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玛依勒教,塔吉克族独有的信仰 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么派


一般说:塔吉克是信仰什叶派。

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塔吉克族的宗教活动较少,清真寺很少,根据伊斯玛依勒教义,不封斋,不去麦加朝圣。

部分老人每天在家做二次礼拜以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进行礼拜。

宗教首领不称“伊玛目”,而称“依禅”,其职位是世袭的。

依禅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辖教徒数量不等。

在所属的各地区,由依禅委派当地领先信徒为“海力排”(代理人),代替其发展信徒,收取宗教税。

牧民分属不同的依禅,往往是世代信仰某一依禅及其继承者。

一个地区或乡村往往分属几个依禅,因此也就同时有几个“海力排”。

此外,还有宗教职业者“卡孜”掌管宗教法律,“阿兰姆”主持节日的宗教活动,他们并在一定的地区活动。

塔吉克族非常崇信伊斯玛依勒派最高的伊玛目“阿迦汗”。“阿迦汗”的原意为“生命的主宰”。

迄今为止,阿迦汗共有4位。现任的阿迦汗四世克里木・侯赛因1957年成为伊斯玛依勒派第49任伊玛目。

伊斯玛依勒教,塔吉克族独有的信仰

信仰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把握,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人类信仰是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下面就由小编来带大家看一看塔吉克族文化独有的信仰,伊斯玛依勒教。

历史上,塔吉克人曾信奉过祆教、佛教等多种宗教。这两种宗教文化至今在塔吉克族中还有积淀。约公元10世纪左右,塔吉克人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开始尊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支派――伊斯玛依勒派。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一位名赛义德苏热的依禅从伊朗到帕米尔高原,大力传布伊斯玛依勒派。他来时带有70名兵丁,杀了塔什库尔干原来的统治者江罕格尔和艾兰木格尔,自立为“赛义德沙利汗”,并在塔吉克族中推行新的教派。

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塔吉克族的宗教活动较少,清真寺很少,根据伊斯玛依勒教义,不封斋,不去麦加朝圣。部分老人每天在家做二次礼拜以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进行礼拜。宗教首领不称“伊玛目”,而称“依禅”,其职位是世袭的。依禅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辖教徒数量不等。在所属的各地区,由依禅委派当地领先信徒为“海力排”(代理人),代替其发展信徒,收取宗教税。牧民分属不同的依禅,往往是世代信仰某一依禅及其继承者。一个地区或乡村往往分属几个依禅,因此也就同时有几个“海力排”。此外,还有宗教职业者“卡孜”掌管宗教法律,“阿兰姆”主持节日的宗教活动,他们并在一定的地区活动。

塔吉克族非常崇信伊斯玛依勒派最高的伊玛目“阿迦汗”。“阿迦汗”的原意为“生命的主宰”。迄今为止,阿迦汗共有4位。现任的阿迦汗四世克里木侯赛因1957年成为伊斯玛依勒派第49任伊玛目。

解放前,阿迦汗被塔吉克族群众视为真主的化身,尊为人世间的“活主”,对他绝对忠诚和驯服。教徒要定期向阿迦汗奉贡,称为“赛尔卡尔”。每年把新生的第一胎幼畜和农作物收获的1/10献给阿迦汗,由依禅经收。解放后,这项宗教贡赋已经停止。人民政府对于爱国的伊斯玛依勒派人士,在政治上和生活上都作了必要的安排。他们中间的不少代表性人物担任了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有的还担任了自治区委员。

中国有56个民族,新疆居然就有47个!

可能大多数的小伙伴和西夏君都认为新疆不是维吾尔自治区吗?难道除了维吾尔还有其他民族?西夏君翻阅各种资料才发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今天,西夏君带大家了解一下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4大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1.民俗礼仪:

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在路上遇见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2.日常生活:

在新疆旅行时,你会发现维吾尔族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脚上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到了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的已经居民多穿时装了。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3.民族习俗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禁忌东张西望或立起。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塞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昌吉和乌鲁木齐等地。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哈萨克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饮食:哈萨克牧民的饮食主要是肉和乳制品。乳制品很丰富,主要有酥油、奶疙瘩、奶皮子、奶酪、酸奶子等。他们喜欢用大块肉做抓肉、纳仁,也吃抓饭、馕和包尔萨克(油炸发面果)。哈萨克人待客十分热情,来了高贵的客人要杀马驹,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

1、民俗礼仪:

哈萨克族的家庭组织,是以夫妇为基础的小家庭制。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步,订婚礼,在女家举行,双方协商有关事宜;第二步,确定“吉尔特”期的婚礼,在男家举行,从而确定正式的亲属关系;第三步,又在女家举行,男方要将协商的财礼的半数送到女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家,叫做“看门”;第四步,又在男家举行,这是正式结婚仪式。

2、日常生活:

为了骑马方便,哈萨克民族服装一般都比较宽大结实。男性喜在腰间束皮带,上系小刀,明显地反映了牧区生活的特点,便于随时切肉食用。男性内衣衣领较高,多绣花边,套西式背心。妇女喜着鲜艳花布,胸前绣纹花,多穿连衣裙。饮食: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在饮食方面带有强烈的特区特点。主食主要牛、羊、马肉,其次是用面粉制成的馕和面条以及抓饭等。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有“金特”:用奶油混合幼畜的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喝的主要是牛奶、马奶、奶茶、更喜马奶酒。居住:哈萨克族人民多数从事畜牧业。为了迁移方便,他们居住是轻便而简易的毡房,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则居住土房和木屋。

