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吐鲁番旅游看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坎儿井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
坎儿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坎儿井又称坎儿井,是沙漠地区特有的灌溉系统,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到新疆吐鲁番旅游看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坎儿井
到新疆旅游,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是必须参观的,它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的吐鲁番坎儿井景区。在这里可以实地了解新疆先民们是如何在自然条件恶劣、年平均降水十分稀少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智慧,硬是在地下开挖出输送天山融雪之水的地下水利灌溉渠道,保证了农业和生活用水;在这里可以了解坎儿井开挖的历史和见证这些历史的实物、雕像和文字介绍。
坎儿井发源于西汉,清朝时期建设进入高峰期。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所以,总长5000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
暗渠还有不少好处是,由于吐鲁番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再有,经过暗渠流出的水,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因此,吐鲁番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
在新疆坎儿井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新疆老百姓永远记住清朝的左宗堂、林则徐俩位封疆大吏的功绩。收复新疆时,左宗堂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主张士兵开垦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当然是出于军事的目的,但也有着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用意。他命令张曜率部在哈密兴修水利,开垦荒地19000多亩。
张曜部在整修石城子渠时需要毛毡十万条,左宗堂从各地筹集,满足其需要。同时,左宗堂还修建了榆树沟和五道沟大渠个一条。在镇西兴修了大泉东渠,在乌鲁木齐开挖了永丰、太平、安顺渠,在奇台、玛纳斯各修建长渠一条。在吐鲁番新开凿了坎儿井185道,工程浩大。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