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节如何祭奠,寒衣节有哪些忌讳

一年一度的寒衣节马上就到了,寒衣节如何祭奠?寒衣节都有哪些忌讳? 寒衣节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寒衣节从古代就有,传承的历史悠久。在这一天,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但祭祀哀悼先人,为先人烧寒衣,是大多数地方的风俗。

寒衣节的来历

“祀兵十月朔,寒衣要晚送”。寒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诗经》中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就是农历的七月,大火星开始西落,天气逐渐变凉。农历的九月天气转寒,代表着阳气的大火星从西北戌位落下,寒气开始出现。所以九月纳火,戌为火库,是火的结束之地,也是寒气出现之时。人们需要准备过冬的棉衣了,所以寒衣节在古代也被称作是“授衣节”。

大火星是青龙七宿的心宿二星,心宿三星也被称为“天之心”。当“心宿”从西北戌位落下之时,白虎七宿的参宿就从东南辰位升起了。戌为阳气的尽头,辰为阴气的尽头,故而戌为天门,辰为地门,所以九月心宿入天门,参宿从地门升起。

参宿是白虎七宿的主宿,参宿三星也就是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当参宿升起之时,万物开始凋零,草木开始枯萎。当参宿升至南天正中之时,就是新年即将到来之时。民间有句谚语说“三星高照,新年来到”,说的就是参宿三星。

古代的男人多数都需要外出服徭投,去边疆戍边等,到了秋冬季节,家中的女人就要提前织布、纺棉,给远方的亲人做棉衣,然后再赶在寒冬来临之前把棉衣送过去。 所以就有了九月底、十月初“授衣”的习俗。后来,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体恤百官,也选择在此时赏赐臣下棉衣锦袍等。 此时人们自然也忘不了过世的先人们,所以也会选择在这时候祭祀祖先,只是在汉代以前,纸还没被发明,那时候祭祖多用食物祭祀。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很多版本,最为有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她哭倒了长城八百里,最后露出了他丈夫的尸骨。这一天正好是十月一日,故而得来。 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故事终归是故事,是经过不知多少年的改编而形成。 ▶其实据说,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故事最早起源于《左传》。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孟姜女本来没有名字,在史书中记载为杞梁妻。杞梁妻的丈夫名字叫杞梁殖。他们小夫妻二人是战国时候的齐国人。

齐国齐庄公穷兵赎武,看齐国周边的一个小国家莒国很不顺眼,就想着欺负欺负。于是,齐庄公就开始招兵,杞梁殖就应召入伍。

杞梁殖和杞梁妻小两口本来过着平平安安,夫妻情深的小生活,怎奈齐庄公负责招兵的官员们不放过他,就这样杞梁殖和杞梁妻依依不舍的分离,杞梁殖拿起兵器,奔赴战场。

杞梁殖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百姓,平时只是拿着锄杆子,这下拿起了武器,自然无法适应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残酷战斗。很快就被莒国的军兵给打死了。 莒国虽然说弱小,但战斗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军兵们都憋着一口气,悍不畏死。齐国付出了很大的损伤,尸骨堆积如山,才最终战胜了莒国,取得了胜利。

齐庄公得胜归还,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已经很多天站在路边,等待杞梁殖回来的杞梁妻。杞梁妻看着齐国的兵卒一个个从自己身边走过去,过去一个不是杞梁殖,过去一个还不是。最后军兵都走完了,仍然没有看到丈夫杞梁殖。

她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用问了,自己的丈夫是战死了。杞梁妻悲痛欲绝,当即就大哭起来。

杞梁妻的哭声惊动了齐庄公。 齐庄公看杞梁妻长的十分耐看,而且大哭不已,顿时心生怜悯。他就想给杞梁妻补偿些什么。于是,留下一名官员,让他帮助杞梁妻凭吊杞梁殖。 杞梁妻满肚子的愤恨无从述说,悲伤欲绝,这时候的胆子也就非常大了。她要反抗齐庄公。于是对齐庄公说,“殖不幸战死,是他有罪,您又何必凭吊他呢?不如您赦免了他的罪,我在家中为他凭吊祈福吧。” 这显然是在质问齐庄公。杞梁殖一个小老百姓,在战场上并没有退缩,他哪里有罪?杞梁妻说他有罪,这分明是在责怪、揶揄齐庄公。 齐庄公耐着性子,终于答应从万千尸骨中找到杞梁殖的尸骨。看到杞梁殖的尸首,杞梁妻更是悲痛。她想到以往和丈夫恩恩爱爱的点点滴滴。更想到自己的以后无依无靠,再也见不到丈夫的面了,眼泪止不住地流。 杞梁妻哭得昏死过去,醒过来之后接着哭,再昏死。眼泪流干了,流下血水,一连这样哭了十天。城墙在杞梁妻泪水的浸泡下,轰然倒塌。 很多人看她哭得实在伤心,想要拉着她回家。怎奈杞梁妻万念俱灰,对生活没有了希望,最后投水而死。

