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一家都睡在蒙古包里,洗澡和上厕所怎么办?看当地女孩的说法(透视:蒙古中下层女孩的鄙视链)

蒙古一家都睡在蒙古包里,洗澡和上厕所怎么办 看当地女孩如何说

蒙古一家都睡在蒙古包里,洗澡和上厕所怎么办?看当地女孩的说法

引言

300元一晚,可住六个人的蒙古包,你想体验一下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我国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只是在元朝之前,我国曾经多次北伐想要吞并蒙古国。但是蒙古国地区大多数是沙漠,而且纬度高气候寒冷,我国一直没有真正吞并它。到了1206年,人们熟知的草原霸主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并且动用武力开始向外扩张。随后其子孙开始蚕食内陆,也就建立了后来的元朝。不过

元朝仅存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被朱元璋打回了大草原。虽然他们人回到了草原,但汉人却渐渐沾染了他们的一些习俗,尤其是在游牧方面,如今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就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再提到蒙古,人们能够想到的不是遥远的蒙古国,而是内蒙古。许多人心中,那是草原与蓝天交接的地方,还夹杂着许多奔驰的骏马宛如疾风,悠悠的羊群随着牧羊人移动好像一幅幅油画。此外,他们的诸多习俗也和内陆不相同,衣食住行都有自己的特色。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骑着骏马当坐骑,鲜嫩多汁的烤全羊等等。不过

最让人们好奇的还是那一座座散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还有人会问蒙古一家都睡在蒙古包里,洗澡和上厕所怎么办?来看当地女孩的说法。


一、蒙古包的特色

想要知道蒙古族人们的日常需求如何解决先要对蒙古包有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就外形来说,蒙古包的顶部被做成了一个拱形,这一是为了汲取更多的光线照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得居住空间够大,能够让人住在里面不压抑。

就像有人会认为蒙古包看起来不够大,是不是不适合居住?实则不然。当一些游客真正走入蒙古包中才会惊觉里面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再加上如今的蒙古包都加设了窗子等通风措施,也就更加宜居了,甚至还是不少人会选择旅游观光的地方。


其次,蒙古包的地面上还加了一层可以防潮的东西,能够隔绝地面,防止有虫子等进入,所以说居住条件还是不错的。真正做到了冬暖夏凉,深得蒙古人的钟爱。

只是如今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解决了任何动物都需要的水源问题,还解决了诸多病害等养殖技术问题。这也使得蒙古包的数量在逐年的减少,除了最早的草原上和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地方,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见了。


二、蒙古包中如何解决日常需求

实际上,这也是和蒙古包的变化发展是离不开的。早期时候,蒙古族的人为了适应游牧生活,便创造了容易搭建又容易拆卸的蒙古包。

由于内蒙古大草原上人烟稀少,放牧的人也会随着水源和草地到处迁徙,因此一般来说他们都会选择在露天上厕所。

正是由于地广人稀,而且蒙古族的衣服都比较的肥大,宽松,这也是为了在早期能够有比较好的防窥视的功能。并且为了保证水源的清洁和神圣,他们从不在水源处解决个人问题。


而洗澡则是蒙古人比较苦恼的地方了。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的水源在早期是比较罕见且珍贵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一般非必要的时候是不会洗澡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早期的蒙古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分别是出生,新婚以及下葬之前。不过这些都是人们对早期蒙古族生活不够理解所导致的刻板印象了,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蒙古包内的生活自然也不例外,蒙古人的生活早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的蒙古包中早就有了专门用来洗澡的澡盆,驻扎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自然也就解决了洗澡缺水的问题。只需要在家中有人洗澡的时候其他人回避一下就可以避免尴尬的问题了。

蒙古族人目前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再也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大胡子、毛发旺盛、体味重的样子了。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习惯,而且不随着游牧搬迁的人早就住进了高楼大厦中,生活起居都十分便利,和内陆的生活没什么差别。

结语

相信看完上面这些会解开一些人心中的谜团,事实上,我国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会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

对于和自己民族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首要的当然不是排斥和妄加猜测,而是尽可能地理解并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我国各个民族之间才能保持友好的关系,也能够促进在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成吉思汗传》

