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区域划分 福州行政区划分(福建省--福州市(闽A))

福建省的区划调整,9个地级市之一,福州市为何有13个区县

福州区域划分 福州行政区划分

福州市简称榕,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5个区,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个县,福清、长乐2个县级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乌山路。2009年,全市辖43个街道、99个镇、45个乡(含连江县马祖乡)、2个民族乡,476个社区居委会、2389个村民委员会。

福建省--福州市(闽A)

2019商业地产从业人士,项目考察打卡必备 福建篇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等称号。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10月18日至27日在福州成功举行。

历史沿革

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

远古至南北朝

据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昙石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史籍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或是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灭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国贵族与福州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公元前202年(汉高帝6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部分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冶城衰落。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中晚唐中原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了福建,开创闽国,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时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宋元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974年和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福州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

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南宋时人口超过59万,其中城内人口超过十万。宋代福州的农业高度发展,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上,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福建是中国出状元最多的省份,福州占福建大部分,奠定了福州科举文教在中国领先的地位。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十一月,蒙古军队攻占福州,赵昰从海路南逃。元代福州大部分时间作为福建首府,元末的1359年到1362年,发生亦思法杭兵乱,亦思巴奚军一度占领福州。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军队占领福州。

明清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质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自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而福州的茶叶出口更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民营与官营的银行、企业、商号等相继在福州开办。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了福建军政府。

近现代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中正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1946年,福州设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后进入福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撤销,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 2013年7月25日,原属福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改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现辖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区等六个区,福清市县级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罗源县、永泰县、平潭县等六个县。

①鼓楼区: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中国首批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福州全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也是福州市初等、中等教育资源最雄厚的区。鼓楼区号称八闽首善之区,是福建省省政府和福州市市政府所在地。福州市鼓楼区北以外福铁路、东以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南面以琼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为界,与台江区相邻;西面以闽江为界,与仓山区隔江相望;西北与闽侯县相邻。总面积3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5万。

乌山---位于鼓楼区南部,又称乌石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唐天宝八年(749年),敕名闽山。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认为此山可与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

②台江区:福建省福州市辖区,位于福州市城区中部,闽江下游北岸,地理中心坐标为北纬26°05′,东经119°18′。东以光明港、晋安河与晋安区为界,西、南以闽江与仓山区为界,北以琼东河、东西河、斗池路、上浦路与鼓楼区为界。全区陆域面积1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1平方公里,岸线全长7800多米,中部丘陵地稍高,四周低倾,尤以流沙冲积成陆的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部平原地势更低。2017年末,台江区总户数118273户,户籍人口32.1万人

③仓山区: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地处福州城区南部,四面临江,辖整个南台岛。北隔闽江分别与鼓楼、台江、晋安、马尾、隔江相望,东面与马尾港隔海相距7.61海里,南临乌龙江与长乐、闽侯相连。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之间,区域面积142平方千米,加上洲地面积逾150平方千米。

仓山区古属福州府闽县、侯官县,因为在盐仓前而得名,仓山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山北麓开始建盐仓,该地俗通称盐仓前,藤山遂又通称仓前山,简称仓山,区名由此而来。2018年,仓山区下辖8个街道、5个镇,另设有1个农场,常住人口83.6万人。

④晋安区:福州市城区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位于福州市东北部,东邻连江县,西南以晋安河与鼓楼区、台江区为界,西北与闽侯县接壤,北与罗源县毗连,东南与马尾区相邻,南隔闽江与仓山区相望,区域面积567.4平方公里,其中北峰山区面积约429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2020年3月,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2020年6月,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

鼓岭旅游度假区---位于福州市东郊的双鼓横断山脉,距福州市中心约12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至800米,最高海拔998米。19世纪中叶被外国侨民辟为避暑胜地,素有“左海小庐山”之称。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也是福州地区六个中国4A景区之一。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以福飞路为界,西至湖顶与叶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库北岸堤坝,与福州动物园为邻,北至岭头乡与笔架山毗邻。

⑤马尾区:福州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区域面积276平方公里,2018户籍人口17.6万人,2018年10月,马尾区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2月,马尾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新区。

马尾船政文化游---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

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是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创建先进教育制度的科技专科学校,也是中国近代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2004年以来,福州市政府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船政文化主题公园。

⑥长乐区:隶属福建省福州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东部为开阔的滨海平原,西部为营前-玉田平原;陆地面积65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313平方千米。 下辖5个街道、11个镇、2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乐区常住人口为79万人

长乐区,古属福州府长乐县,名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拥有空海陆三轴交通,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区,属国家颁布的开放县(市)区 之一。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开洋地,贡茶方山露芽与贡盐产地;也是中国著名侨乡,侨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祖地;历史文化经济聚为一身,有着"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华侨之乡、民营企业雄厚"的称誉。

