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就了的成都?——烟火人间3000年(成都,一醉三千年)
谁成就了的成都?——烟火人间3000年
雪山、都市、大熊猫、川菜、火锅、变脸,这是成都。麻将、茶馆、说唱,这也是成都。连续6年“新一线城市”榜首,连续13年“最具幸福感”城市,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没错,这都是成都。这座城市已经拥有太多的标签,收获了太多的赞誉。但却很少有人追问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座城市,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都?
今天,我们会尝试从一个足够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来回答这些问题,但首先你必须离开地表,前往数千千米外的高空,在这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都将散去,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处巨大的凹陷,被四周的山脉重重包围,这就是四川盆地,盆地西部的横断山脉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这里峡谷纵横,雪峰林立,从成都方向看去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但群山给予成都的馈赠却不止如此。
冰川融水与大气降水在山间汇聚,成为江河蜿蜒流淌,直到冲出峡谷摆脱群山的束缚,并将沿途裹挟的砾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不断积压,地下深处的地层持续向下弯折,导致沉积物在这里越堆越厚。如今,在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沉积物厚度可达数千米。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平原由此诞生,平原之上一条条冲出山区的河流交织成一张密集的河网,部分地区每隔3--5千米就有一条较大的河道,是四川盆地中河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而平原和山地之间最大超过4000米的高差,又让二千六百多种种子植物,237种脊椎动物,在不同垂直高度上各安其所。今天的成都市就坐落在这片风景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土地上,但仅有土地还不足以塑造一个真正的天府之国。那么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
王侯将相
这是仅有0.2毫米厚的太阳神鸟金箔,四只神鸟环绕太阳展翅高飞,至今依然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如此超前的审美和工艺让人很难想象,这是来自大约3000年前的古蜀国工艺品。
尽管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吴蜀国被秦国所灭,但新上任的蜀郡郡守李冰却带来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使命,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在这个时期诞生,这就是都江堰。这座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将岷江一分为二,枯水期时江水主要流入内江,并前往成都方向,汛期时江水通过水面更宽的外江排走,以减少洪涝灾害,加上飞沙堰、宝瓶口等结构的配合,都江堰可以同时具备分流、排沙、防洪、引灌等多种功能。这座工程的建成大大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天府美誉,很快被成都平原取代。太守李冰和他的次子也被成都人民奉为保护神,成为流行于四川的川主信仰。然而到了三国时期,在此立国的蜀汉虽坐拥成都平原的农业之利,但终究疆域狭小资源薄弱。
于是蜀相诸葛亮决定为国家找到新的财富来源,这就是蜀锦。蜀锦鼎盛之时一度出口异域,成为当时的上等奢侈品,而城中织锦作坊的所在地被称为锦里。工人濯锦的江河,被称为锦江,这座城市也得名锦官城。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修建起规模庞大的寺庙,也就是今天武侯祠的前身。经过王侯将相们的一番建设,成都的经济越发繁荣。到了唐宋时期,这里日益高涨的知名度又将吸引一波新的人群,他们或是在政局安定之时,以游历成都为风尚,又或是在局势动荡之时纷纷来到成都避难。而正是这样一群人将为成都塑造新的气质。
文人雅士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来到成都,用借来的苗木和竹子建造自己的新家,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30年后女诗人薛涛来到成都,他制作的“薛涛笺”以桃红染色,小巧雅致,成为文人眼中的时尚之物。除此之外,王勃、卢兆麟、李白、陆游等一众家喻户晓的诗人也曾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篇章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透过重重的岁月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千年前的故事不期而遇。而随着文人雅士的增多,成都逐渐成为一个艺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城市。人们为了打造更多出游的景点,便在城中广种海棠、栀子、杜鹃、梅花、银杏,最著名的芙蓉也成就了成都的另一个名字“蓉城”。
