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督教起源于哪个国家 基督教起源于哪个国家,他们信仰的是谁?

一、它的起源是以色列,我们可以从圣经上面知道,首先挑选以色列人作为上帝王国在世的代表,然后转移到教会。这就是基督教。所以以色列民族就是基督教的前身,而且他们信仰的是耶稣。

二、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犹太社区,并继承了犹太主神和救世主弥赛亚(基于“基督”的希腊语翻译)的概念,希伯来圣经作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他生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丽亚,父亲叫约瑟。

三、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基督教创立于1世纪和5世纪,从以色列传入希腊和罗马文化区。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了米兰文字,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允许的宗教。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

四、根据基督教经典,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在30岁左右(公元1930年)开始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使命。耶稣声称他的到来并不是为了取代旧约中记载的犹太律法,而是为了实现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两件事:“尽你所能去爱神”和“爱你自己”。

五、耶稣出来传福音,传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远离邪恶。他的教诲和奇迹对人民有很大的反响。这使罗马帝国政府统治下的犹太祭司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深感自己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应该很快被撤职。后来,由于犹大的门徒,罗马帝国的犹太总督彼拉多逮捕了耶稣。

耶稣遭到殴打和侮辱,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稣的心意是要犯世上的罪,甘心从自己的血中流出。

浅析基督教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国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起源来历和传说。我们都知道道教是我国本土的宗教,其他的都是外来宗教,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别起源与哪个国家吗?基督教又是哪个国家的,怎么来的,基督教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基督教起源于以色列

从圣经可以知道上帝首先拣选以色列人作为上帝王国在世上的代表,然后转移到教会,也就是基督教。因此以色列民族就是基督教的前身,而且圣经中有许多经文表明上帝对以色列的处置就使对教会的警戒。

而且新约旧约无法分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从以色列开始。这样推算就要从亚伯拉罕开始计算,亚伯拉罕出生于主前2167年,主前2092年进入迦南,这就正式成为上帝王国的代表。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

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

基督教文化的两次“破茧成蝶”:希伯来犹太文明、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世界第一大高级宗教,信徒人数超过20亿人,影响范围遍及世界诸多地区。

中国文化比较特殊。因中国文化缺少有神论宗教基因,故基督教虽早在唐代已传入中国(由聂提利教派传入,当时叫景教),但终因水土不服,没有像印度佛教一样,在中国文化土壤里扎根。

作为普世性高级宗教(个体化程度高),基督教文化融合了犹太教、希腊文化元素,经过两次激荡、磨砺,慢慢走向成熟,最终成就为今日之势力和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现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地区),耶稣之后,经过众多门徒努力,基督教传播发扬,最后飘洋过海,抵达罗马,最终征服欧洲人,成为西方人的精神信仰。

基督教的传播历史,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给跨文化研究者诸多启示。

作为东方文化形态,基督教产生于希伯来犹太文化,和犹太民族历史息息相关。

据《圣经》记载,犹太民族源于上帝和亚伯拉罕的立约。亚伯拉罕是闪族的一支,诺亚的后代。诺亚洪水后,诺亚后裔一支在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定居。到了亚伯拉罕一代,上帝决定立亚伯拉罕家族为选民,并与之立约。这是西方契约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

上帝承诺,只要亚伯拉罕恪守律法,过一种圣洁的生活,像虔诚、节制、献祭,上帝将赐予亚伯拉罕家族一块福地——流淌着蜜和鲜奶的地方(迦南福地),作为亚伯拉罕家族永远的家业。

亚伯拉罕以后是雅各(以色列),雅各以后是摩西,摩西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朝迦南地区挺进。在上帝帮助下,历经诸多磨难(荒野流浪四十年),雅各家族终于在迦南地区定居。这是以色列民族早期历史。

在大卫统一以色列以前,犹太各部族联系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公元前1006年,大卫统一犹太人南北各部,以色列第一次建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

大卫王去世后,其小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至公元前933年,所罗门之子耶波罗安继续做王,以色列国家走向分裂。历经两千多年政治分裂,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再次宣布建国,以色列国家重新独立(1949年以色列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以色列民族历史多灾多难,曾多此被异族人统治,像巴比伦、波斯、罗马人。据《圣经》教义,犹太人和其他部族的战争皆出于上帝意图,目的是提醒犹太民族,不要忘记原初的立约,不要忘记先祖亚伯拉罕的美德,应按照上帝要求过圣洁的生活。

犹太人圣殿位于耶路撒冷,历史上有两次被异族人毁坏。第一次是公元前596年被巴比伦人摧毁,第二次是公元70年被罗马人毁坏(韦斯巴芗、提图斯时代)。

早在罗马军队占领耶路撒冷以前,以色列地区已沦为罗马行省之一(吴大维、安东尼时代),耶稣生活时代的罗马巡抚叫彼拉多,当时耶路撒冷划归叙利亚行省管辖。耶稣创立的基督教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古犹太民族把宗教放第一位,政治第二位。他们认为,政治附属于信仰,国家民族的命运由上帝决定,非由个人意志选择。在犹太人心目中,上帝及其律法超越君王,君王须尊从上帝,服从律法。

