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面条,经过评比,这10个地方名气比较大,有你的家乡吗?(中国面食2000多种,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面条,经过评比,这10个地方名气比较大,有你的家乡吗

中国十大面条,经过评比,这10个地方名气比较大,有你的家乡吗?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面食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陕西的“臊子面”,已有3000年的文化历史,尤其在北方地区,每到炎炎夏日,中午这顿饭,必定会喝凉面条,放上肉酱、黄瓜丝、蒜料等等,从骨子里就喜爱吃面食,2013年,中国饭店协会举办了一场面条文化节,参选的面条多达500种,经过一系列的评选试吃,最后这10个名面胜出,一起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中国十大面条,经过评比,这10个地方名气比较大,有你的家乡吗

武汉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用的碱面,烧一锅开水,将面条烫一烫,倒入漏网中,放入调料即可,有芝麻酱、辣椒油、香油、香醋等,面条爽滑筋道,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武汉人的早餐,已经离不开一碗热干面,它就像超市一样,开满了大街小巷,就连隔壁的河南信阳,也颇受影响,每天不吃就难受。

镇江锅盖面


镇江的锅盖面,它煮面时有个特点,锅大盖小,面条不粘连,不散乱,汤面不浑浊,随着季节的变化,店家还会提供各种的“青头”,也就是面卤,锅盖面用的面条叫“跳面”,需要经过反复挤压,切好的面条有“毛孔”,方便入味,镇江锅盖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1751)年,大街小巷都有其影子,现在的浇头比较丰富,各种各样,能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口味。

北京炸酱面


北京的一种传统中式风味小吃,由面条、码菜和炸酱组成,在河北、天津、北京流行,区别就在炸酱上面,跟普通的酱不同,它是由北京的六必居干黄酱,天津利民甜面酱加肉末制成,北京不乏有一些老字号,做炸酱面特好吃,菜码的也丰富,有豆芽、黄瓜、青豆、心里美萝卜等,端上来的时候,菜、酱、面,一定要分开放,食客根据口味,自行搭配。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其身影,不仅仅局限于河南,它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滋补”,讲究荤、素、汤、饭,经济实惠,享誉中原,烩面已成为河南的饮食风向标,精华全在汤汁上面,牛肉、羊肉、三鲜、五鲜等,用优质的高筋面粉揉面,再配上丰富的辅料,例如豆腐丝、海带、鹌鹑蛋、鱿鱼等等,面好吃,汤营养。

杭州片儿川


明明是一碗面条,为什么叫片儿川呢?其实跟面条制作工艺有关系,杭州做片儿川已有百年老店,当地人都知道,已经传下来三辈人了,选料十分讲究,肉片细嫩,酱香醇厚,要做一碗片儿川,要先将笋片、肉片、雪菜汆煮,再煮人工面条,“汆”与“川”同音,“片儿汆”渐渐成了“片儿川”,很正宗的杭州风味,关键是价格也亲民。

吉林延吉冷面


冷面是当地朝鲜族的特色小吃,号称东北最出色的面条,用的是荞麦面,面汤鲜亮,味道醇厚,这个面是冷吃,天气越热越得劲,延吉冷面的精髓就是汤底,煮的是本地黄牛肉,把浮油撇干净,放进冰箱中,无论汤还是面,一定要等凉了再吃,出了这个地方,味道变化颇大,因为外地食材不同的原因,导致延吉冷面,不可被轻易复制。

山西刀削面


老山西人,独爱这一碗刀削面,典型的北方吃法,左手举面,右手拿刀,一片片的消到开水中,煮熟后捞进碗中,浇上卤汁,好吃的很,在北方的街头,常见有刀削面馆,很多人都吃过,但不清楚它的来历,兵荒马乱的年代,家中的刀具都被没收了,十户人家用一把刀做饭,轮流使用,有一老汉想用刀切面时,却被抢走了,恰到在路边捡到一块铁皮,回家拖着面一试,果然凑效,形似柳叶,棱锋分明,中厚均匀,自那以后,用刀削面就流传开来了。