显应宫---宋朝千年古宫显应宫,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漳港仙岐海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后殿辟为"凤岐书院"。约于清光绪年间因巨大自然灾害而湮埋于地下,从此匿迹。1992年6月22日,发现古宫遗址而整体出土。

冰心文学馆---位于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优秀建筑景观之一。馆内陈列冰心各时期图片330张、手稿250页、实物513件,并复制冰心晚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居住的客厅和卧室。文学馆前的爱心路正在规划建设文化一条街。

长乐是福建"草根工业"的发源地,"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全国百强城市之一 ,全国商标百强县之一 ,省级生态县市之一 ,"进士之乡(进士人数在福建省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航海之乡、金薯之乡(明代闽商陈振龙从海外带回)、武术之乡、楹联之乡、渔米之乡、闽剧之乡、华侨之乡、纺织之乡、书画之乡、博物馆之乡"。

⑦福清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雅称玉融。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誉陆域面积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11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数104.4万

天宝陂---位于龙江街道观音埔村,是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的水利工程,故而得名。引水坝系河卵石砌筑,主坝长219米,高3.5米,坝体为台阶式结构,系壳灰黄土浆砌条石滚水坝。它是留存至今的福建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蓄水、引水和灌溉的功用。

龙江桥---位于海口镇,是福建省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石梁桥,与漳州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一起被称为“福建省古代四大桥梁”,更与赵州桥、安平桥等一起名列“中国十大古桥”

南少林寺---据史料记载南少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福清南少林遗址座落于福清市东张镇泗州村戴云山脉下,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从寺址地形上看,寺院建筑为依山起势的阶梯式,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寺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特制的瓦筒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

石竹山---位于福清城区西郊,是福建省首批“十大旅游景区”,因“石奇、竹秀”而得名,是国家4A级旅游区

⑧闽侯县: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中国橄榄之乡”、 千年古县, 素称“八闽首邑” ,第一批沿海开放县。1913年由闽县和 侯官县合并而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语福州话。 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塔礁洲湿地公园等。截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71.5万人。

在闽侯传播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道教是最早传入闽侯的。汉代的介琰,受元一无为之道,隐于方山(今闽侯五虎山)。佛教始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在侯官县越王山(今福州)建绍因寺。

⑨连江县:福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入海口,北控闽浙通道,连江南部琯头重镇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西部与福州市马尾区长安村毗连,是闽江口金三角(福州市区、连江县、长乐县)的北翼。连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和,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县域面积4280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数64.14万

浦口窑址---以龙窑(龙窑:砖砌窑灶,窑长3050米不等,窑首设灶口,窑尾设烟囱,窑中叠放坯具,形似长蛇,古名龙窑。)为主,共有36个窑,号称"三十六"龙窑而闻名,分布浦口镇公路两侧十几个山丘和现中学所在地,范围1平方多公里,是连江古代瓷器生产窑数最多、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样的窑址。

⑩闽清县:别称梅,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之间。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距省城福州50千米。闽清县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和南方杂果基地,橄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县域面积1468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数32.4万人

⑪罗源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南邻连江县,西南接福州市、闽侯县,西北接古田县,北与宁德市接壤,东隔海与霞浦东冲半岛相望。全境面积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62.2平方公里,海域、滩涂面积124.98平方公里。境内三面环山,地形为东西长条状,鹫峰山脉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众多山岭。地势自西而东,三高两低,形如“W”。2016年,全县户籍人口26.8万人

霍口畲族乡福湖畲族文化村---以蓝(兰)、雷两个姓为主,占全村总人口94%,村民使用畲语和汉语。继2006年被列入福州市首批民间文化(畲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3年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14年获评“旅游特色村”称号,2015年又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品牌。此次入选将更大程度地提高福湖村的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⑫永泰县:简称樟,雅称永阳,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部,东邻福清、闽侯、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介于北纬25°39'-26°05',东经118°23'-119°12'之间。东西长84公里,南北宽46公里。

特色产品

永泰特产---主要有永泰芙蓉李、青梅、柿子、板栗、福桔、甜西瓜等水果及其产品,此外香菇、绿茶、茶籽油、地瓜烧酒、加饭酒及竹草编、软木画等也极具特色。永泰蜜饯闻名遐迩,主要产品有李干、化核嘉应子、蜜李饼、盐水梅、酸梅露等。

⑬平潭县:福建省东部沿海一个岛县,位于福州市南隅,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县陆地面积3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数12万。其中主岛海坛,面积为324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属于福建省省直机关单位,车牌号闽K。

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平潭县境内有名称的岛屿126个,岩礁702个。[11]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使海岛自然拥有秀丽迷人的海域风光。

平潭现代化活动

(1) 平潭沙雕节:平潭沙雕文化节是平潭着力打造的一项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品牌旅游项目,自2003 年首届沙雕节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届的沙雕节,在此过程中,沙雕节的规模越来越大,主题越来越鲜明。

