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介绍 太原晋祠简介(公输匠心,结构之美——山西太原)

太原晋祠献殿 既省料,又坚固,千年不倒的建筑瑰宝

太原晋祠介绍 太原晋祠简介

1、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太原晋祠献殿 既省料,又坚固,千年不倒的建筑瑰宝

2、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公输匠心,结构之美——山西太原

昨天主要介绍了晋祠圣母殿外部形象的曲线美,重点介绍了“生起”和“侧脚”两个概念,顺便还用小姐姐的照片企图骗赞。

昨天介绍的小姐姐们长这样。

这些可爱的侍女小姐姐数量众多,有多少呢,诸位可以参考这个排场:

开个玩笑。大户人家尚且这个排场,堂堂圣母(唐叔虞的母亲邑姜)自然也不会输。

这些宋代彩塑一共有多少呢?43个

还要加上母仪天下的圣母本人。圣母长这样。

诸位看客可能要谴责我:你又拿小姐姐们的照片骗赞撑版面是不是?

误会误会。诸位看客请看,圣母主体的体量已经不小,还要加上42个小姐姐的位置,那么殿堂就需要有相当规模的面积高度。那么神奇之处来了:

圣母殿殿内没有一根柱子

我们还是以佛光寺大殿作为对比。佛光寺大殿平面图长这样。

这种布置方式在介绍应县木塔时已有介绍,也就是内外两圈柱的“金厢斗底槽”。

经评论区 @王岭 指出了我写文章以来犯的最大的错误,还好被发现了,非常感激。

金厢斗底槽的平面形式并没有经过减柱,而是直接由抬梁式一层一层抬上去的。我按照现代的柱网布置思维,一念之差居然以为它减了柱……实际上减柱造是从宋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主角晋祠圣母殿的平面。

整个室内空间没有一根柱子,不仅如此,还减掉了一排前檐柱。同样简单标注一下。

整个建筑减掉了整整12根柱,因此获得了图中标注的两块整空间。光看图感觉不到这个尺度,位于图下部的廊下空间有多大呢?相当于半个篮球场

而室内的跨度,达到了足足20.51米。而我们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通用跨度是6到9米,古代匠人能用木结构实现这样大的跨度,背后的智慧令人叹服。

圣母殿的整体结构长这样。

那么充满智慧的点子是谁想出来的呢?

今天的小故事就要开始了。说在宋代呢,皇上下旨说要在晋祠内修建圣母殿,在殿堂内要放43尊塑像。这可把当时的蓝领叔叔们愁坏了,43尊塑像啊,这得整多大的建筑才放得下啊?当然了,高人,按照套路,一定会出现的。就在离交工日子不远的时候,一位鹤发童颜(高人的标准长相)的长者出现了,拿起工地上的碎木料,七拼八拼,居然拼出了一个圣母殿模型。更神奇的是,这个模型受力合理,室内一根柱子都没有。最神奇的是,这个长者据称就是鲁班显灵。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鲁班还是普通画图狗,都有不到deadline不交图的习惯。

开个玩笑。我国古代传说总是习惯于把功绩归功于某个“神”,例如“仓颉造字”,今天的故事也是相同的一个套路。但是实际上,一切结构的创新都是一代代匠人默默传承创新的结果,正是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匠人,造就了中国古建筑奇巧的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无数匠人的集合,就是我们所敬仰的“公输班”。

这种减掉柱子的做法,也就是“减柱造”。“减柱造”和将部分柱子移位的“移柱造”都是为了获得开阔的室内空间,为了这个小目标,历朝历代的匠人也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下次给大家讲讲元朝时期因为减柱移柱太过夸张而造成的失败尝试。

本来想就此结尾,忽然想到忘了一个重要的点: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鱼沼飞梁。(经评论区 @王秩 指出,这个说法欠妥,疑为民间臆造,大家姑且当做笑话一乐)


所谓鱼沼飞梁长这样。

(经评论区@持刀砍柴 指出,图源李坤朗《神灵的殿堂》,安利,侵删。)


给大家断个句。古人以圆为池以方为沼,“鱼沼”也就是里面养了鱼的方形水池。又有“飞梁石磴,陵跨水道”,所谓“飞梁”,也就是指架在鱼沼上方的十字形梁桥。

实景长这样。

图中就有我们的老朋友: 斗拱。是的,在大家的概念里,斗拱应该是在屋檐下,长这样。

但是实际上斗拱的应用不止于此,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斗拱萌芽是应用在战国中山王陵的铜案(此处没有查到资料,仅凭记忆,见谅)。

而“飞梁”所采取的结构,是沼内立石柱,柱顶架斗拱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的结构形式。我们常说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实际上也反映在它应用灵活,并且能有效地扩大受力面,使结构受力合理。

梁先生的话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孤例,洵属可贵”。这种“鱼沼飞梁”,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全世界就只有在晋祠圣母殿前有,这也正是今天原本已经准备结尾的我不得不说的理由。

已经用了两篇文章来写晋祠圣母殿,奈何其可以谈的点实在太多,只好择几处最有特色的点,管窥蠡测而已。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专栏【每天一个中国古建筑】,大众科普向,(力求)每日一更。


参考文献:

《中国古建筑》,潘谷西(其实每天都有)

今天发现国宝档案有一期是讲晋祠圣母殿的,大家可以搜来看看。

太原晋祠旅游攻略 下 南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