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湖南近的都有什么城市 离湖南近的城市介绍(三步曲之思想的盛宴:星期制英文)
离湖南近的都有什么城市 离湖南近的城市介绍
1、贵阳:贵州省省会;位于贵州省中部,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四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和遵义县;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全市总面积八千三十四平方公里,辖六个区一个县级市三个县。
2、武汉:隶属湖北省,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
3、广州:广东省省会、 副省级市、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
三步曲之思想的盛宴:星期制英文
说明:相关研究内容为首次披露,引用者请务必注明出处。
星期
1. week[文康/文考/文昌/文魁] n.星期,周
2. Monday[蒙·德/旦/戥/登/等/度/待/在] n.星期一
3. Tuesday[土氏/土宿/土舍/土师/土神/土事/土市/土实·德/旦/戥] n.星期二
4. Wednesday[温氏/温色/温深/温慎/温实/温适/温淑/温书/温顺/温直/温重·德/旦/戥] n.星期三
5. Thursday[杀氏/杀省/杀食/杀生·德/旦/戥] n.星期四
6. Friday[发·德/旦/戥] n.星期五
7. Saturday[刹土/桑土/散袒/散体/散场/散畅/散驰/散愁/散楚/散从/散旦/散淡/散诞/散弹/散荡/散齐/散斋/散气/散弃/散遣/散曲/散情/散摊/散簪·德/旦/戥] n.星期六
8. Sunday[上/生/尚·德/旦/戥][上帝/上达/上道/上代/上德/上灯/上等/上地/上第/上弟/上典/上都/上端/上天/上头/上真/上知][生诞/圣旦/圣诞/圣道/圣代/圣德/圣灯/圣地/圣帝/圣典/圣殿/圣度/圣断/生地/生代/生本/生天/生道] n.星期日
9. weekday[文康·德/旦/戥] n.工作日
10. date[旦的] n.日期
[总注:关于“星期”这一组词的音意中,隐含着人类自身十分悠远的秘密~文明的融合。
先简单释义上面一组稍关键点的字词。
文康→传说中胡人神仙名。生自上古﹐长生不死﹐能歌善舞﹐又善弄凤凰狮子。胡人即西方所在,可见自古中西即有相通。
文考→周文王死后﹐武王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
文昌→既是星座名,又指代星神。
文魁→文星和魁星,即主文运之星。
从音韵上考,“文康、文考、文昌、文魁”的不同皆仅为简单的音变所致(仔细体会即可得),根本上是一样的。但又稍有不同,简单解析如下。
“考”即靠,依靠也;又拷,敲打教化也。故“考”可指代父亲。“昌”者长也,广也,故有昌盛意。“魁”者岿也,伟也,故有高而为首之意。
而“康”者,忼也,慷也,亢也,康壮而又正能量满满。其康壮体现在发音中的“a(A)”上(升),其胸怀宽广而爱众则体现在“ng”上(散)。如此,考、昌、魁的意象就全都包含在“康”中,但也仅为其某一方面,只有“康”的意象是完美全面的。
故,“文康”作为一上古神仙,应该是有凡人原型的。其应是一位全能的人类先民的首领,后人为了纪念他,进而最后神化成仙。“文昌”、“文魁”的出现,也仅是这一传统的潜意识的延续,~追思怀远,纪念先祖,弘扬美德。
其实这种潜意识,是至始至终刻在整个人类的基因里的,~凡生命皆有天然本能的向善基因,能否激发向善而成显性,皆在一念,故曰一念佛一念魔。同时,这种人类整体的潜意识在漫漫的人类史中,其作用往往是有意又无意的,就真的象有“神”的手在左右一般的存在(此方面不做深入扩展)。
而“文考”一词的出现,除过上面的原因外,更有周武王意想自己父亲就如“文康”一样,也是含有一种美好的祝愿。
但week与这些对应谐音,又有什么道理呢?其后再叙。
首先要说的是,星期天的命名确实与星相完全相关,并且中西通用。再深究之,连理论也都完全相通。同时,它不仅仅是光指示日期那么简单,它还是一套完备的历法系统,更是一套完备的、天人合一的社会治理系统。这一整套的东西,现在似乎看不见了,但其实已完全肢解、并散落于后世宠杂的方方面面的人文文化中。
这似乎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归宿,~前进中又蕴含着必然的倒退。“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说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吧。但天道不穷,又似乎没必要、也没什么可伤感的。
星象学,“星期”就是星象相期。“周”,就是环周循环。而“星期、周”仅是后人翻译,week本身的音意及象却更有深层内涵。这个也其后再叙。
先看相关的day的音、意、象。这个在其它地方也多有论述过,这里再做个综合。
day这个英文词的发音其实深刻体现着古天文学的内涵。
时间的准确判断,历法的确立,深刻左右着古人的命运,~因为衣食住行无不与之极密切相关。即便到了今天也毫不例外,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
况且,就是现在的历法知识,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在远古时代就基本已经确立,后来人发展变化并不大。反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好多人却对之并不了解。一个原因是不怎么用,二个是外求大于内求,自我物化严重(整个社会如此)。但这样却导致不自觉的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生命的本身和本真,其实这也是倒退寓于进步之中的一种。
人类真正的历法,也可以说真正的文明,始于对日影变化的规律性掌握。
对日影的精确测量,源于日晷的出现。而“晷gui”的发音和day完全相通(晷者轨也~与太阳相关的“轨”),仅为简单音变所致(d/g音变)。同时,在记录日影长短时会有刻度,叫做“晷度”,记录叫做“登”记,而等待日影或者等待记录叫做“等”、“待”。而“度”、“登”、“等”、“待”的发音和day完全接近,且都可以表示时间,本质上也根本相通。如度日,年度,登时,登日,皆与时间相关。
“旦”,即是日出之意,和day音意更完全相通。“天tian”的发音其实即是“旦dan”的转音,只是属于二次音变,和day不是太象罢了,但也完全相关。
而“戥deng”,本意指星,后来转化为指代刻有小星的小称,用来称金银珠宝这些细软及药材,叫做“戥子”。而“登、等”在古时和“戥”又是通假的,且指代天上的星星。
而“在”呢?“在zai”和day也发音极为近似,且音意也完全相通。我们看清宫剧看多了就知道,喊宫女叫“常在”,这个“常在”意思就是一直呆那里随时准备伺候人。但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查查字典就会知道,“常在”还有“长久存在”的意思,而长久存在的就只有时间,上面的“常在”也是取这个意。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仙人名,同时还是道家所谓的脾神名。这种神仙性质的“在”必然就和“天”、和“day”完全相通了。
“在zai ”和“day”相通,而zai→zi→ri又存在这样一条音变路径,所以,实际上“日ri”和“day”也是相通的。只是属于二次以上音变所致,不再明显而已。
“德”,方言念“dei”,这是时间观念在社会学领域的延伸和映射。日月有信,时间无欺,这是最大的德性,与天地齐。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五德始终说”,也是基于这个基本道理。
另,祭,戒,吉,对,等发音也与day存在变音相关,不再进一步展开。
那么这里必然的有个疑问:day和日“晷gui”相关,从而衍生出后面一系列相关,难道没有出现日晷前就没有day这个发音了吗?
回答是肯定的,在没出现日晷前必然早就有“day”的音意存在。不但有day,还有night。night和“难nan”、“耐nai”皆相通,意指在夜里艰“难”的忍“耐”,~时间难耐还在其次,主要是有野兽相侵。实际上“耐nai”在有的方言里发“ne”音,“ne”再二次音变就会有“夜ye”的发音。
当然,“夜ye”的发音意象里含有万种相关,上面所列仅为其一,~任何一个发音里都会有万种相关,任何一个和发音无关的现象里也都会有万种相关,这种没有尽头的关联本身即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存在方式。这种存在的本质即是曾经提到过的“神性存在”。即便拿“蝴蝶效应”对这种万有关联来做解释,也还不到理解的万一。
如“夜”还有气机“内卷”(e)收敛的意象,也有“惊恐”(e)外溢(y)的意象。但无论如何,“夜”和night的音意关联必然是存在的,而如何从ai→e,又如何从n→y,如果从“音”的演变角度深入研究的话,那么远古人类的迁移史,甚至人种的演变史,方言的演变史,文化的关联史,其实应该都是包含在其中的。这便是语音的全息性,如同一面镜子,映射了人类过去的一切,包含了一切,甚至映射了未来,包含了未来,~尽管未来还并没有来。关于映射未来的表述,后面会有提及,暂且不表。
上边顺带谈到了night,那day是个什么情况呢?
即便“日晷”还没有出现,即便人类处于饮毛茹血的状态,即便是才开始学说话,但作为人也必然有意识、有感知。当看到天亮,看到日出,肯定知道那是个圆“蛋day”(蛋dan~day本质上音意极为密切),~天上的“蛋day”,发光的“蛋day”。太阳是白天的“蛋day”,月亮是黑天的“蛋day”,~白“蛋day”+黑“蛋day”就是一个整个的24小时的“蛋day”。同样,太阳、月亮是大“蛋day”,而夜空里的星星则是小小“蛋day”。实际上,象汉语的“点dian”,英语的“dot”,也是和星星样的小小“蛋day”的音意衍化存在着密切相关(同样也仅是相关性之一)。
如此,即便“日晷”还远远没有出现,但早就预示、预言了“戥/登/等deng”的音意必然的和星星相关(见前所论)。也必然的预言了日晷的“晷”必然的发“gui”的音,~不仅仅是d/g(day~gui)存在音变,同时“gui”和“滚gun”音相似(不同在于i表物质,n表状态),而“滚”正是“圆蛋”的本有特征。
这种预示现象,其实就是意识的预演性,或者映射性,~既映射过去,也映射未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就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概括。这种现象也可称作是气动、或者象的预演性、映射性。因为气动,或者象,本身就包含有广义的意识在内,所以它们都是一样的。
但这并非是“宿命论”的翻版。“宿命论”本质上是一种先验论,是笃定一定发生某事或某种轨迹。而这里的映射论并非是先验论,也并不笃定一定发生某事或某种轨迹。但它笃定发生、发展一定在某个方向,然而在这种方向下可以有一万种可能事件和一万种可能的轨迹。而这所有的可能事件和所有的可能轨迹,能积聚到同一方向,全是因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类聚”原理。
这就简单的回答了上面的疑问。但同时又有了新的疑问:蛋,英语里不应该是“egg”吗?为什么非要是汉语的“蛋dan”和day硬凑?
