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场花事,走,赏梅去!(武汉市2022届高三语文第一次)
2022年的第一场花事,走,赏梅去!
寒冬时节,最让人期待的两件事便是看雪和赏梅。
武义腊梅,终于开了!
腊梅,开在一年的终结,也开在一年的伊始。
是旧年顺利结束的好兆头,
是在外游子期冀回乡的好日子,
也是新年伊始的小美好。
冬日里的武义璟园是最宁静安适的。
走在石板小径上,白墙黑瓦鳞次栉比,轻悄踏着淡淡幽微的腊梅香,寻觅旧时光,抚慰踏入璟园的每个灵魂。
忽见素雅的白墙前映着几抹亮黄,原来腊梅既可闻,也可观。
腊梅不是梅,却有梅的风骨。寻一味梅香,傍着花香打道回府。凌寒而立的腊梅与经历史洗涤的璟园互相辉映,让人恍若回到旧时,古人吟诗赏雪,园中亦有梅香沁人心脾。
公园,亦能寻梅香。
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梅郎山公园那点点簇簇的红梅?
梅花不娇,能在冬日里盛放,但颜色仍明艳动人。
吹拂它的永远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
梅郎山旁,熟溪河畔,梅郎山的红梅每日都默默陪伴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读书人与奋斗者。
我想,早起贪黑疲乏的时候,闻得梅香,生活便有了盼头。
如得空,也可以放下日复一日的繁忙与劳作,且去梅郎山走一走,捕捉这不动声色的美好。
虽然腊梅还开得不多,但走在武义的道路上,却总是能被梅香钻了空子,暗香浮动,一不小心和它撞个满怀。
在城脚路边,也能寻得腊梅的踪影。
游子离乡,最能共情的是家乡的乡音与记忆中的味道。
古人曾言,眼见梅花如亲眼相见,大雁也似乎要南归了。腊梅此时盛开,牵动着游子身在异乡的心,梅香盈盈浮上心头,似乎是家乡人在诉说着对游子的思念。
等风吹到异乡,游子回乡时,家家户户定是成春美景。
如你不满足于偶遇梅香的惊喜,那么一定要去花田美地走一走。
成片明亮的梅花仿佛在骄傲地诉说着自己是如何战胜寒冬,挺立枝头的。
花田美地的第一个花骨朵已经初露头角,在枯黄的树叶中,纵横交错的枝桠间,遍布着一颗一颗小小的花苞,仔细看,千姿百态但却又都不失傲骨。
去年一山的梅花开的时候,真的包揽了整个冬天的美好。正片的红色,不娇不艳,只有诗意。
当新年的篇章打开,这些红梅就成为扉页里最美好的注脚。
趁着梅花即将盛开,不如计划一下,今年的第一场花事,就赴“梅”好邀约吧。
(花田美地图片为去年所拍,目前是花骨朵,预计再过一周腊梅会开得好)
疫情拦不住绽放的梅花,口罩挡不住深冬萧瑟之下的一缕俏皮与鲜活。
疫情给城市笼罩上愁容,腊梅不畏孤独与困难,人亦如此。
不如街头走一走,深吸一大口梅香,为自己疲惫的心灵洗去浮沉,共盼春日与阳光的来临。
本期部分摄影:冰山
本文来源:武义旅游
武汉市2022届高三语文第一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5.本试题卷共9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柏拉图观点的基础上,较客观地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化的“模仿说”体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是艺术的模仿对象,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模仿,具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来说,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模仿实为人的求知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模仿产生的艺术是以形象的方式认识,是通达真理的特殊求知活动。由此说来,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模仿之所以能被接受,还源于模仿能给人们带来快感。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对于模仿出的作品总是能产生快感。而对这种快感的感知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艺术家,另一个则是欣赏者。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艰难的构思再现了现实中的种种生活现象,运用了自己的创作技巧,同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去,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从而获得一种愉悦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
但是,亚里士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模仿的对象范围,他在讲述诗人的时候,认为诗人的职能不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而是描述出必然性、或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表现某种“类型的人和事物。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这是简单的模仿自然;二是按照人们所说所想的那样去模仿,即根据神话传说;三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即按照客观规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情。
亚里士多德是在继承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但是他却纠正了柏拉图唯心主义的虚幻“理式”概念,强调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并明确说明艺术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自然还有人的生活,因而主张模仿人的行动。
总之,由于两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哲学观点也存在着差异。柏拉图是始终站在贵族阶级的一方的,他希望文艺能够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属于浪漫主义。而亚里士多德是中产阶级出身,能够很好地站在平民的角度以客观的思想来对文艺和现实的关系进行认证,属于现实主义。整体看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柏拉图的路线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路线,亚里士多德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路线。
(摘编自郜扬《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有改动)
材料二: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它虽然受到主流文学界与评论界的忽视,却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几项读者调查显示,《平凡的世界》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是“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等等,电视刷《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现实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在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生活世界,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
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与现实相关,也与历史和未来相关,与我们对世界的整体理解相关。
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浪漫主义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摘编自李云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有改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因为模仿表现出人的求知本性,是通达真理的特殊求知活动。
B. 在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生世界,作品中寄寓了作家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思考。
C. 依据文中阐述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三种模仿自然的方法中他最认可的应该是第三种:按照客观规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情模仿。
D. 电视图《平凡的世界》深受大众欢迎,说明好的作品既要真实反映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又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扬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他提出的模仿说,既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有唯物主义的成分;既有现实主义的特点,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B. 现实主义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而浪漫主义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C. 因为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加之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所以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的作者很少。
D. 《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作品。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关雎》《氓》等篇章是对现实的模伤,所描叙的事情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