四川担担面


著名是成都小吃,虽然面普通,但极具风味特色,突出麻辣酸,辣而不燥,鲜而不腻,是川味面食中的佼佼者,最早是挑夫们,下苦力的那种,为了混口饭吃,在码头挑着担卖面,所以名为担担面,重庆那边也有,以前都是四川的一部分,在当地很出名,担担面是面卤很有特色,一味衬托着一味,让人吃了就忘不掉。

兰州牛肉面


这个兰州牛肉面,可不是大街上的兰州牛肉拉面,那些面馆80%都是青海人做的,按口味来说,并不正宗,成本也低,汤是用牛油加调料勾兑的,兰州人只叫兰州牛肉面,外地人才叫兰州拉面,只有在兰州才能吃到,因为成本高,所以走不出兰州,卖贵了也没人买账,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四绿(香菜)五黄(面条)”,清汤是用牛骨头炖出来的,还有着“中华第一面”的美称。

昆山奥灶面


典型的苏式流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昆山市著名的面食小吃,用的是龙须面,奥灶面的汤底,采用了白+红的方式,红汤是鱼骨,白汤是鸭架,吃面时候还有浇头,卤鸭和爆鱼,肥而不腻,口感刚好,关于“奥灶”二字,说法众多,传送乾隆来昆山,尝过了此碗面条,感觉妙不可言,要将方法带往京城,小贩说:“此面的奥妙在灶头上,离开了昆山就变味了”,乾隆听后感觉有道理,脱口而出,真是一碗奥灶面,这三个字,因此得名。

以上就是被评选的十大面条,根据历史和口味的不同,武汉热干面为第一名,很多人纷纷表示不科学,因为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重庆小面等,无一入选,其实从地域性、风味性和文化性来看,评选存在一定的公正性。

你心目中的十大面条是哪些呢?

中国面食2000多种,中国十大

炎炎夏日,大部分人不愿意做太复杂的饭菜,都喜欢煮面吃,既方便又好吃。我国面食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日常食用的面条超过了一千两百多种,盘点一下“中国十大知名面条”有哪些,吃过一半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足迹!


一、中国十大面条

2013年6月由中国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分别是: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四川担担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 镇江锅盖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



1.武汉热干面。武汉热干面是武汉的一张美食名片,是武汉大街小巷的知名特色“过早”小吃。外国人初来中国对满大街的“早点”感到好奇,殊不知还有一个城市把“早点”文化做到了极致,那就是武汉的“过早”!过早 ,从字面上解释为超前、提前 。它同时又是湖北地区一种俗称,即吃早餐。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以及面窝等都是武汉人“过早”的美味。武汉四大名早点,依次是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来武汉不吃这四样,可谓枉行。

蔡林记的热干面,始创于1928年,在汉直营店已达20家,每天店堂销售热干面9万余碗。快餐包装的热干面,日销量达到10万包。百年老字号,第一个把面条实现工业化生产。

热干面的制作,分为和面、掸面、烫面、配料、制作芝麻酱等五个环节。

1.1、和面:按照面粉、食盐和碱250∶2∶1的比例和面,碱使用前先化成水存放一天。

1.2、掸面:掸面要用大锅、大火,每次下面2公斤,煮沸后加生水,用长筷子上下翻动,防止面条坨成团。上盖再煮沸,待面条出现透明质感,即八成熟后起锅。快速淋上生水一次沥干,摊在案板上淋上熟油拌开。一般25公斤面条淋1.5~2公斤油。

1.3、烫面:水沸后,用笊篱盛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数次,待熟透滚热后迅速盛入碗中。

1.4、配料:上好酱油10克、香醋4克、胡椒0.5克、味精0.5克、芝麻酱15~18克,小麻油5克、酱红白萝卜丁各4克、香葱5克,另外,酱油中要按50∶1的比例溶入绵白糖。

