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什么是一神教? 请问三大宗教中最具科学性的是什么教

应该是伊斯兰教,
请看下面关于对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与现代科学的论述, 其内容是其他宗教,和其他经典无法相比的。
<古兰经>与现代科学

1976年11月9日在法国医科学院举行了一个不寻常的报告会,报告题为“<古兰经>中有关生理学和胚胎学的论述”。报告中本人提出了关于<古兰经>中存在某些有关生理和生育方面论述的研究结果。我这样做是因为:根据现代生理和生育方面的研究,我们无法解释产生在<古兰经>时代的经文论述中,为什么竟会包含着只有到了近代才发现的知识!
在人类的历史上,确实没有任何人的著作包含着有如<古兰经>一样超越时代知识水平的论述,并堪与之媲美。
此外,对<圣经>(<新约>和<旧约>)和<古兰经>中所包含的类似的论述做一番研究比较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关于以现代科学知识与这两个一神教经典中某些论述相对照的研究结果课题。“<圣经>、<古兰经>与科学”一书便是这一课题的研究结果。该书原为法文版,第一版于1976年5月于巴黎问世。
伊斯兰教一直认为科学和宗教是一对孪生姊妹,这本不足为奇。因此在科学急速发展的今天,这两者还会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新的科学数据会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古兰经>。然而当今世界尚有许多人认为科学已经给了宗教信仰致命的打击。其实,客观周密的考察一下伊斯兰教天启的经典就会发现,恰洽是科学所发现的真理才更加突出的证明了这一宗教的超然地位和性质。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科技的发展一般说来对存在有造物主的思想总是极为有利的。
只要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的自问,从现代知识中所推论出的有关哲学中探索宇宙根本原理的一些启示(比如我们对无限小或生命问题的知识),确实可以发现许多应按照这些线索进行思考的理由。如果我们对统辖生命的诞生和维持生命的精妙绝伦的人体构造进行思考的话,随着人们在这些方面知识的增长与进步,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这一切产生于偶然的假设,变得越来越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例如,法国诺贝尔医学得奖者提出的那种理论,他竭力使人相信,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元素做基础,在某些外来影响作用下,由于偶然的原因,可以自发的产生有生命的物质。他声称有生命的机体就是如此产生的,并如此产生了被称做「人」的奇妙复杂的机体。然而依我所见,在了解高级动物的奇异复杂结构的过程中,科学的进步却提供了与此相反理论的有力证据;换言之,科学进步恰恰证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非凡的、有条不紊的力量,统治着生命现象的奇妙安排。
<古兰经>中许多地方以简洁的语言引导人进行此类一般性的思考。同时<古兰经>也含有很多具体的论述,这些论述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事实都有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论述像磁铁般的吸引着现代的科学家。
理解<古兰经>需要渊博的知识
过去,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资料,所以若干世纪以来人类未能研究<古兰经>中的许多章节。只是到了现代,<古兰经>中的许多有关自然现象的章节才能逐渐被人类所理解。但我想指出,即使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知识分类越来越细的情况下,若是没有专门的研究,一般的科学家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理解他读<古兰经>时所遇到的有关自然现象的论述。也就是说,要理解<古兰经>中有关自然现象的章节,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许多门学科知识。
我这里所用“科学知识”这个字眼是指确凿可靠客观实际的知识,不包括那些在一个时期内有助于理解某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的理论,而后来由于科学的发展,这些理论又被似乎更有道理的理论所取代。我只想把<古兰经>中的某些论述与不再会受到争议的科学知识进行比较。如果所引用的科学知识还没有百分之百的被确认,我一定加以说明。
<古兰经>中也有一些罕见的论述,至今还没有被科学所发现。然而,提及这些论述时应指出,所有的论述都能使科学家们相信这些论述是非常可能的。一个例子是<古兰经>关于生命来源于水的论述,另一个例子是宇宙间存在着与地球相类似的世界的论述。
然而我们不应出于科学的考虑而忘记<古兰经>依然是一部最卓越的宗教经典,因此人们不能奢望<古兰经>只是具有「科学的目标」。每当<古兰经>提示人们就着创造物和他们所能观察到的许多自然现象进行思考时,其用意是十分清楚的,即通过这许多例子来强调造物主的全能。在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思考之时,我们可以发现<古兰经>对许多与现代科学相关事实的启示,这无疑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又一恩赐,也必定会在当今世代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始终竭力使自己时常保持着完全客观的态度。我认为对于<古兰经>的研究这件事,我已成功的做到了如医生在开始研究一份病历时所持的同样客观的态度,即医生针对所掌握的全部症状来做出诊断。
我必须承认并声明,引导我迈出最初几步的断然不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而仅仅是对真理的追求。今天,我仍然保持这种态度来看待此事的,而且在完成研究之时,最重要的就是事实使我认识到<古兰经>是一部启示给一位先知的经典。
下面让我们来仔细验证一下<古兰经>中的一些论述。今天看起来,这些论述似乎是记述了科学的真理,然而古代人只能理解这些论述的表面意义。怎能想象,如果这些经文后来有了改动,这许多分散在<古兰经>中的令人难解的段落竟能免遭人的窜改?即使是对原文最微小的改动,也会破坏这些论述具有的绝妙的一致性,同时,我们也就无法发现这些论述完全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吻合。对于无偏见的观察者,这些遍布在<古兰经>中的论述存在的本身就是<古兰经>真实可信的明显标志。
