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海底隧道有多深 限速多少(全球第一海底隧道:53公里17)

我国又将新添一海底隧道,耗资达2600亿,这两座城市收益最大

红磡海底隧道有多深 限速多少

1、海底部分最深处达到88米,其中水深就有40多米,隧道拱顶距离海底为33至39米。

世界第一海底隧道通车后,美国日本被我们技术折服,想引进这技术

2、隧道全长1.86公里,跨越维多利亚港,连接九龙半岛和香港岛。

3、红隧于1968年兴建,1972年8月5日随香港第一条海底隧道--红磡海底隧道通车开办,是老牌过海隧巴路线,耗资港币3.2亿港元。

4、车速限制70公里。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位于香港岛东区。因工程关系该岛已与香港岛连接。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是填海所得来的。

全球第一海底隧道:53公里17

在挑战极限这件事上,人类从来都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脚步,从一座比一座高的大楼,到一条比一条长的公路,突破极限的事情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就比如隧道,如今可以说是越修越长,再艰难的隧道也一一被人们所攻克,比如今天雨融要说的这个隧道,如今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它不像公路或是摩天大厦一样是大部分人中常能够看到、接触到的东西,但是更加考验技术、耐力以及财力物力等等,这条隧道叫做青函隧道,是一条海底的隧道,位于日本。





这条隧道位于青森地区与北海道函馆之间,也是因此而得名青函,其全长为53.85公里,有23.3公里都是位于海底部分的,总长哪怕是比起一些陆地上的隧道来说,也是丝毫不逊色的了,更别提这是一个身处海底的隧道了。整个隧道建造在海底100米以下的距离之中,最深的地方低至海平面240米,并且光是这53公里多的隧道就整整修建了17年之久,足以见得其修建的难度有多么高了。





而且这还只是正式的隧道建设时间,早在1946年起日本就开始为此隧道做了很多的地质调查,从声波探测到磁力测量,相当的重视。从1971年开始修建到1988年隧道正式开始运行,整个建设期间耗费7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的1.1万亿日元,虽然换算成了日元,但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也绝对是一笔巨资了,要知道原本日本只准备了8亿3千万美元的预算,最后所花费的要整整多出了12倍。期间耗费的人力也非常大,在建设期间有33名工人因此丧生,1300人因修建隧道伤残。





尤其是1976还发生了大洪水,直接导致20多人死亡,工人们花费了5个月时间才控制住洪灾,光是这一次水灾就让工程又推后了两年,而这样的自然灾害还不止一次。17年的建设过程中工人总数更是难以计数,一拨换了一拨,技术难题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海平线下百米的的工作艰苦我们真的难以得知,只能从文字资料中得知一二,而日本为何会如此拼尽全力的一定要建出这条海底隧道呢?





原来日本作为岛国,想要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交通必定是要非常重视的东西,在二战之后日本迫切需要发展,而青森地区和北海道之间交通却不便,只能通过海上交通满足需要,着实是浪费了北海道极为优秀的美景以及温泉资源。再加上在1954年,海峡之间还遇到了非常大的台风,期间五艘渡轮在运输过程中全部在海峡翻船,1430位乘客因此丧生。经此一事之后这个隧道的建设意义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仅是这2点原因我们就足够能理解为何日本卯足了劲也要建成这隧道了,不过如今的青函隧道倒也没有叫人失望,运行以来为两地的交通缓解了很大压力,不管是经济、军事还是民生都是很大的助力,甚至还因此诞生了全球最深火车站。所以说日本建立这海底隧道还是非常值得的,并且2016年这条隧道还正式开通新干线,通行最高时速已经能够达到260km/h,并且这个速度计划还将会被提升到320km/h以上,对于这么一条有故事的隧道来说,着实是很重大的一件事了。



也正是为了纪念这条海底隧道的重要性,在隧道周边还有专门的隧道纪念馆,其中陈列着隧道从规划到建成40多年间的艰辛。以各种资料、模型、模拟视频等各种方式展现,虽不算热门但还是有不少人参观的。除此之外隧道开始运行的1988年日本还专门发售了纪念币,一共有2000多万枚。







这样一条隧道,不知你们认为它的修建值不值得呢?

为什么能在全是水的海里建海底隧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