《元世祖忽必烈》

透视:蒙古中下层女孩的鄙视链

鄙视链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这是一个怪圈,每个人都在圈的开端,也在圈的末尾。这种现象,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感觉明显。管中窥豹,我们仅从乌兰巴托中下层年轻女孩子的视角感受一下:

蒙古旅游,我们选择的是二十五天的深度游,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是乌兰巴托,接触最多的就是导游群体。通过逐渐了解,我们发现,在乌兰巴托从事导游这个职业的,似乎都有大学以上学历,并且熟练使用汉语、英语或者俄语。

但是,她们普遍家庭条件一般。而原因也很简单,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去了欧美或者日韩留学,只有拿不出钱的,才会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

但是,虽然出身中下层收入家庭,这些女孩子的傲娇可一点不差,鄙视链现象明显。

接触时间最长的陈导,是蒙古国立大学的学生,这是蒙古最有名气的大学,据说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毕业于这里。她告诉我们,这个姓源于蒙古最有名气的乞颜部落,这个部落还有齐、祁和秦三个姓,都是以前的上层家庭,后来衰落了。单单介绍个姓氏,她就罗列了几个历史家族名人,似乎无限荣光。

由于会汉语的原因,陈导从大一开始就做兼职导游了,破洞牛仔,露肚脐,一上一下扎了两个耳孔,漂亮且时尚,言谈话语中还不时冒出句英语,优越感十足的模样。

当天的傍晚,陈导就建议我们不吃团餐,由她带着我们去体验一下夜生活,前提是我们请客。

由于来之前就听过乌兰巴托夜晚的奔放,我们虽然心动酒吧,但还是选择了位于北京街的一家中餐馆。北京街是乌兰巴托市中心,由中国援建的主干道,中国大使馆和印度大使馆都在这条街上。

中餐馆里,餐厅值班经理居然是个韩国人,陈导边颐指气使地指点着菜单,边告诉我们,乌兰巴托街头的韩国汽车抛锚最多了,堵车就是韩国车质量不好造成了。看车窗外那些不知道二手还是三手的老爷车,我们不禁想:要饭吃还埋怨不热乎。

一小时不到,陈导自己已经喝了两瓶红酒,吃了三个果盘了,其中一个果盘是免费的。她也不吃主食,直接建议我们去附近不远的一家叫emart的大型超市,说上面有个新开的舞厅。看着她微醺的小脸,我们一琢磨,人生地不熟的,回宾馆睡觉吧。

第二天一早,陈导的俏脸不带一丝笑模样。我们知道,昨天晚上不去舞厅被鄙视了。这天的行程是去近郊的“北京小区”参观,一路上,我们送给陈导一个充电宝,她才开始发出了欢快的声音。

北京小区在乌兰巴托近郊,是中国施工队伍帮助建设的棚户区。从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这里,密密麻麻的蒙古包,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家庭。稍微好一点的,就搭个木头或者砖瓦房子,再好一点的,就是住在集装箱里面的,还可以隔成几个小房间。

这里没有硬化的路面,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污管道,供人们通过的小路就是帐篷与帐篷之间的空袭,稍微低洼的地方,则聚集了生活污水。孩子们在蒙古包与杂乱的垃圾之间追逐游戏着,看到我们也不吃惊。

陈导似乎对这片棚户区很熟悉,她解释说,还是在4年前,她的家也在这样的地方住。后来才在市区买了50平的老苏式住宅,一家六口人住在里面,过上了好日子。说这话的时候,陈导脸上明显带着自豪感。

指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贫民区,陈导介绍说:如今这种棚户区,居住了大约70万左右的乌兰巴托市民,很多是从遥远牧区迁移过来的,因为环境恶劣,放牧已经不能养活自己了,所以来到了城市。但乌兰巴托的消费太高了,他们只能选择住在城郊结合地带。

看着不远处做饭冒出的黑烟,陈导皱着眉头说,空气就这么被污染了,特别是是冬天,取暖靠烧木头和煤炭,乌兰巴托都被叫做全世界冬季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了。

从侧面看着她因为皱眉头而在鼻子尖上产生的小波纹,我们一下子对她失去了好感。

蒙古一家都睡在蒙古包里,要洗澡上厕所咋办 听听当地女孩怎么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