寒衣要晚送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烧前,寒衣送后,早清明,晚寒衣”。意思就是清明节祭祖要提前,而寒衣节祭祖要退后,当然这只是后来衍生出来的一种习俗而已。在民间习俗中,祖先为阴,人为阳,彼此之间要保持平衡才好。

比如清明节位于春分之后,白昼比黑夜长,阳气强于阴气,并且处于阳气上升的阶段。所以人们在清明之时,会前往祖先居住之地去祭拜,并且要在晴天的早晨,太阳将出而未出之时,也就卯时。意思就是阳气太强会伤到祖先,阳气太弱又会伤到自己。

同样中元节位于秋季,是阴气强于阳气的季节,所以中元节就是祖先回家团聚的日子,而清明之时,季节的阳气强于阴气,祖先是无法回家的。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但是清明之时是不会乱窜的,有季节的力量在压制。

古人认为,人到了地下,不仅要受苦,而且还要干活,就像现实中的监狱一样。从清明节开始,一直到七月会放假一个月,所以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晦日关地门。之后又开始干活了,一直到十月初一又放假了。

所以在一年之中,先人们干活的时间就是从清明开始,到十月初一结束,中间的七月会放假一个月。在此期间,地下处于封闭状态,就算送东西也不会收到。因此清明节之前,寒衣节之后,地下的通道是开放的,祖先才能收到子孙送去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清明烧前,寒衣送后”的说法那么清明节位于春季,是阳气强旺之时,人们去祖先居住之地去祭拜,因此要在阳气上升的阶段,也就是早上,在午时太阳偏西之前。而寒衣节位于霜降前后,也就是寒气出现之后,寒气就是冬季的水气,为至阴之气。

寒衣节习俗

在纸被发明以前,寒衣节祭祖多是以食物、果品为祭。 东汉时宦官蔡伦升级和改进了造纸术,只是那时纸还算是奢饰品,平民不可能用来祭祀。

宋代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元代《析津志辑佚·岁纪》中记:“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这些记载中都没有提到烧纸、烧纸衣之类的习俗。

明代古籍中,就有了详细的烧纸衣记录。《帝京景物略》中写: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

意思寒衣节要从纸货店买来“五色纸”做的衣服,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辈分,到了晚上,有首旧诗中这样写道: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

寒衣节如何祭奠?何为烧纸不填土?

虽然同为祭祀大节,但寒衣节的习俗却和清明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是早清明、晚寒衣:

清明正是春季阳气逐渐强盛之时,所以祭祖要在太阳初升,阳气不足时去坟地祭拜,烧纸填土。如果在中午前后去,祖先就会被阳气压制而“拿”不到祭品。

寒衣节时已是深秋,此时大地上阴强阳弱,祖先可以自主上来“取”走祭品。但是在上午或者中午祭祀的话,阳气依然较强,他们依然拿不到,所以讲究“清明祭卯,寒衣烧酉”,就是说清明节上坟在卯时(5:00-7:00左右);寒衣节则需要在酉时(17:00-19:00左右)更合适。

二是清明出、寒衣归:

清明时节祖先受阳气压制不得出,所以需要去墓地祭祀,清明时节在上巳节前后,祭完可以踏青游玩一番再回。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是说寒衣节的习俗与七月十五“中元节”一样是在家中祭祀的,在“晚夕”“于门外”祭祀,完全不同于清明。

所以“清明出,寒衣归”的意思,是指清明祭祖要去坟地;寒衣节时只需要在家中或者在家门口祭祀即可。

三是寒衣不填土:

清明节祭祀时通常都要填土,意思是给祖先修“房子”,但在寒衣节时,就算去上坟,也是不填土的。

清明节上坟要填土,是因为清明过后多雨水,此时把墓地修整一下免得被冲坏。

寒衣节时已是深秋,此时大多比较干旱,北方可能已经上冻,此时土质硬,动土很容易使“房”土松散。所以就算寒衣节时需要去坟地祭拜,也没有人填土。

同时,今年的寒衣节刚好赶上“戌亥”劫煞,劫煞又为盗劫,动土就意味着失窃。

寒衣节注意事项:三忌四不做

一、不做没有正形之事

给祖先祭祀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般家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可能都会在现场。但是有些小孩子还处在贪玩的阶段,也有可能有些亲人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所以会寒暄一番。 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不可以嬉笑怒骂,一定要庄重。如果太过放肆,没有正形,会被觉得不孝顺,不注意场合。