这里我要说两点,首先就是在前言里和其它多处论证过的:人类所有的语音差异都相当于方言性质的差异。这是从哲学层面的大方向上的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二点,这里边存在“事物存在状态不同”及“地域差异”的双重影响。下边逐一分析。
“事物的存在状态不同”,~同样的原理其实在其它地方也多有论述。但在这里也很简单,非常好理解。egg/day,两发音中其实都有/e/的音(day中的/ei/本质是两个单音的组合)。/e/其实就是蛋、卵的意象。但太阳是奋力向上的,~想想戴帽子是“dai”,骑马,马儿奋蹄也是“daidaidai”。所以,在/e/前面加个/d/,就是太阳这个“蛋day”了。但真正的蛋、卵,永远也不可能飞天上去,永远是要下下来,且永远是要“搁ge”在地上或窝里,~而“搁”就是g。所以,在/e/后面加/g/,egg,就是真正的蛋、卵了。
实际上,说的这些也包含了造音及造字的原理在里边了,~但本质上,这不是“造”,而是人类天生与来的本能~感知的本能。可惜我们的本能却在逐渐退化了。而我在思考、写这些的同时,你在看、理解这些的同时,其实我们都是在让自己的本能回归。而本能的回归,从本质上讲,也是“神”性的回归。我们说远古人类~我们的祖先,是通神的,感觉好像是开玩笑,但却应该是存在的。
再说地域差异问题。仍然,东方显阳,西方显阴。阳者升,阴者降。西方的egg在东方不会再是egg,即便它仍也是egg的存在(实际上也不是egg了,只是看着是。后面讲)。但受阳升的影响,人的气机、意识,这时候看egg就不再是egg了,尽管它还是趴在地下,但人的“眼”里受内在向上气机的冲动,已经着了“魔”,非要把趴着的想象成要往上窜、要“飞”上天,于是就象英国人看太阳一样,成“蛋day”了。这样,英语里就和汉语一致了,针对太阳,英语里“day”就成了汉语“蛋dan”的发音。
上边说的东方的egg本质上也不再是egg,虽然还趴在地下,虽然如果化学检测的话成份也会完全一样,如何理解呢?这是因为东方egg里的气机是向上的,和西方的egg气机完全相反(人的差异也是一样的)。因此,它成了“蛋dan”,而不再是egg。也所以,“蛋”和egg,既是一个东西,又不是一个东西。连西方的hen和中国的“母鸡”也既是一个东西,又不是一个东西。就和一块冰和一杯子水的差别一样的道理,~尽管成份检测起来也完全相同。但不同处却正就在相同处。
如此看来,上面所讲,人象着了“魔”,眼里非要想着egg要“飞”上天,于是才有了非得发“蛋dan”的音,~这似乎就有问题了。因为egg确实不再是egg,而是“蛋dan”了。到底是人心固然所想,还是“蛋”的的确确是“蛋”,从而引发了人的意念互动呢?尽管这种互动无法察觉,但别忘了前面所讲的“万种联系”。
如此,连惠能的“心动论”似乎也有问题了,~心动非心动,而是必然要动。这样,这就很有意思了,但这里不想就这个问题再继续讨论。
还有个问题,既然东方能把egg“魔”成“蛋”,那西方按理同样也可以将太阳day“魔”成egg不是?按理,是成立的。但这里存在量变质变的问题,~太阳是万物主宰,如果太阳也egg了,那就意味着一切将end。所有人类,在大“蛋day”面前唯有崇拜,而非其它。不然,Sunday也不会有“上帝”的谐音出现,~而“上帝”一词似乎真的来源于这一词汇(早在《易经》和《诗经》中就有出现,这个无关翻译,而是远古大迁徙后,人类记忆的遗留痕迹)。
上面所讲,其实也是一种铺垫。因为没有这些认知,根本无法理解古人对自然的那种崇拜之情,以及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畏,~而这一切皆是源自本能,以及自然的“神性存在”。下面开始正式进入正题。
既然“星期”和星象相关,那就将相关星象及其对应(包括谐音、西方相关诸神、寓意及五行、中医相关等)先做个简单列举。
土星 Saturn→刹土/桑土[散体/散袒] [农神~Saturn~散体(土以松散为本)/刹土(来自佛教梵语,意指众多田地)]→星期六Saturday[土星~配木/辛]
木星Jupiter→青陛特(即青宫牛,绿主春主木)[澄碧/醇碧/寸碧/翠碧/重碧/净碧/春碧/春圃/青碧/青陛/碧堂/碧苔/碧天~以上均为发音相关及衍化] [古罗马神话~三代神王(主司天界,又为雷神,而惊蛰在春)~Jupiter朱庇特(青陛特,“特”为牛的泛称,又指公牛,而该神又恰公牛和鹰是其标志,由此可见,汉语的由来及语言间的谐音值得深思和深度探究)][古希腊神话~宙斯Zeus~主事/主司~木性主长故主事][古罗马神话~Cupid丘比特~小爱神~木主情绪、主情爱→和"朱庇特"虽不同,但鉴于发音相似,可认为他们具有相通性]→星期四Thursday[木星~配金]
火星Mars→毛神(氏)(毛主温主火)/马神(士) [战神~Mars玛尔斯~马神(战马,午马为火,马性烈故)]→星期二Tuesday[火星~配土]
太阳sun→上/尚/生/晒[太阳神~阿波罗Apollo~阿跑/阿扑拉/阿扑梭/阿扑楞/阿扑鹿(太阳神实际是只鸟~“金乌”)~意指时间/太阳~崇拜]→星期日Sunday [为阳精~太阳]
金星Venus→威能氏(神)[爱神(又美神)~Venus维那斯~威能神(给威杀者赋予爱,有感化之寓意)]→星期五Friday[金星~配火]
水星Mercury→[末/沐·空日][沐日~休假日][神使~Mercury~沐(空)日~以欺骗/偷盗著称(闲散生罪恶)]→星期三Wednesday[水星~配木]
月亮moon→蒙/梦[月亮女神(又狩猎/助产/植物保护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太阳神之姊)~阿托梦氏(神)]→星期一Monday [为阴精~太阴]
注意,上边不是按星期顺序排列的,而是按七星离地球的远近顺序排列的。这个后面再说。
鉴于上边提到了太阳神“阿波罗”,及木星Jupiter中“-ter~特”,等的谐音对应,现做若干相关插述,~可能很长,请耐住性子。
象捷克首都名为布拉格(英语:Prague;捷克语:Praha),即为太阳镇之意(布拉即扑拉,格为镇~格/镇存在音变)。
罗马城Rome,即为“日母”(太阳)城之意。而吉普赛人(自称罗姆人Rom),罗马尼亚(România),罗姆苏丹国(Roma Sultan),等等之间也大概率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日母”到底是什么呢?日母即指东方日出之处。这就成了一个严肃、重大而又奇怪的事了。也即,生命的确是产生于西方,产生于非洲大草原,这个不会假。但却有很多语言方面的证据显示(不光Rome这一个),人类有对东方的遥远记忆和怀念。这就不能排除人类有再从东方中国之地,向西回迁四散的可能性。
阿拉伯Arab(阿拉伯语: ),实际上为太阳湾(人/族)之意(快速连读又为“阿跑”音~见上面太阳神解析;“伯b”为泊~湾;沙漠之地为阳极,“扑pu”极阳音,又在“a”阳音之后,受极变规律影响自然发不出来,天然的本能丢音,而“易卜拉”,因“易yi”为阴,就又出现了,~此理玄之又玄,需要中医和音韵学交叉)。
而由德国人,冯施洛泽,在18世纪创造的词汇“闪米特人”(阿拉伯文: ,拉丁文:samium;德文:Semiten),用来指代民族语属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人群,其灵感来自《圣经》诺亚的长子Shem(闪)。其实Shem就是“沙漠”之意。而这个新词“闪米特Semiten”,无形中又就指出它的内涵是“沙漠特”~沙漠(骆)驼(汉语里“特”可指代一切畜类)。
关于“特”,象欧洲大地上的东、西“哥特”人,就是“歌特”~马背上的歌者。
还有《圣经》,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欣~此处之“卜拉”发音见上解),~“伯拉”、“卜拉”均是太阳之意。亚伯拉罕,“亚”即“俺”,“罕”即“汉”,也即“俺太阳汉”,~自称太阳神或太阳之子。
而阿拉伯世界的先知继承者们“哈里发(Khalifa)”,其实是“阿拉娃”的转音,也是“太阳娃”之意。又象上海人的“阿拉”应该也自有深意。
但阿拉伯语的“神”称作“安拉”,除过有“太阳”之意外,同时又有“安乐”之意。这个音意本身即是太阳内涵的衍生,这又延伸到了别的方面。
又比如,战神~Mars玛尔斯~马神/毛神,月亮女神~Artemis阿耳忒弥斯 ~阿托梦氏(神),是不是比拗口的直硬翻译来的舒服的多?
实际上,世界上的所有语言和文化,即使不一样,也皆完全相通。而蹩脚的翻译完全隔断了人们想深入去了解和理解的兴趣及“神”根,从而人为的挖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显然,这中间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说到“太阳神”相关,其实不光提到的上边外国的那些,我们就是连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相关的那些部分都无法正确解读。这个似乎会涉及好多,说到哪里是哪里。
最明显的就是“后羿射日”(其实为“大羿”而非“后羿”)。这其实和后世历朝历代的消番内乱毫无二致。那么多的考古学家竟然不知道“太阳”在古时代表着什么。更有甚者,竟然真的从天象学角度找寻证据,说是可能发生了彗星群撞击地球事件。而我们的教材也是这样教导着学生:“后羿射日象征着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这个故事让我们学到了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今后应该做事坚持不懈。”
还有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传说版本众多,成员多有出入),其实都完完全全的是太阳神。而且五帝还分东南西北中,且还配有青、赤、白、黑、黄五色。而这五方五色又恰恰是相关部落的空间坐标分布。不能文而化之,想解读历史,尤其上古神话史,难矣!这也恰恰就是当今教育缺失的地方,~对传统忽视、对个性抹杀的必然结果。
“五帝”中就有炎帝和黄帝,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其实也就是说自己是太阳后人(这不同于“太阳教”)。但由于教育存在的问题,导致世人的心性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如今再说“炎黄子孙”,绝不会再有一人会想到“太阳后人”这样的理念。
这样的理念,源于对自身的追问,对历史的追问,乃至对未来的追问。如果没有正确的自然观,必然不会产生。没有对自然该有的敬畏心,也必然不会产生。而机械的唯物主义教育(重点在“机械”~物质决定论之唯物论必然导致唯经济论、金钱至上论等),便是将对自然的敬畏心和感恩心连根拔起的最原始的罪魁祸首。如果对自然没有敬畏心,那么必然对人也会没有敬畏心和悲悯心,那么必然乱象丛生,“末世”必然加速到来。
而我们现在喊的口号是“龙的传人”。这话本身也没错,但相对于“炎黄子孙”就差了一截~差了对先祖追思怀远的情怀,反多了虚大的荣光感;相对于“太阳后人”就更差了一截~差了对自然的敬畏、感恩和对自我来处的追问,却多了膨胀的自豪感。
龙图腾虽自古就有,但完全上升到“龙的传人”的口号高度,也仅是抗战时期的事,~它是爱国热情和政治需要结合的产物(闻一多等学者宣传推动的结果)。
“龙”自古以来即为十二属相之一,与其它动物平起平坐,并无特殊。要说“龙的传人”的话,也仅是历代皇家的专属而已。本质上,“龙”也仅是民族或者部落大融合的产物和象征罢了。
说到族群融合,却没多少人会想到上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形象变迁也是融合的结果。
道教中有将三皇分初、中、后三个时期(此为版本之一)。初期还皆人形;中期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期天皇伏羲、地皇女娲皆人首蛇身,而人皇神农则牛首人身。
这说明什么呢?必然是发生了部落融合(这样简单的思想,考古界及传统文化界似乎也没有人发出)。可谁又是人?谁又是蛇?谁又是牛?