B. 毛泽东在评价《红楼梦》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曹雪芹)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C.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将自己对革命力量的歌颂赞美倾注在诗歌之中。
D. 巴尔扎克谈小说创作时强调小说“要严格摹写现实”,并进一步指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就毫无可取了”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联系上述两则材料谈谈阅读现实主义作品时,读者应该产生的审美过程。
【答案】1. A 2. B 3. D
4. ①文章首先指出路遥小说备受读者喜爱却被主流文学与评论界忽视,再由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引出现实主义,并阐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②接着阐述了现实主义精神即求真精神的内涵;
③最后阐述了阐述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侧重点,并以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为例,说明了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5. ①由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
②阅读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了解其客观和真实的一面。
③领悟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品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情怀,从中洞悉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张冠李戴,“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错,“彻底平民化”是作者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评价。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既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也有唯物主义的成分;既有现实主义的特点,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错,见材料一最后一段,模仿说在哲学上属于唯物主义,在创作手法上属于现实主义。
C.“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的作者很少”错,原文是“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对时代做出清醒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超出了个人经验的范畴,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与理论的抽象能力,以及整体性的艺术提炼能力”,从数量上分析只是“不是所有人”,而非“很少”。
D.“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作品”错误,见材料二最后两段,作品应为现实主义作品,只是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话题词是“现实和艺术”,主要观点是“艺术创作是模仿生活”。关于如何模仿的小观点有①模仿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②模仿能给人们带来快感;③模仿自然的方法有三种。
A.与文中三种模仿自然的方法的说法相一致。
B.对应观点“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
C.《海燕》用象征手法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去创作。
D.该项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描述出必然性、或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相冲突,不适宜作材料一观点的论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四段。第一段,首先说“这部现实主义鸿篇巨制在以‘现代主义’为新时尚的文学界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后转折指出“它虽然受到主流文学界与评论界的忽视,却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再“电视刷《平凡的世界》热播,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引出对现实主义特点的分析。
第二段,“所谓现实主义精神,就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这种求真,既包括作家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描摹,也包括作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判断”,阐述了现实主义精神即求真精神的内涵。
第三段,首先分析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关系,“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再分析各自的侧重点;第四段,“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以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为例,说明了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对这种快感的感知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艺术家,另一个则是欣赏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可知,读者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品本身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从而得到了心里的满足和愉快,因此产生快感。
然后,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写实,在现实主义背后有一整套现代性的思想与世界观,以及科学的认识论与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可知,读者要阅读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了解其客观和真实的一面。
最后,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将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融到作品之中”和第三段“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可知,读者要领悟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品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情怀,从中洞悉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岭上无战事
王筠
接连下了几场大雨。
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山下的敌人没了动静,除了侦察机偶尔从云缝中钻出来匆匆一过,炮不鸣,枪不响,“黑老鸹”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不知道是被大雨浇昏了头,还是又在准备什么新的花招。
稍一放晴,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山上修筑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个汽油桶,几场大雨一下,所有的蓄水设备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
李八里没想到的是,王翠兰也跟着上来了。
“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
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
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
确实是不能让她上来。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不过上来就是上来了,不能马上给她撵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是高兴,自从他告别山下的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刘他们,又是好几天过去了。
王翠兰说:“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
“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
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佬,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远跑朝鲜来,他要不来朝鲜搞侵略,俺们也不能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李八里嗔道:“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
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
“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情没有!”
