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划分 分隔线是哪里(国内气温带划分气候,及按日照率)

1 从图中看出全球气候带的划分.热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平均气温 为界.寒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均气温 为界. 2 图中可见.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均温

气候带划分 分隔线是哪里

1、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地球高温 冷冬预警到来

2、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3、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国内气温带划分气候,及按日照率

创作声明:划分方法为本人原创,不适用于各类考试和学术写作!

既然各国气象季节划分可以自定义(我国>22℃为夏季,<10℃为冬季,一些寒冷国家0度以下才是冬季),那么气候划分也可以体现特色。柯本分类或者国内文献的大多数分类方法,对我国的气候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例如华北平原明显冬长夏短,还叫做暖温带;1月均温低于7度的亚热带北半部,每年或隔年就会下雪/冰冻,却被很多地理书称为"冬季温和"明显是带有"西欧中心主义"的叫法。另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日照(及其间接影响下的相对湿度)严重影响体感,却极少有科普书籍、媒体提及日照对体感的重要性,故附在7-10章。

1.热带(冷月均温≥18)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砖红壤,代表地区为海南、南海诸岛、台湾南部。长夏无冬。低海拔区长期需要空调制冷。代表城市有三亚、高雄、海口(海口为热带守门员)。考虑到环南海地区皆为海洋性气候,又可以用极端低温判断热带的程度,分为赤道热带、南亚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四个档次。

1.1 赤道热带(建国以来极端低温>15℃)

曾母暗沙,具体的气候数据没查到。

1.2 南热带(冷月均温≥20℃,且建国以来极端低温>10℃)

南海诸岛中的大部分(东沙、西沙、南沙),具体的气候数据没查到。

1.3 中热带(冷月均温≥20℃,且建国以来极端低温<10℃)

三亚、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再过几十年,如果按照台湾计算均温的方法+大陆的换季标准,恒春都要变"恒夏"了(即多数年份没有春秋季只有夏季)。三亚有数据较老和迁站的问题,但极端低温

1.4 北热带(18≤冷月均温<20)

海南北部和台湾中部。

2.亚热带(10≤冷月均温<18)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极少量落叶树,土壤以砖红壤为主,代表地区为东南沿海、云南南部、台湾北部。夏季长,个别年份入冬,霜雪罕见。建筑区划基本为冬暖夏热地区。夏季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空调制冷。代表城市有广州、深圳、南宁、厦门、台北、北海等。

2.1 南亚热带(16≤冷月均温<18)

台北、湛江、香港等城市属于南亚热带。椰树在保养良好的情况下可结果。极端情况下可以出现冰粒/霰/雨夹雪。深圳市中心热岛理论上也可划入。

2.2 中亚热带(13≤冷月均温<16)

广州、北海属于中亚热带。椰树难以大面积结果,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下雪。

2.3 北亚热带(10≤冷月均温<13)

福州属于北亚热带。类似的还有广东中北部、广西中部。

3.暖温带(0≤冷月均温<10)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而落叶树种自南向北依次增多。北部土壤以黄壤为主,南部有部分红壤。四季分明,南部夏季较长。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基本属于此类。无霜期在8-11个月,偶有冰冻和降雪。建筑区划低海拔为冬冷夏热地区,云南例外,为温和地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但有取暖需求,低海拔区夏季需要较长时间的空调制冷。

3.1 南暖温带(7≤冷月均温<10)

温州、赣州、桂林、重庆市区等,这些城市明显夏长冬短,仅少数年份冬季会有降雪和低于0℃的情况,无霜期长。

云南、川西高原部分地区特殊,海拔较高热月均温不足22℃,但很多地方的冬温也属于这一档。

绝大部分自然生长的树种为常绿树,红壤比例高。

3.2 中暖温带(3≤冷月均温<7)

上海、南昌、长沙、武汉、成都、贵阳(高海拔)等,基本位于江南、江汉、西南地区。

按照20世纪的气温,南京、合肥属于北暖温带,21世纪渐渐变为中暖温带。

以常绿树为主,落叶树为辅。

3.3 北暖温带(0≤冷月均温<3)

汉中、信阳、阜阳、蚌埠、淮安,基本位于秦岭和江淮地区,南北分界线附近。

20世纪末以来,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郑州、徐州和西安等地因为气候变暖渐渐进入暖温带(原划分中的北亚热带)。

落叶树和常绿树并存,但寒冷年份非本地常绿树可能遭到冻害。

4.凉温带(-10≤冷月均温<0)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兼有部分针叶林。土壤有棕壤、褐壤等。四季分明,北部冬季较长。黄河流域北部、海河流域、辽东半岛基本属于此类。无霜期在5-8个月。部分河流短期封冻。冬季集中供暖在大多数城市已经普及,低海拔区夏季短期需要空调制冷。代表城市有北京、石家庄、济南、大连,高海拔区的太原、兰州、银川。

