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几圈 如何巧记(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几圈是多少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几圈 如何巧记

1、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等于60分.

一天有24小时,在一天时间里,分针正好走多少圈

2、巧记:小小钟面圆又圆,12个数字围一圈。

3、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最长最细又最快。

4、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快来时针慢。

5、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6、时针时,分针分。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7、分针指着12是整时。分针指着6加个半。

8、时间一定要认准!

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今天分享小学数学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学案、说课稿、知识总结、爬坡题、单元测试

觉得有用可以点击左下角“赞同”支持一下哦,资料有点多,建议收藏。

可获取电子版(下载方式在文末)!

  1. 教案
  2. 学案
  3. 说课稿
  4. 知识总结
  5. 爬坡题
  6. 单元测试

1、教案

一 时、分、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秒”的时间短暂,了解15秒内不同事件的完成程度,体会时间的宝贵。然后再安排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其主要知识点是:秒的认识;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借助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突破计算经过时间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知识,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 秒的认识..........................................................1课时

2 经过时间的计算................................................. 1课时

1、秒的认识---1课时

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4页“做一做”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教材第2页第一幅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教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教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二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教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请学生观察。

3.请学生谈一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特别短)

4.请学生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教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5.教师出示有秒针的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学生谈感受。

(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过得也很快)

6.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上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能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同小组的同学。

三 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的同学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姓名
成绩

回答下面问题:

(1)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由小组合作完成。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分别写出下列各表所表示的时刻。

2.根据实际情况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时间与时间单位;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1.填空。

(1)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2)从1数到30用了(  )秒。

(3)1分=(  )秒  120秒=(  )分

2.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1分零3秒。谁跑得快?

(考查知识点:对秒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运用秒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时 秒 分 2. 略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3:00  1:30  10:05  2:25 2.略

B类

1. (1)略 (2)略 (3)60 2

2.王刚跑得快。

教材习题

教材第4页“做一做”

1.略 2.略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作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秒”经常会出现在“倒计时”中。

2 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教学内容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的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学具

钟表、课件。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口答: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 1时=(  )分  1分=(  )秒

二 自主探究

1.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师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

(3)练习:3分=(  )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小明7:30离家,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分钟,所以一共是15分钟。也可以这样想: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三 巩固练习

1. 3时=(  )分  4分=(  )秒

2.小明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他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关门,他又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我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教师提问:你能帮助小明计算一下还要等多长时间吗?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从8:40到9:00分针走过了4个大格,一共是20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20分钟。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到学校,小明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应用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考查知识点:有关时间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 180 240

2.从8:40到9:00分针走了4个大格,一共是20分钟。所以小明还要等20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分54秒-1分48秒=6(秒)

2.小明应该在7时20分前从家出发。

B类

3分5秒-2分28秒=37(秒)

教材习题

教材第4页“做一做”

1 180 100

教材第6页“练习一”

1. 少于1分钟  多于1分钟 2.时 秒 分 3.略 4. >  >  >  <  >  =

5~7.略 8.11:40  20分  12:00  4:15  45分  5:00  25分  5:25

  1. 在9:40的时候能到达。


11. (1)40分钟。

(2)眼保健操。

(3)最晚要7:30从家里出发,因为学校要求7:40到校,路上要用10分钟,那么比到校时间提

前10分钟就是7:30从家出发。

(4)每节课都是40分钟,课与课之间的活动时间一般是10分钟,所以第四节课的时间是

10:55—11:35。

板书设计

经过时间的计算

1时=60分  1分=60秒  2时=120分

3分=(  )秒            

2、学案

3、说课稿

《时、分、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时、分、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 首先,说教材

第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认识时间的基础上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学好本课的知识,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2,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我确定了3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层面1是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层面2是技能目标:通过对时、分、秒的研究,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层面3是情感目标:学生能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同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认真好学、乐于交流、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第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建立1秒、几秒、1分、1小时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估测能力;关键点是理解1分=60秒。

  • 其次,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完成了认识时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单位的知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时、分、秒”,能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

关于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学法。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迁移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观察、尝试、交流进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 然后,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部分——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5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第1阶段:情境导入。

我将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红绿灯的计时牌、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时、分、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尤为重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本节课开始由春节倒计时场景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第2阶段:讲授新课。

揭示课题之后,作为教师我将引导发言:认识时、分、秒还要用到计量时间的工具——钟表。教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并提问:在钟面上,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借助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从粗细、长短、快慢等方面找到了“秒针”,认识到“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格?学生自然而然得出分和秒的关系。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此外,我还将出示电子表,如9:20(冒号在不断闪烁)。向学生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既没有秒针,有没有滴答的声音,那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学生自然观察到:冒号每闪烁一下的时间就是1秒。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并配合动作深入感知了电子表上的1秒。紧接着,我又出示一种这样的电子表,如9:25:34(秒在不断变化)。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冒号不再闪烁,那用什么来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最后一部分数字每变化一次就是1秒。于是引导学生随着电子表的数字的变化,有节奏地数数,深入感知“1秒”“几秒”时长的体验。