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探过头来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八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蛆。”
王翠兰说:“蛆没有,虱子还能没有?”
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却不是好东西,咬得人瘙痒难耐坐卧不宁还在其次,关键是传染伤寒或其他疾病,会造成减员,影响战斗力。因条件有限,消灭虱子最简便实用的办法是将生满了虱子的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大的小的一锅端。
李八里听过了王翠兰的意见,没怎么当回事儿。他对王翠兰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
王翠兰不和他嬉皮笑脸,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虱子是俺们治疗队的工作,大家都支持,反而你当营长的不支持?”
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是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么没啥么,咋么烧开水?”
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
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虱子,亏你想得出来!”
“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
王翠兰不想再跟他废话,动手来解李八里的衣服扣子。
李八里边扭捏着躲避边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
正好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孟正平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自己窝囊还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看咋么弄吧。”
孟正平是来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山下不仅送来了给养,还带来一口袋松树叶子——松针。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王翠兰说:“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
孟正平忙说:“有,不少呢。”
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及时地补充蔬菜水果或者维生素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所以在山后面很远的地方,王翠兰特意叫战士捋了一口袋松针。
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
紧忙着战士们把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熊,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李八里就是给王翠兰捏着鼻子灌下的一碗绿汤水。
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好时候。所以五六只大铁桶都架在洞口附近,燃烧的炭火与蒸腾的热气把大半个掩蔽部弄得工厂一般沸腾,给住在潮湿的山洞的他们带来片刻的温暖。
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
李八里说:“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天下太平,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拿命换来的。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揍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
王翠兰又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开了。
愉悦和舒心的欢笑驱散了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短暂的祥和与温暖。
王翠兰后来说:“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还能一直打下去啊?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得越狠,越较劲儿,打得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
是啊,他们相信这个仗不会永远打下去,也相信自己不会在这个陌生的朝鲜过上一辈子的岁月。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做。
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鲜元山一带五老里的休整地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这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敌机过来捣乱,他们两个差点给“油挑子”打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眼前的一切却像是昨天一样真切。
王翠兰给两个孩子起了抗美、援朝的大名儿,分别叫做李援朝、李抗美。
(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的作者。本文选自2020年9月《解放军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之所以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是因为王翠兰的到来会影响和干扰李八里在前线作战。
B. “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表现了王翠兰对丈夫李八里的埋怨。
C. “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念。
D. 后来、王翠兰生下双胞胎后,给两个孩子起名叫做李援朝、李抗美。表现了王翠兰希望后代铭记这场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等恶劣的天气环境,点明了敌人没有轰炸黑云吐岭,岭上无战事的原因。
B. 王翠兰瞒着李八里私自上黑云吐岭,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后文对“领上无战事”时志愿军战士的战争环境、生活处境的描写,刻画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C. 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手法,塑造了王翠兰和李八里这一对因战争而结缘的战地夫妻,他们的故事使得这篇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
D. 小说描写梦见李八里挂彩、用汽油桶煮虱子、用锅烧松针水治夜盲眼、回忆活着的人、思念逝去的战友等场景,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渴望。
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在这篇小说中有所体现,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本文是如何描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的?请联系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6. D 7. C
8. (1)体现了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打到中国的家门口,李八里认为当和平遭到威胁时,军人不能窝在家里,应该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2)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黑云吐岭虽时刻面临着美帝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成家常便饭,但李八里却不畏牺牲,决心与美帝较劲,狠狠打击美帝,揍掉他们的牙齿,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不停战。