因为中国自古便有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所以这人便必然是女娲、伏羲一族(相传两人兄妹,属同一部落,燧人氏分支)。
据考证,伏羲、女娲时代据今大约一万年上下。而造人传说的开始,一般的便是人类史~准确的说应该是可记忆史的真正开始。可见,人类系统性的历史记忆最多也就一万年上下。在伏羲氏之前,便是另外长达1~2万年的有巢氏和燧人氏部落时期,但人类对这断记忆却只有片断性的。
在女娲之前也有个造人传说,~盘古开天。而在燧人氏时期的早期,有一分支部落叫“盘瓠hu”,他同盘古应该是同一人。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但从音韵学角度来考察应该没有大问题。又传说盘瓠为一条狗,而狗为“戌”,戌者在西北位(从内陆方位言),而燧人氏就是在昆仑山及西北一带发展的~实际上这个地方也是后面的伏羲、女娲所在,这些也都是互相映照的。
对上古很多传说中的有效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而这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且很多有效信息反在最不起眼、最容易忽略处。
盘瓠虽远在西北,却成了云贵川,甚至浙闽一带人们口中的祖先(这也是上文言站内陆判断“戌”方位的原因,不同于下文从伏羲视角判断雷泽所在的情况),可见其真的是开天辟地、开枝散叶了(通过征战),也真的是要比女娲久远的多。因为到女娲时期,其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人首蛇身了~也即有了融合产生,而蛇是在南方多见,可见到她那时中国内地已经是人烟遍地了。
蛇多出现在南方,而离女娲最近的也就是湖南湖北了(但后期受神农氏控制,图腾可能有从蛇变牛,或者两者同存),所以楚人对女娲的记述最多。传说华胥氏在雷泽履巨人足迹怀孕,经过十二年漫长的孕育在西北高原生下了伏羲(其实大概是在雷泽之地历经了十二年的战争)。雷泽,显然就是东南之地,但这个东南方位并不是我们今天站在中原大地所感,而是站在八卦的创立者伏羲的角度,以他为中心所感的方位。这也就是所谓的视角效应。立足西北,所谓的东南,最近的也必然就是两湖和四川一带。故,伏羲和女娲皆以人首蛇身形象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本质上也是人类史的另一种呈现和记述方式,且来得更为真实。
而显然牛是农耕民族的标志,所以牛便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一带(应该也包括两淮两湖,因为牛为“丑”,此地历来名“楚”,而“楚”的来历应源于“丑牛”之说,因为从音韵学来讲“丑/楚”同源。古时河南有象,故称“豫”,可以从语言现象学角度作为证据支持这一说)~此也即人皇神农氏所在。而人皇是牛首人身,这便是神农部落征服了西北的女娲、伏羲部落,~谁是头,谁便是征服者、胜利者。由此可见,女娲、伏羲某种程度上讲,反是入侵者角色的存在(先攻雷泽,后攻中原,反败于神农部落,并被完全吞并)。
燧人氏、伏羲,这些西北部落,实际上应该便是历史上一直称作的胡人~羌戎族。胡人便是胡子,彪悍,土匪一样的存在。但他实际上是游牧民族(如匈奴~活跃于蒙古、欧洲,匈者熊、雄,奴者努,故匈奴乃高原上的熊或英雄,似与南俄罗斯和蒙古相关联。这些少数民族的叫法前后都不一,但大致都相当)的一种退变。这也是由西北高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的地理区位决定了的,~他既没有广阔的草原,也没有农耕民族肥沃广袤的土地,所以他其实一直是半耕半牧的存在。
说他是游牧民族的退变,因为他本身就是入侵后的游牧民族在当地成千上万年滞留后演变的结果。
说到入侵,盘古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入侵者(燧人氏分支),~实际上,华夏族群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史前入侵中融合定型的。
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炎”帝代表的是以羌戎部落为核心的西北势力(炎帝为神农部落战胜伏羲部落后的统治“代表”,~炎帝属火,应在南方两湖两淮区域{但两淮应被蚩尤部后叛乱割裂,故才有两者之战的传说,但此仅为一说,因为或许蚩尤才是楚地真正的先祖},西北仅为征战后瓜分所得,为其后期势力范围之一),“黄”帝则代表的是以河南为核心的中东部及偏北部势力。而中国自古就有东夷、南蛮、北戎、西羌的说法,所以要是再细推的话,会发现无论黄帝还是炎帝,其势力的来源皆来自于史前的入侵(炎帝为西北势力的后期代管者,西北本自燧人、伏羲,但败于神农。炎帝、黄帝曾皆统于神农,史称两人为亲兄弟,其父少典,不足信,也仅止于神农联盟关系而已)。
前面已经说了,西北势力(来自燧人、伏羲)本源自早期的游牧民族入侵形成。那以黄帝为代表(来自有熊、神农)的中东部势力呢?只要想想有名的“涿鹿之战”就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涿鹿,位于河北北部的张家口,非常偏北的位置。可再联想,不由得就会想起后来北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实际上,完完全全是同一个地方所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拿后面的历史推演前面的,反而应该会得到更接近史实的结果。
不同的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北宋对垒的是发起于东北契丹族的辽。而黄帝面对的是核心势力在山东一带的东夷蚩尤。可人在山东,战场为什么会开到河北的最北端且接近东北的地方呢?没有人去细究这个问题,唯一能讲得通的就是,蚩尤和辽国人一样,也同样是发源于东北契丹族的入侵者,且势力范围长期扩展到了山东并牢牢控制。
无利则无争。黄帝与蚩尤能大战一场,必定有某种原因。别忘了,黄帝又叫有熊氏。熊是什么?不就是东北的黑瞎子吗?所以,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黄帝和蚩尤一样,同样发源于东北的契丹,也一样的入侵到中国内地,且长期立足(一般的并非一代人完成,且在史前应该已经就完成入侵,融合为神农一族。所谓的炎、黄、蚩尤、燧人、伏羲、女娲、神农等等全仅是族群名号,并无特指,同一个族群的首尾相差成千上万年都是可能存在的,想具体到唯一指向性的某个部落首领个体,一般是无法做到的,对于有特指的史料记载一般情况也不必采信,包括《史记》,但对事件可做参考)。而蚩尤则相当于黄帝的后院,他反叛了(也曾反叛炎帝,似乎从炎帝手中割裂出两淮与山东,~但又似乎蚩尤一族才是最早的先祖和老大,只是后来衰落被取代了,历史总是无情的),才引发了黄帝忍无可忍的征讨。
另,在Chinese一章及前文都有提到,“丑/楚”相通。而“蚩尤”快速连读本身就是“丑chou”的发音,~湖南、湖北的方言“丑”,其口音也是“蚩尤”的发音就验证了这一点。所以,楚地为何命名为“楚”,蚩尤为何叫“蚩尤”,都是和“丑牛”的概念完全相关的。故,蚩尤也许是更早的存在,是华夏的先祖,更是楚地的先祖,是神农的最前身,~虽然也是从辽地契丹入侵后衍化而来。所以就连云贵川及苗裔后人都言蚩尤为其祖先,也就不矛盾了。至于和炎帝、黄帝之间的争端及势力范围的变迁等等,看着矛盾,应该也是不同时期的氏族关系堆积到同一个名号之下所致。所以,这些上古名字一定要意识到仅是名号,是不同时期、不同个体但又同一名号的总括,并非具象个体的具体事例。
还有,蚩尤还同时是牛图腾和鸟图腾的首领。鸟图腾也属于蚩尤,“牛/鸟”发音又极为相似,最最重要的是古人眼里太阳就是只鸟~“金乌”,这中间信息量巨大。又比如,小男孩的生殖器,口语里大人也常打趣叫“牛牛”、“鸟鸟”,所以这中间还有生殖崇拜的影子。相关的东西太多,只是无法在这里展开了。
关于“契丹”,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西方曾称中国为“契丹”。可见,契丹人不但入侵中国,也大概率还和成吉思汗一样入侵过欧洲(历史上有过匈奴入侵,将欧洲搅得天翻地覆,也可能是将匈奴误认作契丹,但其实两者应该本就是同宗同源)。
契丹,契者骑也,丹者旦,东也。故契丹也即东方的骑马民族,所以在西方人眼里一度看作是中国本身(实际上是由西方掠骑者演化而来,和西方是同宗同源的),其彪悍也可见一般。但实际上,他和羌戎一样,也是半耕半牧,同样也是游牧民族入侵退变所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中国,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即广袤的欧洲和蒙古草原上的活跃者~最早应该兴起于南俄罗斯草原,也叫东欧大草原,上古活跃于中西亚、印度和欧洲的雅利安人应该也与之同宗同源)在陆地上的入侵路径就只有西边和北边两条(还往往有两边同时入侵的情况,这也便是长城产生的原因),且总会有入侵后滞留演变的。
这种入侵,不光燧人氏(燧人、伏羲、女娲一族)和有熊氏(神农、黄帝、炎帝、蚩尤一族)及其后代和分支,在好几百万年的史前史里不知有几,~但均被一层层、一批批的吸纳同化,就象个无底的漩涡。
几百万年,这又是在说什么呢?因为在东北考古到的古人遗迹有200万年上下的。目前人类挖掘到的最早的类人化石在非洲,大约有七八百万年。而发现的最早的智人化石,距今大约400万年上下。
七八百万年的发源史,400万年的智人史,而人类目前连神话传说算在内,能确认的完整成体系的人类史记忆也就区区1万年上下。就连各种模糊的人类片断记忆算在内,上限没有超过3万年(3万年集体记忆极限∽连神话史也才顶格三万年,当然,是实物考证和神话对比得到的结果)。这简直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往前看几百万年,再往后看几百万年,任何人类连记忆的影子都不会有,就连各种所谓的神都没有资格出现在其间,彻底的一片暗黑,~这是怎样的一种虚无啊。
记忆极限,可能会有人不以为意,觉得有了文字,有了书籍,有了高科技,定会更长久的保存。孰不知,时间越久,垃圾越多,反将真相淹没(还没考虑可能的灾难发生)。就好比现在的我们,并不能知道“卜拉”的发音就是指代太阳,而月亮神就是“阿托梦神”,也更不能知道中医的起源,以及中医是什么,这才区区一万年的时间。
400万年的史前智人史,人类完全到过了所有能到的地方,且反反复复的去,并留下痕迹(人种也即人类肤色的改变,以及语言的彻底改变,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但完成的时间单位必然的是以万年甚至十万年为起点的)。一开始大概是自由的迁徙,但到了后来必然的伴随激烈的冲突和战争。
想想成吉思汗,在短短一二十年里就能从最东方打到多瑙河流域,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个成吉思汗?且这种流动必然是双向的,甚至会是多向的,人类必然得到了充分的交融。
中国的史前史(这里将神话史也算在史后~但正史是不算的),就按200万年来猜测,假设每一百年发生一次大动荡、大冲突,也有2万次(会有人说没有铁器的时代,能激烈到哪里,这里一个涉及到相对性,二个没有铁器的时代可能会更为惨烈,对此不加讨论);按二百年一次,也有1万次;按五百年的极限值来看,也得四五千次。在这数百万年里,上万次甚至更多的大规模的战争冲突及交融中,人类区区1万年上下的有限的集体记忆已经不再算什么了。
史前的中国就是在这无数次的毫无记忆的入侵、融合中不断自我内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肤色、语言(环境、气候因素为主导),从而定型。而留下的记忆,包括神话传说,也只是史前史的必然结果(非因结果而结果,只是记忆受限,只能到此程度),而非历史的开端。因为整个的可记忆史还不足整个人类史的1%。就连创世的神话(盘古),造人的神话(女娲),也只是记忆的上限,而非历史的上限。但需要说明的一点,上古的神话并非有神迹,但也并非是捏造,只是历史的另一种呈现方式罢了。
人类将自身史前史的结果当成了现今历史的开端,无论中外,~标志便是造人说的产生。造人说是什么?造人说是话语权的绝对拥有。而话语权天然的包含两部分,~话权和语权。话权的核心便是武力,语权的核心便是文明。有话权而无语权便只能是自说自话,有语权而无话权便只能是有心无力。所以,话权是“首”,语权便是“身”。