(2) 中国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赛:风筝冲浪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在青年人中间,推崇备至,被称为本世纪最有趣的运动这一。平潭拥有国内最适合风筝冲浪的海域,具备发展风筝冲浪的先天优势,并先后组织了 5 届平潭国际风筝冲浪节和“沙洲优黄杯”世界风筝冲浪花式锦标赛暨“REnextop 杯”第二届全国风筝冲浪锦标赛,成为平潭沟通世界的又一个国际化名片。

(3) 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创办于2014年,是中国首个将海洋文化与自行车运动结合的赛事,是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自行车赛事之一,也是中国自行车单日赛规模最大的赛事,于每年6月份在中国唯一对台交流合作实验区、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岛举行。

(4) 国际帆船赛:帆船集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性于一体,是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最为普及而又喜闻乐见的休闲体育娱乐项目。平潭因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海洋岸线辽阔,地理资源得天独厚,据称是中国风力条件最好的地方。

(5) 平潭国际海洋旅游与休闲运动博览会:2016 首届平潭国际海洋休闲运动博览会在澳前台湾小镇会展中心举办。该博览会以海洋休闲运动、海岛户外运动为主题,设置海钓、潜水、骑行、帆船、冲浪、观赏鱼、海上安全及救援、文创展区、海岛旅游规划及推介、活动体验等十大展区。

(6) 海峡两岸荧光夜跑音乐节:2016年中国·平潭首届海峡两岸荧光夜跑音乐节在平潭海渔广场正式举行。活动以“潮我出发”为主题,以“张扬个性、悦动狂欢、激情释放”为宗旨,打造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对话、交流、合作平台。

平潭文化

(1) 闽越古风:越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现在平潭海坛古城的位置则是闽 越族人在福建的原驻点。

(2) 海上丝绸之路:平潭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但由于平潭岛一带暗礁密布,而且多台风侵袭,所以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有相当数量的商船在平潭岛附近海域沉没。 2005年,平潭渔民在平潭碗礁海域附近捕鱼时意外捞出几个瓷器, “碗礁一号”沉船自此重见天日,发掘完毕后的出水文物达到了15000多件,对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外销及其相关重要历史的研究第一次提供了来自海底的宝贵资料。

(3) 妈祖文化:平潭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如今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实验区,作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又一大通道,平潭以两岸信俗相同的妈祖信仰为民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大大加深了两岸的 血肉情结。平潭现在开通了台北、台中航线,每年都有上万名台湾香客,大部分都从平潭过境到湄洲岛祭拜。

(4) 海防文化:平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历代朝廷重视的海防战略要地。宋朝已派兵遣将驻守平潭,清朝营建了水师 基地。康熙年间,平潭与台湾实行戍兵换防制度,海坛镇驻兵每三年与台 湾镇澎湖水师调防一次,其间达 211 年之久。

(5) 海坛古城:倾力为平潭打造集“吃、住、行、游、 购、娱”全功能宜商宜居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的海坛古城,作为保留和 传承“闽越文化”的载体,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闽蛇、越鸟、航海、祈福、 民俗等闽越文化元素,让更多人在寻找失落的古文明的过程中,思考当今,关注古文明的保护和发展。

平潭戏剧

平潭的戏曲曲种,主要有闽剧和词明戏

(1) 平潭闽剧:

闽剧自清康乾盛世期由平潭水陆提督詹功显自福清引入平潭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民国 13 年, 群众合股创办“乐天仙”闽剧戏班。 改革开放后,平潭闽剧团可谓硕果累累,多次晋京演出,屡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田汉戏 剧奖”等国家级大奖,可以说,闽剧是平潭文化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2) 平潭词明戏

平潭词明戏是流行于福州地区的地方小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戈阳腔与福清、长乐“白字”曲调结合 发展而成。初时高腔不用管弦伴奏,强调唱明台词,故称“词 明”。清初班社规模庞大,约有六七十人,多演连台大戏, 如《三国》《杨家将》等。经常两班“对台”,清中叶后,戏班规模收缩为三四十人,称“小戏”。


福州地理位置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气候条件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通行语言

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本地人称之为平话(一说:百姓话(意为民间话,在福州方言中百姓读快点和平字的差别细微))。福州方言(闽东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福州话主要通行于福建地区的闽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带,涵盖11个县市,分别是古田、屏南、闽侯、永泰、闽清、长乐、福清、平潭、罗源、连江和福州,使用的人口超过一千万。今宁德市(旧福宁府)所辖的7县(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能听懂。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地方文化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因其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素有“石之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寿山田黄石更是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

传统艺术

闽剧: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

评话: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十番: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福建省的区划变动,9个地级市之一,泉州市为何有14个区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