(3)体现了不畏艰难、士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黑云吐岭在美帝的轰击下,断水断粮,缺衣少菜,但是即使得了夜盲眼、满身长满虱子,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李八里和王翠兰夫妻聊天还能笑语盈盈。
9. 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1)描写环境的恶劣,充满危险。敌人的飞机时常侵扰,把黑云吐岭的树木都烧焦炸没了。
(2)描写生活的艰难。战争使得战士们断粮断水,因难得吃上蔬菜,许多人得了夜盲眼;居住条件差,战士们身上都长了虱子。
(3)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王翠兰总是梦见李八里挂彩,整天为他提心吊胆,并且对李八里反复诉说战争“什么时候才能打完”“什么时候是个头呢”,通过王翠兰的语言表现了她内心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凸显了战争的残酷。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A.“因为王翠兰的到来会影响和干扰李八里在前线作战”错误。原文“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表达李八里对妻子王翠兰不顾自己生命安全上山的担心和责备。
B.“表现了王翠兰对丈夫李八里的埋怨”错误。应是表现王翠兰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C.“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念”错误,应该是表现志愿军战士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手法”错误,文中没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揍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打到中国的家门口,李八里认为当和平遭到威胁时,军人不能窝在家里,应该挺身而出,保家卫国。据此可概括为: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黑云吐岭虽时刻面临着美帝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成家常便饭,但李八里却不畏牺牲,决心与美帝较劲,狠狠打击美帝,揍掉他们的牙齿,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不停战。据此可概括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黑云吐岭在美帝的轰击下,断水断粮,缺衣少菜,但是即使得了夜盲眼、满身长满虱子,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李八里和王翠兰夫妻聊天还能笑语盈盈。据此可概括为:不畏艰难、士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
“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敌人的飞机时常侵扰,把黑云吐岭的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这是通过描写恶劣、危险的环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
“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战争使得战士们断粮断水,因难得吃上蔬菜,许多人得了夜盲眼,战士们身上都长了虱子。这是通过描写战士们生活的艰难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
“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作者通过王翠兰的语言和心理表现了她内心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凸显了战争的残酷。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三月,乐成。夏,四月,乙丑,诏行新乐,且曰:“民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宜加禁约,务存其本。”万宝常听太常所奏乐,泫然泣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将尽!”时四海全盛,闻者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
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
冬,闰十月,甲寅,诏以齐、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叔宝从帝登邙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它日,复侍宴,及出,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饮酒,遂不之省。高颎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诚可笑,盖天亡之也。昔苻氏征伐所得国,皆荣贵其主,苟欲求名,不知违天命;与之官,乃违天也。”
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政,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译为巫蛊。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众人见此,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贲遂废,卒于家。
(选自《资治通鉴》隋纪二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
B. 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
C. 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
D. 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丑,干支纪日法,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B. 公廨钱,又称公廨木钱,是南北朝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本钱。
C. 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财政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
D.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久以来,民间音乐丢弃了音乐原来的主体风格,竞相造作繁杂的声律,隋文帝下令修订新乐并颂行新乐,就是为了保存音乐的本来意义。
B. 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应下令禁止官府设立公廨钱,因为这是与民争利,烦扰百姓,败坏风俗之举,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C. 隋朝关中地区大早,百姓饥荒,隋文帝带领侍臣去视察老百姓的食物,看到百姓吃的是豆屑杂糠,不禁流下眼泪。
D. 由于北齐、梁、陈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隋文帝下诏让高仁英、萧琮、陈叔宝三人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时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供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2)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
14. 齐州刺史卢贲本有辅助隋文帝成为大隋天子之功劳,为何隋文帝最终废黜了他?请结合文本加以概述。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文帝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百官大臣们看,并深深地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肉,(坚持了)将近一年。
(2)文帝目送他说:“他的败亡难道不是因为酒吗!与其在作诗上下功夫,不如用来考虑安定时事政局!”
