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遂就车而去的就什么意思 荆轲早年经历(高中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

为什么咸阳才是中国第一帝都

荆轲遂就车而去的就什么意思 荆轲早年经历

1、凑近靠近。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共26张PPT

2、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3、荆轲到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

高中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练


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2)日以尽矣

以:通“已”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请辞决矣

决:通“诀”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6)燕王拜送于庭

庭:“廷”

(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8)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

(10)卒起不意

卒:通“猝”

(11)请辞决矣

决:通“诀”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厚之人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刻毒

(4)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5)将军岂有意乎

有此心意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露出一只胳膊

(7)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在这种情况下

(8)左右乃曰

左右的侍从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能够用来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钱,不是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12)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恕

(13)诸郎中执兵

宫廷侍卫

(14)今行而无信

信物、凭据

(15)然则将军之仇报

这样,那么

(16)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的原因

(17)比诸侯之列

排列,列(于)

3、写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作状

①进兵北略地(向北)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

③函封之(用匣) 

④发尽上指冠(向上)

⑤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按照秦法)

⑥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2)形作动

①则秦未可亲也(亲近)

(3)形作名

①其人居远未来(远方,远处)

(4)意动

①太子迟之(认为…迟,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认为…怪,感到奇怪)

(5)名作动

①既祖,取道(祭路神)

②荆轲和而歌(唱歌,作歌)

③又前而为歌曰(上前)

④乃朝服(穿上朝服)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

⑥非有诏不得上(上殿)

⑦左右既前(上前)

⑧卒起不意(料想到)

(6)使动

①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兴起发动)

②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告)

③使毕使于前(使…完毕,完成)

④绝袖(使…断绝,挣断)

⑤断其左股(使…断,砍断)

⑥秦将王翦破赵(使…破,攻破)

4、说明各句的句式特征。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以”、状后、定后)

(2)取之百金

(省略“以”、状后)

(3)给贡职如郡县

(状后)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后)

(7)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后、省略“于”、状后、)

(8)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省略“之”、状后)

(9)燕王拜送于庭

(状后)

(10)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

(1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12)北蛮夷之鄙人

(省略“此”的判断句)

(13)使毕使于前

(省略“之”,状后)

(14)见燕使者咸阳宫

(省略“于”,状后)

(15)以试人

(省略“之”“于”,状后)

5、写出各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1)见

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接见)

②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③见陵之耻(被)

(2)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3)为

①乃令秦武阳为副(担任)

②乃为装遣荆轲(准备、整理)

③为变徵之声(发出)

④为之奈何(应对)

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4)顾

①顾笑武阳(回头看)

②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探望)

④顾计不知所出(只是)

(5)兵

①诸郎中执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进兵北略地(军队)

(6)私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利)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私下)

(7)穷

①图穷而匕首见(到尽头)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窘,走投无路)

(8)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

②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9)引

①自引而起,绝袖(挺直)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10)意

①而伤长者之意(心意)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料想)

(11)使

①使工以药淬之(让)

②使毕使于前(前者:让。后者:使命)

③使使以闻大王(前者:派遣。后者:使者)

(12)奉

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②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奉献,奉上)

(13)被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通“披”)

②被八创(遭受)



《鸿门宴》知识点小练


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

(1)成五采

采:通“彩”(2)具以事告

具:通“俱”(3)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 内:通“纳”(4)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1.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 倍:通“背”

(6)不,若属皆为所虏

不:通“否”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8)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9)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义。

(1)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姻亲关系

  1. 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进入 意外变故
  3. 沛公居山东时

崤山以东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小人谗言

(7)持坚盾步走

(8)相去四十里

距离

  1.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离开

  1. 再拜献大王足下

拜两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3、写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名作动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  

②籍吏民(登记)

③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④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⑤道芷阳间行(取道)  

⑥刑人如恐不胜(惩罚,用刑)

⑦吾得兄事之(侍奉)

⑧亡去不义(讲义气)

⑨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⑩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中(料想)

11.若入前为寿(上前)

(2)名作状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晚)

②日夜望将军至(日日夜夜)

③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⑤头发上指(向上)

⑥道芷阳间行(从下路)

(3)形作名

①此其志不在小(小处)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紧急情况)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④大行不顾细谨(细节,细小方面)

⑤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

(4)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救活)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带领)

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停止,阻止)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破,攻破)

(5)形作动

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亲近)

(6)动作名

①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说明各句的句式特征。

(1)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此天子气也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被动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宾前句

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今日之事何如

项王东向坐(4)状后句

贪于财物

因击沛公于坐具告以事

(5)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沛公居(于)山东时

沛公欲王(于)关中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6)固定句式

孰与君少长(与…相比,谁更…)

为之奈何(怎么办)

项王未有以应(没有用来…)

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5、写出各多义词的语境意思。

(1)为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动词,作)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动词,结成)

③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取,作)  

④且为之奈何(动词吗,应对)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动词,是)

⑥客何为者(判断动词,是)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⑧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  

⑩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者:介词,替 后者:动词,献、出)

11. 何辞为

(2)如

①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②沛公起如厕(到,往)

③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如恐,唯恐)

(3)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道歉)

②哙拜谢(感谢)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张良入谢曰(辞谢)

(4)幸

①妇女无所幸(宠幸)

②故幸来告良(有幸)

③大王幸江都(皇帝驾临)

(5)故

①温故而知新(旧的,旧知)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③公问其故(缘故)

④以故荆轲逐秦王(缘故)

⑤故听之(所以,因此)

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特地)

(6)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全)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受得住)

(7)辞

①卮酒安足辞(拒绝)

②今者出,未辞也(辞别)

③大礼不辞小让(讲究)

(8)亡

亡羊补牢(丢失)

亡去不义(逃)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灭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消灭)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9)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拿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全)

愿举国为内臣(全)

(10)与

失其所与(动词,结交)

与赢而不助五国

(动词,与…结交)

欲与亚父(动词,给)

则与一生彘肩(动词,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连词,同,和)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介词,同,和)

(11)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掷)

(12)因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凭借,依靠)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伯)因言曰(趁机)

⑤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13)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为)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连词,来)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连词,来)

(14)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③且为之奈何(将)

(15)然

①项王默然不应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代词,这样)

③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咸阳


(连词,然而)

(16)于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17)之

①珍宝尽有之(代词,它们)

②与之同命(代词,沛公)

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

(代词,他,指项伯)

⑤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代词,关中)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助词,的)

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助词,取独)

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助词,取独)

⑨顷之,未发

(助词,协调音节,无义)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往 )

(18)安

①卮酒安足辞

(疑问副词,怎么)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③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哪里)

(19)若

天涯若比邻(介词,好似)

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

山由小口,仿佛若有光

(副词,好像)

若弗与,则请除之(连词,如果)

若入前为寿(代词,你)

若属皆且为所虏(代词,你(们))

虞兮虞兮奈若何(代词,你)

语文课上的改编表演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