<古兰经>是一部传教的经典,启示给人类的过程大约持续了二十多年,跨越了伊斯兰教纪元(公元622年)前后两段同样长的时间。鉴于这一点,<古兰经>中含科学内容的论述分散在整部经典之中是十分自然的了。根据我们所进行的研究,势必要按照题材把这些分散的论述一段一段的收集起来重新分类。
这些论述应该如何分类呢?我在<古兰经>中并没有找到如何分类的暗示。因此我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并呈献给大家。
我认为涉及的第一个题目似乎应该是宇宙的来源--创世。这样便于把<古兰经>中有关章节与现代宇宙形成的总概念进行比较。然后再按下列题目分为“天文”、“地球”、“动物”、“植物”、“人类”及“人类生育”等类,其中“人类生育”这个题目在<古兰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在这些分类中还可补充些更细致的分类。
另外,我认为用现代科学观点把<古兰经>与<圣经>中的论述做一番比较也是十分有益并有用的。因此,我分别把<古兰经>的论述与<圣经>中“创世纪”、“洪水的故事”及“出埃及记”等篇章里的论述做了比较。
宇宙的创造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古兰经>是如何描述宇宙的创造的。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古兰经>中的论述不同于<圣经>中的论述。这一观点恰好与一些西方学者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进行<古兰经>与<圣经>的比较,往往是片面的强调两者的相似之处,这是完全错误的。问题的症结是两者的截然不同之点。
每当谈及创世时也如涉及到其它问题一样西方人总是顽固的认为穆罕默德只不过大致照抄了<圣经>的内容的确可以用<圣经>中的六天创世来与<古兰经>中哀尔拉甫章的一节进行比较:
「你们的养主,是那在六日间造化了天地....」(7:54)
我们必须指出:现代评论家强调对“日”字(阿文音“阿优姆”)一词的理解,其中一种主张“日”为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得有24个小时的一日。
依我之见,与<圣经>的论述相比,<古兰经>没有言明天地创造的顺序,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通常<古兰经>在涉及到创世时,既有先天后地又有先地后天的情形,如塔哈章:
「降自造地和高天的主。」(20:4)
其实,从<古兰经>中得到的思想应当是天地在其演变过程中是同时并存的。而且宇宙在其开始时是一团气体(阿文音“杜翰”)的论述还有许多。这团气体是独特的,起初其成份是混合在一起的(阿文音“剌特哥”),但后来却分开了(阿文音“发特哥”),如奉绥来特章所述:
「然后,他(造物主)志于造天,那时,天还是气体。」(41:11)
另外,在安比雅章更明确的表述同样的意思:
「不信道者难道不知道吗?天地原是连在一起的,而我把它们分开....」(21:30)
天地分开的结果形成了许多世界,许多世界的观念在<古兰经>中出现过几十次,如首章法谛哈第一节:
「赞颂安拉-众世界的主」(1:1)(应是第1章第2节)
上述一切与现代科学关于原始星云的存在及组成最早的独特的气团,而后多次分裂的说法完全一致。最初分裂的结果形成了许多星系,后来,这些星系再分裂时又形成了许多星宿,由这些星宿进而又产生了许多行星。
<古兰经>也提到了创造天地之间有一个中间的创造,如弗尔干章:
「那是创造了诸天与大地以及天地之间一切的主。」(25:59)
这中间的创造似乎与现代发现的存在于有组织的星系之外的物质桥恰相对应。
上述一切清楚的告诉我们,现代科学知识与<古兰经>在许多问题上非常一致。然而,我们发现<圣经>中创世的时间先后顺序却令人完全难以置信,特别是把造地(第三天)放在造天(第四天)之前更令人无法认同,因为人所共知的是我们的地球出自太阳系的太阳。面对这种事实,我们又怎能设想一个由<圣经>得到灵感的人竟会成为<古兰经>的作者,并出自他本人的意志改正了<圣经>中原则性的错误,进而达到关于宇宙形成的总概念,而这一概念直到他归真若干世纪之后才得以证实?
天文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文学的情况:
每当我向西方人讲述<古兰经>中包含着某些天文学问题的细节时,他们总是回答说,这些不足为奇,因为阿拉伯人在这一领域有许多重要发现,远远早于欧洲人。
其实,他们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们不了解历史。首先,科学在阿拉伯国家发展起来是在<古兰经>颁降很久之后;其次,即使在伊斯兰文明的鼎盛时期,当时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也不足以提供写出堪与<古兰经>那些论述相媲美的资料。
这方面题材相当广泛,我只能粗略一谈。
<圣经>说太阳和月亮是两个发光体,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然而,<古兰经>却用了两个表示性质不同的定语来区别它们:形容月亮为“光亮”(阿文音“努尔”);形容太阳则用“火把”。月亮是一个反射光而本身并不发光的天体,太阳则是一个经久燃烧的能提供光与热的天体。
“星体”这个词(阿文音“那亚姆”)以及和它一起连用的修饰词,表示它是燃烧着的,并在穿过黑夜时消耗其自身的字眼,即“萨基布”(阿文音)。
在<古兰经>中,“考卡博”(阿文音)意为行星,是能反射光但不能像太阳那样发光的天体。
今天,众所周知,星系的平衡是通过星球在一定的轨道上的位置以及与它们的体积和各循轨道的运行速度有关的万有引力之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然而,这不正是<古兰经>中所描述的,而且其措词含义只是到了当今时代人们才进一步明晰的,安比雅章中简炼深刻的言词吗?
「他是创造昼夜和日月的,天体运行各循一条轨道。」(21:33)
用以表示天体运行的动词“萨巴哈”(阿文音,在<古兰经>中为“亚斯巴洪”)表示任何一个移动着的物体的运动,如人用腿在地上跑或是在水中游。那么用这个词表达天体的运动,也得要按本来的意思翻译,即天体运行“各循自己的轨道”。
假若对于昼夜先后顺序的描写,其措词不是在今天看来还是那么意味深长的话,其描写本身确实平淡无奇。<古兰经>在第39章5节用动词“考瓦剌”(阿文音)描绘黑夜“绕转”或“旋转”至白昼和白昼“绕转”或“旋转”至黑夜,恰似缠头巾缠绕盘转在头上一样,这正是该动词的本来意义。这是一个完全有事实根据的恰当的比喻;然而在<古兰经>颁降的年代,进行这样比喻所需要的天文知识还无人知晓。
对于天体的演变和太阳要行至一定地方的概念,<古兰经>中也有描述,而且都与非常专门的现代知识完全一致。此外<古兰经>中也暗示了宇宙在伸展扩大。