但要注意,造人说的初衷和目的,均是为了彰显自己、抬高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至高无上的真正的人、上天的使者。所以,当伏羲、女娲的头为人首时,其话权和语权便同时拥有了,而蛇身仅说明是一种附庸(雷泽区域)。而神农为牛首人身时,则说明其仅有话权(武力征服者),而语权却让渡给了伏羲、女娲一族。古人还是比较诚实的,并没用强权去压制一切,而是承认现实,~这其实反是一种至高的智慧。不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到什么时候似乎都是真理。
可伏羲氏有什么资格让神农氏让渡语权?来看看伏羲氏都有什么:发现河图,创先天八卦,创造文字;教人们结网渔猎,饲养家畜,烹调食物;改变婚嫁习俗,结束群婚制(对此存疑,应该是不存在的,群婚制最早应出自吕思勉先生的观点,但不合常理,此处不做展开);发明乐器埙、瑟,创作歌谣……
不说别的,就光创造文字一项就可与天地齐(八卦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且是更高级语言)。难怪有人称伏羲为东方上帝。鉴于有这么多的好东西,传说女娲造人也是必然的。神农虽然战胜对方,让渡语权也是必须的。
拥有了文明的钥匙(天文学与文字是根本,而河图、八卦即根于天文学发展),便拥有了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利,便会从骨子里生出某种优越感来,并让其他族群感到自己的卑劣,进而让所有人对知识、对文化、对文明产生出崇拜。但似乎又并非一直是这样,只是从女娲造人说开始才这样的,~也即由她凭空的捏出了个为人的“标准”,也即向伏羲族看齐。当然,这种造神运动也可能并非由他们自己所为,但无论如何,事实已经形成,是一样的效果,~且主动接受更甚于被动接受。
想想伏羲、女娲并未和中原族群融合前,大家的图腾就都是各种动物形象,并以之为自豪,且个个敦厚纯朴、怡然自乐。而自从他们融入进来(从入侵开始),图腾里便加入了人的元素,比如人头蛇身,牛头人身,~并且全世界独此一份,国外的国腾也和早期的国内一样,几乎没有出现过人的元素。加入人的元素也无妨,问题是大家都是动物植物或者其它标志,凭什么就独独你是人的标志?是人的标志也无妨,但一旦摇身一变成了人类始祖,和造物主的身份联系起来,一切便悄悄的发生了质的变化,~上面谈到的那种心态便在强权的推动下逐渐显现并不断得到巩固、强化。
实际上,神农氏的牛头人身的形象正是这种心态存在的集中表现,并一直影响至今,且还要继续的影响下去。
按理说,这是好事,~崇尚知识,崇尚文明。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中间的矛盾性,~从历史深处刻进了民族基因里的矛盾性,也即“话权”和“语权”的彻底分离。
牛头,正是强权,或者说,代表着非理性的强权和话权,容易自说自话,因为不是人头。人身,正是理性语权的潜意识,但因处于牛头之下,往往容易受非理性强权的压制或错误指引,所以常常无语。
想想孔子曾经的处境,一生游历列国而终无所得,这便是华夏族群底层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万世的写照。但一旦某些底层或者某些知识分子,因某种力量推动,从而上位,又会如何呢?~角色互换,重新进入新的死循环,永世不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被当局治罪,已得到疏通可以出狱,却为了所谓的“正义”二字一心向死并赴死。还有坚持日心说被烧死的布鲁诺。西方这种为“正义”而献身的知识分子很多,中国却几乎没有。
但中国的是什么样的多呢?为了“大义”或“义”而赴死的多。仅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意境,~西方为“理”,东方却是为“情”。因为有“牛头”在上,灵魂已经出走,难得有人知心,一旦有之便可为之死生。但更多的知识分子却是既没这个机会、也没这个决心,便只好变作犬儒苟活,~儒者儒弱也,此乃真实写照。但更有坏了良心的,历朝历代皆有之。而今之世,专家变砖家,仅为个“钱”字者,却比比皆是。
同样的,这也是从古至今中国的文明发展的真实写照,~因为是牛头,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引领世界的科学发生。至于所谓的四大发明,那也只是约瑟夫的自说自话,而我们却当了真。
这难道真的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吗?也许并不是。答案也许就藏在教员后半生费尽心血努力,却失败了的尝试中,~尝试从国家层面、从政治制度层面的制度设计中解决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这里不说也罢。
上面提到的问题,其实根源还是和大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环境,对人的气质、基因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形成整个民族性的影响。
实际上,整个华夏的大地理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个天然的封锁态下的。陆地上和外部的出入路线也主要就是长城上的以东部的山海关,北部的雁门关,西部的嘉峪关为代表的九大自然关口。在整个人类长期的迁徙和争战中,奔驰于欧洲和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无不到处冲撞。实际上,华夏的先祖也正是由他们一批批的从那些关口侵入进来并演化所致,只是时间过于久远,几十万几百万年的演化,从而改变了人种、改变了语言。
想要说的是,这种环境上的封锁态最终会映射到心理层面,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念上即便再怎么谈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也仅是缓解而不能破除(关于解放思想,似乎说的不是一个事情,但其实又是一个事情,这里不做展开)。中国人总是喜欢跟风并讲极端,一谈封锁、封闭就是闭关锁国,或者如何如何,总是上纲上线,只能说是缺乏哲学素养罢了。所以,最终的问题将不在于如何破除,而是如何利用它的优势并产生出优势,~而这种优势就是独立自主。一旦丢失了这条原则,便是对自身民族性的自我否定,便将是走向民族瓦解的开始(彻底瓦解是不可能的,但社会动荡却是极为可能的,值得世人永世警惕)。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崇尚“拿来主义”,说什么世界工厂,重在分工合作,以致出现了很多的“卡脖子”现象,~这便是忽略和丢弃了刻在民族骨子里、基因里的内聚、内敛的民族性的必然结果。所以,凡事皆有两面性。如果一些政策没有从哲学层面搞清楚就用于治国,将会是灾难性的。
上古时期,这个环境一旦进来,基本就再也出不去。因为关外总有游牧部落如同野狼群一样虎视眈眈的存在着,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封锁。但一旦进来了,肯定再也不想出去,因为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环境安逸,总要比风餐露宿的骑马游牧生活美的多(当然极端情况下也有外溢的,比如有人猜测印第安先民是外逃的商朝遗族,又如在俄罗斯的“陕西村”,还有清廷时土尔扈特人的西逃及后来的艰难东归)。但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一直往南扩散,直到所有适宜的地方都被人占满,从而达到相对饱和。这时候便会和关外人口形成长期的对峙,~里边也不想出去,但外边的想闯进来一定会遭到强力抗拒。久而久之,便达成一种平衡。但这个“久”,是以万年,十万年,数十万年,甚至百万年为单位的,从此,新的人种、部落便逐渐成型并稳定。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安适而又封闭环境里代代相传下来的古人类,会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安逸乐和(外),敦厚纯朴(内),应该是对这群人最好的写照。古人如此,以致到了春秋时期,楚宋战争时,还发生半渡应击而不击的“襄公之仁”的事例。
可这样又如何呢?如果说不是这种敦厚的性格,而是和狡诈凶悍的游牧民族一样,当有外来的高度文明通过武力征服,并向他们强力展示并教化的时候,应该多是不满和不服,而不会象汉人一样的是羡慕。所以,汉人在被伏羲、女娲一族沦陷的时候,反将其神话成了天人。
西方也有造人说,出自《圣经》,和女娲造人说似乎差不多也是同一时期的事。但我们可以反过来看看,自从神农氏上位后,虽然保留了伏羲文明,但从此却给强权上位者开了智、度了光(以怀柔始、以狡诈终),永远的外圣内王、外儒内法两种手段。从此,文明和权力越来越分离,权力便永远的以伪面目示人。但要说的是,这又并非是谁要刻意为之的,而是在这种环境下必然形成的基因性,也即性里自带。
再反回来看看西方。一个是,既然人是我这个“神”创造的,我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断扩大影响力,进而有宗教产生。但在中国,本质上却是没有宗教产生的。西方发展到最后,甚至到了政教合一,这在东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个是,即便你是“神”,我感觉不舒服我也要“逃”。不然不会有出埃及记。甚至你有神,我也要有神,甚至自己就要成为“神”。不然不会有基督教的产生,又有新、旧教的区分,东、西派的分裂。甚至伊斯兰教也都直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改版。至于印度境内的古印度教,在创世初期,也是各个教派层出不穷,从没有象中国这么安宁。至于中国自古发展的道教,还根本算不上宗教,因为它从来只是注重个人修行,从来没有成帮派的大规模的信众积聚,~从这一点来看,它根本就不符合宗教的定义,更没有宗教的内涵。
西方如此,便是因了大平原、大草原的广袤开阔的地理大环境造就的族群性格。视野开阔,一望无垠,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无拘无束,放浪不羁。动如脱兔,静又如处子。根本不同于汉人的守静而待动。且西方也总是处于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心态。这其实是一种浪子心态,通常又会多了强盗行为和逻辑。但总因其好动,所以不守旧;又能静,所以好深思,而科学出。这便是不同的地理象、自然象,映射出来的不同的心理象、行为象,进而演化出不同的性格。世间事便总是如此,有正便有反,有失便有得。
《道德经》里有说“智慧出,大伪至”,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西方是对外人,汉人的“伪”却是对内对自己。想想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就知道此言不虚。看来唯有从制度设计层面,并利用民众自身集体的力量,加以彻底的制衡,将权力骨子里的“伪”大曝于阳光之下,大概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中国的问题永远会出在那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牛头之上。
上面独言汉人,而不总括言东方,是因为还是有所不同。象朝鲜半岛就天然的具有依附之象,而日本岛却与生俱来的具有骚动不安、总想外逃的象(四面环水的包围之形)。有其象便有其性,历史便验证了这一切。同时也会看到,朝鲜半岛的依附性一般的多为真依附,而日本岛的依附却从来都是权宜之计的假象~就和人假装点头哈腰是一样的,因为其目的在于逃避。对这些就不再过多扩展。
下面需要涉及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说我们的先祖一定是从西方迁徒而来?还有,如果说伏羲氏也是从西方迁徒而来,而他们又掌握了较高的文明,那是不是要说早期的高级文明是先从西方发源而来?