1.5、芝麻酱制作:白芝麻或黄芝麻中火炒熟,炒至有香味,口感脆爽时起锅,再用搅拌机打碎,用石磨研磨成芝麻酱。最后在芝麻酱中加入四成小麻油。

这样经过5道工序制作出来的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香醋、芝麻酱、五香酱菜等配料,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2.北京炸酱面。或许北京是皇城根的缘故吧,北京炸酱面的知名度远比武汉热干面高得多得多。在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人们都爱吃炸酱面,同时也是最家常的美食之一。主要是制作简单,炸一次酱可以吃很多天,几分钟搞定。但是正宗的北京炸酱面还是非常讲究的。

北京炸酱面主要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一般分为热面或者过凉面两种,根据气候不同可以任意选择吃热面还是凉面。家常做法一般菜码只选用黄瓜或者豆角,比较正宗的饭馆里的做法则讲究“八种菜码”,分别是黄瓜、绿豆芽、黄豆芽、香椿、青豆、黄豆、萝卜丝、芹菜丁等,切好或者汆烫好备用。炸酱原料选用干黄酱或者甜面酱,用水解好,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解好的酱,小火慢熬,熬至入味,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将水沥干,浇上炸酱,拌以菜码,一碗色泽斑斓、五彩缤纷、味道浓郁的炸酱面就好了。



3.山西刀削面。初次品尝山西刀削面是我在秦皇岛上中专的时候,校门口有一家山西刀削面馆,第一次吃到饭馆里做的面,鲜香味美的肉臊子、浓郁的汤汁、筋道的面条至今难以忘怀,此后在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吃到那样美味的刀削面,也许是先入为主吧。

如果说热干面是武汉的美食名片、炸酱面是北京的美食名片,那么刀削面就是山西省的美食名片,是不是比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还高一个级别呢?

刀削面之所以出名,全在“飞刀削面”上。技术高超的师傅可以在头顶上嗖嗖地飞刀削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太原全晋会馆的师傅表演的飞刀削面每分钟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1.5米外放个玉盘,削面根根入内。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削面一般选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品尝美味的同时,哪位亲能回答我的问题:“山西刀削面起源于山西省哪里?作为商业化快餐山西刀削面的口味为何不统一标准,味道也参差不齐?”



4.兰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的大名远不如兰州拉面的名气大,但是这的的确确是兰州正宗的特色美食-兰州拉面的官方叫法,在兰州只有兰州牛肉面没有兰州拉面,而在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宁夏人开的“兰州拉面馆”,这个说起来真是有点尴尬呀。

兰州牛肉面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创始人是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它具有“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的特征,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真正的兰州牛肉面,汤头要清,萝卜片要白得透亮,辣椒油要恰到好处,不能把汤染红了,香菜蒜苗都要青绿,面条要略微黄亮,配上香嫩的牛肉,来一份“蛋肉双飞”,配上几个可口的小菜,这才是兰州牛肉面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点尴尬的是,全国闻名的“正宗兰州拉面”却是青海化隆人发扬光大的,把不正宗的拉面明目张胆地开成了“正宗兰州拉面”。化隆县人口20万,有7万人做拉面生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青海人走出去做拉面生意的时候,兰州牛肉面已经成为知名美食了,因此化隆人直接挂牌“正宗兰州拉面”,把青海的拉面和兰州的拉面有机结合做成了山寨品牌,而且这一品牌大有盖过正宗兰州牛肉面的趋势,面对威胁,兰州牛肉面不得不妥协注册了“兰州牛肉拉面”,以后看到兰州牛肉拉面,也是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无论哪种,好吃就好了,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5.四川担担面。四川担担面是成都市和自贡市的一道传统小吃,起源于自贡市 ,由面粉、红辣椒油、芝麻酱、葱花等材料制作而成。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为啥叫“担担面”呢?原来,以前卖面的师傅都是挑着担担走街串巷叫卖的。标准的面担,是用硬木制作的,担的一头是“操作台”兼“贮藏室”,放有面条、抄手皮、肉馅、蔬菜及各式调料;另一头是“灶披间”、小风箱,可现场煮面。用红油、花椒、咸酱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等作调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其配料有红酱油、化猪油、麻油、芝麻酱、蒜泥、葱花、红油辣椒、花椒面、醋、芽莱、味精等十多种。特点是面细无汤,麻辣味鲜。川味面食中有名的“素面”、“素椒杂酱面”、“清汤杂酱面”、“红汤面”、“酸辣面”、“清红汤抄手”都可以在这副面担上做出来。此面现做现吃,汤沸面滑,调料齐全,经济方便。流行于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现在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6.杭州片儿川。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老店历史上最具名声的面点之一。已经有百年历史了。相传清朝时期来杭州参加赶考的书生们很多,奎元馆以雪里蕻菜、笋片、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的片儿川专门供应外地穷苦书生。有一次,一位年轻秀才来吃面,只要一碗阳春面,店主见他眉清目秀,家境贫寒,特赠送他一碗片儿川面,外送三只茶叶蛋,祝他连中三元。后来,这位秀才中了贡士,放榜之日,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没有招牌,就提笔写了“奎元馆”三字。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食客盈门。