而为了方便观赏美景,众多亭台楼阁拔地而起,掩映在繁花之间、流水之畔。人们谈论诗文绘画,享受美酒美食,宗教活动也日益繁盛,隋唐时期成都可考的佛教寺庙达到43处,西北方的青城山上更是遍布道观,成为道教名山,但这就是最终的成都吗?当然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将由最后一批人来点燃。
市井小民
自元朝后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后方,频繁的战乱以及瘟疫,一度让城市人口锐减。于是从元末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来自湖广和其他省份的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成都,让成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移民们带来了不同的建筑,大地主们建起超级庄园,客家人建起宏伟的土楼,满族人按照北方的习惯建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
移民们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比如火锅、兔头、串串香、锅盔、抄手、担担面、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总而言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在这里大快朵颐。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被塑造为全新的成都人。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三教九流,皆可在此喝茶聊天,不讲等级,也无须礼仪。他们让麻将成为全民运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低贵贱,麻将桌构成了成都最大的社交网络,底层文化的兴盛又使得成都的小商品经济更加繁荣。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川军将领杨森在成都修建了一条新式马路森威路,这里聚集了浙江、北京、四川等各地商帮,集中了成都约七成的商业资本,而他今天的名字更加广为人知,这就是春熙路。千千万万个市井小民,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却共同推动了成都的繁荣,也让成都成为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
那么此时此刻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去回答开头的问题了,如果说是大地的力量创造了这座城市的身躯,那么曾经来到这里的人们便创造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的成都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得不归因于他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包容。三千多年来上至王后将相下至升斗小民,无数人逐一登临成都这个舞台,共同营建出一个中国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城市。正如千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这里写下的那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成都,一醉三千年
杯酒细说古往今来,醉眼看尽人间百态。
这里是讲述最有趣味酒故事的雅愉品酒。
【一】
大唐晚期的一个夏天,诗人崔珏即将前往成都。好友李商隐置酒相送,写下了名篇《送崔珏往西川》——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分别在即,却没有悲伤。李商隐为朋友描绘了长江奔腾于巫峡,天府大地一片艳阳高照的雄阔画面。他告诉好友:成都这个地方,“酒垆从古擅风流”,自古便是有酒有故事的风流之地。
李商隐说得不错,成都,自古就是一座来了就要醉的城市。
开启这段风流的,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当年,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在西汉首富、临邛(今邛崃)人卓王孙家,以一曲《凤求凰》撩妹成功,引得卓文君与他连夜私奔。两人后来在邛崃开了一家酒肆。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一时传为美谈。
才子与佳人携手,共同为成都酒界贡献了一个超级IP。而文君的名字,更是化作了美酒。以至两千多年后,“文君酒”仍是邛崃美酒的标志。
成都的风流自此传开。但成都人的酿酒史,则要往前推很多年。
《华阳国志》记载:“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同一时期,开明王朝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华阳)迁至一个新的所在。取“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之义,命名为成都。
成都,从一开始,便是一座与酒相伴的城市。
【二】
