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是修行修行有几种
第一种 积德行善 ,应该大部分人知道积德行善这个词 ,但已经很多人忘记它的含义了。 或许在这里会有人说不就帮助别人嘛 ,这里只答对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信你你应该听过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其实不然孝敬父母也是在修行 ,可能现在比较年轻化的朋友。觉得父母说我们两句就很烦,恨不得父母离我们远远的。其实倾听父母的介意和经验也是一种练心性的渠道。先做到孝道然后在再去帮别人
一、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
二、法布施,即凡是别人想知道、想学习的合于正道的方法,只要自己懂、自己会,就热心去教,法布施能够得聪明智慧的果报。
三、无畏布施,即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时,能够帮助其消除恐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素食属于无畏布施,因为不害众生性命,众生看到你都不会恐惧害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
第二种就是修心
修心是什么呢 就是修掉自己的贪嗔痴我们可以按照佛陀教我们的五戒十善
五戒介绍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那五戒十善的区别是什么 十善修的是福报 修十善来生得人身 那五戒呢就是你已经接受佛陀的教诲 持戒得定 五戒修的是清净心
以上是个人的理解 请慎重理解!!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