<古兰经>中还提到征服宇宙这件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在不断的征服宇宙并且已经登上了月球。当我们读到安赖哈曼章时就会想到征服宇宙这件事:
「镇尼(精灵)和人类大众啊!如果你们能通过天地的境界,你们就通过吧!你们非借着一种力量则不能通过。」(55:33)
这种力量来自全能的造物主,本章旨在提示人类认识造物主对人类的仁慈。
地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地球的论述。请看第39章中的一节:
「你岂未见真主自上空降下雨水,使它渗入地里成为泉源;然后,借它生出颜色不一的植物....」(39:21)
今天,如此的概念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太平常了,但我们不应忘记很久以前这样的概念并不流行。只是到了十六世纪,由于伯纳德˙帕里希(Bernard Palissy)的功劳,人类才第一次明白了水循环的全部情况。在此之前,人们所持的理论是海洋里的水,由风刮向内陆。然后,这些水通过巨大的深渊再返回大海。那个巨大的深渊从柏拉图年代起一直被称为“地冥”。到了十七世纪,像笛卡儿那样伟大的思想家也相信这种理论。甚至到了十九世纪,人们还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另一种相类似的说法,即水在寒冷的山洞凝聚后形成地下湖,从而构成泉源。今天,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雨水渗入地下造成的。如果把<古兰经>中许多章节有关这个题目的论述和现代水理学知识进行比较,人们一定会发现两者之间一致的程度令人惊讶。
在地质学中,折皱现象是人类近代才获得的知识,由于折皱才形成了山脉。地壳本身也是如此形成的,地壳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的硬壳,然而它的深处却是灼热的流体,那里生物无法生存。人尽皆知,山的稳定性与折皱现象密切相关,因为折与皱是构成山脉起伏的基础。
下面我们把现代科学知识与<古兰经>中有关这一题目的其中一节比较一下:
「我岂未造地为铺垫,造山为钉子吗?」(78:6-7)
钉子(阿文音“阿它德”)是只被钉入地里的,如稳固帐篷所使用者,连结地质折皱的深厚基础。
关于这一点,如同其它题目遇到的情形一样,客观的观察者一定会注意到<古兰经>与现代科学毫无矛盾之处。
然而,使我更为惊讶的是<古兰经>中有关生物的论述,既包括动物又包括植物,尤其是有关生育生殖的论述。
我必须再一次强调:只是到了现代,由于科学的进步才使我们较容易理解<古兰经>中许多章节的内容。另外还有许多章节虽然一看就懂,但它们却隐含着深刻的意义,如第21章,前面已援引过其中一部份:
「不信道者岂未看见天地原是连在一起的,然后我使它们分开。我由水中造化一切生物。 他们怎不相信呢?」(21:30)
这一节证实了生命起源于水的现代思想。
在穆罕默德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里,植物学的进步也未能使他们提出植物具有雌雄两性的理论。然而,我们却可以在塔哈章读到如下的论述:
「....他自云中降水并藉此生出许多成双成对不同的植物。」(20:53)(oyaos注:另请参考36章36节)
今天,我们知道凡结出果实的植物都具有雌雄两性,即使是不受精开花的也如此,例如香蕉。在莱尔得章,我们可以读到:
「....,他(造物主)把每种果实造成一对两性的,....」(13:3)
关于动物的生殖原理本来与人类的生殖原理互相联系着的。以后我们还要接触到这些论述。
在动物生理学方面,我看有一节意义非凡:在血液循环发现之前一千多年,大约十三个世纪之前,人们还根本不知道肠道通过消化吸收营养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的需要,而<古兰经>中却有一节描述了牛奶成份的来源,完全与生理原理相吻合。
为了理解这节经文,有必要弄懂肠道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和通过这些反应从食物中吸收的物质,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进入血液,有时还要靠肝脏的作用,这取决于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血液把它们输送到身体各部份,其中包括产生奶水的乳腺。
泛泛而论,来自肠道内的某些物质到达肠壁的血管,这是由血液运输的。
如果我们想弄懂<古兰经>中第16章第66节,就必须完全理解上述概念:
「在牲畜中,对于你们确有一种教训。我使你们饮那出自肠内的物质和血液之间的纯洁又香甜的乳汁。」(16:66)
人的创造
<古兰经>中关于人类生育这个题目,有着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对胚胎学家企图寻人为的主观解释是一个挑战。一直到了使我们的生物学知识丰富起来的基础科学诞生之后,特别是发明了显微镜之后,人类才得以理解这些论述。对于一个生活早在七世纪的人来说,竟会发表了如此的思想,简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关于这个题目,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当时的中东人和阿拉伯人比欧洲人或其它地方的人知识更渊博。今天,有许多精通<古兰经>和现代科学的穆斯林,他们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关于人类生殖方面<古兰经>的论述和人类知识两者之间进行的比较。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位十八岁的穆斯林所做的评论,他在沙特阿拉伯长大,当时他在回答一个人提出的关于<古兰经>中描写人的生育问题,他指着<古兰经>说:“这部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全部基本知识。我上学时,他们曾用<古兰经>向我解释了婴儿的生育问题;你们的性教育书籍,出版得稍微晚了一点儿!”
特别是关于性的问题,比较一下流行在降经时代充满了迷信与神话的思想和<古兰经>的论述以及现代科学知识,<古兰经>与科学高度的一致性,以及<古兰经>中丝毫没有受到当时盛行的错误思想影响,不禁使我们拍案叫绝。
<古兰经>中有好几节文字用“阿赖格”(阿文音)一词描述了卵子在女性生殖器官中生成。“阿赖格”(意为凝血)又是这一章的题目:
「造物主曾自凝血上造化了人类。」(96:2)
我认为除了用它的本意来译“阿赖格”之外,再无可取的译法。
胚胎在母体子宫里的生长过程在<古兰经>中的描写极简炼,但却异常准确,因为描写所用的简朴词汇恰好与胚胎发育中的几个基本阶段相对应。下面是<古兰经>第23章中的一节:
「我又把一点精造成一块血,又把一块血造成一块肉,而给一块肉造上骨,而给骨穿上肉....」(23:14)
一块肉(阿文音“木大格”)正好与胚胎生长中一个阶段的外形一致。
人所共知,骨骼就在那团肉里发育,后来再由肌肉包裹起来。这就是“拉哈姆”(阿文音意为完整肌肉)一词的意思。