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之后100多年,成都郫县出了一个大学问家,叫扬雄。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子云,就是扬雄。
扬雄的词赋造诣很高,后世将他与司马相如并列,称之为 “扬马”组合。
扬雄嗜酒,如果有人要上门请教学问,都要用车拉着酒来,自此传下了“载酒问字”的美谈。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叫《酒箴》,以酒喻人,表达对世俗的嘲讽。
可见,郫县并不只产豆瓣,还盛产美酒。
这种酒叫郫筒酒。
据说,“竹林七贤”中的大哥山涛在西晋初年担任郫县县令,此公将酒放在竹筒内发酵,称之为郫筒酒,别有一股清幽之香。之后经过历代民间改良,成为当时四川的名酒。
杜甫曾为其点赞说——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丙穴鱼,就是现在雅安的雅鱼,在当时十分美味。“酒忆郫筒不用沽”,意思是只要想起郫筒酒,别的酒都不用去买了。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
苏东坡对郫筒酒也很钟情,总想用此酒和朋友一醉方休——
所恨巴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有这种想法的还有陆游,他说——
未死旧游如可继,典衣犹拟醉郫筒。
典衣,就是卖掉衣服。如能得郫筒酒一醉方休,哪怕是把衣服卖掉也心甘情愿。他还说——
且判烂醉沽郫筒。
喝郫筒酒,情愿喝到烂醉如泥。可见当时郫筒酒的魅力。
【三】
在李商隐的《送崔珏往西川》中,还提及了另一名才女,那便是薛涛。“浣花笺纸桃花色”,是薛涛的专利发明。
然而,比“薛涛笺”更出名的,是“薛涛酒”。
薛涛少时家门不幸,16岁时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伎,陪唱喝酒成为常态,难免沉醉于酒中。
20岁脱得乐籍,有了自由之身,她便定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用她发明的“薛涛笺”,先后与十一任西川节度使诗文往来。更与白居易、刘禹锡、王建、张籍、杜牧等诗人唱酬应答,还与元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因为薛涛名气大,人们便将一款酒冠上她的芳名,叫做“薛涛酒”。诗人张籍《成都曲》写到——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据说万里桥边的这些酒家,卖的就是薛涛酒。
有唐一代,成都不但集中了四川最优质的酒业,还继承了司马相如的光荣传统。《北梦琐言》中说:“蜀之士子,莫不沽酒,慕相如涤器之风也。”
李商隐说: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知道为什么自古就有“老不出川”的说法吗?李商隐说得明白:因为成都既有美酒,还有如卓文君般的川妹子。
当时,从外地来四川的人,总是要先体验一下成都酒家的风韵。正如诗人雍陶所言——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成都的美酒,让人流连忘返,以至于连长安都不想回了。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的心情早在唐代就有了。
到了宋代,成都酒市更加繁荣,酒肆林立,满城酒香。南宋诗人汪元量诗云——
锦城满目是烟花,处处红楼卖酒家。
坐看浮云横玉垒,行观流水荡金沙。
酒文化风气日盛,以至于每一位到达成都的人,都被酒文化所包围。今天的成都,满大街都放着赵雷的歌曲《成都》。须知在宋代,诗人钱惟演也写过一首《成都》——
雨经蜀市应和酒,琴到临邛别寄情。
成都的雨天,正适合喝酒。邛崃的琴声里,还流淌着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
雨天的成都喝酒固然不错,但在春光下渴酒就更有滋味,所以南宋诗人李刘便说——
细酌成都千岁酒,闲看嶰谷一阳春。
一边品味着“千岁酒”,一边享受着春光。多么美好!
【四】
在宋代,成都出了一款名酒叫“锦江春”。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有王氏兄弟二人在成都东门外水井街大佛寺旁,开设“福升全”酒坊,继承“锦江春”传统,用薛涛井中的水酿酒,沿用“薛涛酒”之名。
清代诗人杨燮在《锦城竹枝词》写道——
大佛寺前放画船,薛涛井畔汲清泉。
回船买得薛涛酒,佛作斋公我醉仙。
张问陶也写过一首《咏薛涛酒》——
千古艳才难冷落,一杯名酒忽缠绵。
色香且领闲中味,泡影重开梦里缘。
薛涛酒经不断工艺改良后,衍生出“全兴酒”。1998年,全兴酒业在对一个车间实施改造时,竟发掘出一处古代酿酒作坊。该作坊历经明清至民国,延续600余年未曾间断,被考古界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酒坊”。
这一发现,将成都的酒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上。
如今,卓文君、薛涛,她们的名字都已化身为美酒,而她们写下的风流,随着成都浓烈的酒香,仍飘散在天府大地。
文末,送上一首独孤君作词的歌曲《蜀景川味》——
四川清音《蜀景川味》.mp3来自独孤求酒00:0004:11
蜀景川味
作 词:邓祥辉
作曲:王文能
演唱:曾 恋
日出金沙飞神鸟
风起都江浪滔滔
锦江锦里织锦绣
蜀草蜀花香蜀道
望江楼中薛涛笺
相如赋里驷马桥
草堂人日诗歌盛
武侯祠堂柏树高
风含情 水含笑
竹影摇曳藏熊猫
蜀景美 川味妙
一生钟情忘不了
川妹子 生来俏
樱桃小口杨柳腰
逛古镇 看大庙
一路欢歌一路笑
担担面 三大炮
麻婆豆腐好味道
唱大戏 踩高跷
变脸吐火有绝招
九天开出一成都
花重锦城好风貌
美丽天府逢盛世
万紫千红看今朝
【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