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是什么意思,浮屠有什么作用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啥意思?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注: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所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救了别人一命,就相当于凭你的功德,比你建造一座七层的佛塔的功德还大...

浮屠是什么意思,浮屠有什么作用

我们经常会听到僧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意思是救人一命是功德能超过造七层佛塔的无量的好事。鼓励我们多做善事,来积功德。那么你知道“浮屠”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作用。本期的佛教文化就带你了解。

《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波”,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

浮图(杂语)Buddha,又Stu%p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为佛陀之转音。

广弘明集二曰:“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曰:“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为觉。”秘藏记本曰:“浮图,佛也,新人曰物他也,古人曰浮图也。”

新译家以为窣堵波(即塔)之转音。智度论十六曰:“诸聚落佛图精舍等。”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谓浮图也。”瑜伽伦记十一上曰:“窣堵波者,此云供养处,旧云浮图者,音讹也。”梵语杂名曰:“浮图,素睹波,塔,制怛里。”世多通用后义。

《西游记》将毗沙门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将李靖身上,成了有名的“托塔李天王”。在民间,浮屠还被视为施福护财。因此,此尊观音法相在民间深受崇拜。

太极拳的重要功法,“命门扩张”,为你深度解读

风起云涌,铺天盖地。八方极远,太极为中。冬天穿棉袄,夏天五分裤。生活处处是道场。八成饱,叫合适。吃顶了,就过了。多喝一口,就失言,就此打住,见好就收。好坏只在一线间,何况是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得顺,心霍亮,身子通畅。放长,通筋活络。收束,凝聚整合。光开没合,成了软面条。有合无开,成了板砖。天有阴晴,地有荣枯。交替轮转,永无休止。赢了就晕,输了就嗔,这不是智者所为。一身本领,又懂人情世故,自会有一派气象。有时间,多看书,多练本领,充实自己。人活中年,要学会总结。青春年少,要不停进取。文人也好,武者也罢,仁义道德不可丧。正所谓,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命门,人体腰部。正中线上,第二腰椎凹陷处。此处,有个东西叫,腰背筋膜。有个功法,叫填海。有人误解,以为命门后突,其实不是,腰椎不能前逼,亦不能后突。为啥?脊柱出现断层,轴不正,发不出劲。前逼腰椎,骨盆前顶,腰劲折了。后突腰椎,失头,竖劲消失。命门,连同周边腰窝,就两个字,扩张。什么是扩张,腰椎位置不动,练习抻拉扩张,腰背筋膜。这块筋膜韧带,非常关键,瞬间一紧,腰背筋膜,整劲就有了。发力位移很小,练的就是这里。腰椎不动,抻韧带。吊丹会了,开合肋会了,扩背会了。久练,即会牵动腰背筋膜。古代没这个词,这是解刨学术语。后腰区域,是整劲和发力的关键。吊丹,在功深后,使肋骨横向扩张性,更大。之后由内部,牵动整个背阔肌开张。再练,劲又细了,外头抻开了,劲就往里头走,开始牵动腰背筋膜。此处,练得有松紧,张力十足。头条号太极浮屠。腰背筋膜,呈菱形,好似风筝,骨架一横一竖,横的是肋,竖是脊柱。命门,腰背筋膜上的一个点,有间隙凹陷。腰背筋膜张力强,命门空间大,好似鱼嘴,一张一闭。

老话讲,后腰发力,前手打人。命门一撑,透脊而出。打的是拳,凭的是劲。正的是轴,领得是头。宽不叫宽,叫扩撑。窄不叫窄,叫束身。镇固命门,有撑劲。校正骨盆,有箍劲。夹尾闾,撑后腰,换着两膀走螺旋。有意无意,都有圆。运劲,就是走身。腾挪在腔体,布重在两胯。顿挫,靠刹,突坠,都是命门,陡然一撑。撑,不是后凸,是扩张。凡是筋膜,都具弹性。凡是骨头,都有份量。心中有数,身上有劲,手上有活。功夫,在于生活。突然打个喷嚏,丹田和命门,就都有了。肠子没劲,就练吊丹。五脏阳亏,就旋内脏。内力不足,就找命门。被人一推,闪了腰,就是核心没劲,缺结构。武术,不练定向力。练的都是,扩张收缩之力。没有会不会,只有练不练。练到精微,人就不一样了。看待事物角度,就变了。打拳,不较死劲。死劲就是,连憋带努。撑要缓松,运要柔和,发力果决,速沉猛透。这是道家的阴阳学问。鼓要一下一下敲,饭要一口一口吃,拳要一劲一劲的练。打拳就是,厚积薄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