耶路撒冷第二次陷落后,犹太人并未灰心,而是一直等待救世主降临。犹太人认为,民族灾难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自身罪过;外来势力入侵,只是上帝给予犹太人的惩罚。一旦犹太人诚心改过,上帝将会宽恕他们,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耶路撒冷被占领后,极大限制了犹太人的宗教活动。如罗马人规定,只允许犹太人一年两次到圣殿祭祀,其余时间不准入内。再者,圣殿外墙已被烧毁,只剩下一端内城西墙(俗称“哭墙”),殿内圣物被洗劫一空。

耶路撒冷的苦难极大伤害了犹太民族的感情。公元一世纪,以色列人的复国愿望越来越强烈,信念也更加坚定。他们认为,将来某一天,上帝将审判所有人,原谅他们的罪过,派遣一位救世主,帮助犹太人脱离苦难。

《圣经.旧约》多处记载了犹太民族的复国理想。

如《以赛亚书》第41节:谁从东方兴起一人,凭公义召他来到脚前呢?耶和华将列国交给他,使他管辖君王。

《耶利米书》第23节: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与公义。在他的日子,有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

在普通犹太人看来,上帝派遣的救主,应当是像大卫、所罗门那样的君王——武艺高强,智慧过人,重新带领以色列走向独立。

大卫王,出身犹大支派,首次实现以色列部族统一,建立了一个独立、强大的以色列国家。

据《圣经》记载,大卫王文武全才,虔诚、正直,几乎没有缺点,唯一瑕疵是曾利用权势占有下属之妻。大卫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上帝决定,大卫王朝延续至所罗门,然后必走向衰落。

所罗门(太阳国王)是大卫幼子,智慧过人。根据上帝安排,所罗门继续治理以色列。所罗门统治时期,以色列国力达到最繁荣时期,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所罗门的重大成就,除了发展农、工、商、贸以外,就是负责建造了耶路撒冷圣殿,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957年。《旧约.列王纪》详细记录了圣殿建造的过程、规模及落成典礼。

所罗门去世后(公元前933年),耶波罗安继位,以色列走向分裂,直至耶稣生活时代,以色列尚未统一,这是基督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形势极为复杂。

一是政治分裂。耶路撒冷被罗马军队直接控制,形势严酷;耶稣出生的加利利地区因较为偏远而形势宽松。二是犹太人生活艰难。罗马人控制犹太人全部税收,有本地官吏负责征收。三是宗教不自由,犹太人不能随意进入圣殿献祭。

起初的罗马人崇拜希腊文明,喜欢在占领区推行希腊文化,像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曾试图在耶路撒冷全面推行希腊化,遭到犹太人激烈反抗。

在耶稣生活的公元一世纪,罗马巡抚彼拉多管辖以色列,耶路撒冷长官是犹太人希律二世。

希律二世残忍、冷静、灵活,和吴大维、安东尼私交不错。希律治理耶路撒冷时代,当时形势基本稳定。耶稣后来的传道,慢慢改变了犹太人的生活,这是基督教背离犹太教的序曲。

耶稣青年时期开始传道,33岁被钉十字架,这是基督教历史的重大事件。耶稣宣扬的教义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犹太文化。

如耶稣不看重割礼,犹太教信守割礼;耶稣主张信心第一,犹太教看重律法;耶稣不重视礼仪,犹太教看重仪式。最后使得耶稣教义和犹太教发生尖锐对立的是下面一件事: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公开承认自己是犹太人的王(受膏者),是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救主。这一宣言最终引发犹太教保守势力愤怒,像代表祭司阶层的撒都该派以及法赛利派,他们决定治死耶稣。

传统犹太势力认为,犹太民族的救主是像大卫、所罗门那样的王(雄才伟略、文武兼备),而不是像耶稣这样的道德之王。

耶稣反对暴力、流血,主张和平、慈悲、忍让、谦恭,提倡人人平等;即使是犹太人和罗马人也应该相互关爱,互相怜悯。

耶稣教导以及承认救主的身份,最终激怒传统保守势力,他们到彼拉多那里控告耶稣,迫使彼拉多把耶稣送上十字架。直至今日的耶路撒冷,仍然有纪念耶稣受难的表演仪式。

在纪念仪式上,其中一位基督徒身披麻衣,扮演耶稣,其他基督徒扮成罗马士兵;耶稣扮演者肩扛十字架,在罗马士兵簇拥下,缓缓前行。在局外人看来,这只是一场戏剧化表演,但在虔诚的基督徒眼里,这样一幕场景足以令他们肝肠寸断,悲伤不已。这就是宗教情感的特殊作用。

