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地址 来看看具体位置(潭柘寺)

北京潭柘寺怎么走 地址与交通 图

北京潭柘寺地址 来看看具体位置

1、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旅游频道 游山玩水 电影中的如画风景 如何叫人不向往

2、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

  • 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
  • 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 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
  • 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
  • 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
  • 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
  • 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
  • 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

  • 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
  • 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
  • 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
  • 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建筑布局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
  • 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
  • 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
  • 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
  •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 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参考资料

  • 潭柘寺_360百科
  • 和平寺在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由唐代名将尉迟恭临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https://www.toutiao.com/w/i1689585844435983/
  • 龙泉寺位于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朝应历初年。著名的印光大师曾在这里做过行堂。https://www.toutiao.com/w/i1689215796972544/
  • 据说龙泉寺的图书馆也是一处高科技的存在 为什么那么多IT精英都在北京龙泉寺出家?_湖心亭看雪客_新浪博客
  • 北京雍和宫https://m.toutiao.com/is/JH7TxrH/


  • 北京五坛八庙先农坛 https://m.toutiaocdn.com/i6874944111758180876/


  • 佛教协会广济寺 https://m.toutiaocdn.com/i6682168920880710147/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的广济寺始建于不尊奉佛教的金代,据史料《宸垣识略》记载,为金时刘望云所建,因寺址位于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所以命名为西刘村寺。
  • 到了元末,之前因战乱而毁为废墟的古寺遗址,包括佛像、石龟、石柱等均被挖掘出来,古刹得以重见天日。当时的山西僧人普慧,发愿在西刘村寺遗址上复兴废刹。
  • 当历史的车轮滚入明代,由于皇族崇佛,此时僧人的日子与金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别。都城内外,“明则大无人不建佛寺。”大指的就是大宦官,历朝太监也出资广建佛寺,比皇帝盖得都多。所以,普慧建寺时也仰仗了太监们的财力支持。
宪宗皇帝乐得赐额“敕赐弘慈广济寺”,此时的广济寺已历战火洗礼,涅槃为京城敕建名刹,广济寺之名自此流传至今。
  • 朝代更替,但广济寺却得以幸存。清朝时,都城说戒之地,北则广济,南则悯忠(法源)
  • 清顺治时,广济寺成为京城著名的律宗道场,皇室与广济寺过往密切。
  • 据说康熙时,广济寺住持恒明和尚在寺后兴建大藏经阁,贮藏从南京请来的大藏经。巧的是,当时在东华门大街有僧盖阁为游览地,被视为“妖”,可见当时是不允许宗教场所旅游产业化的。东华门那僧被押到刑曹后,辩解说广济寺也盖阁楼啊,想拖正热火朝天盖藏经阁的广济寺下水。官员一听,是有点说不过去,不能厚此薄彼啊,于是决定将广济寺和东华门僧一起议罪。这时,广济寺监院德光站出来,据理力争说盖藏经阁是在广济寺原有的藏经阁旧基上,并没有侵占官街,又搬出世祖皇帝,说皇帝都同意这事,并非广济寺的私意,这才化解了危机。
大雄宝殿内,三世佛像后影壁的背面,裱贴着一幅高6米、宽11.3.33米的指画《胜果妙音图》,这是清代著名画师傅雯奉乾隆皇帝谕旨为皇太后祝寿所绘,内容为释迦牟尼灵山说法的场景,完全用手指代笔所绘。
  • 淡淡的赭石色,没有工笔重彩画幅的色彩浓烈绚丽,只有素雅清淡,倒和整个广济寺的氛围契合。这幅画中除了释迦牟尼外,听众众多,包括普贤、文殊菩萨,还有中国的布袋和尚和三国时的周仓、关羽和关平,倒也符合中国当时“三教合一”的民情。


  • 定阜街1号辅仁大学旧址https://www.toutiao.com/w/i1682530157147139/
  • 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是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敕建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的家庙,也是北京城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三进院内的如来殿(万佛阁),一层如来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大梵天、帝释天作为胁侍。二层万佛阁内则供奉三身佛。建筑内壁遍布佛龛,供奉木质漆金小佛像9000余尊
  • 释迦牟尼佛本尊,通高4米有余,左手横放在足上,表禅定;
  • 右手轻抚右膝,五指平伸,表降魔。
  • 两侧大梵天、帝释天极其华美。