3、民族习俗:

哈萨克族的喜庆日,有“肉孜节”(通称小年)、“古尔邦节”(通称大年)以及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拿吾鲁孜节”等。在游艺方面,他们最喜爱唱歌。青年男子喜欢摔跤、赛马、刁羊,还有青年男女共同取乐的“姑娘追”。舞蹈比较盛行,多和游牧生活有关,如挤奶舞、剪羊毛舞、绣巾舞、制毡舞、走马舞、斗熊舞以及婚礼舞等。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中国唯一使用斯拉夫语言的民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俄罗斯族分布于中国各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伊利、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也有一部分分散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北京等地。

清朝文献中称为“罗刹”,是对俄罗斯族祖先罗斯部族的音译。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大批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中国新疆北部地区,这些迁入中国的移民被称为“归纯族”或“归化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1953年统一族称为“俄罗斯族”。

1、人口与聚居

俄罗斯人以欧罗巴人种为主,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长期与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等周围民族通婚,混血的体质特征也逐渐明显。俄罗斯族由于其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经济生计方式。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主要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居住在农村的俄罗斯族则比较擅长经营园艺、捕鱼和养蜂。另外,还有少数的俄罗斯族从事畜牧业、狩猎业和野生动物养殖业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新疆农牧区的俄罗斯族人大多以数户或数十户的形式聚居形成自然村,他们多在那里垦荒种地,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移居东北、内蒙古的俄罗斯族人中,许多在呼伦贝尔市三河流域安家落户,建起俄罗斯族移民村或中俄杂居屯。

3、服饰

俄罗斯族的服饰丰富多样,老年男子多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子上身多穿领口带褶的粗麻木衬衫,外罩一件称“萨拉凡”的无袖长袍,或穿一件家织的毛织裙;中年人喜欢穿汉族制服;青年人多穿各式新装。

4、宗教信仰

中国的俄罗斯族与国外的俄罗斯人一样多信仰东正教,也有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东正教堂。俄罗斯族传统的民族节日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旧历年、清明节、主领洗节等。每年公历的元月七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现居住于新疆。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个民族,二者在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异。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波斯语方言)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1、礼仪文化

塔吉克族的见面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男子平辈相见时互相握手,然后俯身互吻握着的手背,或互相拥抱;不同辈之间长辈吻幼辈之额,幼辈吻长辈手心。女子相见时,长辈吻幼辈的眼睛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近亲之间则吻唇。男女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如男子是亲近的年老长辈,则女子吻其手心。近亲久别重逢时有许多问候语并互相拥抱。男孩的割礼与女孩的剪发礼是塔吉克人比较重视的习俗。男孩割礼一般在6-7岁时举行,请宗教人士割,家长宴请亲友,以示庆祝。女孩一般在1-2岁时举行剪发仪式,此后女孩即开始梳发辫,亲友带来礼物,表示祝贺。塔吉克族有尊重妇女的优良传统。如果一群人一起到某人家去作客,或者参加婚礼、葬礼、拜节等,主人将来客中年龄最大的妇女视为最尊贵的宾客,进门得请她先进,其他人则以先女后男,年龄先大后小的秩序进入,在塔吉克人室内炕上,右边为上席,左边为下席。客人进屋上炕后,女宾坐右边,男宾坐左边,女宾中年龄最长者坐右边首席,如果为客人们宰了羊,上肉时,主人将把他们认为最鲜美的羊头和羊尾装在一盘里,先放在年龄最长的女宾面前。见面时,幼辈男女都来吻女长辈的手心。

2、宗教信仰

历史上,塔吉克人曾信奉过祆教、佛教等多种宗教。这两种宗教文化至今在塔吉克族中还有积淀。约公元10世纪左右,塔吉克人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开始尊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支派――伊斯玛依勒派。相传在明末清初有一位名赛义德苏热的依禅从伊朗到帕米尔高原,大力传布伊斯玛依勒派。他来时带有70名兵丁,杀了塔什库尔干原来的统治者江罕格尔和艾兰木格尔,自立为“赛义德沙利汗”,并在塔吉克族中推行新的教派。

3、民族服饰

塔吉克族妇女无论老少,一年四季头上都戴一顶“库勒塔”帽。这种帽子是圆形硬壳,顶部和帽沿四周都绣有精美的图案,戴在高鼻梁、大眼睛的塔吉克族姑娘头上,犹如顶着一个花篮。有的还在帽子上蒙一块长长的红色、粉红色或是黄色头巾,走起路来随风飘动,别致而又迷人。库勒塔帽几乎成了塔吉克族妇女的标志,到了冬季,她们还在圆帽沿里衬些棉花或是驼绒,再增加后围保护脖子不受冻,这种叫“谢依达依”的冬帽仍然是花团锦簇,后围和帽沿的四周,都布满了花卉和图案。塔吉克族帽子的花纹图案千变万化,几乎没有哪两顶帽子的图案是雷同的。在黑色的绒布上,绣红、黄、绿和蓝色的花纹图案,颜色十分艳丽。

除此之外新疆还有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乌兹别克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这些本土民族!

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除13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外,还有壮族、苗族、土家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 东乡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 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这34个民族。

最后西夏君感谢各位小伙伴的阅读、关注西夏君每天会为大家更新旅行中的冷知识、有趣的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