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季节去太湖(什么季节去太湖最合适)(什么是苏州「太湖三白」?)
什么季节去太湖(什么季节去太湖最合适)
1、春夏两季去太湖最合适。太湖鼋头渚3-5月樱花季节最好看了,但是清明时节前的樱花开的比较好,那个时候人也是最多的。夏季去散步溜达,空气也特别清新,这俩季节推荐。
2、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 ,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江苏无锡,南濒浙江湖州,西依江苏常州、江苏宜兴,东近江苏苏州。由江苏省对太湖全境进行行政管辖。
3、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4、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什么是苏州「太湖三白」?
嘛,就用一个很俗套的开场白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异火划过天际,一颗陨星坠落在苏州的这片土地上。
日升月降,沧海桑田,陨石坑逐渐被积水填满,变成了一片广袤的湖泽。
这就是太湖的由来。
《史记·刺客列传》就曾记载吴国公子光为争夺王位,笼络死士专诸,让他入太湖学习炙鱼技术三个月,然后以宴请为名,将已经有戒心的吴王僚邀至家中。席中,经过搜身的专诸以厨师的身份擎鱼而入,再抽出藏在鱼肠里的锋利匕首将吴王僚刺死。
虽然作为一种美食,就这样“名垂千史”,对鱼来说可能属于无妄之灾。但侧面来讲,从那时期,这些水产就成为了苏州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苏州的居民对「长江三白」念念不忘,就不足为奇了。
「长江三白」的全名,是银鱼、白虾以及白鱼。三白的「白」,是指颜色,银鱼、白虾以及白鱼,都是浑身雪白,清通灵秀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风吹过太湖,扬起了阵阵微波。阳光的投影,照进了清澈的湖面,也映衬出那一群群细密的鱼群,他们舞动着自己的身躯,是太湖里的白色精灵。
漫游水中如银梭织锦,出水以后似白玉雕成——太湖银鱼
在古代,有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
东晋的文人张翰为了吃一口苏州的莼菜跟鲈鱼,连官都不做了。
银鱼虽然没有鲈鱼那么有名,但也留下了“春后银鱼霜下鲈”之句,把银鱼和鲈鱼并举,可见银鱼实为鱼中精品。
如果一定要给外地的游客,推荐苏州的味道,银鱼一定是榜上有名的。
信步走入苏州的家常菜馆,一定能看见银鱼的身影。
肉质细腻,鲜嫩爽口,无论是配合鸡蛋的酥香还是莼菜的细滑,银鱼那温润的口感都会给人留下关于苏州的回忆。
关于银鱼,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两千多年前,太湖还是一片死水,处处都是一片荒芜。越国大夫谋臣文种找到西施,将她送给吴王夫差,以乱其朝政,西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越王勾践灭吴以后,越王夫人却嫉恨于西施的美貌将其沉于湖中,西施的玉体变化为万千条雪白的小鱼,人们就把这种鱼叫做银鱼,太湖也因此变得一片生机盎然。
或许民间传说都带有演绎的成分,但把银鱼视作西施,却充分证明了苏州人对银鱼的喜爱之情。但除了美貌外,银鱼也带有“西子捧心”般的娇嫩。银鱼出水几分钟之后即死,鱼体失去弹性,新鲜度也就下降了,渔民们捕捞的时候得十分小心。
要说银鱼最美味的时刻,一定是刚出水的瞬间,所以每逢银鱼上市的时节,就有大批的食客来到太湖。坐在船里,迎着湖风,吃着热气腾腾的银鱼蛋羹,感受那唇齿间的绵柔与鲜甜。这样的口福,即使是公子王孙也不及一位湖边的渔夫。
清澈的湖水、温润的气候、适宜的温度,催生了无数惊艳的美食,银鱼只是其中之一。
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太湖白鱼
如果说银鱼是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么白鱼在太湖里就以一种强盗的形象出现了。
白鱼性情凶猛,占“山”为王,大多生活在太湖宽敞的水域里,以太湖里的小鱼小虾为食。直到现在,人工养殖的白鱼依然很少很少,以野生的居多。
太湖的白鱼四季皆有,但每年的五月的梅雨时节,泛舟太湖之上,你就会看见白鱼群出的壮美景色,在太湖湖面的表层,一群群白鱼如游弋着,翻腾着,在水下留下道道倩影,偶尔跳出水面,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狭长的鱼身披着细密的银鳞,变曲的腹背微微向上拱起,游过水草,游过太湖,游过悠悠的历史,游向浩荡的未来。
除了好看以外,白鱼的美味更值得大书特书,虽然它的刺又小又多又鲜美,但奈何它的肉质细嫩,鲜美异常。从古以来,人们就对白鱼情有独钟,甚至连杜甫都写下了“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
人们食用白鱼的历史,至少也有一千四五百年了,以清蒸为主,但最负盛名的却是糟煎白鱼。精心挑选白鱼的中段,在香糟、绍酒、精盐糟渍下,入油锅煎至鱼皮发黄,焖烧一下,再用香菇片、笋片、酱油、绵白糖、姜末、清水小火焖煮。起锅后的白鱼糟香透人,色泽微红,鱼肉鲜嫩诱食欲。
难怪宋代诗人杨万里作“糟淮白鱼”诗句中有:“醉卧糟丘名不恶,下来酒豉味全非”的赞美之词了。
白鱼的滋味,氤氲出江南的清雅,在唇齿间,品味着苏州的水墨烟云。
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太湖白虾
在一些老字号的苏帮菜馆里,上的第一道热菜往往就是“清炒虾仁”。在苏州话里,“虾仁”读作“乎宁”与“欢迎”同音。
热菜上桌,主人笑着向客人介绍菜点,既是虾仁也是欢迎,一语双关,尽显苏州人的待客礼仪,也体现苏州人在饮食上的用心、细致。
而苏州最有名的淡水虾,便是太湖白虾了。与青色的河虾不同,白虾是太湖里一种白色甚至带点透明的虾。头有须,胸有爪,有两条长长的虾钳,所以又称为“秀丽长臂虾”。
太湖的白虾生长在太湖的开阔水域,以水草丰茂,风平浪静的浅滩处最多。每年的5至6月,是白虾产卵期,这个时节的白虾个大籽肥,是吃虾仁最合适的季节。
将新鲜的白虾置于清水之中,挤出虾籽,剔出虾脑,再加入浆好的虾仁轻轻拨炒,出锅装盘后再点缀以洗净的荷叶。虾仁碧绿、虾脑亮赤、虾籽黯红,再配上荷叶的碧绿,尽显苏州的精致与考究。
你说这么做太麻烦,白虾也有其他做法,一点盐,一块姜,几根葱,加一锅水。活虾入水后,一沸就起锅,这样粗暴的做法虽没有虾仁的细腻,但却最能保持太湖白虾的细嫩。带一点咸味,却更映衬出虾的鲜香,这份淡雅与鲜甜言是专属于江南的滋味。
三白因太湖而生机勃勃,太湖因三白而神采奕奕。
我时常幻想着这样的场景,在静谧的夜色下,太湖水兀自东流,月色明亮,万物生长。湖里的小小生灵们延续着太湖水域的灵秀,气定神闲,逍遥自在。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他们亘古就在这片水域成长,见证着人类从野蛮走向开化,发展出科技,创造出文明,见证着人类因它们的姿态而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可他们却统统不关心,只是抖擞抖擞身躯,向着他们熟悉的方向,继续游荡去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