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城西南片,你还有多少印象?(江浙沪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漫步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一起穿越到老温州

温州老城西南片,你还有多少印象?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中国风水最好的十大城市,你 在 哪里

温州旅游体验师、 温州市总工会疗休养体验达人 蒋忠军:用钢笔作画,将家乡美景留存下来、推介出去。


同事问我有没有松台山的画作,想给女儿当样板,她的问话让我想起还真的从没画过松台山,这一带我太熟悉了,熟悉的忘了她的存在。

松台山位于温州老城西南部,南至九山公园,西至九山外河,东以落霞潭、九山湖、大士门、胜昔桥路、东面的信河街,名胜古迹众多,是温州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域。

这幅(三牌坊)钢笔水彩画,她是温州城区信河街七十二条半巷之一,因明朝嘉靖帝赐府第于被誉为张阁老的内阁首辅张璁,其府第前架设的三座石牌坊而得名。牌坊额上分别镌有(孤忠)(赉贤)(柱国),牌坊制作精美大气,后来被损毁。画面中的这个牌坊只是现在复建中的一座,牌坊后方是仿古一条街,目前还没有正式开街。

童年我上的幼儿园在丁字桥巷内的八幼,到现在还记得二楼的木楼梯,小木床,志勇表哥在大桶里帮了抢新毛巾的场景,还有那个让宁静的夜晚变得更加的寂寞的笛声。少年住在新园角红砖房,高高的铁塔下面的菜地,菜农收割后会出现一群捡菜叶的小孩,我也在其中的一个。

早早到邮局上班,干的是邮差工作,负责信河街邮电局到三角城头这一区域的邮件投送,熟悉这里每一条小巷弄堂,每天上午整理好报纸邮件,按投递线路顺序叠放,给投送的每个用户写上门牌姓名,报纸放在自行车后架两边,满满两大袋,那时百姓家里没有电视,新闻要来源于报纸和广播,很多人家都订有报纸。信件放在三角架邮袋中。从邮局出来右拐从石坦巷开始投递,前行几十米左转到妆楼下,骑到巷的中段右转进到睦赞巷,21号是个小院子,有个老门台,有几个台阶,门台旁边一棵大榕树,每天经过这里门台都会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站在门台在等信件,很有画面感,她长的标致,又是妙龄,追求的人自然也多,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求爱信。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的联系主要靠信件,收到信件会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在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一代是体会不到那种心情了。看到收件人开心,我自然也高兴,每天的工作挺辛苦,倒也乐在其中。

睦赞巷出来就是胜昔桥,那时的九山河与现在差不多,这条巷现在的第七中学以前是温州师范学校,进入校内,正中间有一幢老建筑,和九山湖畔老一中那幢老教学楼一样,都也消失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相当精致的民国建筑,可惜!

大士门旁边有一条很短的巷弄,叫张府基,南北走向,南低北高,起点与东西走向的大士门中段,成丁字形连接。路面铺陈着长条石板块,不平整,自行车在石板上面骑不了,得下车推。张府基在温州市区是一处很有历史感的地方,张阁老的张璁府第旧址得名,附近(三牌坊)(妆楼下)等巷名,也都与张阁老张聪有关。后来信河街改建,张府基整个都拆了。现今走在改造的公园路石板块上我总会联想到是否有张府基的石板条?

三牌坊巷尾,从松台山西面沿山边一条崎岖不平的小道骑到尽头是一幢三层高的房子,印象中好像是工科所宿舍,邮件挺多,路虽难走,但每天都得跑一趟,这条路上两旁全是树,开春树上长出嫩芽,阳光从绿叶透过,满目是淡淡的翠青,很是迷人。

松台山东面是当时全市最高大的建筑—解放剧院,站在剧院南面的楼梯可一眼望到西山。旁边的来福门是鞋市场,不大的小巷全是各色鞋店。来福门出去就是人民路,道路在这里成90度拐角,地名也就成了三角城头,松台山南面,山下面有个寺庙,叫妙果寺,对面的服装市场取名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80年代算的上是全国最早的服装批发市场,来自各地的客商,采购打包的,路上挤满了板车和行人,市场生意很火,热闹非凡。

信河街东段是档次最高的市府招待所——华侨饭店,政府涉外接待都安排在这里,当时路上少有轿车,在这却能看到很进口的小车,安排在这酒店用餐也就成了身份和规格的象征。云天楼、观松楼等知名酒店最早就是从华侨饭店对面的小店起步的。


江浙沪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江浙沪包邮区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第一次去温州怎么玩 这份1300字接地气的旅行攻略,遇见老温州风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