现在开始要进入核心问题的探讨。先说是否是从西方迁入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不必要争论了的。因为已经有了考古资料支持,也即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类人化石出现在非洲,距今大约七八百万年。既然有最初的发源地,必然会从发源地逐渐四散,说中国的先祖也是从外边传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可人类为什么会发源于西方呢?西方之地为金,金主肃杀,金主节律(人体肺主节律,肝木亦参与,一起点一终点耳。但节律至终始成,故言金主)。而节律性正是生命的根本特征,也是生命产生的核心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在“洞”理论里生命的诞生一节已多有说明,这里就不再赘述。
还有个问题,伏羲氏还有很多别的名称,其中就有“庖牺”、“包牺”。古人说“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说是会做饭会养牲口,似乎是这样。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也真的有相关,但这不是这里要讲的。大家可以打开英语字典,查查这个词“boss”,英英释义是这样的:“a person who has a lot of power in an organization”~在组织里具有极大权力的人。想到这个单词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笑出来了。实际上,“伏”和“包”也存在音变,也即“伏”本身就是“包”了。如此,其名字由来也就一目了然。由于很简单,就不再过多解释了。
但这也不是说伏羲部落就是直接从西方立马迁徙过来的,前面还有有巢氏,燧人氏,再加上伏羲氏族自身的发展历史,这中间的年代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甚至是以十万年为单位都有可能。也即到了伏羲氏时,其血统虽源于西方,但受了时间足够的洗礼,已经进化出了东方的基因。
可由于其始终处于边界地带,并没有深入内地而受到深度熏陶,又本身是来自于西方,还是处于关口,和西方民族肯定也有着不间断的非常密切的接触乃至融合,双方文明之间的对话沟通肯定也是基本处于同步的。所以其肯定又有着更偏向于西方文明的很多特征。也即其氏族是一个更偏向于西方些的混合存在。
那早期文明是否就先发源于西方呢?既是又非。这里的早期文明应该说是华夏的早期文明。但凡文明,取决于思维方式。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因了地球自西往东的自转,一升一降,一阳一阴,思维方式也就在这一阳一阴之间,故也就东西方两种。
注意,这里所说的西方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欧美或欧洲,还包括西亚,且主要指西亚。西亚曾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是出自这一区域或与之密切相关。即便现在的欧洲文明也主要是这一区域的上古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西方气阴而内敛,善于钻牛角尖,思维精专而深,故精细的、需要深度思考的科学性内容多产生于西方。而东方气阳而散,如开花散叶般,总是习惯于从宏观、整体、显象的角度把握研究问题(这和前面所言因地理环境造就的内敛、封闭并不冲突,一物之两面,一外一内耳,且必然的、必须的如此,有任何一因素改变必然整个改变)。西方的科学如果没有东方的思维加入则难以有机的整合。而东方的思维缺乏西方的内容则难以深入。而从有巢、燧人,尤其直至伏羲,他们的存在就正好实现了这两点的结合,~这是天意使然。
所以说早期的华夏文明既是产生于西方,又非产生于西方,它是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很偶然的,但又是必然的在伏羲氏这里产生。就像河图、八卦,这首先是需要丰富的天文学资料的(季节、历法)。而象始于古埃及的、古巴比伦的星象学、天文学似乎都要远远早于古中国(现在确认的古巴比伦为五千年前~但从其拥有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和数学来看应该远远不止)。但象八卦等又必须要有宏观的,抽象的,发散的,联系的东方思维方式的综合思考才能最终产生。于是这一切就必然的诞生了,中华文明从此拉开了自己的历史帷幕。
象星期制度,也叫礼拜制度,也叫七曜日制度。据考证,星期制度起源于古巴比伦。但星期制度和星象又是配套的,所以又称作七曜日制度(星期~星之期,本身也有星象的含义)。但考察七曜中的五星命名,其实是和五行完全相关联的。再仔细考察其英语谐音,会发现其间暗合中医的理论。再考察七曜的命名推理,又和太极理念完全相合。
所以,中国传统古文化的根不独在中国(相互影响,前面已论),~这也是前面啰嗦铺陈了那么多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给这里做铺垫,否则会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
但要说的是,这个制度虽然考证源于古巴比伦,可这也是不确切的。对于考古,必须要意识到它也仅只是个参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其实即是冰山理论。而对考古证据及结论的看法也要秉持这一原则。也即你确切看到的某些结果,它的发生、发展、完善则更耗时日,你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到的。虽考证了是在古巴比伦时代,但它的源起也许并不在那里,以及它从源起到成熟经历的时间必然的更远远超过古巴比伦时代。
另礼拜一说本源自圣经,在创世纪篇中就有记录。但同样要明白,它能引用,说明早在更遥远的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再结合上面所说,其实就能发现,写圣经的人自己也不能明白星期制度设置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可见已足以久远。他引用这个也只是个由头,~争夺话语权的籍口。
实际上,任何宗教的源起皆是源于话语权的争夺。就是部分神话(也有更多部分是传承需要)的产生也是源于抢占话语权。比如女娲造人说,要不是汉民族性格的天然的本能抑制(将崇拜纳藏不再外显,也即默默地喜欢~但这同时也造成了前文所述的情形,也即“牛头人身”、话权和语权不断分离的矛盾性问题),必然的会产生出象犹太教、基督教一样的宗教,~但中国显然天然的不具备这样的肥沃土壤。
下面查考具体的星象学相关问题。
七曜,就是七颗和我们最密切相关的天体。日、月自不必说,剩下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而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其余为五行,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是完全对应的。可这却是国外的上古时期,是怎么对应的呢?有可能根本的就是从西方传来,或者一直就有交流、回传现象发生。
下来研究七曜的命名及排序机制。
七曜和地球的关系,从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的:土星、木星、火星、太阳、金星、水星、月亮。
这个排序是怎么确定的呢?一个是大小,二个是亮度,但最最主要的是根据周期,也即同一个位置再次看见这个天体所历经的时间。周期短就离得近,周期长,就离得远。按照周期基本上就确定了远近了。但这个本身是存疑的,也即周期和运动速率也有关系,不光远近。如果离得远,但运动速率快,同样会缩短周期。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它们都同处于太阳系这个同一系统内,速率差异不会太过于悬殊;二个是,所谓的远近和距离有关也无关,这个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了。但无论怎样,其实从本质上讲,这个已经无关紧要了,这个问题在后面再讲。
那这个命名是怎么命名的呢?为什么水就叫水,木就叫木?既然究竟就究竟到底,~所谓的“迷信”,其实就是因为缺乏究竟的精神。
我们把排序再排一遍看看:土星、木星、火星、太阳、金星、水星、月亮、地球。
要研究这个,其实是要从五行的相互关系入手。按照五行的关系,把上面的排列再重新翻译一下:土、木、火、太阳、金、水、太阴、我。
为什么把地球换成“我”呢?因为地球是中心,地球就是“我”。所以从观察者角度而言,地心说也是没有错的,它只是另一种不同的描述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甚至更为正确(哲学角度)。极坐标系就是这种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
接下来再看,由“我”及远,离“我”最近的就是月亮,月亮就是太阴。太阴即是阴精,就和冰块由水所化一样,~所以接下来的天体自然而然必须、也必然命名为“水星”。这种思维其实就是站在终点的回溯或回推,反推来时的路,也和后也要讲的逆行退变相关。
月亮就是月亮,怎么还是太阴,还又是阴精,还由水所化,……本来没准备讲这个,因为再延伸,整个话题就没办法收尾了。但这种思维方式又是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唯一思维方式。而传播中医文化又是写这本书最主要的初衷之一,因此,下面就做个简单的说明。
先要做个说明,水可化为阴精太阴,太阴亦可化水。太阴化水,水再化木,木再化火,这是顺行。而从太阴回推至水,水再回推至金,这既是回溯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是种行为本能,也可以是内修的指导思想(比如道家)。后边的论述中有时候会混在一起,先做个说明。
但凡人的一切物质需求,甚至一切的情感精神需求,都是围绕“我”存在并展开的。其实还不唯这些,就是一切的知识,不论科学还是非科学,都是以“我”为中心的。所以说“地心说”甚至更正确。这也正是“世界”为什么名为“world我的/窝的”的原因。这也是将地球存在简化为“我”的原因。
确认了“我”,那么“我”的存在将成为“我”存在的唯一目的和原因,~那么关乎“我”的所有一切,都将、也都必然围绕“我”的存在而展开。当然,这里的“我”并不单纯是个体的自己,那样理解就太狭隘了。单就这个“我”要详细展开,一本书都写不完,所以也就不再扩展了。
但任何存在总归是要消亡的,就如同吃了要拉,喝了要尿,吸了就要呼,得了必然要舍,生了必然死亡。但关系又都是相互的,所以把上面的话倒过来说也是成立的,也即死了总还要生,舍了又想着得,呼了还得吸,尿了还要再喝,拉了还得再吃(但关系转换后其实并不对等,而是成了一种递进式的生灭变幻,类似于双螺旋运动。之所以说是“变幻”,因为此刻的“我”已经非“我”,任何时刻皆非,既然时时刻刻皆非“我”,那么“我”其实并没有存在过,~这就动摇了“存在性”的哲学根基,这也是一切悖论存在的根源。如果说把这种“不存在性”仅看作是“运动性”,那只不过是粗浅且肤浅的认知。这里边包含着“时”和“间”的分离性、“时的层次性”及“空间的扭曲性”原理。此问题仅做补充,不做深入扩展)。
故,存在的本质即是平衡,~不足一分便离夭折近一分,过一分便离提前衰老近一分。那么,生命的运动便必然成为“找补”的互动(还有“舍”的过程~利他而“互补”)。如此,一切与“我”相关的,围绕着“我”的存在,便必然的成为“我”找补的对象。同样,“我”也是他人的找补对象。而围绕着“我”且离“我”最近的、能为“我”所用的存在便是那个夜里的“月亮”,便是那个“太阴”。它可以是黑(月)夜的黑,可以使我美美的睡一觉,养精蓄锐。也可以是我自己的肉身,没有它便没有灵魂的寄存。也可以是身边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的肉身。也可以是最爱的人,力量总是来自心的温煦。而这“太阴”,便如月夜缓缓流逝的时光,又如寒冰化水,化成涓涓细流,成为滋养生命存在的源泉。这便是“月亮为太阴”,又“太阴化水”的整个意义。
所以这个“水”既是水又不是水,它是存身之本,养身之根,可以是形,可以是物,更可以是关系、是意念。水之意深矣。
可以仔细的想想就能明白,其实任何的生命或类生命的存在都是根植于“水”的,~不唯个人,国家亦是。
就个人而言,终其一生,接触最多,人生含量最多,身体组成最多,最最亲密、亲近,最不舍,影响最大,生死相依的,统统皆是“水”,皆是那个夜里的“月”,皆是夜里笼罩着自己的那个“黑”(“灯下黑”即此意~离得越近越黑,或者言“黑”的都是离得近的,直至进入你的身体、你的大脑、思想,“黑”的看都看不见)。因其离身、离心最近之故也,且离心最近者尤为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月、夜、黑色、水、有形且有用之物、亲密关系,等等皆类“水”、称作“水”的根由。饮食为水,睡眠为水,静休为水,肉身为水,至亲至爱关系为水,资财为水,一切皆养身之本。
关系为水,如父母,生养我者,命理上称作“印”;夫妻关系亦为水;知己相交为水,伯牙断琴是也。此皆滋养心性之水。
资财为水,重在恒产,而非流财。流财如寒冰所化之水,恒产犹如未化之坚冰。坚如冰者乃精之所聚,固然为养身之基。二千多年前孟子就云: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私有制下的恒产多为田产。公有制下则有本质不同,工人之恒产即企业主人之地位,如今却一纸合同消弥。农民本应为田产,但在控制粮价的大背景下,有略等于无,实际上等于被剥夺了。但并不等于无解。粮价可以控制,不要钱都无妨(过去的交公粮制本就如此),不过需要同时夯实并大力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并将涉农的相关产业转移至农村集体经济中来。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城乡二元经济政策的持续打压下,几乎全国所有的农村集体经济都已经灰飞烟灭了,越来越偏离道路,直至开到了沟里还不能自知。夺恒产,而逐流财,久之民必病,民病则国殃矣!
故资财之论在个人,看似仅和个人相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正是前文所论“牛头人身”矛盾性之一种。象这样的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的制衡入手才能彻底加以解决,而绝非个人所能。宣导个人主义,将一切社会问题、制度性问题个人化归因,认为一切皆个人所能、个人所导致,是威权、资本本来所好,也是其浑水摸鱼、搅局并脱责之终极手段,~当然,还有更“终极”,那就是翻覆之间了,悲矣!历史周期律往往就是眨眼之间的事。若干年后,也许会不得不重回教员的探索之路继续探索。改革之功过,多年以后应该也自会有人评说。传统人文的精髓在为政者手里已经遗失殆尽,且甚不以为意,一切皆以西方经济学为基准,却从不思虑水土不服之事,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真是不可说,不可说。
“水”论之于国家,亦国之根基。然国之“水”不唯府库资材、矿山企业、土地等等,而反以人为最。国家本身即类生命体存在,其本在于民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深意即在于此,~其乃为果真之“水”,而非仅为寓意。
水者,万物所本,宇宙之根基。故有曰;天一生水。其意即此。
水论言毕,水意即明。那下来要怎样呢?
