方应是北俱卢州,那里的人福报最大,人寿1000岁,无有空者。根据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珠穆朗玛峰的北面是中国的西藏(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尼泊尔与中国的交接处),在往北是新疆、俄罗斯。这些地区的人的寿命与福报与北俱卢州的人相去甚远,其它各州的描述也不符。因此,珠穆朗玛峰四周并不符合须弥山四方各大州的情况。

法二:须弥山就是雪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主峰,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冈底斯山也是四大河流的源头。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河,一条是向西和向北奔流的象泉河和狮泉河,最后都汇入印度河。一条是向东流淌的马泉河,最后变成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不仅是苯教的发源地,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发源地。

诸如苯教、印度教、耆那教、祆教皆属一个源头,最早都起源于冈底斯山。冈仁波齐被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着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

从冈仁波齐山的外形以及它的传说中看,它确实有很多与须弥山相似的地方。如山体是四方形,传说中山里住着鬼神众,山底与大地相连,山脚下有四条河流等。但也有很多与须弥山不符的地方。如日、月在山腰转,山顶阔而平,以及须弥山东、南、西、北四大州的情况。因此,雪山——冈仁波齐也不符合须弥山的描述。

说法之三:须弥山是银河系的中心——黑洞。

已故着名佛教人士黄念祖老居士就曾说过,当今天文学家观察到银河系中心是个黑洞,这很像佛教中的须弥山。

从银河系的外貌特征上看,它确实有很多与经中描述的须弥山及其周围环境有其相似之处。如果以太阳系为单位,我们发现日、月都是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这一点就符合日、月绕行与须弥山的特征;还有银河系从里到外一层一层的星云也很像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香水海;从银河系中心向外的四条旋臂也很像须弥山角的四条河流。

银河系的外貌特征很像经中描述的须弥山周围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香水海,周匝围绕的特征。但也有很多与须弥山不符的地方。如经中描述的须弥山是依地而起,而银河系中心并没有这一特征。

又日、月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时,日、月必须是以太阳系为单位,将它们看做一个整体才能成立。但是经中描述的日、月则是在一个平面上,分别绕行与须弥山,这一点上银河系中心也不符合须弥山的特征了。因此,银河系的中心——黑洞也不符合须弥山有日、月平行绕行的条件。

说法之四:须弥山是在太阳系中的某个区域或是在某一星球。

如果须弥山处于太阳系中的某一位置,根据日、月绕行于须弥山半腰的描述,那么须弥山就一定要处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太阳与月亮要处于同一平面的轨道上运行。太阳做为太阳系的核心,它带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包括月亮在内,都是在围绕着银河系运转,而月亮做为地球的卫星,它仅仅是围绕着地球运转。

因此,太阳与月亮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平面的轨道上,而且太阳要比月亮大得多,如果将太阳比做西瓜,月亮就连芝麻粒也不如,这根本不符合经中描述的太阳宽广51由旬,月亮宽广50由旬的说法。可见,须弥山不能满足太阳与月亮同时绕行于其山腰的条件。

如果须弥山位于太阳系中的某一星球上,就又不符合其依我们居住的大地而起的条件了。因此,从须弥山地理条件上看,不应位于太阳系中的某个区域或是某一星球。

说法之五:须弥山是存在的,但并非实有。

此说法是根据索达吉堪布讲解的“证悟空性与因果不虚不相违背”中,关于须弥山是否真的存在这一问题的开示:“……在多数人的面前显现为地球,但在业力更为清净的有情(如具禅定者或天人)面前,却会真实地显现为南赡部洲以及须弥山等。

由此可见,一切现量所见绝非真实存在……因为一切缘起皆是空性,而以空性又可显现一切的缘故,跟随不同众生的业力,即有地球或者须弥山等的不同显现。”而此处最关键的即是性空缘起之理,须弥山也是某些修行者境界中的现量所见。佛教徒依佛陀的教言去修持,则须弥山、七金山以及四大部洲等都完全能够现前。

在《无垢光尊者传记》中记载,无垢光尊者由妙音天女拉着,绕整个四大部洲转了一圈;有一位觉囊派修持时轮金刚的上师在其境界中,也完全见到了整个须弥山及四大部洲等,一切形貌皆如《俱舍论》中所描述的一样。另外,在《毗奈耶经》中也有记载,当时印度遭受严重饥荒,有些比丘就以神通飞往北俱卢洲,那里具有丰富的饮食,在那里化缘以后,再以神通飞回印度。

《山海经》所记载的各地域,是须弥山下的小世界?

对于《山海经》来讲,其上锁介绍的地形地貌一直都是个迷,有人说,《山海经》是记载山东地形及人文巫术等等的百科全书,有人说《山海经》是记载南海、东海、喜马拉雅山包围下的华夏地形,更有甚者更是说《山海经》是记载全世界人文巫术等等的百科全书。

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是各有各的说法和各有各的讲究,然而我们仔细对《山海经》品读一下之后,你会发觉,其实其上所言的都没错,但是都是差那么一丁点,诸如山东境内一说,光一个青丘山就给否决了,最重要的一点,都是书上说的往西或者往东几百里等等,这里的长度单位和现在的长度单位是不是一样,若是一样的话,还真是说的华夏境内。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先说说另一个假设,在西游记之中,经常提起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大唐属地为南瞻部洲,从一些记载之中可以得到答案,四大部洲的记载来自于须弥山分布图,而须弥山一词则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传说在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和八小部洲组成。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大天王,大体模样是这样的。

如果,我在这里指的是假如,《山海经》其上若真的是记载的曾经没有受过劫难的大陆及周边海域岛屿的地理记载的话,那我们何尝不可以从这里寻早答案?

若细细研究的话,似乎又是有点说不通,毕竟在佛家来说,南瞻部洲才是人类生存的地方,而有一些学者注解,其实所谓的南瞻部洲就指的的地球,东胜神州指的是火星,曾经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那么我们以佛道俩家来注解,这《山海经》其上记载的就是南瞻部洲的地理部分,而《山海经》又是将南瞻部洲其上的人文故事给介绍了一番。

在佛家典籍之中,南瞻部洲是这样的,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这里只讲解了南瞻部洲的人文特性,但是却没讲解南瞻部洲的地理特性,如果用《山海经》融合一下的话,你会发现更有趣的现象,顺着这条路推测一下东胜神州是哪里?

佛家典籍之中,对东胜神州是这样说的,东胜神州,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逾缮那。华言限量。大论云。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肘以一尺八寸为一肘。)

很明显嘛,这里所形容的人很高大,虽然说一些人对佛家的须弥山下四大部洲的认知不同,但是不少人已然认为,火星便是东胜神州,那里曾经有生命存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火星发生了重大变故,若真如其上记载为曾经的东胜神州,那就好玩了,也就是说,曾经的火星人身形高大,平均在二百五十岁上下。

西游记之中所讲,孙悟空为东胜神州的神猴,那么整个拜师于西牛贺洲的菩提祖师的话,这可有意思了,这摆明就是一场星际间的游戏嘛,或许我讲的不够透着,但是大家可搜一下有关须弥山的记载,你就会发现许多细思极恐的事情,相信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