片儿川面要先将笋片、肉片与雪里蕻菜用沸水氽煮,再加手擀的面条烧煮而成。因“氽”与“川”同音, “片儿氽”就叫成“片儿川”。片儿川是杭州市井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食物,尤其是成为身在异地他乡的杭州游子们魂牵梦绕的思乡美食。



7.昆山奥灶面。没有到过昆山的人不知道昆山奥灶面有多鲜美。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奥灶面讲究“五热一体,小料冲汤”,另外还有“三烫”。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喝,保持原汁原味。“三烫”指的是面烫、汤烫、碗烫。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奥灶面的汤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而成,味道鲜美异常。奥灶面的浇头也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肥而不腻。奥灶面的面条是用精白面加工成的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

为啥叫“奥灶面”呢?传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太监听不懂本地方言,用自己的话回皇上的时候说:“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种面就叫成了“奥灶面”。



8.镇江锅盖面。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专门介绍镇江锅盖面。锅盖面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大锅里煮面,一个木质的锅盖放在锅里,跟面条一起煮;另一个是锅盖面选用的面条是“跳面”,把揉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由师傅坐在竹杠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颠跳,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特。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做好后,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锅盖面的做法源于清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其实真正流行是1979年镇江政府召开了外宣会议,提出了镇江新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后来镇江新三怪逐渐流行开来,锅盖面也渐渐得名。



9.吉林延吉冷面。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朝鲜冷面,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民族食品,现在全国大街小巷,尤其是商业街都有这种小吃。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一般用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丝、梨条、葱丝、辣椒、味精、盐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冷面讲究的是汤清——牛肉汤定是要将浮油撇清的;凉爽——无论是汤还是面,都要冰凉后食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夏日的炎热统统抛到“面铺”外。



10.河南烩面。作为面食大省,河南烩面居然才排名第十,有点出乎人的意外,而且闻名的河南板面也没有入选,不知道什么原因。

河南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以把骨头油熬出来为佳,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千张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吃一碗烩面还真的挺不容易的。

河南烩面正式发展是从1956年开始的。在1956年之前,郑州乃至河南省内,还没有一家主营羊肉烩面的面馆或者摊位,很多老郑州人并不知道郑州有烩面这么个面食品种。1956年公私合营后,郑州市饮食公司成立合记烩面馆,成为省内首家以羊肉烩面为专营品种的面馆。改革开放后,随着萧记、裕丰源、汇丰源、巴老三、76人等烩面馆的加入、扩张,使得烩面迅速成为郑州的全民食品,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饮食代表。


朋友们喜欢吃哪种面?吃过哪种面?您还知道哪些好吃的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凡慕来美食烘焙,美食领域创作者,为您的生活添精彩!原创不易,期待您的点赞支持!
中国十大面条,经过评比,这10个地方名气比较大,有你的家乡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