水为水,水亦为寒、为阴,水亦为冬。言水为冬,是从季节类象。为理解起来简单点,就纯从季节来言。
冬天下来自然是春,也即水生木。下来夏天,也即木生火。下来长夏,火生土。下来秋天,土生金。下来又冬天,金生水。一周循环完毕。此乃最简单的五行关系,有点点中医基础的就能理解,所以不再过多阐述。
但需要明白,冬→春→夏→长夏→秋→冬,水→木→火→土→金→水,这种循环虽然是一种顺势,是一种成长,但同时也是奔向死亡、奔向坟墓之旅。故古人植入了理念、植入了意识,~倒着来,变成水→金→土→火→木的顺序(但其实更曲折,并非简单如此,答案在后边,此处不多论)。这就叫“阳顺阴逆”,~逆向而生,复归于婴儿。古人说的“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的逆行退变之理也是这个意思。但这并不是随便说说,闹着玩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也每每本能的实行,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即便做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说这是一种生命体的本能反应,是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是古代圣人发现了并总结了一下而已,并不是人为刻意的制造了一个什么。所以前面言“古人植入理念、植入意识”的话也仅是为了方便引入,要深究也是不能这么说的,~因为这一切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这句话需要额外的理解,虽然是来自于马哲的经典语句,但心随意转,念由心生,其实一切都是相互影响的)。只有逆态(熵减)才是生态,才是生之常态;而顺态(熵增)则是死态,是死之常态。如果全都是顺态的过程,那世界早处于寂灭中了,根本不会再有任何的生命现象。但只要还有生命现象,生命体必然一刻不停的处于这种逆态之中(但这本身也是处于双螺旋型的顺逆双态的纠缠态中的,~所谓的“螺旋”源于气机“启合承转”的节律性回溯,DNA的双螺旋态存在即是如此)。
可再返回来,我们又必须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虽然讲不能说“植入理念、植入意识”,但确实又是植入了理念和意识。尽管星象本身它没有生命,五行理论也没有生命,就象纸笔没有生命一样。可当我们用它开始写出文章,当你正好又读到且理解了,那这就形成了流动的意识。所以,星象,理论,他们都没有意识,但可以承载意识,从而成为我们生命的外显。山是山,山不是山,山还是山。
举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冬天天冷,于是生炭火,开暖气;秋天干燥,所以得多喝水;夏天太热,所以找阴凉的地方,或者开空调;春天似乎刚刚好,那就举个农业上的,比如疏花,否则容易大小年,本身也长不好。这就相当于焠火,让温度退回上一层次去(但也并非真回,正如前文所论,乃递进式生灭变幻、双螺旋运动),自身反而变得更好。进一步水深火热,退一步海阔天空。
按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研究五星的命名问题。这次我们由近及远倒过来排:我、太阴、水、金、太阳、火、木、土。
上面已经说到水,水再退就金。金再退就是土,但,这里又出现了情况,需要特别对待。也即金正要退回土,太阳挡住了去路,卡在那里了(在人体就是“心”之所在,天人是相通的)。这并不是人为造成,天象就是如此,太阳正好就在那个位置(金星在东时称启明星,离太阳很近)。既然在那,就要尊重这个事实,怎么办呢?这便是上面所言的曲折之一处。
太阳是什么?太阳是巨阳,是阳之精,万物生发之本(在体为心)。开始我们利用了太阴~阴精(水之精),这次轮到利用太阳~阳精(火之精)了。实际上,这种“利用”正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认可,是一种敬畏,是一种自然观,也是古人行为处事的一种“神”性本能。正如“子路受牛”,接受也是一种德,~舍德是德,得德亦德。认可即是一种接受。
尽管“世界world”都是“我的”,一切皆以“我”为中心,但人不能没有“良心”,不能没有感恩。而良心、感恩的终极投射、映射便是对太阴、太阳(此太阳非彼太阳,但对哲学太阳的认识又源于自然之太阳)“再生之德”的终极认可,于是便必然且自然而然的落点到天、地、日、月上(月、日为太阴、太阳,但太阴、太阳并非月、日。太阴、太阳寓于任一个体中,即如原子、电子、光子,乃至“非有非无”亦是。它们属不同概念)。这也是太极文化、祭祀文化可以产生的基因所在。
理解了这些,便能理解什么是上古崇拜,古人为什么要每每祭祀、占卦求卜,~只为了保持本能不灭故,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警惕,更是“自我中心”的一种让渡和自我救赎(所以人不能、也并非总是以“我”为中心),否则终将自我毁灭。所以,一旦迷了本性,并以“迷信”冠之,必是人类堕落并自我毁灭的开端,~可又有几人能明?明者日、月矣,日、月坠,暗夜始。
说到古人对天地的崇拜~应该说是崇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应该相当于一种穷人受赠的心态,~而且是厚赠,赠与生命的那种。受人厚赠,却无以为报,只能从心底产生由衷的敬意。象占卜问卦,也是由这种敬意生发出的依赖感(本质上其实是遵从内心)。祭祀也仅相当于羞涩的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好吃的孝敬恩人的朴素情感。
面对天、地,任何人都是羞涩的“穷人”,那种难为情又心怀敬意的复杂心情,便是一切崇敬情结的根源(民众对毛主席的朴素情感亦类于此,这里边隐藏着"神″的起源的机制问题,这里不做扩展)。而这种心念会在内心生根发芽,进而引发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回馈,对父母的孝顺,等等,~因为情绪必会找寻出口,且一定会找寻出口,便必然往心外映射、释放,唯如此才会达到心理上的某种平衡。也即,这也是一切善,一切悲悯情怀存在的根因。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世人早已忘了自己的来处,只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应得,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任何人无干,更勿论天地。即使好多仪式或礼仪仍还存在,只觉得是走过程或是游戏一般。故一旦远离了自然,便是人类自我膨胀的开始,也是“人心不古”、文明开始“躯壳化”的开始,也是一切善和悲悯远离我们的开始。
论到太阴(水)、太阳(火)的“利用”,上文曾言“天一生水”,那么接下来必然就是“地二生火”,~盗天火为“我”所用也。“我”者我也,亦大地(world)也,故曰“地”。“一、二”者乃效用之排序,亦即前面所讲之“尊重、认可”意。中外皆有盗火之神话,若不明深意,则冥矣。同时这里的天、地者,也有阴阳、奇偶之应。接下来必然的就有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乃先天五数的根由也(此先天五数和逆行退变没有直接关系,属于另一体系,有先后天之别,先天重在交感,后天重在运化,这里不做扩展)。明则明矣,不明则自不明。其后还有后天五数,这些都是河图、洛书之根基,解之则自然明了,不解则一世迷茫。只是遇到了这个问题,顺手一提,不再过多涉及。
但要注意,变动的永远是其它五星(五星者并非五星,因天上还有千星万星,正如上文所言,自是种寓意耳。星者行也、性也、形也、醒也、姓也、刑也、兴也,故五星、五行、五性、五形等等本皆相通,形异而名同耳,又形虽异但意一)。太阴、太阳是自然精气之根本,阴阳之两极,不需要动,也不能动。金遇到太阳,这就相当于金和阳精发生了中和反应,金汽化掉了,太阳温度也降下来了(金非金,太阳非太阳,定需自知,否则仍冥。另,需明白此时是处于反推)。这就相当于阳精~火之精,被强行冷却,精气消掉了(但在医门中,气就是火,需再次“敛气化精”方为正途,才能“日、月清朗”,道家的“炼气化精”亦是一样的道理,并非是胡说八道,“同出而异名”罢了,甚至本就同名),就只剩了火,于是太阳下面真的就是火,就和盗了天火一般。火再退为木。木再退似乎应退为水,但退为水即为先天寂灭之死态,实为太阴之坚冰,不取。退就退回到后天之本~土(其实也是“水”,见后论)。这又是所谓的曲折之二处(但此木实亦由水所化,只是籍着后天土而生发故)。后天万物之化本出于土(先天出于水),故土为后天之本。这也是中医之“万病不治求脾胃”的由来。所以,这套退行之变的理念乃后天之变,而非先天。到此,五星之命名就这样被定下来了。
这模型和理论,实际上是物质存在的真实反映,而非古人的臆想。因为火必在上,水必在下。火必在上则必然生成阳精(太阳),水必在下则必然化成阴精(太阴)。而这个太阴也不一定就是月亮,只是正好有月亮的存在,拿月亮寓了这个意而已。实际上我们的肉身就是太阴,我们脚下所踩也是“太阴”,土为坤,坤卦就是太阴,~说脾为阴土,所以脾为太阴,就是这个意思。
而逆行退变为土,到底是什么呢?退变而得的这个土,既是“地球”,也是“我”自己,也是“土星”的土。最重要的其也是太阴,而太阴既是土,也是阴精水精,所以也是水(说明此过程也正有先天参与)。只是因为所处“位”不同,“名”亦不同故,~这也是“螺旋”的意义所在。这样,土星、地球(“我”)、月亮(太阴),也仅是“螺旋”上的三个不同位置、遥相呼应着的既同又不同的点而已。而金行退变遇到的太阳,某种意义上也是土的存在,~气聚成形,而形本质上也是土,且火为土之初,土为火之极。
而这套五行模型,在人体则更为复杂。太阴、太阳出于先天,受禀于父母,形质已定,随时间推移只减不增,但始终参与人体运化(太阴化水,太阳化金),直至油尽灯枯,寿终天年。后天饮食只是相当于润滑油作用,减缓其消耗(饮食为水滋太阴,又阳寓其间助太阳)。但星象模型终于水、太阴(土),和逆行退变至土(亦为水),说明人之亡亦有它途。模型远端起于(水)土,此乃生机之水土(饮食及亲情、友情、爱情、资财等);而终于水(土),此乃无生机之浊阴(浊阴者亦水土之属,如屎尿、体内各种毒素、不良情绪、不良环境等)。两端极变,人亦终亡,~也即亡于后天之水土也。但此两端其实也是相通且可转化的。比如中土不运,本来吃进去的很好的东西可能会吐出来变成浊物,也可能清谷不化直接变成秽物,~其实本身并没太大变化。又如情可暖人亦可伤人,钱财可助人亦可杀人,但反之又亦然,~此皆无定也。
这样复杂之机理,古人定是经历了万世之深察、深思,并非拍脑袋式一蹴而就的胡乱决定。不唯东方先祖如此,西方亦如此,甚或本就出自西方先民,甚或东西先民就是一家,此后分枝散叶所致。但无论如何,古人之思不能等闲视之。万世所得之深理,却被今世动辄“迷信”名之,浅陋至极矣。
但是我们看看,真的星期制是怎样排序的: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和星象的自然排序:土、木、火、日、金、水、月,是不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究竟之。
实际上,这是古人重新做了推理推导出来的。前面的七星排序并没有限定时间,只是按测量的远近排了下顺序。但如果要纪日,必然要限定时间,因为24小时就要换日了(如果换成十二时辰制,调整后计算是一样的)。这样,只要找到第一个天体作为起点“时”,然后就按一个天体运行一个小时的假设不断循环运行即可(从远至近的顺序进行)。那么从某一个上面开始数,数到第25小时就是第二天的了,以此类推即可。
实际上,从任一个上面开始计算,因为7个一循环,要求第25个,那么就是数3轮,因为再数回自身还需要加1,那就是3x7+1=22,而22+3=25,也即在其后第3个即是下一天的值日天体。
