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信徒戒律的区别?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所谓“乘”,,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信徒须知: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许多的修真小说中都能了解许多的佛教文化,其中的修真便是成仙、成佛。大乘便是指修为大乘,小乘却是指修为稍差。那么,在佛教文化中大乘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是否如你所了解的一般呢?!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大乘是自小乘后兴起的,小乘之所以称为小乘,“乘”类似“轮”,代表交通工具或渡河的工具;“小”顾名思义是小众的意思,小乘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人人都能成佛的,只有极少数人、并且需严格按照佛陀教导的人,才可能能到彼岸世界。

大乘则不这样认为,大乘把成佛的条件变宽了,而且不会强调要以何种特定方式修行。所以原本在印度,大乘并不是主流派系,但是传到中国后,大乘却成为了主流派系。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小乘不把释迦牟尼当神看,这也是为什么说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佛教是不承认有神的,这里说的神是相对于其他一神论宗教所描述的“最高、独一、永恒的主宰”;而非那种只是有点法术或超能力的鬼神,简单的说就是承认超自然事件与存在,但不承认有最高权力与不变权利。

佛教的缘起性空什么意思?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国学新知识#

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度化众生。

佛教讲究“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是各种关系,起便是纠缠交织,就如一滴水在此刻处于好几种态,气态、液态、固态,或许还有我们未知的态,这种种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滴水,但却不是真实而稳定的自我本性,所有的本性最后指向了空。

而空则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中归于空,那是一种自由的状态,无拘无束,曾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那这时你会想到此刻的空间无限放大,在无限的空间中你为尊,这种无界限的感觉来解释空是不是有些感觉了?

再说无我,在我们如今的思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想的是我的权利,我的欲望,我的利益……

但佛家主张放弃我的执着,对自我个体的放弃、消融和超越。破除我执,主张无我,这样才能断灭苦难。

但如果你解脱了,但周围人依旧还在追名逐利,那无异于一滴清水掉进染缸,你将寸步难行,如果孑然独立保持自我解脱便会丧失空境,解脱也无从说起了。

所以佛教便从度己跃升为度人,就此民间在菩萨庙前说“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而他们也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组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通读此文便会知道小乘和大乘的关系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