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定军山——诸葛武侯长眠的地方

武侯墓在哪里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被封为武乡侯,故名武侯墓。建国十二年,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交战。他们在张武原军中病逝,葬于汉中定军山下。

诸葛亮墓沿定军山、少祖山九丘环绕。这九座山被八条溪流分开:青沟、王子沟、井沟、战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和龙足沟。墓前有三层楼,从定军山往西来,睡一觉大概三里。古代称之为“三台书案”。

少祖山下第六岗向东,若为游龙,忽升忽降五六里,墓后半里形成月牙,为墓主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三百余亩平地豁然开朗,四周九枝,围、围、围、围,这是人所不能为的天地之造。

1996年,诸葛亮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勉县定军山——诸葛武侯长眠的地方

一部《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家,英雄无数,但最被后世喜爱和津津乐道的当属诸葛孔明。诸葛亮作为智慧、忠义和担当的化身,千百年来受到华夏子孙的共同敬仰。在诸葛亮身后的诸多纪念设施中,最著名的当推成都武侯祠,而实际上纪念武侯的最早设施应该是他的墓园。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沔县(今陕西勉县)定军山军中病故。后主刘禅依诸葛遗愿,将其安葬在定军山下。

武侯墓大门

武侯墓的第一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为近年添建,意在使景区范围更为宽阔。门前有两副抱柱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举世三分鼎;内绝余帛外无赢财凌霄一羽毛”。

武侯墓二门

武侯墓的第二道门同样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是武侯墓原有的大门,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门联“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的题写者是清嘉庆年间曾任汉中知府的赵洵。

武侯墓拜殿

进入第二道门,穿过一座古木森森的庭院,即是拜殿。拜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檐下悬“三代遗才”、“名垂宇宙”、“经济如生”等三块匾额。擎檐柱上有联:“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武侯墓大殿

大殿通过一段短廊与拜殿相连,短廊内高悬“功盖三分”、“儒行将略”、“功崇亘古”、“永沐神庥”等多块匾额,均为历代名人贤士题写。

大殿内景

大殿内神龛上供奉着诸葛亮坐像,上悬“万古云霄”金字匾额。“万古云霄”一语出自杜甫的诗句“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龛前两员护卫武将为关兴和张苞,是蜀汉第二代武将中的代表。这两尊泥塑为明代旧物,是武侯墓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武侯墓墓前亭

大殿之后是一座四角攒尖顶墓亭,亭内悬“双桂流芬”匾额。亭内立有两通古碑,稍高者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陕西按察使赵健所立,碑文为“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稍矮者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果亲王所立,碑文为“汉诸葛武侯之墓”。

武侯墓墓冢

墓亭后是圆丘形的墓冢。墓冢后面是两株巨大的桂树,相传为三国年间栽植,据此算来已经有1700多年的树龄,墓亭中匾额上的“双桂流芬”即指这两株古桂。

武侯墓寝宫

与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一样,关于他墓园的确切位置一直莫衷一是,难有定论。现在位于勉县定军山脚下的诸葛武侯墓应该是后世依据史书的记载而建,可能仅具有象征意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