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廊桥,毁于2022(“本手、妙手、俗手”:2022)

世界第一 中国唯一 这次竟不是玻璃廊桥

中国第一廊桥,毁于2022


8月6日,一座拥有932年历史的古建国宝,“中国最长(多跨)木拱廊桥”,万安桥失火,冲天大火,将桥烧得只剩骨架。这座桥的损毁,令众多古建学者、桥梁专家痛惜:因为,从很多维度看,万安桥都堪称“中国第一廊桥”。

重庆 亚洲第一廊桥 被烧毁 图


福建屏南万安桥,2022年8月6日焚毁。 上图一摄影:吴卫平,上图二:中新网

无论建造时间、桥梁跨度、木拱结构、选址设计,这座隐藏在深山村庄的古桥都堪称“中国廊桥的百科全书”。

作家鲁晓敏,以及摄影师吴卫平、冯木波,数次前往福建屏南,对50多座廊桥进行田野调查。万安桥的每一根梁柱,每一块砖瓦,都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北京摄影师吴卫平,探索拍摄中国廊桥30多年;

福建摄影师冯木波,专注拍摄福建人文专题30多年;

浙江作家鲁晓敏,专注探索乡村古建筑20多年。

这组万安桥的系列图文,是首次作为专题发表。


福建省屏南县的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长98.2米,宽4.7米,是中国最长的多孔木拱廊桥。

摄影:吴卫平

撰文:鲁晓敏
摄影:吴卫平 冯木波 责编:霍思

6年前的5月1日,我一个人来到福建省屏南县长桥村,在万安桥上逗留了一个下午。绕着那些廊柱,我来回踱步,折返数十次,舍不得离去。只是没想到,这成了我跟它的最后留念。


万安桥有廊屋37间,屋内排列有152根杉木立柱,拱架有两百七八十根。 摄影:吴卫平

捐资造桥

万安桥长达近百米,长长的身躯从龙江河上跨越,远望如龙,因此又被当地乡民称作“长桥”,长桥村的名字,也是因为桥而得名。木拱结构之下,立着5座桥墩,用块石严丝合缝地砌筑而成。


万安桥的桥墩,跟木拱严丝合缝地嵌在一起,组成了优美的几何图形。 摄影:吴卫平

正中的桥墩上,嵌着一块石碑,虽然历经水流侵蚀和风吹雨打,但碑文至今清晰可辨:

“弟子江稹舍钱一十三贯又谷三十四石,结石墩一造,为考妣二亲承此良因,又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祐五年庚午九月谨题。”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桥梁的年代,是北宋元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90年,跟《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属于同一时期。


桥墩石头上的碑刻,记录了这座桥的建造年代和来源。 摄影:鲁晓敏

屏南县众多的廊桥当中,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最为知名,这些桥都始建于宋代,说明当时屏南桥梁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只有万安桥幸存有宋代的碑刻及桥墩,成为屏南最为古老的廊桥之一。


大多数木拱廊桥,分布在浙江、福建两省交界的山区。图中标注了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的位置。

制图:孙长泉

短短的54个字,还告知我们一个事实:桥梁是由一个叫江稹的人捐建。他是一个孝子,此次捐资建桥有三个目的:一则为过世的父母的还愿,了却父母在世时的心愿;二则,建桥修路自古便是积德的事情,以此为家人祈福;三则,他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弟子,廊桥起着沟通此岸与彼岸的功能,与佛教中“普渡众生”的教义有相通之处。作为佛门弟子,他心甘情愿地捐款,为保障乡人的安全出行献上无量功德。

为了建设这座桥,江稹投资了一大笔钱。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由此可知,宋代一石大米为59.2公斤。有专业人士经过复杂换算得出,宋代一贯钱相当于465元人民币。以此作为依据,江稹捐出现金大约6045元人民币。同时,他还捐34石大米,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3元计算,宋代1石大米59.2公斤约180元人民币,34石大米约合人民币6120元。两项相加约1.2万元。


廊桥,常常处于交通枢纽,也常常成为交易市场。

摄影:冯木波

以今日物价,1.2万元恐怕连造一座桥墩都不够。况且,一个普通的石匠一天工资都要二三百,两个石匠10天差不多要就要花费5千元,这还不包括开采石料、运输、建筑材料等费用。换数归换数,实际上,江稹的付出远远不止今天的一万多块钱。

我们再看一看,万安桥的原料损耗。

万安桥长达98.2米,宽4.7米,共有5墩6孔,最大跨度15.3 米,最小跨度10.6米。桥上廊屋有37开间,双坡单檐悬山顶,屋内排列有152根杉木立柱,拱架用量更是达到了两百七八十根,加上横梁、檩条、桥板、桥凳、护栏等构件,万安桥消耗了不计其数的木料。