胚胎经历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胚胎与后来生成的人相比,某些部份是成形的,而另一些部份则是不成形的,也许这就是下面一节经文的含义:
「....我造人为一块肉,成形又不成形....」(22:5)
下面在赛直代一章中提到了人的感觉器官和内脏:
「....真主为你们造化了耳、眼和内脏....」(32:9)
这里没有半点儿与现代科学相矛盾的地方;并且也没有任何一点错误思想渗入<古兰经>。
<古兰经>与<圣经>
现在我们来讨论最后的一个题目。我们已经把现代科学知识和<古兰经>中的一些章节进行了对照,下面再就<圣经>中的有关论述也进行一番对照。
在谈及创世时,我们已然瞥见问题之端倪。前面我曾强调现代科学知识与<古兰经>中许多章节的论述完全一致,并且指出<圣经>中的论述有些地方是科学所不能接受的。这本不足为奇,因为大家清楚<圣经>中有关创世的论述是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教士们的著述,即僧侣文版的<圣经>。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传教和告诫人们遵守安息日。他们著述<圣经>的目的很明确,正如沃克斯神父(前耶路撒冷圣经经学院院长)所说,他们主要是为了立法。
<圣经>中也有关于创世的简短而又古老的记载,即采取一个截然不同角度的旧约文版对创世的描写。
两种版本都摘自<创世纪>,第一本书叫<讨拉特>,据传作者为摩西(母撒),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文版已经历了许多变动及删改。
在僧侣版<创世纪>中的家族年谱可追溯至亚当,但其荒唐可笑人尽皆知,因而无人重视它。尽管如此,新约圣经作者马太和路加还是几乎一字不差的照抄了耶稣家族年谱。马太上溯至亚伯拉罕,路加则至亚当。所有这些著述都是科学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它们都具体的提出世界的年龄和人类出现的年代,然而这些数字却与我们今天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完全脱节,绝不能令人信服。相反,<古兰经>一点儿也没有此类情形。
前面我也曾提及,在宇宙形成这个问题上,<古兰经>与现代科学知识是完全一致的,而<圣经>中的论述却与它们相矛盾:原始时期特大洪水的故事是站不住脚的;另外,在创造发光星辰之前的第一天就创造了光;在造地之前就存在的夜晚和黎明;在第四天创造太阳之前就创造了第三天的地;地球上第六天出现的走兽理应在第五天空中出现的鸟类之后,然而走兽竟先于鸟类而出现了。这一切都是反映出当时流行的错误思想。
<圣经>中的年谱构成犹太人日历的基础,并称世界只有五千七百三十八年历史(截至1976),这一点也断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存在足有四十五亿年了,就我们所知,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也应以万年计算。
应该充份注意到,<古兰经>未提到任何具体日期,提出具体日期是<圣经>所特有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个具有不寻常意义的一点是<圣经>中<洪水的故事>与<古兰经>的论述的比较。其实,<圣经>的叙述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了。<圣经>讲述了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并把年代定为亚伯拉罕之前大约三百年。那么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亚伯拉罕的历史情况,<圣经>之说意味着这场全球性大洪水是在公元前二十一至二十二世纪左右发生的,然而,鉴于历史资料,这一点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怎能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呢?即在公元前二十一至二十二世纪出现了一场全球性特大洪水,毁掉了所有人类文明,而这段时期正是埃及中世纪王国的前一段时期,年代大约在十一代王朝的中期。
根据现代科学与史、地资料,我们不能接受上述论述中的任何一点。
从这一点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圣经>与<古兰经>的区别是何等巨大。
与<圣经>相反,<古兰经>把那场大洪水局限为诺亚民众的灾难。他们像其它罪孽深重的民族一样,因为他们犯下的罪恶而受到惩罚。<古兰经>没有言明洪水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古兰经>的论述是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所无法反对的。
第三点极有意义的比较是关于摩西(即母撒)的传说,特别是<出埃及记>中记述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到法老王奴役的故事,在此我仅能简述一下我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已注意到<圣经>和<古兰经>论述中许多一致和分歧的地方,并在某些细微处,我发现两者互为有利的补充。
今天我们拥有摩西时代法老王的木乃伊(存放在开罗博物馆)确切的说那是1898年发现的这件事至关重要<圣经>记载了法老王被海水吞没但没言明尸体后来的去向而<古兰经>在郁奴司一章中说:法老王的尸体将从水中被解救出来
「今日我拯救你的遗体,以便你做后来者的鉴戒。」(10:92)
对这具木乃伊的医学检查表示,法老王的遗体未曾在水中浸泡很久,因为遗体并没有由于长期浸在水中而造成腐烂现象。
在这个问题上,按照科学的观点,<古兰经>中的叙述与现代科学所提供的数据相比较丝毫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对。
<旧约>汇集了大约在九个世纪过程中产生的著述,并且经历了无数人的修改。因此<圣经>一书的论述,人为的作用和主观的猜测及推论是相当可观的。
<古兰经>的启示历史与此根本不同。<古兰经>从颁降的时刻起,就有人能背诵,并且有人在穆罕默德健在之年做了笔录。由于这些原因,<古兰经>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正如我们在前面许多地方提到的一样,用现代科学知识完全客观的验证一下<古兰经>,就会使我们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这使人想到,鉴于那时知识匮乏,把穆罕默德时代的一个人说成是<古兰经>的作者是根本不可思议的。以上这些道理,仅是赋予<古兰经>以独特超然地位的部份原因,并且也迫使采取客观态度的科学家承认单凭唯物主义的推理方法不能完满的解释一切。(完)

