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能成为军事重镇,更因为它是农牧分界线
雁门关是在哪里
山西朔州殷珊和忻州代县接壤。雁门关,又名西松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它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与宁武关、偏关并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能成为军事重镇,更因为它是农牧分界线
雁门关的地理非常复杂
主要区域在三条大河流域的中间!
黄色的是黄河,深蓝色是汾河。绿色的是桑干河,浅蓝色是滹沱河。这三河的起源如此的接近,集中在晋北地区。
汾河和桑干河都起源于宁武,汾河向南接入黄河,桑干河却向北流,经京津(改名永定河)流入渤海。滹沱河起源于五台山地区,先西后东经石家庄流入渤海。雁门关位于桑干滹沱之间。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吕氏春秋》)
《史记》记载:"赵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有代勾注之北”。
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是内长城的一段,广义的雁门关包括了偏关和宁武关。长城还有一段外长城。原来的赵长城、秦长城在内外长城都还有一些保留。
现存的外长城,五分之四以上都是明长城,平地立起来的长城,比起依高山而建的内长城,防护能力有限。历史上外长城多次失手。
雁门关有十八隘口,地跨300多公里。主要守护的忻定盆地,滹沱河上游,又称牧马河,环绕五台山。 18座隘口连成了340里长的边墙,北望大同盆地,南扼忻定盆地。
李白诗:“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
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一带的战争一共有1500多次(战争最频繁之地,毫不夸张):
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曾多年驻守雁门,以防匈奴。曾一次大败匈奴1O万余骑。秦国攻赵,赵国以李牧为将,大破秦军。后来秦使反间计,李牧被赵王处死。3个月后,秦军攻进赵都,灭掉了赵国。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匈奴南侵汉朝边疆,围攻马邑(今朔州)。韩王信投降匈奴,并引匈奴南克雁门,汉将樊哙奉命去讨伐,夺回雁门。
汉武帝时(前129--前119),曾下诏发卒治雁门险阻。先后派李广、卫育、霍去病率骑兵1万至数万出雁门关,北击匈奴。除李广兵败外,其他都获大胜。
东汉建安以后,由于朝廷失去对全国的控制,羌人乘机侵扰雁门,致使北方地区沦为荒塞。
三国魏青龙二年(233),鲜卑族内部发生混乱,毕轨请求魏明帝乘机出击鲜卑。魏明帝下诏给毕轨:“出兵必须谨慎,不可北出雁门”,但是当诏命到达时,毕轨早已率军出了雁门,结果被鲜卑击退。
晋永嘉四年(310),鲜卑猗卢率兵自大同入雁门,向东晋的并州剌史刘琨求陉北之地。刘琨将楼烦、马邑、阴馆、繁峙、崞五县的百姓移至陉南,割陉北之地于猗卢。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北魏拓跋(王圭)率40万大军军出大同,先取雁门,后取后燕。
南北朝北周保定二年(562),杨忠与突厥合力南伐北齐,攻克雁门关,直至太原。
北宋时期,雁门关的战事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交战双方就是宋军和辽军,宋太宗委任当时已经号称“国无敌”的杨业驻守雁门关。
中山国起源地。 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 ,沿滹沱河南下石家庄。进可占据河北平原,退可居于五台山高地。
羯族的定襄国。
《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黄河),必先滹沱。
《战国策》:赵攻中山,以擅滹沱。
新朝更始二年(24),汉光武帝自下曲阳见晋州,驰至滹沱渡。
东汉建武十三年(37),以匈奴寇边,汉光武帝遣名将马武屯滹沱河以备之。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自饶阳北引滹沱河为平虏渠。
北魏时,冀州刺史王质以滹沱河流屈曲,疏而宜之。又刺史杨真请改滹沱河为清宁河。