14. (1)卢贲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北周宣帝时伪造遗诏,让隋文帝辅政。等到隋文帝将要当政,他又想作乱谋反。(2)卢贲不能取信于人,任用他则骄横不法,弃置他则怨天尤人。(3)隋文帝曾念旧恩想启用他,但卢贲在回复诏书时不仅不合文帝的意,并且颇有怨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但他们都是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北周宣帝时,他们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宣帝宠幸。及至宣帝病重,颜之仪等人请求让赵王宇文招辅政,而他们这些人公然作假,伪造遗诏,让我辅政。
“当周宣帝时”是时间状语,应在其前后断开;“及”是“等到……时”,“及帝大渐”作句子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辅政”是“赵王”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工部……掌管……财政等政令”错误,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财政政令是户部掌管。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隋文帝带领侍臣去视察老百姓的食物,看到百姓吃的是豆屑杂糠”错误,原文是“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意思是隋文帝派遣侍臣去看老百姓的食物,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杂糠呈献给文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涕”,眼泪;“示”,给……看;“自咎责”,责怪自己;“御酒肉”,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饮酒吃肉;“殆”,差不多,将近;“期”,满一年。
(2)“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目送;“由”,因为;“何如”,不如;“思安”,考虑安定。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政,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译为巫蛊”可见,卢贲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北周宣帝时伪造遗诏,让隋文帝辅政。等到隋文帝将要当政,他又想作乱谋反。
“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可见,卢贲不能取信于人,任用他则骄横不法,弃置他则怨天尤人。
根据“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可见,隋文帝曾念旧恩想启用他,但卢贲在回复诏书时不仅不合文帝的意,并且颇有怨言。
参考译文:
春季,三月,隋朝新乐修订完成。夏季,四月乙丑日,隋文帝下诏令颂行新乐,并且说:“民间音乐流入邪僻不正已经很久,丢弃了音乐原来的主体风格,竞相造作繁杂的声律,应该加以禁止,务必保存音乐本来意义。”著名乐师万宝常听了太常寺乐师所演的音乐后,伤心落泪地说:“乐声淫厉而又哀惋,天下不久将会灭亡!”当时隋朝正处在全盛时期,听到的人都认为他的预言不会兑现:到了大业末年,万宝常的预言终于得到证实。
以前,隋朝在中央台、省、府、寺各机构和地方各州县都设立了公廨钱,每年放贷出去,收取利息以供需用。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放贷,收息盈利,烦扰百姓,败坏风俗,请求陛下明令禁止,而由国家拨给他们田地以经营农业。”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丁卯(初四),下诏书说:“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职分田,不得再经商放贷,与民争利。”
隋朝关中地区大旱,百姓饥荒,隋文帝派遣左右侍臣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杂糠呈献给文帝。文帝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百官大臣们看,并深深地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肉,坚持了将近一年。八月辛未日,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地区度荒,并下救令警卫的士兵不得驱赶百姓。百姓们男男女女参杂行进在禁卫和仪仗队伍中间,文帝如果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牵马让路,好言慰勉而去;到了艰险难行的地方,遇到挑担负重的逃难者,就命令左右随从上前扶助。
冬季,闰十月甲寅日,隋文帝下诏,由于北齐、梁、陈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命令原北齐高平王高仁英、原后梁国君萧琮、原陈后主陈叔宝三人分别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时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关部门主管官吏供给。陈叔宝随从文帝登上洛阳城北山,在陪侍文帝饮酒时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上表请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文帝用亲切客气的诏令答复了他。在另一天,陈叔宝又在文帝举行的宴会上作陪,等他离开时,文帝目送他说:“他的败亡难道不是正由于酒吗!与其在作诗上下功夫,不如用来考虑安定时事政局!当初在贺若弼率军渡过长江拿下京口时,就有人向陈朝廷密信告急,可是陈叔宝正在饮酒,根本不看。一直到高到达建康的那天,还发现告急密信犹扔在床下,根本就没有开封。这件事真是可笑,实在是上天要让陈灭亡。以前前秦苻坚南征北伐所吞并的国家,都荣耀尊贵原来的国君,苻坚只是想博取好名声,不知道这样做是违背天命的。给上天已经抛弃的君主官做,就是违背了上天的旨意。”
齐州刺史卢贲因饥荒时关闭义仓不让粜粮给老百姓,被朝廷除名为民。隋文帝后来想再授予他一州刺史,而卢贲在回复文帝诏书时不合文帝的意,再加上又有怨言,文帝十分愤怒,就不再起用他。皇太子杨勇为他上奏说:“像卢贲这些人都有佐命大功,他虽然秉性轻薄,行为险诈,但是也不能弃之不用。”文帝回答说:“我压制他,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不是刘昉、郑译、卢贲、柳袭、皇甫绩等人的辅助,我也不会成为大隋天子。但他们都是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北周宣帝时,他们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宣帝宠幸。及至宣帝病重,颜之仪等人请求让赵王宇文招辅政,而他们这些人公然作假,伪造遗诏,让我辅政。及至我将要当政,他们又想作乱,所以刘谋反,郑译用巫术诅咒。像卢贲这类人,永远不会有满足欲望的时候,任用他们则骄横不法,弃置他们则怨天尤人,这要怪他们自己不能取信于人,并不是我要抛弃他们。众人见我这样对侍他们,都认为我对待功臣太刻薄,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卢贲遂被废黜,后来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都门秋思(其四)
黄景仁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①。
倦客马卿②谁买赋?诸生何武③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髪,半甑尘凝病妇炊。
为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注:①色丝:指妙文,②马卿: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擅作赋。③何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鄂县人。何武十四五岁就得汉宣帝的赐帛,黄景仁曾赴召试,取二等,赐帛,故以何武为喻。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就对自己作了一个概括的写照,置身京都人海,哀叹自己飘零失意。
