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建于哪一年 有什么意义(城市巨型立交桥有何实际意义和必)
南京长江大桥建于哪一年 有什么意义
1、南京长江大桥建造时间:1960年1月18日。
2、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巨型立交桥有何实际意义和必
立交桥,是当代城市美学的集大成者,是一种几何美学的高度体现。
(大量动态图片预警,高能眩晕预警)
1.终极难题的曙光
以一个十字路口为例,4个直行方向、8个转弯方向,共计12个方向的往来车流在这里分离、汇合、相交,形成32个潜在冲突点。一旦车流量增大,极易发生拥堵和事故。
▼
2.排列组合的魔力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已出场的环形匝道在内,可供选择的左转匝道共有10种。这就意味着通过它们的排列组合,仅一个十字交叉口上,立交形态便可达10^4=10000种之多。即便对其外观进行严格甄选,剩下的组合结果也达172种。
▼
3.戴着镣铐的舞蹈
于是我们不难看到,现实中还有很多立交桥,它们的左转匝道并非完全一致,而是环圈匝道与其他匝道的排列组合。有的将苜蓿叶式立交中的某一条环圈匝道,用直接或半直接式匝道代替;
▼
4.永不完美
实际上,在城市纵横交错的路网中,三肢、四肢路口早已不足为奇,甚至五肢以上路口也屡见不鲜。而面对如此众多的道路交叉,最简易且美观的方式便是环道。
▼
当交叉道路等级有高级和次级之分时,这种立交形式则尤为常见。次级道路上的所有通行需求均能通过环道完成,高级道路则直接上跨或下穿而过,与环道完全分离,避免对直行产生干扰。
▼
然而,环道的缺陷也显而易见,除了动辄数十米的直径规模,各向车流的交织运行也大大限制了通行能力。当交通负荷异常繁重时,出、入口极易发生堵塞,将整个环道彻底“锁结”。
▼
于是,人们不得不对环道进行升级,在交通量较大的方向额外增设新的匝道,形成“组合模式”。
▼
若车流量持续增大,匝道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与环道共同分担通行压力。有时甚至在环道之上再次叠加一套完整的立交,为路口通行提供双重保障。
▼
而如果多条高级道路相交,对效率的要求往往更为迫切。当环道无法满足通行需求时,则将被匝道彻底取代。但要完全使用匝道,又要保证多个方向均可互通,立交桥的规模必然将变得极为庞大、极为复杂,建造成本和建造难度也将持续攀升。
因此,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权衡和取舍,甚至“退而求其次”,舍弃部分转向匝道,形成半互通式立交。
▼
即便如此,这些立交的外观之宏伟、结构之复杂,仍然令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
2017年,历时近8年的修建和改造,重庆黄桷湾立交正式完工,其五个方向均由匝道连接,上下路面共五层,匝道达15条之多,以一桥之力将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和江南新城四个经济区连为一体,是名副其实的“枢纽型立交”。
▼
而在强大的连通能力背后,则是格外庞大的占地面积。尽管出入口的设置经过层层优化,但虎踞龙盘般的结构,对初来乍到的驾驶者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
和此前出镜的所有立交一样,它同样不够完美,但依然在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时至今日,立交桥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物。放眼全国,立交桥数量达5000余座,仅北京一市便有超过400座立交桥,分布在全市的各重要路口,支撑着每天超过数千万人次的出行需求。
▼
然而,即便司空见惯,但却不可或缺。
它们遍布城市、连通城市,并在无形之中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美学。
▼
回顾立交工程的历史,人们用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几何空间。
然而,通行效率要高、建造成本要低、外观造型简洁、占地空间要少,或许几代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如此“完美”的立交形式。
但当人们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限制,不得不做出种种所谓“权衡”与“妥协”。
即便看似无奈和遗憾,但这本身也就是人类工程的终极魅力。
▼
全文完,感谢你强忍着早就被绕晕的大脑看完。
想了解一个你从未遇见的中国?
欢迎点击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创作团队:
- 编辑:王昆
- 图片:余宽&刘白
- 设计:郑伯容&赵榜
- 地图:陈思琦
- 审校:王朝阳
- 封面摄影师:吕威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 刘旭吾. 互通式立交线形设计与施工[M].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
- 王伯惠. 道路立交工程[M].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2.
- 贺栓海. 道路立交的规划与设计[M].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 万明坤等. 桥梁漫笔[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
- 邵春福. 城市交通设计[M].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 高速公路立交工程[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 乔翔等. 公路立交规划与设计实务[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 李海泉. 北京立交桥[M]. 北京出版社, 1996.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