走到桥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木拱的结构。 摄影:冯木波

世代维护

实际上,今天的万安桥并不是宋代原貌。

从北宋年间建成到今天,它实际上已经重修、重建多次,清代至民国有记载的就有4次,分别在清顺治五年(1648)、清乾隆七年(1742)、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其中,民国时期,这座桥就遭遇了一次大火焚毁。那一次维修,一个建桥师傅不慎从十几米高的廊屋上跌落水中,居然安然无事,乡人大为惊异,便将长桥改名为万安桥。1952年,桥西北端被大水冲毁两个拱架。195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

在一场场滔天的洪水中,木结构应该都遭到了损毁,但记载江稹功德的桥墩却平安地保留了下来。此后,每一次重建和重修都要花费一笔巨资,正是有千千万万个“江稹”的慷慨捐助,才得以让这座中国最长的多跨木拱廊桥留存至今。


万安桥头,像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

摄影:冯木波

建造之谜

且不说独特的审美,悠久的历史,单单是说它的营造技术,就足以让万安桥在桥梁建筑,乃至整个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雾气笼罩下,万安桥下如梦如幻 。 摄影:吴卫平

其一,它是廊桥构造之王。

廊桥有很多种,大致可分木平梁廊桥、伸臂式廊桥、石拱廊桥、木拱廊桥等样式,其中科技含量最高、建筑难度最大的是木拱廊桥,而万安桥则是木拱廊桥中的最复杂形式——多跨式木拱廊桥。而且,在现存的古桥中,万安桥是最长的一座,长达98.2米。

其二,它浓缩了桥梁技术进化史。

前面说过廊桥大体分为四种,木平梁廊桥等级最低,伸臂式廊桥的技术向前迈开一大步,木拱廊桥则是木构廊桥在古代科技水平中的巅峰之作。我们来看看万安桥的结构,宋代初建之时为木平梁和伸臂式结合,民国之前的万安桥是典型的伸臂式,1932年万安桥重修,当地著名的建桥师傅黄金书,将桥改为木拱结构。由此,我们在一桥上就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廊桥的演进过程。


浙闽木拱桥的技术难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其独特的“编织拱”结构,需要巧妙的设计与准确的计算;二是浙闽山区高山深涧的地理环境对施工技巧的要求。(插图:刘妍 任超)

其三,一个“反常”的创造。

一座古代木构桥梁,跨越百米溪流,对水文条件要求苛刻。首先,桥墩很难避开激流,承受的冲击力非常大。为了应对,一般桥梁建设桥墩会采取两种措施:要么把桥梁做成弧形,要么调整桥墩的间距。这些扬长避短的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开雨季时狂暴的洪峰,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

但是,万安桥的设计有些反常:桥身笔直,长达98.2米,宽4.7米,共有5墩6孔,最大跨度15.3 米,最小跨度10.6米,桥墩间距差别不太大。这种设计在宽阔水面上显然有悖常理,相当于把弱点和盘托出。


万安桥的河床,隐藏着坚硬的岩石。 摄影:吴卫平

钻到桥下,才能发现谜底:原来,900多年前,工匠巧妙地利用了地基,将桥墩建在一片横贯江面的岩石上,岩石远比泥沙河床更抗冲击,这也是桥上的木构建筑一次次被毁,而桥墩近千年不垮的原因。

水火为敌

整个屏南县,现在还存有50多座从宋代到民国的廊桥。其中有一座“金造桥”,桥头有清朝嘉庆年间的“禁火碑”,明确禁止桥内放置易燃物、禁止火炭坠落桥内、禁止乞丐起火烹食成群歇宿。不难看中,这是先民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经验,从而有了强烈的防火意识。


福建屏南万安桥,2022年8月6日焚毁。 上图一摄影:吴卫平,上图二:中新网


重庆黔江濯江桥,2013年焚毁,后复建。 上图一摄影:吴卫平;上图二:网易新闻


福建永春通仙桥,2016年冲毁,后重建。 上图一摄影:吴卫平;上图二:福建新闻频道截图

可惜的是,依然有众多廊桥毁于火灾,万安桥的灾难更是近在眼前。凝视着火光中的废墟,想起两百年前的禁火碑文,曾多次探访这座桥的摄影师吴卫平,在两千公里外的北京,连连叹息,这是他探访过的廊桥中,第十座罹难的廊桥。


江西婺源彩虹桥,2020年冲毁,后复建。 上图一摄影:吴卫平;上图二:婺源旅游发布

他知道,纵然可以再次重建,自己镜头下的那座桥,也没法重现昔日风采了。

幸好,那座带有碑文的桥墩还屹立在河床上,可以继续向后人诉说古桥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本手、妙手、俗手”:2022