唐朝永徽五年(654),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余家。永淳二年(683),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建中元年(780),幽、镇、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又开成元年(836),镇州滹沱河溢,害稼。此滹沱屡溢之验也。自安史之乱,滹沱南北常为战争之所。
五代时,契丹南牧,晋人每御之于滹沱。
宋咸平年间,何承矩筑堤储水,以限戎马,则引滹沱为塘泊。盖滹沱横亘于河北,燕赵有事,滹沱上下,皆津渡处矣。
东十隘口有 水峪口、胡峪口、马兰口、茹越口、小石口、大石口、北楼口、太安口、团城口、平型关口。
发生过很多著名战役:
西八隘口有 太和口、水芹口、吊桥口、庙岭口、石匣口、阳武峪、玄冈口、芦板口 。(图中缺乏水芹口、吊桥口资料)
补全:
水芹口、吊桥口
水芹口、吊桥口资料已补全
水芹口又名八岔堡,雁门十八隘口 西四堡之一,在今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王化庄村
吊桥口也叫吊桥岭,又名小莲花口堡。雁门十八隘口 西四堡之一,在今朔州市朔城区神武乡大莲花村
具体详细资料在:更加直观
雁门关(十八峪口)与外三关
上面链接的资料也是我个人做的。雁门关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汽车运输队进行的伏击战斗。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交通,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雁门关分为 东陉西陉 ,地理位置随年代改变而变动。古代雁门关旧址在西陉关,旧广武过白草口到达铁裹岭。明代 明代于东陉关关址扩建新建雁门关,东西两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筑有坚固城堡,中间为长城连接,形成新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平型关隘口至轩岗隘口,绵延布防达300里, 现在雁门关村在东陉关。
雁门关以北,内外长城包裹的地方,叫做雁北地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雁北的县市基本都是沿桑干河而建。大同盆地中央有个小山梁, 战国称黄华,北魏、北齐名黄瓜堆,隋唐以后称黄花堆、黄花岭,今称黄花梁。
北魏郦道元所著之《水经注》上的雁北是这样的:“大山乔木,连跨数郡,万里林集,茂林阴翳。”而黄花梁一带是:“层松饰岩,列柏绮望。”
参天乔木,遮天蔽日,堪称 “翰林”,古代娄烦、胡林在此生活。
历史上记载:
北魏孝昌初,斛律金统所部万户自云州南出黄瓜堆,为上谷杜洛周所败,部众分散。
齐天保四年,,柔然寇肆州,齐主自晋阳击之,至恒州大破柔然于黄瓜堆,伏尸二十五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牲口三万余。
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农历八月,突厥骨笃禄、元珍攻打朔州,唐朝派总管黑齿常之大破之于黄瓜堆。乘胜追赶四十多里,突厥败走碛北。
唐元和四年,沙陀朱邪执宜,从河东帅苑希朝徙于定襄川,使保神武川之黄瓜堆,修新城而居之。
唐景福初,李克用北行至天宁军,以幽州率李匡威等袭云州,乃遣将发兵于晋阳而潜入新城,伏兵于神堆(亦即黄花梁),擒土谷浑族逻骑三百。
北宋雍熙北伐 ,杨业战死金沙滩。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亲征在应州击退鞑靼 , 应州大捷亦称应州之役 。
黄花梁、金沙滩、岔道口其实是同一块地方。
唐末沙陀人迁居黄花堆,李克用出生在义井乡,开创了沙陀族后唐政权,进入五代十国。辽中期契丹皇族萧氏一族起源黄花梁,契丹崇佛,萧太后砍尽黄花梁,在家乡铸就应州塔。拥有释迦塔的佛宫寺是为皇家寺院。
现存八大辽构之首,古代木构建筑最高峰。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木塔。 应县木塔用木三千立方米,约为2800多吨。
- 后话:
岔道地是走西口的分叉点, 爬上这个村子附近的黄花岭,他们可以看到两条路,一条通往杀虎口,一条通往张家口。
这两条路都可以到达蒙古草原,但是哪条路上不会丢掉性命还能赚点钱呢?这些赶脚汉们不能不感到惆怅,因为两条路上都死过无数的人,也有人活着走回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