宗教知识:什么是一神教?

我们了解的一神教是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且对其崇拜的宗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一神教。所谓的一神教,其实是相对于多神教的信仰而言,就是相信、承认宇宙中只有一个主神。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一神教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寻找答案吧!

什么是一神教:

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对其崇拜的宗教。与多神教相对。不同于认为有内在于世界(包括人类自己)的非人格神的泛神宗教以及相信神是外在于世界的自然神论。一般认为,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是一神教的观念也是相对的、不断演变的,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自始至终是绝对的一神教。一神教者相信他们所崇奉的独一无二的神不但创造了世界和人类,还用其智慧和权能主宰世界和人类。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精神实体,既超越于世界之上,又内在于世界之中,信者可以通过祈祷与他接近。一神教否认有其他神灵存在,但不否认存在其他精神体。在各主要一神教中都有各种等级的天使及魔鬼,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这些都是原来从众神中产生至高神之后的痕迹。19世纪以来,有人主张宗教观念是由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论经由多神教而发展到一神教的,一神教是人类宗教观念的最高阶段。但安德烈·兰格、威廉·施密特等学者则认为在原始的民族中就有一神教。这种原始一神教或准一神教的理论认为其他形式的信仰,都是从最初真正的宗教也即一神教分化、演变而来。正好像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的那样,一神教起源于神对人类始祖亚当的启示,后因始祖堕落,人类才逐渐有了多神的倾向。伊斯兰教认为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是三神信仰的一种形式,而基督教则认为其三位一体论与一神信仰没有矛盾。还有人认为融合有伊斯兰教一神观念及印度教多神色彩的锡克教,以及属于二元神教的琐罗亚斯德教,因只敬拜善神,故在某种意义上亦可视为一神教。恩格斯指出:“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不少人认为一神教是由多神教发展而来,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一神教的历史:

产生一神教的历史背景及条件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底下,人们对物质生活过程中的内部关系,即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理解,而产生神秘感。”

综观人类历史,各种宗教信仰的神灵大致有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至上神、唯一神等几种形式,神灵观的发展也基本上按照这一程序演变。人类宗教信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的递变,即从多神到一神,再到无神论。考察这一演变过程就能发现,一神教起源的思想基础仍未脱离由原始宗教的灵魂观、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多神信仰这一发展轨迹,在阶级社会中还出现了一神教多能和诸神分级的现象。而一神教是在多神信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思想认识过程经过理论的升华和综合,有了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产生的。多神信仰在私有制开始萌芽、原始社会进入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之后,氏族社会成员中越来越严重的等级分化反映到宗教信仰中,多神的能力出现了高低大小之分,多神中还出现了主神。无论是犹太教主张上帝派摩西向犹太民族传播福音,还是基督教主张上帝派耶酥拯救人类,以及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派遣穆罕默德教化世人,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由氏族林立逐渐传入民族整合的过程,这种过程反映到思想领域内就是一神观念的出现。由自发性的原始宗教高级阶段即多神信仰到主神、至上神、唯一神这一神灵观的变化,在氏族部落中也经历了激烈的斗争。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半岛上多神信仰普遍存在,麦加城中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神灵,各氏族的神都被供奉在克尔白神殿中,但同时也出现了“拉特”、“乌扎”、“麦那特”三位主神,而“安拉”是当时麦加各氏族普遍信仰的神灵。

一般来说,一神教兴起时社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形成阶段,氏族社会中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以及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都非常尖锐。以基督教的兴起为例,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奴隶、隶农、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不断掀起反抗浪潮,帝国派兵进行镇压,公元68年罗马帝国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坚持两年抗战之后失败,居民大多被钉死在木架上,被卖为奴的多达7万人。“在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下,起义失败的奴隶,无从摆脱苦难,就不免把希望寄托于幻想之中,寄托于神。”

“神圣性”的转移

《创世纪——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表现了上帝正用手指准备触碰他刚刚用泥土创造的亚当,赋予他精神的力量。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1],宗教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会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化”[2]现象。意识形态和社会从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孤立于社会之外的意识形态,也没有无意识形态的社会,不同社会运行的合法性需要不同的意识形态来维护,甚至没有意识形态的加持,人类社会都不会出现。

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无处不在,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一个闭环的自洽的理论体系,只要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接受这种理论体系的指导,那么,这种理论体系就变成了一种“弱无神论”[3]的类宗教的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

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是巫术,巫术同时也是人类最初级的宗教形式,正是巫术将原始猿人从群聚模式转变为部落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共同信仰的保护神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这种转变是原始猿群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正是人类出现的原因,人自一出现开始就具有社会属性。巫术之所以出现,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部落规模,扩大自己的领地、人口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看,宗教是人类社会唯一的凝聚力量,它从未离开。

宗教大致分为四类:多神教、一神教、泛神教和无神教,其中多神教和泛神教在道德教化和增加社会凝聚力方面过于宽泛宽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式微,多神教和泛神教大多被价值规范更为明确的一神教所取代。和别的宗教都有自己供奉的神不同,无神教崇拜的是自然法则[4],他们会将某种自然法则作为终极真理或者近乎真理来顶礼膜拜,自然法则就是他们的“神”。作为某种自然法则的信徒并为之推广传播的人往往还会以“愚昧”、“迷信”来形容多神教、一神教及泛神教的教徒,这种颇有点喜剧色彩的优越感源自对宗教这种意识形态理解的狭隘,更是对“神圣性”的理解简单化所导致的误解。

一、上帝是我的战友

不同的“一神教”大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大致相同的神话故事,在这种神话故事中,这个宇宙唯一的真神拥有这个世界里的一切,并下放部分主宰权给信教的教徒们。“一神教”是私有神话的巅峰之作,虽然人类对羊群、贵金属甚至奴隶等“资源”的占有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策略,但是我们为了获得这种私有的合法性将灵魂出卖给神却是策略中最大的失误,我们往往忽视了神对人类灵魂占有这一私有的终极形式本身的合法性。任何“一神教”都会诋毁别的宗教里的神,这种诋毁不过是将信徒灵魂作为私有资源进行争夺的手段,通过对信徒灵魂的占有,宗教成功地将人异化为宗教的工具,从而使人忘记了他的本体意义——对虚无的抗争。

“一神教”信仰源自人类对世界是怎么出现所作出的某种猜想,这种猜想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就是宇宙诞生的奇点大爆炸[5]是如何发生的?如果大爆炸所需的推动力来自造物主,那么造物主只能存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之外的另一个更大的宇宙之中,但是那个宇宙的产生也需要一个推动力,这样总有一个元宇宙不需要第一推动力自然形成。无论是平行宇宙[6]还是多维度空间[7]理论都不能否定智慧体只能存在于宇宙时空中这一根本事实,甚至平行宇宙和多维度空间追本溯源也只能源自元宇宙。即便奇点不存在,在元宇宙中从无到有的生发过程也是世界出现的终极奥秘,“一神教”信仰不过是对此作出一个破绽百出的解释。