二、不要破坏坟墓

相信很多人在给自己家祖先祭祀的时候,都不会做出破坏坟墓的事情,但怕就怕一个不经意间毁坏了哪些东西。或者是某些人在给祖先的坟墓祛除杂草时忘记填补坑洞,有些道德感低的人在墓碑上乱涂乱画等。这些都是被禁止的。 因为做这些事情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古人那时候处在比较迷信的阶段,认为好好保护修缮坟墓,自己的祖先就能够永保安宁。从而,祖先们也会保佑家族长久不衰,世代繁荣。

三、不要在夜晚独自行走

这寒衣节不能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在晚上自己一个人行走了。因为寒衣节被叫做鬼节,在古代,大家都比较信奉牛鬼蛇神这一说,觉得在这一天会有很多孤魂野鬼出来游荡,所以才不许大家在晚上出行。 不过这一说法还是比较迷信的,但是换种说法,小编也不建议大家在晚上出行。因为此时此刻进入了比较寒冷的阶段,夜晚出行很容易感冒生病,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还是不要出行的好。

然而,除了以上寒衣节三不做的说法之外,还有一种“三忌四不做”的讲究。究其根本,都是一种对祖先的敬重和缅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忌中一忌男不跪女不哭。这是古代祭祀的方式,到现在因为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这一说法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三忌中二忌有墓但野祭。有些人离家万里,在外面讨生活,到了寒衣节祭祀祖先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到祖先的墓前,所以只能野祭。这样的祭祀方式也是十分忌讳的,因为这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三忌中的最后一忌就是忌磕头次数不准确。古人有“神三鬼四”的说法,给神仙磕三个头,给鬼磕四个头。然后家里的祖先一般不会看做是鬼,所以要磕四个头。 讲完了三忌,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这四不做。

四不做

首先,不可以穿着鲜亮的衣服。这个想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一般悼念亡者都是穿着黑色的衣物,表示一种肃穆的氛围,而穿着鲜艳的衣物就会让人觉得其对自己的祖先一点也不重视。 其次,不可以拍打坟头。很多人在修缮坟墓的时候,都会添土,此时就会用到工具。大家这个时候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够用工具拍打坟头,这也表示了对祖先的不敬重。 再者,不可以挑正在焚烧的祭品。在影视剧中我们也常常能够看见,人物在进行祭祀的时候都是一点点烧完的,而不是将祭祀的东西堆在一起挑来挑去烧完的。所以大家在为祖先烧寒衣纸钱的时候,一定不要挑动这些东西。 最后,不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串门。在寒衣节给祖先祭祀本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绝对不可以掺杂其他杂质,自然也不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走亲访友。

寒衣节禁忌

其一:忌讳不上坟,不烧纸钱、纸衣。或忌讳午后烧纸,烧纸衣。

我国的传统上,每年有三个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寒衣节。这三个日子需要去坟上看看,上坟烧纸。 在寒衣节,如果不去上坟烧纸,在古人眼里就是对祖先,已经故去亲人的不尊敬。迷信的说法就是你不尊敬先人,先人自然不会佑护你。良田就会变成荒土。

古人的说法是祭祀祖先的时候,一般是在上午,可到了午后,阳气渐弱,阴气上升,不适合祭祀祖先了。

其二:忌讳婚嫁。

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一天是祭奠先人,对先人表示尊敬的日子。而婚嫁是喜事,在这一天婚嫁,那就是对祖先的极度不尊敬了。 事实证明,在民间,选择在这一天婚嫁的人家几乎没有。

其三:忌讳没烧寒衣,自己先穿上了御寒的衣服。

一般而言,已经故去的人都是长辈,孝敬长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农历十月一日开始就正式进入冬季了,长辈没有穿上御寒的衣服之前,自己就不要先穿。 当然,这禁忌只是古人的看法,进入冬季,天气转寒,若是太冷去上坟,难免会冻坏。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这些不能做的事情说白了都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而也正是这些风俗的存在,让我们能够一直对祖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其也体现了我们不忘初心的善良本性。 各地寒衣节的习俗又各有不同,寒衣节祭祖时,只需要缅怀和烧纸送衣,而不要在坟头填土,所以才说“寒衣祭祖日,烧纸不填土”。寒衣节的习俗有很多,但是再怎么不一样,其中也都传达着同一种观念,那就是对祖先的敬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