耶稣受难后,耶稣众门徒(彼得、约翰、雅各、安德烈、腓力等),继承耶稣遗志,继续传播基督教,直至到达希腊、罗马。

在基督教发展历史中,使徒保罗发挥了特殊作用。如果没有保罗的开拓精神,基督教可能会像犹太教一样,成为一种民族性宗教,而非普世性宗教。

据《新约》记载,犹太人保罗本来痛恨耶稣教导,他曾经参与打死基督徒司提反的行动,保罗后来的归信带有突发性。

有一次,保罗亲自请缨去大马士革搜寻基督徒,晌午行至半路,天光大亮,耶稣向他显现,告知他做人的道理,青年保罗如梦初醒,很快归信耶稣,成为基督教的卫士。保罗归信过程载于《新约.使徒行传》。

保罗的归信,大大推进了基督教的创新和传播。

比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教义问题,保罗总是及时和使徒、长老们沟通,撰写了大量书信,像《罗马书》、《哥林多书》,经过反复讨论,保罗帮助教会统一了认识。

如关于外邦人是否接受割礼一事,保罗做出了很多努力。

割礼是希伯来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亚伯拉罕时代)。在保罗传道时期,割礼依旧很流行。对于犹太人而言,施行割礼无可厚非,但如果面对希腊、罗马人(外邦人),行割礼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传统保守基督徒认为,无论何种身份,只要信奉耶稣,信徒必须受割礼,没有例外。

保罗认为,身体割礼仅是外在符号,无关紧要,内心的割礼才最重要(罗马书)。经过和使徒彼得商议,保罗认定,外邦基督徒不必行割礼。这是基督教发展之重大进步。

自保罗传道始,教会不再将行割礼视为比要条件,外邦信徒人数迅速增加,基督教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宗教——普世宗教。

彼得、保罗等人最早把基督教传到罗马。起初,罗马人没把基督教当回事。当时罗马政府奉行宗教自由政策,除了罗马人信仰的希腊神灵外,其他东方宗教在罗马同样合法,像传统犹太教、波斯火神教,埃及太阳神教等。

随着基督徒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罗马政府开始关注基督教的作为,密切跟踪基督教,并对基督教产生敌意。

罗马人反感基督教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只信奉上帝和耶稣。罗马民族则信奉希腊多神教,像天神朱庇特、战神马瑞斯、美神维纳斯等等。

尤其是罗马人喜欢供奉皇帝雕像,把罗马皇帝当成神灵崇拜,像凯撒、吴大维、安东尼、卡里古拉、提图斯等罗马皇帝,都有自己的神庙。这种做法和基督教信条截然对立。

据《新约》记载,保罗初到罗马时,看到罗马大街上到处是希腊自然神的雕像,很不安和着急上火,连夜召集犹太各圣堂教徒商议解决办法。这一件事真实反映出基督教在当时所面临的处境。

自皇帝尼禄开始(公元60年),罗马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基督教的管控,基督教进入艰难发展期。如公元64年罗马城的一场大火,尼禄认为是基督徒所为,并对基督徒进行大肆搜捕和镇压。

综观基督教在罗马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多数罗马皇帝对基督教怀有敌意,直至公开杀戮信徒,捣毁基督会堂,没收教堂财产,像图密善、戴克里先、卡里古拉、马克西姆等罗马皇帝可为代表。据塔西佗《罗马史》记载,基督教遭到大规模迫害共有10次,基督徒死亡人数不可计数。

基督教新时期的到来和君士坦丁大帝有关。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和东罗马皇帝李锡尼共同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基督教的处境和命运出现重大转折。公元393年,狄奥多西大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宗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史告一段落。至此,来自东方的基督教文化终于征服了罗马人。

基督教文化之所以征服罗马人,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基督徒的牺牲精神和不懈努力以及君士坦丁大帝的作为,还有两点同样重要:一是罗马上层贵族的引导,二是基督教神学的贡献。

比如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基督教信徒越来越多,许多罗马贵族、甚至皇室成员也积极加入基督教,大大提升了基督教的地位。在许多罗马贵族眼里,基督徒已成为一种特殊身份和标志,是道德精神的象征。基督徒成为上流社会人士追逐的目标,尽管许多人并未真正理解基督教精神的含义。

此外,基督教之所以成为普世性宗教,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密切相关,这种情形有些类似于佛教,而不同于道教。基督教、佛教属于普世性宗教,道教和犹太教一样,属于民族性宗教。

基督教神学经典浩如烟海,许多知名神学家像克莱门特、爱任纽、阿塔那修、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阿伯拉尔、安瑟伦等,围绕《圣经》故事,借鉴希腊哲学,深入阐发基督教教义,提出诸多重要神学概念,像原罪说、救赎论、神恩论、三位一体、因信称义等。如果没有基督教神学家的努力,基督教文化很难和希腊文化相融合,很难形成完整的教义系统,基督教也难以成为高级宗教。

总之,基督教是希伯来犹太文化的产物,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经过与犹太文化的激荡,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基督教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高级宗教:有组织严密的教会,丰富完善的教义,宏博精深的神学思想。这也是普世性宗教的特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