作为教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神教”,基督教神学认定上帝是规定性的总述,是所有规定性的最初规定者。在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破绽——既然上帝是规定者,这种规定者必然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本身必然存在于某个时空中,这样不仅上帝作为存在本身会被时空所规定,连存在的时空自身也具有被规定性,就是说上帝只要存在祂必然被祂所存在的时空的属性所规定,而这点和上帝是最初的规定者的定义是矛盾的。

对这个世界的出现下面的推演方案比上帝的存在更具合理性:在元宇宙中,信息是以量子涨落产生的微小虚无空间泡沫作为原材料以某种秩序共振搭建起来的,粒子是信息以某种秩序共振搭建而来的,物质本身又是粒子抱团抗争虚无(依然是以某种秩序共振)的结果,任何有生命的动植物都是在与虚无的抗争中从物质里分化出来的,是物质抗争虚无的高级形式。这样造物主也只能是与虚无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智慧生物,只不过比我们早一点时间出现罢了。明白这点意义重大,只有神“YHWH”[8]也是智慧生物,我们才能够和神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人的内容才不会被他的信仰所篡改,人的主体性建构才能够找到他的源头。如此看来宗教中神的“救赎”就是一个拙劣的谎言,人无需被“救赎”,人就是人存在的本体意义延伸的内在目的,人必将回归于人存在的本体意义——对虚无的抗争。我们和神“YHWH”拥有共同的敌人——虚无,所以上帝不过是我们的战友。

玻耳兹曼大脑是否是观察者?我越来越倾向认为玻耳兹曼大脑将在互联网中出现


即便上帝是玻耳兹曼大脑[9],这种大脑作为一种智慧体依然是宇宙中基本粒子抱团抗争虚无的结果,玻耳兹曼大脑依然是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的战友。

二、“一神教”和“无神教”现代性形态的宽泛变异

宗教的原始功能在于将同一地域内不同群组、不同部落的人聚集在一起,架构更大更强的社会共同体。宗教的出现加速了人类社会化的进程,至于消除苦恼,获得精神上的平衡和谐安宁,重新确立伦理道德等,仅仅是宗教在漫长的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

宗教形态从最早期的巫术,逐步发展完善并演化为后来的多神教、一神教及无神教,这个演化过程显示了宗教形态从低级往高级的持续发展,这一演化过程本质是人类社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后社会自身对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秩序的内在必然要求。以儒家学说为例,虽然中国人拜孔子为“至圣先师”,但是孔子不是一神教里面的神,如果有儒教存在,那么儒教是一个膜拜自然法则的无神教,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理性就是儒教的自然法则。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人权宣言》是另一个自然法则,欧美社会全民信教,信的是以《人权宣言》为核心的无神教,基督教在欧美社会中所起到的凝聚力不过是点缀罢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宗教从未离开人类社会,巫术、多神教、一神教及无神教前后替代本质是社会化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宗教理念不足以让更多人信服,需要讲述一种能让更多人相信的“神话故事”来达到凝聚更多人的目的。“仁义礼智信”和《人权宣言》同样都是“神话故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过是用来凝聚社会里所有人的所有力量,完成更多人乃至全球所有人群的合力,最终完成人类的大一统,架构超人类的社会共同体。

当宗教形态以无神教为主要表达方式时,宗教的神圣性并没有丝毫的衰减,信徒们的狂热也不会因为他们膜拜的不是神而退烧,相反他们会被自己的理性所蒙蔽欺骗,并将自己与拜神论宗教划清界限,狂热相信自己所膜拜的自然法则是一个普世皆同,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愿意相信这种自然法则依然是一个神话故事。近代欧美以武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以《人权宣言》为核心理念的普世价值和中世纪欧洲传播福音的十字军东征没有本质区别,信徒狂热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他们不认同这一点。究其本质,无神教替代一神教依然在宗教救赎的世俗化演变的既定进程之中。

“圣经与剑”的呼应是人类史最成功的一次具有全球化意义的文化政治军事协同扩张

任何一个宗教如果想要影响力更大,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教徒,虽然占有别人的思想比占有别人的钱财更困难,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都做到了。仔细考察这些宗教我们会发现扩大宗教的影响力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特质:首先、我们信奉的这种宗教必须是一种“超人类秩序”,这种秩序不是出自人类的“想象”,这种秩序不是社会普通的运行秩序,这种秩序具有普世性,具有能够超越时空的真理属性;其次、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以教义典籍的方式发展出具有严格约束力规定性的规范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和规范性能够确保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政治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并为之提供合法性的庇护;再次、我们不仅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还必须将这种信仰作为一种永恒的真理推广传播给全世界各地的人民。

这种“超人类秩序”、“价值规范”和“推广传播特质”是宗教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核心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符合宗教的条件的意识形态就太多了,道德理性、人本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理念都符合宗教的标准,他们都是无神教现代性形态的宽泛变异。

一神教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其具有“超人类秩序”和“价值规范”这两点上,而这两点也正是当前欧美普世价值所专注的功能,以《人权宣言》为旗帜,“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理念的无神教,强调的就是这种具有“超人类秩序”和“价值规范”的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已经变成了新时代的神,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有人反驳反抗就是“异教徒”,是完全可以消灭而不需要负道义上的责任的。想想看,美国在伊拉克杀戮11万平民,没有人追究美国总统的反人类战争罪行,因为杀伐“异教徒”是正义的。从这个角度看,普世价值派信徒所奉行的战略理念并不比中东地区恐怖分子的“圣战”更高级,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普世价值是人类新的上帝,并接管了除了不能上天堂之外的上帝的绝大部分业务。

自由领导人民?别天真了,是资本在引导人民……

我们一直强调宗教作为一种人类行为规范及价值观系统是建立在“超人类秩序”之上的,这本来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误解,宗教的“超人类秩序”同样也是一种想象秩序,我们所想象的天堂脱离不了人类现有的生活模板,包括神也是以我们人类自身作为模板映射出来的一个符号,任何文明的稳定运行最终都会以某一种想象秩序作为载体,而最终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想象秩序变成了宗教或者类宗教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秩序。同时,正是因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秩序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社会规模越大,这些想象秩序就越脆弱。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所有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法律条例并不是人类自己自行设计出来的想象秩序,而是来自一种“超人类秩序”的授权,这样一来,这些脆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想象秩序架构就具备“神圣”的合法性,这种授权本质是用一种想象秩序去肯定另一种想象秩序,人类真是玩得一手好牌。