同时,为了让学生升入理解分、秒、时三者关系,我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明离家的时间是7:30,到校的时间是7:45,请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因为分、秒、时三者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总结的方式来解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

第3阶段: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时、分、秒,我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准备了三项活动:写字、口算、和从0开始尽可能快而清楚地数数,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活动时间为30秒,活动完成后汇报活动结果。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习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推理运算,从而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第4阶段:归纳总结。

我将让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说说学了这节课你又哪些新的收获?同时,我将对学生的总结加以评价与鼓励,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5阶段:布置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根据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我将对作业进行分层设置,其中必做题为:教材P7练习一的第2、5、6题;选做题为:教材P7练习一的第7题。

这样既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课知识,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弥补了课堂缺陷,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了因材施教。

  • 最后,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3板块,黑板的正中央是我本节课的主题《时、分、秒》,左边引入情境,中间板块呈现教学重点与难点;右边是练习讲解。这样设计直观大方,很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耐心聆听!


《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大家好!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5页《时间的计算》这一内容。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把“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时间的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本课教学的重点:计算间隔不超过1小时的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难点: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经过的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生长点:让学生在认识了时、分、秒及时间单位的进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

三、说教法

1、如何突出重点: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某个学生早晨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再找三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离家和到校的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最后让学生总结经过时间得计算方法。再通过让学生计算我们学校早自习和第一节课用的时间,来巩固经过时间得计算方法。

如何突破难点:通过画时间轴,标出某时刻,及经过的间,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时刻和经过时间的概念,进而学会本节重点内容。

2、学思路和策略上,我选择了发现教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选择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展示学生上学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课件呈现由易到难的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并能够及时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有充足的对照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使课堂更有效率。

四、说学法

1、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2、学生在以前学习时、分、秒的时候都是通过直观教学,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的。

3、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饶有兴趣的学习比较抽象时刻、和经过时间得计算问题,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观察、操作、讨论、概括、自主探究得到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和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三个时间单位。请说一说是哪些时间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爱继续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例一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同时也为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一

(1)出示:2小时=( )分

大家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多少?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谁来说一说。

两个60为什么就是120?你是怎样算的?

预测:1、60+60=120 2、60*2=12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自然的引入例一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同时通过教师的一再追问,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出来,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3时=( )分 4分=( )秒

分别找一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巩固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2.教学例二

(1)出示某学生早上离家的时间7:15和到校的时间7:30,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预测: A.分针从3走到6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B.30-15=15分钟

措施: A.让学生在钟表上实际拨动分针,观察分针走了多少个大格。

B.如果学生想不到这方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时间轴,同时也让学生感知一下时刻与经过的时间之间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7:15、7:30及通过A种方法得到的经过的时间可以得出用30-15=15(分钟)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计算某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经过的时间,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具体计算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识。)

(2)及时练习

让学生列举自己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找三个同学说一说怎么想的。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求经过的时间有什么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由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安排是为了突出重点。在通过例题和这一练习,由学生总结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达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目的)

(三)练习

1.出示本校作息时间表的一部分: 7:30-8:20早自习 8:20-9:00第一节课问早自习用了多少时间?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减法计算经过的时间,同时也知道在不够减的时候借1当60,在这里多问问为什么,以突破练习中的这一难点。)

2.师:课间有十分钟,你知道第二节课是几点上课吗?生:9:10 师:每节课都是40 分钟,你知道第二节课几点下课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如何求结束时刻的时间,可以通过时间轴让学生加深理解,并总结出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计算间操9:50-10:25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巩固经过时间得计算方法,及借1当60的原因)

4.依次让学生完成作息时间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补充作息时间表来巩固如何求结束时刻的时间。)

5.上午11:30同学门在做什么?下午2:1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时间轴进一步理解时刻的含义,突出难点。)

6.如果你从家到学校要走10 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出发?

(设计意图:此题可以作为拔高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答案,并总结可是时间的求法。)

师:看来时间的计算和我们有很密切的关系,在许多时候都用的上。

出示第5页做一做、第6页5题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了这些知识能有什么用,这两道题可以机动处理,如有时间纠结决如没有时间可作为作业)

(四)小结: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难点)


4、知识总结

5、爬坡题

第一单元 时、分、秒

【例1】60米赛跑,小刚用了12秒,小强用了1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深对秒的认识,知道时间用得越少则跑得越快。解答时,先比较所用时间数的大小,12<14,所以小刚快,块14-12=2(秒)。解答此题注意,用的时间越少,跑的越快。

解答:12<14,14-12=2(秒)小刚快,快2秒。

【例2】丁丁爬楼梯,从第一层爬到第三层用了12秒,照这个速度,从第一层爬到第八层需要多少秒?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答与秒有关的爬楼梯间隔问题。解答时,要明确的是从第一层爬到第三层实际上只爬了2层楼,所以爬一层楼用了12÷2=6(秒),从第一层爬到第八层实际只爬了7层楼,所以需要6×7=42(秒)。

解答:3-1=2 12÷2=6(秒) 8-1=7 6×7=42(秒)

