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丧葬习俗(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良善生活构建)
人类丧葬的一系列活动,实际上是由死者快要断气时的那一刹那就开始了。
在死者的亲属发现人将要死时,通常要做的有以下几件事:
1、以各种方式试探亲人是否已死,以防不测
2、以各种方法挽救亲人的生命,希望用活人的诚心使亲人能起死回生,或者设法使活着的人可以继承他的香火。
3、在人临死或新死时就举办各种活动,以便死者在死后能达到活人所希望的目的。
一、招魂
当人将要断气时,人们要用很轻很轻的东西放在人的口鼻前,以此来看他是否还有呼吸。同时,死者亲人挥舞着死者的衣服登上房屋顶,大声呼叫死者的姓名,连喊三声,而后把死者的衣服扔到屋下,有人接着,盖在死者的身上。目的是祈求鬼神,希望让死者的灵魂从阴森的冥界回到尸体上。这是生者在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死者,叫招魂。
二、接气
当人将要断气时,由他的长子用一个红绸做的小布袋,里面装上金银和五谷,放在死者的嘴边接气,以表示家庭后继有人,运气不绝。如没有长子的将由次子接,无儿子的由女儿接。无儿无女的由伴侣接或者最亲的亲属接,总之,要把气接住。
三、烧落气纸
也称作烧落头纸,在人快要断气时,亲属就开始撤下他铺的床单,将他一定位置,头要向着西方。当人断气后,亲属便开始烧纸。通常都是放在锅或盆子里烧,一直把它烧满为止。就是说人死之后都要到阴曹地府中去,而在这条路上有各种鬼魂把关,必须烧纸钱给鬼魂用,这样才能到阴曹地府。
四、报丧
凡有儿女的人家,如有亲热亡故,家属要按男左女右的习俗,在自家朝街的门旁贴上已长方形的白纸,上面书写上死者的姓名、官爵、生卒年月好孝子的姓名,这叫做丧报,也称为报丧贴。这样就告知别人丧家自己有重孝在身,除特别的亲属外,不便去别人家报丧,因此在自家门楣上贴上报丧。
五、哭丧
当人刚死时,丧家的主人就开始哭,包括兄弟及家里的女人。当外嫁的女儿要回家吊丧时,人还未进门,便哭声大作,娘家人听到后,马上出去接待,到停丧的地方也开始一起大哭。
六、穿老衣(寿衣)
寿衣是指人死后换上的衣服,这种衣服是一直穿到最后入殓的,因此叫做寿衣。当人即将断气或者刚断气时,死者的家属就马上给他换上干净的内衣,这叫做小殓。然后再准备入棺时,还要再穿一次衣服,这一次要换上的是干净整洁的外衣,就像要出门做客一样,要穿上庄重的礼服,不过这一次是要在另外一个世界做一次长久之客,所以他的亲人们对这最后一次衣服选择就格外重视。
寿衣袖子要长,要能遮住手指,忌讳短袖露手。否则,后辈儿孙就衣不遮体,伸手要饭。同时,寿衣不能用纽扣,只能用布带,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皆如此,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接着就是为死者进行沐浴礼。沐浴时,脱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尸体上浇洒,再用细葛制成的絺巾洗擦。死者咽气以前必须把寿衣穿上,否则死后不好穿;二是人死之后在穿,就表示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无衣。寿衣都是提早准备好的。通常在闰年闰月缝制。
七、噙口钱
人刚咽气,要赶紧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在口中。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进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端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滑入腹中,待装殓时揪掉红线。
关于噙口钱,民间说法有三: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含吉祥之意;二是说人辛苦一生,不管遗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在托生,再变人,有了噙口钱,来生不受穷。
八、停床
当亲属为死者清洗完毕后,遗体通常要在家中停放一段时间,如果是小孩,就要当天下葬,青壮年停尸一到三天,老年人停尸的时间要久一些,当然还要根据风水艺人所确定的下葬日期而定停放的时间。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放好,身下铺上谷草,谷草的根数根死者的寿数相等,尸体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住,俗称苦脸纸。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称绊脚绳。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到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起来,碰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松手,叫做死不丢手,非常恐怖。麻绳在盛殓棺时解下来。
九、入殓
入殓的仪式有小殓和大殓之分。
小殓指给尸体裹上衣裳,地位越尊贵,所裹的衣裳越多。
大殓指把裹上衣裳的尸体装进棺材里。
小殓大殓统称为入殓。
尸体入棺,要摆正尸位,下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指后辈红红火火之意。尸体与棺材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作为固定物,防止摇动。这样就可以盖棺。俗称合龙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开启。俗语说:宁哥千里远,不隔一层板。
入殓时,如果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到,龙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空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
从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点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