B. 颔联用司马相如和何武的典故,含蓄委婉地写出了诗人无人赏识的自怜自叹。
C. 颈联的“霜”字既点明时令,又巧用借代,暗指母亲满头白发,语言精炼之至。
D. 全诗风格沉郁,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痛苦与无奈。
16.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我向那绕树飞旋的乌鹊发出劝告,虽然天气寒凉,也休要向最高枝投靠。诗人运用“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别出新意,表达了即使自己无人赏识、贫困潦倒也不愿投靠依附最高统治者的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所处社会有了深刻认识后的傲然选择。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霜”字不是用借代手法,是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慈母头上己现出冷霜似的的白发。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尾联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曹操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这里作者别出新意,“绕枝乌鹊”象征着无人赏识、贫困潦倒的自己,“天寒休傍最高枝”,作者向乌鹊发出劝告,虽然天气寒凉,也休要依傍最高枝。实际是说自己不愿攀附权贵,是诗人对所处社会有了深刻认识后的傲然选择。尾联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痛苦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老人与孩子在令人向往的桃花源的快乐生活。
(3)燕属候鸟,为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 黄发垂髻 ④. 并怡然自乐 ⑤. 示例一: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示例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示例三: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示例四: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书写易错的字词有:犹、髻、怡、莺、啄、曾、谢、融、鸳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摆桌子、调音响、挂影布……放映员动作麻溜,很快爱国主义红色电影《建党伟业》便开演了,周边的群众围着银幕,看得( )。
当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在放映现场,村民们三三两两,或站、或坐、或蹲,一个个悠闲自得,在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 )影片,业余生活更加充实,让人( ),同时也为推动乡村文化( )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该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精心挑选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开国大典》、《辛亥革命》等十多部优秀红色影片,在全镇56个村进行放映,让广大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18. 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津津有味 精彩 拍手称快 振兴
B. 兴致勃勃 精美 赞不绝口 崛起
C. 津津有味 精彩 赞不绝口 振兴
D. 兴致勃勃 精美 拍手称快 崛起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时,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B. 宽大的银幕上显露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让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C. 当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时,让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D. 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宽大的银幕上显露出清晰的电影画面,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放映员摆桌子、调音响、挂影布……一下子准备就绪,很快爱国主义红色电影《建党伟业》便开演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A
20. ①原句开篇用三个三字句的排比来叙事,更能突出放映员的行为,使行文节奏感更强,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挂影布”后面的省略号标示列举词语的省略,所以“一下子准备就绪”可以不用再说,而原句“放映员动作麻溜”突出了动作的主人公,“麻溜”具有乡土特色,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语境是指群众看爱国主义红色电影《建党伟业》的兴趣,选“津津有味”正确。
第二处: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精美:精致美好。语境修饰的是“影片”,选“精彩”正确。
第三处: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语境是要表达对充实的业余生活的赞美之情,选“赞不绝口”。
第四处:振兴: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崛起:兴起。语境是指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选“振兴”正确。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语病是搭配不当。
“震撼的音响效果”搭配不当,可改为“震撼的音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项来看,错误都改正,表述无误的是A项。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两个句子的不同点,然后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一处是“摆桌子、调音响、挂影布”改为了“放映员摆桌子、调音响、挂影布”。原句用的是三个三字句构成了排比,这样使行文节奏感更强,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更能突出放映员的行为,而改后的句子加了一个主语,使句子结构不是很整齐。
二处是“放映员动作麻溜”改为了“一下子准备就绪”。省略号的前面都是人物的行为动作,原句后面跟的“放映员动作麻溜”和前面的动作相吻合,而改句为“一下子准备就绪”跳跃性太大,和前文不搭配;且原句中的“麻溜”口语话的运用,使句子具有乡土特色,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 ①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第二大常见病。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环节的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种生化物质的动态平衡异常。但令人遗憾的是,( ),并且对于抑郁症的诊断还是以临床表现及量表作为其主要的诊断依据,尚缺乏实验诊断等客观指标。但 ②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炎性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休-肾上腺激素轴极可能作为抑郁症生物标志物而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③ ,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也逐渐被应用于抑郁症的研究中。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抑郁症的病情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B.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C.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完全不清楚 D. 抑郁症的病情至今尚完全不清楚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21. B 22. ①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②关于抑郁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却不曾停止