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由于燕山阻挡,北京冬季在整个华北最干燥,外加城市热岛,等温线也最上凸,甚至在北京市内可以找到10℃的均温温差。

4.1 南凉温带(-3≤冷月均温<0)

分布为河北、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北京和天津市区热岛。

以石家庄为代表,91-20标的均温应该在-2到-1之间了。

根据南郊观象台的数据,可以估计海淀区及以南的北京中心城区、天津市中心,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估计1月均温(91-20)已经超过-3℃。

4.2 中凉温带(-7≤冷月均温<-3)

山西的海拔较高,所以均温低于同纬度的河北,低了一个气温带。以太原为例。

北京西部偏北(昌平区)到东北部(顺义区)的大片丘陵地带均温也在-5℃上下。

4.3 北凉温带(-10≤冷月均温<-7)

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南部部分地区,如银川。

北京西北角,海拔较高的延庆区到张家口也符合条件。

5.亚寒带(-20≤冷月均温<-10)

最冷月均温在-20 - -10℃为亚寒带,植被为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土壤有黑土、草甸等。冬季漫长,夏季较短。东北、内蒙、西北均有分布。冬季供暖期较长,个别年份夏季炎热,制冷需求随着气候变暖不断增强。

5.1 南亚寒带(-13≤冷月均温<-10)

辽宁省中北部和西部、西北某大区中北部、内蒙古大部,以沈阳、乌市和呼市为例:

5.2 中亚寒带(-17≤冷月均温<-13)

吉林省大部分低海拔地区和西北某大区北部,以长春、阿勒泰为例。注意到,阿勒泰的海拔较高,如果不考虑气候变暖,在早些年可能都没有稳定夏季。

5.3 北亚寒带(-20≤冷月均温<-17)

黑龙江省中南部,以哈尔滨为例:

6.寒带(冷月均温<-20)

最冷月均温低于-20℃的地区为寒带,植被为针叶林,土壤有暗棕壤等。长冬无夏。漠河、根河属于此类。冬季供暖期很长,没有气象意义的夏季。如果把高海拔地区也纳入,这里不用南北,而分为边缘寒带、中寒带和冰寒带。

6.1 边缘寒带(冷月均温<-20,年均温≥0)

黑河。

6.2 中寒带(冷月均温<-20,年均温<0)

漠河。

6.3 苔寒带(0≤热月均温<10)

雪线下方,海拔4000-5500米的部分地区,如青海五道梁。

6.4 冰寒带(全年各月均温<0)

珠穆朗玛峰等一众海拔高于5500的雪山,寸草不生。

7.冬晴夏阴型气候

很少有人研究基于日照的气候划分,但由于这一指标严重影响体感及部分人的喜好,所以在这特别指出。仅适用于纬度15到65度之间的地区,赤道热带气温稳定、纬度太高极夜时间久,无意义。

日照百分率是指白昼期间太阳辐照度达到120W/m2的时间段所占比重,用日照时数除以昼长得到。由于冬季太阳达到120W/m2,即使不考虑近地面,从天文上来看就更为困难(即使没有污染时,大气透过率靠近地面的部分低),所以对冬季的要求更宽松,对夏季的要求更苛刻。

以北半球为例,冬晴夏阴型气候是12-2月日照率最大月份比6-8月日照率最小的月份多出20%以上,且后者日照率不足50%的地区。云南腾冲位于哀牢山以西,比昆明更典型,所以这里以腾冲为例。

大多是有山脉阻挡、干冷气团无法直接和水汽相遇的地方。

云南腾冲、日本东京、韩国釜山。很多人可能会问为啥东京和釜山沿海冬季为啥这么干燥,你看看气温和风向就明白。低温下水汽向下而不向上,并不能把海水变现为空气中的水汽,相反干冷气团翻过山到这里之后就直接下去了,不会和内陆地区一样堆积。

9.全年晴朗型气候

全年晴朗型气候是指全年所有月份的日照率不低于50%的地区,多为内陆高原或西北干旱地带,如拉萨、酒泉。另外美国大部分城市为全年晴朗型,其中前十大城市中,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菲尼克斯),年日照接近4000小时,属热带沙漠气候。

拉萨、酒泉、美国凤凰城。

10.全年阴郁型气候

全年所有月份,包括盛夏的日照率也不足40%的地区,称为全年阴郁型气候,典型的如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还有纬度较高全年受西风影响大的部分地区,夏季虽然日照时数大但日照率仍然不足(纬度高昼长长)。

成都、托尔斯港。

如果夏季防晒、冬季保湿措施得当,那么偏好不同类型日照分布的人群比例是:冬晴夏阴区>全年晴朗区>全年阴郁区>冬阴夏晴区,可惜云南和川西交通不便、海拔偏高、远离经济中心,所以定居人口并不多。

1 从图中看出全球气候带的划分.热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平均气温 为界.寒带和温带大约以年均气温 为界. 2 图中可见.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均温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