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帘洞漂流介绍 感受与大自然挑战的快感(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惠州水帘洞漂流介绍 感受与大自然挑战的快感
1、水帘洞漂流位于龙门县水帘洞风景区内,龙门县南昆山脚下的龙潭镇石莲村,距离县城车程仅20分钟,距惠州100分钟、深圳/东莞130分钟、广州110分钟;水帘洞风景区是集休闲度假、峡谷漂流、溯溪探险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旅游区内山高林密,溪水清澈,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现已对外开放峡谷漂流、溯溪探险。
2、瀑布群天然成趣,溪谷神秘深幽,深山密林、流泉飞瀑、奇石叠嶂、野趣横生,构成一幅生动的天然花屏。身临其境,无不心旷神怡。
3、水帘洞的溯溪探险既有探险的乐趣,又可领略旖旎自然风光,拥抱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值得一游的探险路线,期待每一个热爱溯溪探险者前往,为其揭开神秘的面纱。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通过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导演李安说:“我深爱这个故事,曾经觉得它是没法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终于,我决定接受挑战,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阅读的感动。”
影片给大家展示的是这样一个故事:Pi一家人在印度经营动物园,生活平淡且幸福。因时局动荡,父母决定带着动物迁移到加拿大,17岁的Pi不得不和心爱的女孩分手跟随同往。在大海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上,轮船遇暴风雨侵袭。Pi的家人和船上的乘客全部丧生,Pi和一只摔断腿的斑马逃到了一艘救生艇上,猩猩和鬣狗相继出现,他们开始了海上漂流。在这艘“诺亚方舟”上,个体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紧张,摔断腿的斑马被鬣狗率先咬死。紧接着,一直隐藏在舱内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飞扑而出,咬死了鬣狗。船上只剩下PI和理查德·帕克,两个生命间的紧张关系到达顶点。他们经历了敌对、驯化、依赖、信任的一系列过程并建立起一种超乎寻常的关系,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了227天,并最终双双生还。
对于人和虎在一艘小船上共存半年多的故事,调查员表示难以相信。为了给船运公司的调查员一份可信的报告,归来的Pi讲了第二个故事—一个关于吃人的赤裸裸的现实故事。在海难中,他和母亲、厨子、水手四人在海难中生还。水手跳船时摔断了腿,被残忍的厨子率先杀死,并用其尸体钓鱼果腹。Pi的母亲为了保护Pi也被厨子杀害。受到生命威胁的Pi突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像老虎那样一跃而起杀掉了厨子。
两个故事中,水手和斑马相影射,同样凶狠的厨子和鬣狗相影射。性情温和且有母性光环的猩猩和母亲相影射。少年Pi和理查德·帕克相互影射,理查德·帕克隐喻为被生存困境激发出的原始兽性,如父亲“从猛兽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所隐喻的内涵。
少年Pi在茫茫大海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经历了来自大自然的洗礼和精神的救赎。漂流中,最危险的不仅仅是肆虐无情的狂风暴雨和食不果腹的求生困境,还有一次次精神上的对立冲突,让Pi在宗教的神性和现实的人性中艰难抉择。
在影片的表层叙事—第一个故事中,少年Pi在一场风暴后,漂到了一座浮岛上。这座神秘的无名浮岛上充满生机,给Pi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淡水与食物。而在少年派获救后,这个浮岛再没被人发现过,岛上的植物也并未见于人类的植物百科中。可见,这一座浮岛是Pi虚构的。当Pi离开这座浮岛时,随着镜头的拉远,可以看到,这座浮岛的轮廓恰似一个平躺的女性。而这似乎正隐喻着Pi爬上的岛其实是母亲的尸体,使他存活下去的植物与狐獴,是其母亲的血肉及覆盖在躯体上的蛆虫。最后Pi选择逃离,心中的理性再次觉醒,战胜了迷茫的信仰,为避免理性被生存意念吞噬而离开。
Pi 返回了人类文明的社会,而那只老虎回归了丛林里,头也不回地消失了。Pi 放声大哭,因为心中的兽性帮助他在绝境中生存了下来,而当人追求信仰时,兽性就会被压抑得无影无踪。中年Pi 最后眼含热泪地说“它就那么头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内心深处,它永远与我同在,我爱它。”面对自己心中的兽性,Pi 没有憎恶它,抹杀它,而是对它心存感激。正是对兽性的铭记和感激,Pi 才能最终走出被兽性控制的那段黑暗残酷的过去,从而继续拥抱阳光温暖的新生活。
导演李安曾在与柴静的专访中就此部影片的主旨进行了说明: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
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灵魂,也应该感激心中兽性的本能,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延续,并无限地接近神性。Pi 对老虎经历了恐惧、共生、驯化、依存的感情变化,这也正是一个人心中的兽性与灵性不断平衡升华的过程。正如导演李安所说,这不仅是一个海上漂流求生记,更是对人生的隐喻。生活有两色,鲜艳明亮如奇幻漂流般的美丽和残酷灰暗似互相残杀的现实。就算兽性真的来临,也不要畏惧、沉沦,更不能放弃追逐神性。“围城生于内心,也溃散于内心”。当人们内心的信仰足够坚定时,灵性自然会复苏,带你通往神性的彼岸。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