宗教作为凝聚人类社会的公共意识形态,它的更替只被一种因素制约,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有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或者说,宗教是社会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有效组织方式,而生产力是社会之所以以现在的宗教意识形态存在的原因。人类的社会属性是宗教起源的源点,社会属性需要宗教来凝聚人类的力量,凝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的共同的能量。

三、被“神圣性”的光辉照耀着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正因为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利益为本,所以人文主义同时是一套价值判断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人文主义”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新时代的宗教,人文主义宗教膜拜的是“人本主义”这一“自然法则”,属于无神教范畴。人文主义理念席卷全球之后,多神教和一神教虽然依然存在,但却失去了对人类生活价值规范的指导作用,这种价值规范被人文主义宗教收入囊中,神格让位于人格,人类开始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并肆意改写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蓝图,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

人文主义无神教替代一神教多神教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决定的,全球化的经济模式要求能够凝聚全人类力量的共同价值的出现,人文主义理念是唯一一种可以统一所有种族民族的价值规范标准,“人本主义”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变成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稳定持续运行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想象秩序”[10],人文主义理念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人类继续前进探索的梦想。

人文主义是人类新供奉的“上帝”,“多神教”、“一神教”信徒宗教生活的重点在于对神的神圣性的崇拜;而信奉无神教的现代人的“宗教生活”[11]的重点是对人的“神圣性”的崇拜,人的这种“神圣性”来自某种“超人类秩序”的授权,来自自然法则。人文主义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人是神圣的,对人文主义者来说,人的存在决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意义,全球(他们不敢自称全宇宙)所有无机物资源和有机物生命,都只是为了人这一有机物智慧体的利益而存在。

人文主义宗教是崇拜人类的宗教,人文主义相信人具有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本性,这种本性决定了宇宙所有事情的意义,无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所有的人文主义,都认为自身合法性来自自然法,都强调并以人作为价值判断的起点,虽然它们的教徒彼此之间势同水火,但是本质都是人文主义宗教在现代性的催化下分娩的一堆双胞胎兄弟,虽然他们并不喜欢称自己信仰的是宗教,但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所表现出的“超人类秩序”和“价值规范性”完全符合我们对宗教的定义。

诸神在现代社会里终于失去了祂们的“神圣性”, 然而“神”并没有消失,因为“神圣性”在哪里,“神”就在哪里。虽然信仰宗教并不等于信神,但是信奉“人文主义”这尊“新神”的现代人本质信仰的依然是现代化宽泛变异后的一种宗教意识形态。

“神圣性”才是神存在的唯一属性,正是因为人类需要“神圣性”对人类的认证,神才粉墨登场,我们并不需要神的存在,我们只需要“神圣性”对我们的眷顾。最早的神不是因为祂们造了万物而具有“神圣性”,而是因为人类需要“神圣性”对尚在原始社会中的原始人类的精神庇护,神才出现,为了这种“神圣性”来源的合法性,人类又“指认”是神创造了万物。

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过程就是“神圣性”旗帜转移的过程,“神圣性”的载体由神身上转移到现代自然法则身上,在过去300年里,欧美崇拜神的宗教不断失去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中心性,承载“神圣性”的新贵“自然法则”宗教流行起来,新的自然法则宗教就是“人文主义”。

中国是一个特例,中国在战国后期就进入世俗化的快车道。因为中国人信奉的就是一种“自然法则”——天道,后来孔子及其门徒又将天道和人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的价值判断,这同样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文主义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

孔庙就一直笼罩在“神圣性”的光辉之中,在儒学的理念中,人的境界被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五个层次,“儒生进学,内尽人性,上合天心,即可成圣”,这种进阶的方式符合儒学的理念——将人德统一进天道中去。“神圣性”的光环笼罩在每一个能够在自然法则中找到人德与天道之间隐秘通道的儒生身上,是“神圣性”的光环的加持使儒生变成了圣人。

四、被“神圣性”的光辉照耀着的“世俗化”

世俗化是社会学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里发生的去除宗教色彩追求世俗价值的一种社会秩序及价值观系统的变化,宗教影响逐渐降低并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保守的意识形态领域内,人们在社会秩序及价值观系统内全方位、多层面逐渐消除宗教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世俗化趋势的原因在于神圣性受到侵蚀挑战,而神圣性受到侵蚀挑战的原因在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体系和个人主义理念的有机结合,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涂尔干所要寻找的新的社会共识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涂尔干视而不见,以个人主义理念为核心的人文主义从“一神教”、“多神教”手中接过“神圣性”这杆大旗,人本主义就是这个全新的社会共识。所以说世俗化的过程就是神圣性的转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神圣性的转移使整个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这种转移过程让生活世俗化也逐渐变得高大上起来。

爱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1858-1917)

世俗化所提供的新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就是人本体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世俗化进程只提供了在神权束缚之下的个人权利的诉求,并将这种权利的价值误当作人的本体的价值,用“人本主义”来界定这种权利的价值并不是十分准确,事实上“以人为本”一直被误读为以人的权利为本,欧洲人在黑暗的中世纪全部都是上帝的奴隶,所以他们对权利的渴望强烈,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推倒宗教神权束缚后权利意识的强烈反弹,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人本主义”是“以人的权利为本的主义”,而不是以人的本体价值为本的主义。

梳理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欧洲这种“世俗化”的进程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它并没有提供出一种超越性的新价值判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洲这种世俗化的进程并没有涉及到人的本体价值是什么这个终极命题。