京城内的天竺佛教遗迹——五塔寺

  • 雄伟的金刚宝座上,五个小塔错落有致,直耸云天。金秋时节,落英缤纷,两棵百年银杏与古塔遥相辉映,相得益彰。这便是五塔寺了。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
  • 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印度佛陀伽耶 精舍形式的佛塔。
  • 年代早,样式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
  • 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
  • 后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后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到清朝的时候,真觉寺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为大正觉寺。
  • 乾隆年间还把这座寺庙大修了一番,给皇太后庆祝七十大寿。那个年月,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要在寺里烧七七四十九天高香,还要做七七四十九场法事。从古画上看那场面是很大的,有外国政要进贡的,有当朝各级官员贺寿的,还有和尚喇嘛在念经。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楼阁200余间展陈分为露天陈列和室内陈列两部分。
  • 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
  • “露天陈列”由石刻石雕、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贴、寺庙碑、会馆碑等几部分组成。《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北魏太和造像:石雕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造,高255厘米,据造像纪年可知,其为北京最古老的单体石佛造像。
  • 主尊释迦牟尼佛,身高165厘米,有通体背光,两侧有胁侍菩萨,高约50厘米。
明四大天王石浮雕:石雕是大理石质地,开光高58厘米,宽65厘米,浮雕高5厘米。
  • 均取坐姿,他们身披甲胄,战盔、战甲、战靴,敝黼、玉带、护肩、护肘、护膝;
  • 再则,他们目不旁视,眼观鼻、鼻观心,低眉垂目,没有一点儿狰狞之相。
  • 他们每二王之间则以一巨型法器为界。
东汉捧盾石人:此展品为东汉时期的石雕,身高150厘米,胸宽50厘米,出土于丰台区永定河河床内。
  • 立姿、青石质,头戴网状幛,身着交领宽袖长袍,双手拱于胸前,捧持一盾形物。
  • 雕工朴拙,背部腰以下未经斧斫。


北京的“敦煌”,佛经的“诺亚方舟”——房山云居寺

  • 出北京市区,往西南走70公里,就到了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起伏的山峦中嵌着一片古建筑群,有人说它是北京的“敦煌”,有人觉得这样说都低估了它。
从隋唐到辽金,从宋元到明清,佛僧们前赴后继,“凿岩为石室内,即磨四壁,而以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写,藏诸室内……
隋末唐初年间,僧人静琬选取“幽州北山”(今北京房山一带)发愿刻经,山脚下2公里处的云居寺,自然就成为了历代刻经者的落脚点和修行场所。
  • 从隋开始,经过唐、辽、金、元、明,这一刻就是1039年。期间佛教几度盛行,云居寺的藏经量不断增加,填满了9个山洞和地宫,院内也竖起了不同朝代的佛塔,并收藏了舍利等大量佛教宝物。
除了《华严经》《大般若经》《契丹藏》等经文本身,石刻中的经末题记也非常值得关注。比如题记中提到当时社会团体对刻经的支持,仅商业行会来说,就有米行、布行、绢行、肉行、生铁行等不下30种行会,这反映了唐代幽州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都是珍贵的史料。



唐代广泛吸收外来宗教文化,迎来佛塔兴建的第二波热潮。其中房山一带成为中原地区的佛塔重地之一,而房山的精华都集中在云居寺。唐塔不同于辽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延续了早期对木结构房屋的模仿。
  • 云居寺的唐塔有五座是七檐式,因为塔顶为重檐七层,所以又称七级浮屠塔
  • 有的塔内壁雕着供养人像,其中有高鼻深目丰髭重须的胡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时期多元文化的社会构成。

看顶级明代壁画,就来「法海禅寺」

  •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翠微山麓的法海禅寺内,拥有国内现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明代壁画,堪与敦煌壁画媲美
法海禅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英宗时期由宠宦李童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师(15人)等169人,至1443年建成。
  • 英宗赐名“法海禅寺”喻义:佛法无边,广大如海。
  • 壁画位于大雄宝殿内,完成于明正统八年,由宫廷书画官宛福清、王恕等15人所绘。壁画面积达236.7平方米,距今已有560多年。其艺术水平、绘制技术及保存完好程度等均为我国明代壁画之最。
藻井是我国古建屋顶顶部特有的天花,因饰以花纹、雕刻和彩画故名藻井。
古人认为井中有水,取防火驱灾避害之意。
  • 法海禅寺的曼陀罗藻井是我国现存的明代藻井中的精品。
  • 曼陀罗是佛教密宗的特点。这里会有个疑问,不是禅寺嘛?怎么会有密宗特点呢?因为在修建中都有密宗的法师参与进来,所以法海寺是一家汉藏共建的皇家寺院。
  • 法海寺的壁画还有很多细节,很多故事...
  • 【法海寺】https://m.toutiao.com/is/eATej7Y/

“丹宸永固”,“丹”是故宫墙的红色,“宸”是深邃的宫殿。“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 在古人心目中,距离北天极最近的恒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仿佛是天上的君主,坐镇中央号令四方,日月星辰都是它忠实的臣民,围绕在它周围不停地旋转。
  • 3000多年前,具有这一殊荣的就是“帝星”,古人以帝星为中心,为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帝“建立”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紫微垣,这座虚拟的宫殿又称紫微宫、紫宫等。
紫微垣既是天帝的起居所,也是与近臣议事的地方。历代帝王强调其天子的身份,所以居所的命名也要效法于天,实现“天人合一”,称皇宫禁地为“紫禁”,明清故宫“紫禁城”的名字正是取自这中元北极紫微桓。
  • 天上紫微垣,地上太和殿。日晷,是穿梭了600岁的时光,将天地相连。曾经见证着历史的紫禁城,也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历史。在这座神奇的、古老的宫殿中,有新的人,继续讲述着新的故事。
  • 安徽凤阳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曾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营建明中都,它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并参考《宫室图》规划建设。
镶嵌在108国道的这几个景区,不光景色美,而且个个清凉无比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