又因为太阳为太阳神,必须置于第一天以示崇拜,所以日曜是为第一天的。我们看,土、木、火、日、金、水、月,日后第3个是月,月后第三个是火,依次是水、木、金、土,整理一下即日、月、火、水、木、金、土,完美对应,~所以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下面讨论前文遗留的一个问题,也即天体远近排序与周期的关系问题。因为周期也同时与速率相关,并不独与距离相关。尽管就太阳系内速率相差没那么悬殊,可以不用太考虑,但总之理论上需要澄清。
同时还有个事情需要提及,即金星的轨道是处于地球和水星之间的,于是大家长期想当然的认为金星要比水星离地球更近。连孩子们的地理教材上也是这么清清楚楚的写着的。但古人早在上古时期的星期制中就隐隐显示出是水星更近,这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矛盾情形。水星的绕日周期是约88天,金星的是约225天。虽是绕日,但根据运动的相对性,针对地球来讲,其周期也一定是存在同样的快慢。所以不用去测量周期,就光看这两个数字,直觉上都应该是水星更近,~尽管它的轨道更远。果然,就在前几年,有美国天文学家撰文指出,虽然水星轨道更远,但在动态模拟下,水星总是要比金星离地球更近。这就间接证明了提到的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周期就是出现在你面前的时间长短。即便一个人离得你很远很远(距离远),比其他所有人都远,但他总能瞬时出现在你眼前(周期短,但由速率所致),那么,他就是离你最近的。或者,大家都用微信,虽然离很远很远,但微信联系很密切,因此也是一种近,~这又是另外一种“速率”的含义,或者远近的含义。这就叫做“天涯若比邻”,或者“天涯咫尺”。有些人虽然离得非常近,但势同水火,这叫做“咫尺天涯”。也即远并非就是远,近也不一定就是真近,一切与“心”相关,与感觉相关。就和尽管是地球绕太阳转,但我们的视运动却是太阳在绕我们转,虽然与事实不符(若从运动的相对性来讲,又谈不上事不事实),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日常,反而更为直观和方便。退一万步讲,假设因某种原因,比如哪天火星、金星位置易位了,最不济把金星再叫做火星,把火星再叫做金星就完了,~全在于“意”,而非形也。这种情况在历史中、日常中还真不少,甚或本就是一种常态。比如起义夺权,弑君篡位,又比如小三上位。顺逆无常,正就是反,反就是正,对就是错,错就是对,世事如万花筒,看开了亦无言矣。
再个,上面有给天体按小时运行的假设,如果是直线运行,那么前后顺序必然始终不变,但因为是圆周轨道运行,按小时计算,运行过程中必然出现乱序。这和上一个问题有所不同,上个问题是从“感觉”和“效用”角度而言,这个问题是从“心理暗示”角度而言,同时和“效用”也相关。可实际上,所有感觉都属于心理暗示,都是心理作用。所以本质上,它们又是相通的,也即是同样的问题。
这就牵涉到一个重大的意识问题,~所指非指。前面有讲到“存在性”悖论,也即“我非我”,这是所指非指问题的根源。一般的问题不太直观,最经典的就是“三人成虎”的典故,这也即相当于“虎非虎”。虎之所以为虎,在于其惊恐、肃杀之气。若无虎气,便是动物园中的大猫。若虎气存,即便其形不在,却有虎之神。
是故,为政之虑亦在于“虎非虎”也。但自有史以来,为政者所虑却非其虑,直至今世亦然。古之焚书坑儒、文字狱即是,所虑非虑也。所虑之虎者,应在为政者之言之行,纵之则危害万世。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古人早已明言,此所虑非虑也,悲矣。
曾经一度纠结干支历的黄帝元年是如何确定的。直至查到“行星联珠”的依据后才算长长的松了口气。可到后来才明白,最初的依据肯定是有的,但除过一些大的原则外,最初的依据也仅就是个籍口罢了。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任何东西,就看自己怎么看,只要你喜欢。纠结这些就如同纠结“三人成虎”的典故,或者纠结耶稣诞生日为什么是公元元年一样。所以一旦推开了,世间万现,乃至你的所有所思所想、所有所拥有的、所有所失去的、所有将拥有的、所有想拥有的,皆“所指非指”,~一切皆幻也。
可,只要你喜欢,看什么就又是什么。所以,但凡反过来想,“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又并非不可能。而“梦魇成真”、“不祥之兆”成为事实也并非不可能。一切皆意也。此也即“心之所向,必有回响”之意。
这种“所指非指”的现象,类似于六祖惠能的随心而动论。但前面也有提及,心动亦非心动,而是出于必动。所以,这“心动论”也仅是一种现象而已。这种随心而动的现象一般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并多能自我感知。但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并非独出现在心理感知层面,就是所谓的科学亦是如此,只是我们并不自知、也不去深究罢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正数~负数,实数~虚数,这些概念都是怎样产生的呢?别忘了,历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为了√2的发现而追杀人的事件。所以,就连科学,乃至所有的知识、经验,本质上都是随心而动的产物,都是虚幻的映射。只不过,幻象亦有自我运行的轨迹,人类只是在努力想要抓住那些轨迹罢了。要知道,科学,及一切的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地基的。但什么是概念?概念从来和意识关联,甚至概念本身就是意识。一座建造于主观意识地基之上的大厦,却总是宣称自己是客观存在的化身,想要统领一切,无异于天方夜谭。连自然科学都如此,社会科学自不必言。而今世众多的专家、教授却常常胡言乱语,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真是贻笑大方。然胡言者敢胡言,自是因了有众多同样的听众。动辄曰科学家言,专家言,政府言,领导言,所言皆是。土壤崩坏,自是如此,~此亦一悲也。
对“所指非指”的态度和认知,便是科学性的分水岭,也是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也是现代学者们归向及良知的判别标准。虚怀若谷者必自知所指非指,狂妄自大者必所言皆是。
下面开始进入具体的单词解析。
为方便起见,会将前面相关的词条内容摘录并列。
就先从日曜日~星期天开始。
Sunday[上/生/尚·德/旦/戥][上帝/上达/上道/上代/上德/上灯/上等/上地/上第/上弟/上典/上都/上端/上天/上头/上真/上知][生诞/圣旦/圣诞/圣道/圣代/圣德/圣灯/圣地/圣帝/圣典/圣殿/圣度/圣断/生地/生代/生本/生天/生道][尚德/尚志] n.星期日
太阳sun→上/生/尚/晒[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Apollo~阿跑/阿扑拉/阿扑梭/阿扑楞/阿扑鹿(太阳神实际是只鸟~“金乌”)~意指时间/太阳~崇拜]→星期日Sunday [为阳精~太阳]
和“day”相关的音意很多,但这里主要取三个。“德”为社会学意义。“旦”为日期。“戥”即星。和星期谐音相关的主要就这三个。后面的均为衍生义。其它几个也同此。
Sunday的所有音义,及为什么置于第一天,全是出于古人的太阳崇拜。这个前面已多有提及。另外,西历每个月份的第一竖排总是星期日,也就知道古人一定是放第一天的。但这个放第一天并不是说象现在休息或放假之类,而是为了祭祀。祭祀的目的就是为了尚德、明心。后面的所有谐音都是由这一仪式、理念衍生出来的相关。但在汉语里相关了这么多,在英语里一个单词就全涵盖了。
太阳有“上”德,也有好“生”之德,所以要“尚”其德。另,谐音里的“上帝、圣诞”,不唯基督教里的含义(其实基督教里的也和sun相关),同时还有其它意思。又象“上天”,也绝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上天,因为没有太阳的上天没有任何意义。从谐音里也可看出,上古时代的所有道德理念和教化都和太阳关联了起来的。
太阳在天为日,在体则为神。有神则生,无神则死,这又是中医的理念。神之有无就和看太阳一样,看其有无光晕。其窍在目,具体则在左目,~眼为人体唯一光亮处,故类日、月也。神又在脑,神旺则气清,故“上头”(本义,非衍生义)亦与之相关。
古人在日曜这一天不干别的,就是祭祀。但在祭祀前必须斋戒沐浴,洁身清心,以示虔诚。由《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可以看出,还不是什么人随便就可以参加祭祀,但斋戒沐浴有了诚心即可,有教无类。
还有两个词week和weekday,从词义上看和Sunday这一天应该也是相关联的。这应该是祭祀后的工作安排。古人是氏族制,这两词大概就分别相当于两个人,~大队长和队长,或者总经理和经理(应该另外还有个主祭的,由巫师担任)。从week的谐音“文康”看,本身就是个神仙样的人。祭祀完后,大领导“week文康”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开始讲话,“week马上就要开始了,后面几天大家都要努力工作”。讲完话接着交给weekday的负责人,~weekday词义为“工作日”,实际上就相当于个工作安排表,估计有队长级别的小领导负责。他会负责将工作安排到每一个工作日,而每一个工作日又都有一个小小领导,相当于组长级别,一人一天,轮流值班,安排并负责更细致的具体工作。后面就是分头行动,做大致的工作准备:老师要检查一下课备得怎么样,干活的要检查一下工具是否准备好、有没有问题,人员是否定岗到位,有没有什么突发预案……。
所以说星期日制度不仅仅是个时间历法系统,还是个社会治理系统。这里还是个简单的猜想,但到了后面具体的日期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实际上和现在也大致没什么两样,~人到了什么年代,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古人并没有多傻。并且,这一套系统它产生的最初目的也就是为了社会治理,其次才是历法功能,因为历法功能就是为治理服务的~所有都是为了需要而产生。而且到了现在,已经过了成千上万年了,这一套仍然在用,而且也仍没有超出上面说的两大功能。
而且再仔细推想一下,现代社会和原始社会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吗?唯一根本的区别就是现代人有电、有手机、会造手机,古代人没有。其次的区别就是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效率。别忘了“改进”二字。可以自行去查考,基本上所有相关民生的基本产业的生产原理和生产方法,和几千年、上万年前的没什么两样,唯一区别就是通上了电。比如说织布,大机器的织布车间,其仍然是织布机的原理,毫无两样。可现在的孩子再没有人见过织布机、知道织布原理,不光城市的小孩,连农村的也都成了这样。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本能,而我们的教育更成了这样目标的推手。为什么说是“目标”,~因为现代很多人的理念就是远离自然、接近欲望,做个精致的利己者,同时认为自己更聪明、比古人聪明。二千多年前,有农夫质问孔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何为夫子?”而二千多年后的我们,不仅“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还个个成为了“伪夫子”~无论男女。而现在的孩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这是千真万确、真真切切的存在,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社会又怎么了?