③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病情是症状,首句已表明“临床表现多样”;病因是内在的,本文重点是介绍病因研究。排除AD;
“完全不清楚”不符合“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炎性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休-肾上腺激素轴极可能作为抑郁症生物标志物而存在”的事实,排除C。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针对首句关键词“抑郁症”可知此处是要是“预防抑郁症”,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可知预防对象应该是“青少年”,再对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此处应填“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②结合最末句“也逐渐被应用于抑郁症的研究中”可知此处说的是“对抑郁症的研究问题”,结合“但”“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极可能作为抑郁症生物标志物而存在”可知应填“关于抑郁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却不曾停止”;
③结合“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可推知,是“随着……的结束(完成)”,……来临。结合“后基因组时代”关键词,此处应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抖音上一则短视频引起热议。视频的内容是:
某校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师在上班路上偶遇学生刘三黑的母亲,告诉她刘三黑这次期中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想要她明天到学校一趟了解情况。刘三黑的母亲回答说:“我把孩子送你那里,没有学好,考了个倒数第一,你应该向我说明情况,向我道歉。孩子教养出了问题,赖我们家长。孩子没有学好,没有考好,你不应该向我说明情况、向我道歉吗?今天我没空,你改天向我道歉吧。”
上面短视频内容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视频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教育之花在家校间盛开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它前一句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也要重视品质培养,而不仅仅是供给子女吃穿;后一句则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全面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密切配合。
现实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部分家长成为“编外教师”。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理解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就家庭来说,在孩子教育上不能偏废。我们常说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里的“养育”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既有“养”的责任,又有“育”的责任,两者缺一不可。这与“养不教父之过”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后者更加强调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去年成为“网红”的公费名牌大学留学生许可馨,在当前抗疫大局下,公然在网络上抨击自己的祖国是“贱骨头”,并且声称自己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家长的人脉,她的恶劣行径激起公愤。她的这一言行与她的家庭教育应有关联,家庭并没有给予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这件事便可看出,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就学校来说,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要认真严格,同时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学习知识、培养素质,还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校教育都至关重要。同样,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由此可见,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负责,相互配合。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多配合学校开展知识学习和性格、品德培养,学校在教育上要严格要求,全面系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之花在家校间盛开,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来自一则短视频,是某校初三的班主任王老师与学生刘三黑母亲之间的一段对话。毫无疑问,这则材料事关学生的教育问题。
班主任王老师就孩子的成绩问题请家长到学校沟通、了解情况的做法并无不妥。而刘三黑母亲的认知明显有偏颇,她认为孩子教养不好责任在家长,而孩子成绩不好责任在老师,这是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割裂开来的错误认知。作为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分割,应当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写作时可从家校协同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立意,学校教育和家庭不能简单分工,而应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五育并举”。当然也可从家长角度、班主任角度立意思考。比如从家长角度,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事了,应当经常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而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当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等在校情况,平时也应多多沟通,共同做好孩子各方面的教育。
立意:
1.用心沟通,协同教育。
2.家长老师勤沟通,孩子教育齐努力。
3.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