答:从第一层爬到第八层需要42秒。

【例3】时钟5时敲5下,8秒敲完,敲10下需要几秒?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关秒的间隔计算,解答时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时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如下图),需要8秒钟,也就是说1个间隔是8÷4=2(秒);同理,敲10下会有9个间隔,这样可以计算出需要的时间是2×9=18(秒)。

解答:5-1=4(个) 8÷4=2(秒) 10-1=9(个) 2×9=18(秒)

答:敲10下需要18秒。

【例4】8路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车一次,丫丫到达公交站时是7:08时,结果发现7:05时已经经过了一辆公交车,她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等到下一辆公交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发车时间与发车间隔之间的关系来解答乘坐公交车问题。解答时,先求出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是7:05+0:15=7:20,再求出需要等待的时间是7:20-7:08=12(分)。

解答:7:05+0:15=7:20 7:20-7:08=12(分)

答:还要等12分钟才能等到下一辆公交车。

【例5】解放军叔叔排成6米长的队伍跑步前进,他们要以每秒2米的速度经过一座长12米的桥,从排头上桥到排尾离开桥,需要多少秒?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图示法解答队伍过桥问题。解答时,抓住队伍的排头,以排头为标准发现,队伍排头上桥,到队伍尾离开桥经过的路程是6+12=18(米)(如下图),已知队伍每秒走2米,求队伍经过桥的时间就是求多少个2是18,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为18÷2=9(秒)。

解答:6+12=18(米)18÷2=9(秒)

答:需要9秒。

【例6】妈妈从镜子中看到小虎是从6:15开始做作业的,小虎做完作业后,再看桌面上的时钟,这时正好也是6:15。问小虎做作业花了多长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镜子中的时间”。解答时,先明确的是镜子是反的,镜子里的时间6点15,实际应该是5点45分(如下他),所以写作业经过的时间是6时15分-5时45分=30分钟。

解答:妈妈镜中看到的时刻6:15,实际时间就是5:45

6时15分-5时45分=30分钟

答:小虎做作业花了30分钟的时间。

【例7】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趣味时间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抓住“合唱”这一关键词,不要被数字迷惑。这首歌的长度是一定的,就是唱这首歌用的时间是一定,18个人合唱这首歌用的时间和一人长这首歌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还是2分钟。

解答:合唱需要2分钟。

【例8】火车9:20开车,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钟,李华最晚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来解答“赶火车”问题。解答时,先计算出从家到火车站的时间与开车前停止检票的时间和为35+5=40(分钟),然后再计算出从家最晚的出发时间为9:20-0:40=8:40。

解答:35+5=40(分钟) 9:20-0:40=8:40

答:李华最晚8时40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6、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一填。

1.有些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  )、(  )、(  ),其中(  )走得最快,它走一圈是(  ),(  )走得最慢,它走一大格是(  )。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

3.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也就是(  )时。

4.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时长40(  )。

(2)爸爸每天工作8(  )。

(3)李静跑50米的成绩是13(  )。

(4)做一次深呼吸要4(  )。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秒,小明8秒,小军10秒。(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二、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6分=600秒 (  )

2.分针走一大格,时针就走一小格。 (  )

3.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  )

4.小红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到达学校,她在路上用了20分钟。 (  )

5.小军早上6:30起床,小强早上6:40起床,小强比小军起得早。 (  )

三、单位换算。

1时=(  )分   5分=(  )秒

4时=(  )分 3分=(  )秒

20分+50分=(  )分

24秒+48秒=(  )秒

1时-40分=(  )分

四、在○里填上“>”“<”或“=”。

6分○60秒     160分○3时

4分○200秒 3时○300分

250分○5时 60秒○60分

10分○600秒 120分○2时

五、我会写。(写出每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并算出经过时间)

1.


2.


3.


六、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一个钟表显示的时间是11:45,它比准确时间慢了5分,你知道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小军、小红和小伟三个好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一起去公园游玩。



(1)汽车还有5分钟出发,汽车什么时候出发?

(2)他们什么时候到达公园?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4.一根长24米的木棒,每4米锯一段,锯一次用4分钟。锯完这根木棒用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一、1.秒针 分针 时针 秒针 60秒 时针 1时 2.时 分 秒 秒 3.1 60 1 1 60 1

4.5秒 5.(1)分 (2)时 (3)秒 (4)秒

6.小明 小丽

二、1.✕ 2.✕ 3.√  4.√ 5.✕

三、60 300 240 180 70 72 20

四、> < > < < < = =

五、1.6:00 30 6:30 50 7:20 2.3:00 90 4:30 15

4:45 3.3:45 210 7:15 310 12:25

六、1.9时20分-35分=8时45分

2.11时45分+5分=11时50分

3.(1)8时+5分=8时5分

(2)他们9:30到达公园。

9时30分-8时5分=1时25分

4.24÷4=6(段) (6-1)×4=20(分)

目前整理的数学教学资料合集以及电子版获取方式都在下方链接,请自行查看

同步课堂丨人教版三上数学第一单元 时分秒 视频精讲 知识点 练习 教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