中国自儒家学说兴起之后,世俗化的过程一直都是以天道、天理来修剪规范社会秩序和价值观系统,并以此形成世界最早的崇拜“道德理性”这一自然法则的世俗社会,但是这种世俗化有着和欧洲世俗化同样的问题——不涉及人的本体价值。中国世俗化的过程并不关注人是什么,人的本体价值是什么,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者只关注人的道德教化及道德理性所构筑的普遍秩序,并认为人德的修养才是人成立的唯一条件,是人的本体价值。这种误读导致了2000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大脑全都在一条错误的方向上前仆后继地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无论是欧洲以“人权理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还是中国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理性都是想象秩序,都不能涉入人的本体价值之中,如果我们要继续推进世俗化的进程必须将人是什么,人的本体价值梳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依托人的本体价值以真实秩序架构的世俗社会。这种社会拒绝想象秩序,甚至因为人是人对虚无的抗争,人的本体价值是信息抗争虚无的接力,从而导致真正意义上的世俗社会已经脱离我们常识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现有的社会形态模式。

狭义的世俗化是对宗教救赎的颠覆,是用祛魅[12]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这种世俗化源自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价值判断的直接对立,是用现世的幸福拒绝了来自天堂的福音。

广义的世俗化对宗教的颠覆超越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争,因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一种意识形态,都属于人文主义无神教的分支,他们对人文主义的解读一个执着于个人权利,一个偏重人类群体的社会权利。人类最终会大一统,人类群体最终会走向整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最终会被统一进整体主义中去,换句话说,人文主义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个人的权利和群体集体的权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及人类的本体价值,人的本体价值及人类群体的本体价值才是未来普世价值判断依据的标准,才是人类社会世俗化实现的底层基础。

广义的世俗化指的是人独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再关注人的权利及社会群体的权利,不再关注任何想象秩序,以真实秩序作为价值判断的形式标准揭开人类历史全新的一页。在价值判断上,广义的世俗化,其实是去想象秩序化,关注的不是现世的幸福,而是人类信息的有效增殖传递。

广义的世俗化拒绝的是人文主义对权利层面的虚假关怀,只关注人的本体价值,这是新人类世俗生活。这种世俗生活会超越人类历史上所有陈旧的意识形态并提供一种全新的价值判断。

所有的“神圣性”都是可疑的,都是一种虚妄,都是个人将自己的意志与宇宙意志联结的闹剧,“神圣性”的存在是人类尚未脱离愚昧的证据。

当我们反对人文主义时,我们反对的是人文主义中人类将自我“神圣化”的过程,反对的是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怀的跑偏(只关注权利层面),反对的是人文主义对人类信息传递方向的修剪。

我们可以不信上帝和天堂,可以不信人文主义下的最具“神圣性”的《人权宣言》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可以不信狭义世俗化标榜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逃不出意识形态这张大网,因为这张网是我们自己织就,因为这张网里面联结着我们每个人的意识。这张网是人类的想象共同体,它依托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想象存在,世俗化的过程就是想象共同体之网松弛的过程,直到最终,想象共同体之网解体,每一个人独立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2015年10月於金陵

本文为拙作《人之方向》第四章





尾注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孔迪亚克的学生托拉西创制了“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2]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群体生存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他所处的群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所在群体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社会行为。在社会化最早出现的时候,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为了群体利益最大化所作的所有妥协。

[3]弱无神论:根据定义的不同,无神论可以分为强无神论(或显无神论,explicit atheism)和弱无神论(或隐无神论,implicitatheism)。强无神论明确声称神不存在,类似于对无神论的狭义定义。很多情况下,无神论其实是指强无神论。弱无神论则类似于广义定义下的无神论,即一切不是有神论的关于神的思想。这样一来,弱无神论包括不可知论。无神论是仅仅指强无神论,还是应该包括弱无神论的问题存在很大争议。

[4]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是宇宙间一切存在和运动固有的、本质的基本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说运动法则、平衡法则、吸引法则等。宇宙是运动的,宇宙是平衡的,宇宙间的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是相互吸引的。

[5]奇点大爆炸:物理上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称为奇点,空间和时间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空间和时间在该处完结。经典广义相对论预言奇点将会发生,但由于理论在该处失效,所以不能描述在奇点处会发生什么。

物理学上面的奇点,多见于描述黑洞中心的情况。此时因为物质在此点密度极高,向内吸引力极强,因此物质压缩在体积非常小的点,此时此刻的时空方程中,就会出现分母无穷小的描述,因此物理定律失效。

[6]平行宇宙:平行宇宙(paralleluniverses)是指多元宇宙中所包含的各个宇宙。多元宇宙是一个理论上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存在的宇宙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物理法则和物理常数。

[7]多维度空间:“维”是一种度量,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空间。

零维:没有长宽高,单纯的一个点,即奇点,黑洞也是奇点;一维: 只有长度,即线;二维: 平面世界 只有长宽,即面;三维:长宽高 立体世界 我们肉眼亲身感觉到看到的世界三维空间是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四维: 一个时空的概念 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时空的关系,是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维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加了一条时间轴,而这条时间的轴是一条虚数值的轴。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所谓四维空间。

弦理论目前预言空间维度总共有十一个维度,再加上反物质空间等特殊空间,大概有26个空间,但我们人类仅探索到五个维度,而其它的六个维度则被称为超空间。

[8]YHWH:“יהוה‎”YHWH(雅伟)是《圣经》中神的名字,神的名字:“יהוה‎”(希伯来文字是从右到左)。这四个字母的读音等同于英文字母的YHWH。“י‎”等同Y,“ה‎”等同H,“ו‎”等同W(或V)。在神学书或者跟圣经有关的书中,你看到这四个字母就知道这是神的名字。

[9]玻耳兹曼大脑:波尔兹曼大脑是假想的产生于混乱中熵的涨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低熵态。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曾提出一个观点:如果已知的低熵态宇宙是来源于熵的涨落,那涨落中也应该会出现许多低熵的自我意识,比如一个孤单的大脑。这种孤单的大脑就被命名为波尔兹曼大脑。

[10]人本主义是一种“想象秩序”,不是真实秩序,原因在于以人为本并不是这个真实世界的目的,也并不是这个物种演化的世界的运行规则。“人本主义”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自我呓语,是人类自我保存这一行为无意识的理论映射。

[11]宗教生活:并不是一种“宗教化”的生活,这种“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并不矛盾,都是由意识形态主导的,遵循某种超人类秩序制定的价值规范的生活。简言之,如果我们将宗教的外延扩展,所有人都生活在这种“宗教生活”中。

[12]祛魅:“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In the modern age we are witnessing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with the rise of science and the declin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是指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