“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解析与下水作文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题目
(适用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分析


01一、传统文化题材

我们先来回顾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和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射箭悟人生哲理。以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探讨的是“修身、矫思、立义”,一个人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来实现人生理想。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书法悟人生哲理。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的是汉字书法传统文化“人”字书写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的“描红”, 这是以书法运笔技巧喻人生修养、处世之道。寥寥数语,含义丰富、深奥。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围棋悟人生哲理。以围棋中的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为作文材料,下棋之道便是为人处事之法,从“本”“妙”“俗”中悟出治学修身的人生哲理。

考前本人曾经预测,2022届高考作文要关注传统文化【最大热点:“传统文化+关系型+思辨类”作文指导】 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高考语文命题的文化要素,构成命题的重要内容。作文中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作文材料中,以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名言名句、文化现象等形式出现,“取材传统,观照现实,照亮当世”,让考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辨性、批判性、创新性思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

2022届各地作文备考,以传统文化类作文材料呈现的考题非常突出。如: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最重要的是要提炼出我们阅读材料后得出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三种棋中提炼其中的智慧,来提炼我们对“启示意义”的理解。可以从下棋的目标和下棋的规则两个方面去提炼。
2022届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大方向与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是一致的。同是下棋,但作文材料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广州一模作文涉及三种棋,且结合三种棋来综合立意难度较大。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单选围棋,就其“本手、妙手、俗手”进行思辨性理解,难度降低。


02二、立意得过材料关

传统文化类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这一文化现象所表达的观点,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这是作文立意的准入点。以【2021年全国乙卷】为例,难点在于理解扬雄那句话:“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修身以为弓:有弓才能射箭,“弓”是基础,修身,指的是在才和德上的修炼;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弓”质坚韧厚实,箭才能身得远。人生基础打得牢,才能行得远。
矫思以为矢:“矢”是实现“弓”的价值的重要因素。“矢”可以理解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矫正”,也就是不断地锤炼,就如同“箭”一样要锻造、磨砺。
立义以为的:“的”是箭靶,喻符合道义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也就是三观要正,要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服务。

再来看看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材料理解的难事业在于“本手、妙手、俗手”的思想内涵。
【材料须细品】材料分三层:
(1)“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第一层:提出围棋文化现象,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
(2)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第二层:对本个术语进行专业解读,可以概括为“正规下法”“精妙下法”“受损下法”,第三点“俗手”下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3)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第三层:这一层意思有递进,是精准立意的关键。这一段有三个意思:一是强调初学者注意要注意“本手”,这是基本功,得扎实。二是从反面指出初学者易犯的错误,热衷追求妙手,忽视常用的本手。三是解释错误的地方: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忽视本手,必然下出俗手。)

【立意要深思】
在读完材料后,考生要结合围棋,对“本手、妙手、俗手”进行深入思考,从围棋出发,又不止于围棋,思考这其中蕴含的普遍的人生哲理,也就是要找出其中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
“本手、妙手、俗手”,其实从“三手”的叫法便可悟出其义。
一是“本”。本是根本,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多个提示词语,如“正规”“开始”“基础”“功夫扎实”。围棋之本,在于从“本手”下起,基本功扎实是提高棋力的前提条件。于学艺而言,任何一门学问,都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水无源,流不长;本无本,叶不茂。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本源。推而广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有个人、企业、团体乃至民族与国家,其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环节。如我国近年高考人才选拔中的“强基计划”,便是强调基础学科在科技发展与创新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
二是“妙”。对妙的内涵理解可以结合材料中“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这一句话。妙源于本,而又高于本。一切的巧妙绝不是一时的偷机取巧,得依靠平时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依托。棋局有妙招,始于本,妙在新,循本而创新,才称之为妙。从人的成长、事物的发展来看,在夯实基础、强基固本其础上,再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经验,进行创造性发展,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
三是“俗”。“俗”,在材料语境中,明显有“趣味不高、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的意思。本手没学好,基本功没打牢,就急于表现,也可能偶尔有“妙招” ,指貌似合理,但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坏棋”,实则在给自己挖坑。“俗”批判的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忽视基础,急于求胜,急功近利。
除“本”“巧”“俗”外,审题时还要关注“初学者”。命题人的这个“初学者”,用意很深。对于考生而言,人生学业之基尚未打牢,高中学业只是学习的一阶段而已,后面还有大学学习;就是将来参加工作,还得有深蹲基层一线的强基务本。材料的启示意义,对于奠基阶段的青年人,是具有指向性的。


