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就和民主德国建交,为何与联邦德国建交却晚20多年
germany是哪个国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或德国。德国是欧洲中部的联邦议会制共和国,北邻丹麦,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接瑞士和奥地利,东接捷克和波兰。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这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以德国人为主要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生活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德国人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后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吞并了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所有德意志州,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国民生活水平非常高。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刚成立就和民主德国建交,为何与联邦德国建交却晚20多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本土由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占领。到了1949年,随着冷战的持续升温,苏占区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中国和两个德国也都有建交,建交的时间却相差20多年。1949年10月27日,中国和民主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但直至1972年10月,联邦德国才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为何新中国刚成立,中国和民主德国建交。但直至20多年后的1972年,联邦德国才和中国建交?
上图_ 联邦德国(西德) 民主德国(东德)
- 民主德国和中国的顺利建交
民主德国为苏联阵营的国家。中国和苏联于1949年10月2日建交,民主德国必然跟在苏联的后面和中国在1949年10月建交。
中国和民主德国的关系,其实是中国和苏联关系的缩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交是“一边倒”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但在开国大典阅兵式后的第二天,苏联就和在广州的国民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宣布承认新中国。
中苏的建交是中国外交的第一次高潮,随着苏联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包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亚洲的朝鲜、蒙古等和苏联关系不错的国家都和中国建交。而当时的民主德国境内有苏军,其外交内政都被苏联所控制。中国和苏联建交,民主德国和中国在1949年10月建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到了1950年代,民主德国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相当多的帮助。这是后话了。
上图_ 东德士兵与苏联士兵交流
- 联邦德国和中国的曲折建交
整体来说,联邦德国和中国建交比民主德国和中国建交迟了20多年,这里面分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原因。
第一,1950年到1953年这段时间,中国抗美援朝,联邦德国作为美国的盟国虽然没有出兵参加朝鲜战争。
虽然1950年,中国和西德的贸易往来达到了1942万美元,超越波兰和东德,但联邦德国和意识形态上和中国是完全对立的,再加上美国对西德的施加压力,中国和西德没有可能建立外交关系。
上图_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演讲
第二,1955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
1955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4倍。在国际事务上,中国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尽全力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外交的建交高潮。
而同一时期的联邦德国也在外交内政取得了突破,1955年联邦德国恢复完全的国家主权并重新武装加入北约。这标志着联邦德国从美国的“占领国”变成了国家法意义的完全独立主权国家,获得了和英法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相同的国际政治地位。而1955年,西德愿意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而美国和苏联在当时是完全敌对的两大阵营,西德愿意和苏联建交,表明西德出现了一些独立自主的外交意识。
上图_ 北约组织
正是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西德恢复完全主权国家并表现出和苏联建交的背景下,中国表现出了一部分对西德的善意。这些做法包括:
1955年4月,中国宣布结束和西德的战争状态。
1955年6月到10月,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就西德对中国态度的问题向国内发回6份报告。
1955年9月,中国驻民主德国的工作人员给中国外交部回电,指出西德政府会在合适的时机就两国关系问题对中国做出表态。
1955年9月,《人民日报》发文高度赞扬西德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举动,并认为西德和中国建交的时机已经到来。
1955年12月,民主德国总理访问中国,民主德国和中国的联合声明指出,民主德国欢迎中国和西德关系正常化。
