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 盘点有什么厦门特产(厦门特产有哪些?)
厦门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 盘点有什么厦门特产
1、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虽然没有鱼皮胶成分,但鱼皮花生变成一个俗名沿用至今,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
2、牛轧糖,指由烤果仁和蜜糖制成的糖果,分软硬两种。软的是以蛋白制成的白色牛轧糖,硬的为咖啡色,以焦糖制成,口感坚硬带脆。传统的牛轧糖主要在西班牙生产,成分主要为烤杏仁,其次为蜜糖和蛋白。
3、姜母鸭,是福建一道地方传统的名小吃,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主要食材有鸭,姜母,腐竹,洋白菜。
4、厦门馅饼,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的馅饼小吃,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
5、猪肉脯,用猪肉经腌制、烘烤的片状肉制品,食用方便、制作考究、美味可口、耐贮藏和便于运输的中式传统风味。其色泽呈鲜艳的棕红色。需选用新鲜猪肉后腿部分,剔去皮、膘、筋骨,取其整块纯瘦肉为基本原料。
厦门特产有哪些?
春申君客,三千珠履
古代提到“珠履”的诗句很多,早在汉代《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也曾在《寄韦南陵冰》中写过:“堂上三千珠履客,中百斛金陵春。”
古代“珠履”是高贵的象征,贵族家里的太太小姐们常用珠装饰鞋袜。相传严嵩伏诛后,严嵩儿子被抄家,发现数以百计的珠履,十分奢华,连奴婢都“珠履嵌珠如巨菽”。
《云中歌》中云歌的珍珠绣鞋,更是牵出了两段情缘。虽然造化弄人,但足以证明珍珠绣鞋在古代的流行程度。
百年传承,风格独特
厦门珠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用彩色小玻璃珠子缀绣生活用品或工艺品的做法。厦门珠绣外表光泽、华美异常,有着其他绣制手法达不到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相传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侨从海外带回了一些有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的民间艺人看到之后深受启发,托人从日本、南洋一带买回一些玻璃珠子,开始在鞋面上绣出各种中式图案。从那个时候开始,厦门珠绣就流行了起来,厦门的大同路甚至成了珠绣一条街,除了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东南亚一带。
随着厦门珠绣的逐渐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厦门的民间艺人一起组建了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拖鞋,成品出口到亚欧美的五十多个国家或者地区。
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珠绣生涯”,当年还不满17岁的她进入厦门珠绣拖鞋厂当学徒,后来通过高考进入工艺美校学习水彩画,毕业之后又回到了珠拖厂从事设计工作,一做就是10余年。
险些失传,热爱让非遗艺术重新发光
到了90年代,因为成本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珠拖厂遭遇了停产,之后不久就倒闭了。当时厦门珠绣没有人学,也没有人买,几乎濒临失传。
谢丽瑜离开珠拖厂后,还是对厦门珠绣念念不忘,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早已使她与厦门珠绣密不可分。到了2008年,几经周折,谢丽瑜联系上了当年的同事王玉琼、杨淑媛和林玉黎,大家一拍即合,决心再次拾起厦门珠绣,重振这门技艺的荣光。
重拾技艺的道路辛苦且漫长,但谢丽瑜和同事们没有丝毫畏惧,坚守了十来年后,终于让厦门珠绣重新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支撑着她们的,是对珠绣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的责任感。
如今的厦门珠绣,早已不仅仅是拖鞋上的装饰,还有珠绣挂图、服饰包包、各式文创等诸多表现形式。
其中,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更是因为构图清新,图案逼真,参加过多次工艺美术展览,还被选为赠与国际友人的手信。
在厦门,不仅能买到精美的珠绣工艺品,还能买到一些珠绣手工材料包。带上一些作为手信,不仅好看,还能体验非遗技艺,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
点击一下,查看更多厦门手信
想了解更多各地手信,请搜索“好手信”
——————————————————————————————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