03三、处理好思辨关系
2022年新高考一卷(“本手、妙手、俗手”)和2022年新高考二卷(“选择·创造·未来”),都是典型的思辨关系作文。且思辨关系突破了二元,呈现为三重关系,这给作文立意和构思增加了一定难度。
关系型、思辨型作话题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互相关联,有时还可能是对立存在。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二者或者多者之间的对立统一辨证关系,找到不同关系主体在本质的区别,思辨也就有了针对性,论述也就有了深刻性。
本次作文,要体现出“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间的思辨关系。
本和妙,涉及的是基础知识和知创造性运用知识的问题。基础知识很重要,需要磨砺、功夫要扎实,基础要牢固,这是第一层;
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这是第二层;这两层实际上与现在的新高考改革大方向一致,新高考更注重学生情境化运用知识的能力,作文题目也是引导考思考“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这一话题。
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这是第三层。
“本手”强调打牢基础;“妙手”强调创新(造),但不是否定“本手”,因为熟能生巧;“俗手”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是进一步证明“本手”之基与“妙手”之变的紧密关系。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妙手是本手的发挥与创造!本手不足而求妙手,必为俗手!基础不牢而求发展,必然后劲不足,欲速则不达。
如果只取一点,不及其他,如单纯立意为创新,明显是不合题目要求的。三者关系可以分开论述,也可以立足于一点,兼顾其他两点。
在思辨关系的具体展开过程中,考生要懂得化虚为实。也就是联系社会现实或个人实际,展开论述,这是作文写得深刻的必要素。这一部分构思,是对作文材料中的观点、现象的拓展,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深入探讨。这一部分对作文的素材要求较高,话题是观点,是“虚”;现实是素材,是“实”。化虚为实,就是将话题引入生活,体现针对性和现实性,增强可读性。素材要典型有时代气息,简述要简练,要结合中心观点进行阐述。


下水作文

练就基本功 功到妙然成
湖北省武穴中学 陈保侯

围棋之道,有“本手、妙手、俗手”一说。“本手”是基本功,要牢固扎实;“妙手”为奇妙招,靠熟中生巧;“俗手”乃俗辈谋,因急功近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小小围棋,黑白博弈,方寸之间,实乃大有天地,别有真意。
活水流长在于源,学艺精深在于基。围棋一粒粒下,“气”要一步步积蓄,本手不牢,何以胜全局?人生一步步走,基础要一步步打牢,否则何以致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位怀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一辈子扎根田间地头,土地之植本,躬耕之实践,这就是杂交水稻能诞生之根基。奥运小将全红婵,每天坚持练习跳水三四个小时,基础动作反复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有她惊羡世人的教科书级跳水神话。个人如此,国家亦然。新中国“站”起来,是改革开放“富”起来之本;而“富”起来又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强”起来之本。孟子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最为普通的道理,也是最为实用的原则。
熟亦能生巧,功到妙然成。围棋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妙手是本手的发挥与创造!妙源于本,而又高于本。巧兮妙兮,绝非一时偷机取巧,得依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作本体依托。
棋者有妙招,始于本,妙在新,循本而创新,才称之为妙;医者有妙方,妙手回春,还得依靠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线临床实践经验;作家有妙笔,妙笔写华章,还得有扎实的专业写作功底;商场精英有妙计,妙招取胜,得有最基本的市场调研、最精准的市场分析与预测。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看看谷爱凌吧,敢于在比赛中创造性地挑战自己从未尝试的动作,技压群芳,“凌”空绽放,这得益于她对滑雪运动精深的了解和独到的体会。创作者的天然偶得,取材于平时的观者思考;科学家的伟大发明,来源于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思维。由此观之,妙源于本,而又高于本;妙是本的高质量升华,是“本+”的无限创造。正所谓:创造新法,源于本法;本中生妙,妙为本生。
急功近利为流俗,欲速不达乃箴言。 诸葛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求学之路,最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人生发展,需要韬光养晦,静水流深。
一些围棋初学者易犯“俗手”通病:本不熟而欲为妙,所谓欲速则不达。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根基不牢,学艺不精,便急于表现,急功近利。是什么让神童方仲永沦为庸人,是其父贪慕钱财的俗心。是什么让当下抖音平台一些网红没有才学专以忸怩作态来吸引眼球,是流量变现追慕名利的俗心。是什么让当下的某些人不精于业务而迷于各类“妙手”,还是纷纷攘攘的追名逐利俗心。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当我们把胜负看轻,把名利看淡,自然也就能练就“本手”之功,迎来“妙手”之花。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当代青年,当务立德求学之本,志存高远,拒绝庸俗,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一展妙手,谱写人生华章。

亚洲第一风雨廊桥失火被烧毁 盘点中国保持世界纪录桥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