通过以上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中国对西德和中国建交做了一系列积极的举动。但是,西德对中国的兴趣仍然停留在经济层面。由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西德和中国的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西德希望美国能放弃对中国贸易的歧视,给西德和中国建立贸易往来的机会。到了1954年,西德和中国的贸易达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水平。
上图_ 朝鲜战争
为何西德对中国的外交积极性并不感冒?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此时的西德依然在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由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西德只能在经济层面和中国有往来,不敢在外交上跨越美国的“红线”。
2.1955年时期的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恢复西德的国际地位,发展国内经济方面。在外交上,阿登纳政府侧重于和美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和西欧其他国家,比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外交关系。阿登纳政府希望能和欧洲国家全面建交,早日结束西德被占领状态,让西德成为西欧国家当中真正的平等一员。
由于西德的外交注意力放在欧洲,在意识形态上又跟着美国一起和中国对立,中国对西德的外交努力在1955年以失败而告终。两国仅仅在经贸交流方面有一定进展。
上图_ 1963年10月至11月,周恩来会见戴高乐总统代表、法国前总理富尔(中)
第三,到了1960年代,随着中法建交的风暴影响欧洲,西德和中国又做了进一步的建交尝试。
1960年代,中国外交着重于打开对欧洲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大门。1960年代初期,中国和法国就建交问题举行了谈判。到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中法的建交过程对西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点可以从1963年西德外交部长施罗德的讲话中找到答案。当时西德总统来亚洲访问回国后,西德外交部长施罗德表示,西德新政府有意调整亚洲政策,尤其是考虑对华关系。由于196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裂痕,中国和东德关系不稳定,西德此举有拉拢中国的味道。
上图_ 西德军队
而中国认为,西德属于“两个中间地带”当中的“第二中间地带”,对中国和西欧国家搞好关系有重要意义。由于中法已经建交,中国和西德建交存在某些可能。两国以经贸谈判为切入点,进行了谈判。但在柏林条款的问题上,中国和西德产生了分歧。
1964年5月、7月、10月和11月,中国和西德进行了4轮谈判。第一轮谈判,西德表示拒绝和中国签订官方的贸易协定,这导致第二轮谈判没有结果。第三轮谈判,中国表示出签署官方贸易协定的愿望,但也重申自己在柏林条款问题上的立场。两国谈判有所缓和。但在第四轮谈判中,西德和中国的谈判又没有进展。
如果以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中国和西德在1960年代的关系就会发现,中国表现出比西德更加主动地建交愿望。中国在这一时期,和苏联关系有裂痕,和印度关系变冷。这就要求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
上图_ 1960年,中国的百货公司
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在西欧大国的外交取得突破有了一定的可能。很多西欧国家的民间团体表示愿意和中国保持往来。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和西德1964年10月第三轮谈判中,中国代表主动表示出愿意和西德签订官方贸易协定的愿望。毛主席于1964年1月在会见法国代表团的时候也提到了西德,表示希望西德同法国靠拢一些,组织一个反对超级大国的统一战线。这也是中国方面对西德放出的善意信号。
但是,西德在这一时期的外交依然被美国所左右。法国的外交做到了独立自主,西德却无法像法国在外交上那样大胆的走出去,摆脱超级大国的束缚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再加上东欧的民主德国等国家和西德的关系无法缓和,西德在意识形态方面依然对中国有一定的敌视。这一点和把国家利益放在意识形态利益之上,大胆和中国建交的法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图_ 维利·勃兰特(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国政治家
第四,1969年,勃兰特成为西德第四任总理。
勃兰特总理打破了以往西德总理以意识形态区分外交“敌友”的政策,采取更加务实的政策应对西德的外交事务。
勃兰特可以说是西德历史上的一位颇有远见的总理,早在他还是外长的时候,西德就和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贸易协定。1971年,勃兰特以西德总理的身份首次访问苏联,签订西德和苏联的友好条约。并和波兰签订边境互不侵犯条约。勃兰特政府不以意识形态区分敌友的务实外交政策,让西德有较大的可能和中国进行建交谈判,实施建交事宜。
上图_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再看中国,到了1971年,随着中国进入联合国。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日建交,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这使得中国和西德建交成为了现实的可能。
1972年8月,中国代表和西德方面在原西德外交部举行谈判。在此期间,中国外交部指示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表示西德和中国谈判涉及柏林问题的,可以和建交谈判脱钩。这等于中国认为,柏林问题不是阻碍西德和中国建交谈判的原则性问题。
经过反复谈判,中国和西德商议,西德的谢尔外长于1972年10月来中国。1972年10月11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西德外长谢尔签署建交公报,两国经历了20多年的漫长等待和艰难谈判后终于建交。
作者:孙毅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中国和原联邦德国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李楠 外交学院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