week和weekday均有个谐音“文”字,而这个谐音不是随随便便出来的,它本来就是与“文”相关。故“文康、文考、文昌、文魁”等谐音是完全相关并相适宜的。另,星期制本身即和星象相关,这几个谐音也皆为星神或神仙,故也是适宜的。而言week和weekday为Sunday日的日常内容,位于其后,也是有根本的原因的,~这也是开篇提到过的两个还没有回答过的问题。
日、月在上曰明,明耀天下曰温,温即“文”也。文而后能化,化者化生也。化而后能长,长而后生神,神生而能通天,通天则复明,~复明者明于内、明于心也。
明始于前,故曰“明文规定”,而非“文明规定”。先有明而后能文,也即先有“明文”,后方有“文明”。这也是日曜为首的根本原因。
从“明文”二字中又可以感受到其间的强制性。文者亦温也,此强制即源于“温”之化性。化者动也,就正如一根雪糕化成了水,~雪糕总会有自己的不情愿、不舒服。故强制者教化也、约束也。而此强制亦是威权和权威演化、产生的根源,一物之两面也。
“明文”是教化,是约束,也是崇拜。但我们总说古人“崇拜”什么什么又似不是那么回事,应该说“崇敬”更为确切。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样认为古人,~但凡“崇拜”必是愚昧的象征。我们已经认定了古人的愚昧,岂不知愚昧的反是我们自己。
“明文”的最高级形式应该就是最初的“温化”、“教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威权和权威的作用却愈来愈突出~因为效率提高、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没有了耐性,最终推动了暴力及暴力机构的产生及繁盛。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退步。人类便在这进步、退步的二重奏中曲折前行。因此,在暴力“明文”催生下的“文明”往往带有着扭曲的面目。
“明文”带有着约束、强制性,那么“文明”则是觉醒和内在的自觉。但当“文明”仅剩下奢华,仅剩下威权和权威的傲慢,而没有了对自然的崇敬和亲近,没有了为人的敦厚,那便不再是觉醒,而是再次的沉睡,所谓的“文明”也仅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
下面再谈月曜日~星期一。
Monday[蒙·德/旦/戥] n.星期一
月亮moon→蒙/梦[古希腊~月亮女神(又狩猎/助产/植物保护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太阳神之姊)~阿托梦氏(神)][古日耳曼~月神Mona~梦呢]→星期一Monday [为阴精~太阴]
月亮“moon”即为“蒙”。“蒙”是什么?蒙就是梦,也是盲,与黑、夜、模糊相关。谁又知道蒙古族的“蒙”是怎么来的呢?它并不能凭空产生。蒙古人要打猎,而打猎总是要在晚上,且点着通明的火把,一群人围猎。这样的族群自然而然就叫“蒙”了,而不能再叫其它。又名曰“古族”,可见历史极为久远。
而“蒙”又有蒙昧,蒙昧者需要教化、启蒙,所以又有启蒙的意思。此也正是易经里的一卦,主教育。
关于蒙古人,早在上古应该就有了。伏羲氏那阵就已经早有了家畜。蒙古人应该也早有畜牧,圣经里描写人类早期也是赶着牛羊跑来跑去。而要训化家畜也得要个成千上万年。所以,古人大范围的捕猎活动应该是在史前很早很早的时候了。
那时候农业不很发达,又要吃饭,围猎是必须的活动。那么,Monday日的首要任务就是狩猎活动,以备人口的饮食。但狩猎又多是在晚上,那么白天就是对小朋友进行教育、教化,所以前面有讲老师是要备课的。但古人所教都是些实用的技能,是手把手教且要用到实践中的,也即学用合一的,并不象现在这样教一些呆板、无用的知识,象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还分不清什么是小麦和玉米。另外,“尚德”的教育那时也多是言传身教,大人做小孩看,而不是现在这样开些让死记硬背的品德课、政治课,再让大人陪着看一些电视里的宣教片并拍照上传。
另,本来月亮离人最近,又天一生水,却置于日曜之后,这是因为坚冰(太阴)本就需要阳来温化(交感)。这本身就体现了以阳为用、以神为宗的思想,而这也是中医的基本思想。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思想,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是这样。只是人类用语言说出来了而已。
下面看火曜日~星期二。
Tuesday[土氏/土宿/土舍/土师/土神/土事/土市/土实·德/旦/戥] n.星期二
火星Mars→毛神(氏)(毛主温主火)/马神(士) [古罗马~战神~Mars玛尔斯~马神(战马,午马为火,马性烈故)][北欧~战神~Tyr提尔]→星期二Tuesday[火星~配土]
火星之“马、毛”主火之意如上,不再做解释。
Tuesday既有“土”的音,也有“秋”的音。但考虑到星期制仅是七天的短周期,和季节无涉,又和五星、五行相关,所以以“土”音为宜。
还有言Tuesday和北欧神话中的战神Tyr(提尔)相关。而Mars来自罗马神话体系,也是战神,且和“火星Mars”完全一致。而希腊神话战神又为阿瑞斯(Ares),考察其音义其实和罗马战神Mars同源(罗马神话本身多继承于希腊神话)。
鉴于北欧神话较晚,且星期制里其余几个发音又均与日耳曼神话相关,故存疑。不过,即便与Tyr相关,也不影响“土”的谐音,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核心点在于,星期制又叫七曜日制,从其设立的逻辑推理来看,的确完全与五星、五行相关,理论也完全和中医、甚至易数相合。更重要的是,所列的英语五星的命名,从其谐音来看,也彻彻底底符合中医的五行理念。而星期的命名(英语)却与五星基本上关系不大,这就是主要存疑的地方。
虽然还有另外一套古罗马命名系统,也即古罗马人采用拉丁文,直接用五星命名(应该最初的巴比伦也是用五星)。但其后的英语(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一支)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基本脱离了五星体系,似乎采用了神话人物关联命名的方法,但个别的又似乎不是采用这种方法。
所以现在这里边存在几个问题。日曜、月曜时还不存在,但从火曜开始便出现了分歧。也即如果仍然是纯用五星相关命名,那就简单,也不用多想。但实际上是个别的用了星名,剩下的又没用。如果纯用统一一致的同一体系内的神化人物命名,那也相对简单些,但也并不是这样。那么就只剩下用谐音的语音分析来解决了。
实际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全世界的上古神话,包括星象命名,基本上全都遵循同一范式:也即都是和季节、时间、方位、欲望、生活等相关联,且相同的关联其意象都出奇的一致。但要真的再从谐音入手对比,会发现连名字都差不多。这本身也算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类聚”原理的一种体现。鉴于此,那么无论星期命名采用的是星名,还是神话人物名,还是其它,也不管统一不统一,都无关紧要了。只要单纯从语音入手,抓住音、意、象进行完整分析,就完全可以解开其内涵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经语音分析,将发音的五行性质和五星的五行性质相对照,发现并不相符。如果说是西方人不懂,胡乱拼凑也就算了,但经仔细分析却发现并非如此,而是有规律性,且符合中医的治则的内容,~这就说明有人刻意如此。这就很魔幻了。
如火曜日配土音,土能镇火也。此《内经》有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者即火,甘者土之用。
水曜日配木音,木能温化寒水也。《内经》有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者即水,辛者木之用。
木曜日配金音,金能制木也。《内经》有言:“肝欲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者即木,酸者金之用。
金曜日配以火音,火能化金也。《辅行诀》有言:“肺德在收,以酸补之,以咸泻之”,~肺者即金,咸者火之用。
土曜日配以木音,木能疏土也。《辅行诀》有言:“脾德在缓,以甘补之,以辛泻之”,~脾者为土,辛者木之用。
另,《黄帝内经》、《辅行诀》、《千金方》对于五味之补、泻、急、缓的论述亦多有不同,此属于学派理论上的出入问题,在此不做过多探讨。对于五味之应用问题,属医学问题,亦不做深入。
以上是关于星期制命名中体现出的医学原理内容,后边不再重复。
关于“土”还需要再说几句。“土舍、土师”其实都是官职,所以这里边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官僚体系的内容。“土神”和祭祀有关,从古巴比伦的考古及玛雅文明的考古可知,古人一直都有祭星坛的存在。“土事”即农作及建筑,应该也是周二的主要工作内容。“土实”应该就和采摘有关了。而“土市”则是上古时期部落间的交易了。
下论水曜日~星期三。
Wednesday[温氏/温色/温深/温慎/温实/温适/温淑/温书/温顺/温直/温重·德/旦/戥] n.星期三
水星Mercury→[末/沐·空日][沐日~休假日][古罗马~神使~墨丘利Mercury~沐(空)日~此神以欺骗/偷盗著称(闲散生罪恶)][日耳曼~水神Woden~沃荡(water)]→星期三Wednesday[水星~配木]
温者温化,木之性,故曰有木音。而“沐(空)日”乃闲散之意,正是水之寓意,也正合水星之名。日耳曼神话中的水神Woden,其音韵又本身和“water沃荡”相对应,~荡者如荡漾,本身即水之性。而木性亦动而升散,正好改变水之惰性。故水星配了木音。
重要的是,周一“蒙”日刚刚蒙训完毕,在周三就要“温书”实践了。这里边不仅有劳动实践课,应该也有品德课,如“温深、温慎、温实、温直、温重”等,更有女德课,如“温淑、温顺”等,~一个词里边也全都涵盖了进去。
下面论木曜日~星期四。
Thursday[杀氏/杀省/杀食/杀生·德/旦/戥] n.星期四
木星Jupiter→青陛特(即青宫牛,绿主春主木) [古罗马~第三代神王(主司天界,又为雷神,而惊蛰在春)~Jupiter朱庇特~青陛特][古希腊~宙斯Zeus~主事/主司~木性主长故主事][古罗马~Cupid丘比特~小爱神~木主情绪、主情爱][日耳曼~风雨雷电之神~索尔Thor]→星期四Thursday[木星~配金]
杀者肃杀、节制,金之性也,故曰配金。“青陛特”如上述,主木,正合木星之名。诸神音义亦如上所解。
木火有奢华之性,“杀省”为削减、节省,“杀食”为减食,故该日应和节约、斋戒相关。而“杀生”其实为戒杀之意,佛门十戒中第一戒即为不得杀生,此亦正合木之仁也。从英语的音意中考察可知,上古时期,佛教的理念应该在整个人类中早有交融了。
另,上一日为“温”,该日为“杀”,难免有批评、检讨存在,查找不足,接受批评,并加以改进。
下面论金曜日~星期五。
Friday[发·德/旦/戥] n.星期五
金星Venus→威能氏(神)[古希腊~爱神(又美神)~Venus维那斯~威能神(给威杀者赋予爱,有感化之寓意)][日耳曼神话~爱与美女神~弗丽嘉Frigg]→星期五Friday[金星~配火]
发乃木火之性,亦有“焚”音,故曰火。“威能”正是肃杀之意,正合金星之命名。而又给“威能神”(维纳斯)赋予“爱、美”的内涵,正是取其平衡、向善之意。金配火亦此意,~金有戾气,需火制之。
发者发扬光大也,故“发”日应又是重在褒奖表扬、总结经验。同时应该也有“安抚、鼓励”存在,因为前一天正经历了批评教育。
仔细品味这些谐音音意的内涵,会发现“务实”与“务虚”并存、并举,有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的味道?所以人类到什么时候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下面论土曜日~星期六。
Saturday[刹土/桑土/散袒/散体/散场/散畅/散驰/散愁/散楚/散从/散旦/散淡/散诞/散弹/散荡/散齐/散斋/散气/散弃/散遣/散曲/散情/散摊/散簪·德/旦/戥] n.星期六
土星 Saturn→刹土/桑土[散体/散袒] [古罗马~农神~Saturn~散体(土以松散为本)/刹土(来自佛教梵语,意指众多田地)]→星期六Saturday[土星~配木/辛]
“刹土”为梵语音译(本为“散”音),意为田土、国土。即便“刹”非“散”,本身亦有分割、散开之意。如刹车,即有强行嵌入,致使状态分离的含义。桑土,桑者上也;桑葚多子,故又生也。“上而生”故曰”桑,~即亦有扩散、分散意。后面的谐音也全和“散”相关。土星及农神亦与之同。
散者辛散、疏松之意。辛者正为木之用、土之体,木疏土也。而“土”者透也(tu/tou相关),亦有疏散之意。故无论中外,“土”之原始音意自不同于其他四行,也即发音里便自带“自我治疗/自我调理”之意念(其他四行其实也有此意念,只是没有“土”音这么明显,这里不做讨论),不需要从音韵上再行它配。
还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前面水曜日所配的木音,取的是木的温性,温者气也。而此处的木音在味在形,味者辛、形者散也。此即气、味之不同。此与中医的四气五味理论相关,这里不做展开。
散在土为疏散,为休整土地、翻土疏松。在人则为逍遥自在、轻松恣意、休养生息。辛苦了一星期了,好好放松放松,~洗个澡,玩玩逛逛,约个会,谈个恋爱,或者喝个酒,谝个闲传,钓个鱼,下个棋,举行个比赛,有老人孩子的享受下天伦之乐。这就是周六的安排。但别忘了,一定还有值班的了,因为前面说了,还有休整土地的内容。
一周七天,从敬天地始,再到逍遥自在终,中间起起伏伏,有紧有慢。然后周而复始,直到老去。大概这便是人生,便是人生的真谛。
从散存于古汉语中的谐音,明显能感觉到星期日制度中蕴含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说星期日制度不仅仅是上古时期人们的时间历法系统,还是个严密的社会治理系统,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实际上,这种猜想也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的基督教中的礼拜内容,及伊斯兰教中的五功功课内容,还都可以看见部分遗存。
最后,我们再往回梳理一下。七星离地球从远到近的排序为:土星,木星,火星,太阳,金星,水星,月亮。我们把这个可称作第一层。星期日制的排序为: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作第二层。而星期名称的英语命名五行调配相关排序为:太阳,太阴,土,木(气),金,火,木(形)。我们可以把这称作第三层。
列出这三层是什么意思呢?列出来是想说明三层相关的存在。第一层为“运”,运者天运,也即宇宙天体的自我运行变化。当然,这个“运”也可以和命理学上的“运”相关联,这都是另外的话。笫二层为“化”,运化的“化”,也即“运”和生命体意识处于量子纠缠,或者叫螺旋纠缠态下的产物。在人体的话可以拿“代谢”类比。第三层为“显”,显象的“显”,这是运、化相互作用后的最终呈显。在天为“天象”,在人体则为“体象”~此亦为断病的依据。这三层相关存在,是意识态参与下的宇宙万物的普遍性的宏观结构逻辑框架。
以上的整体论述,可看作是对人类文明起源的一种有益探讨。仅为个人之见,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