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大殿”我们都知道,但“三大殿”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故宫三大殿分别是

太和、中和、保和殿。三大殿中最大的是和殿,最小的是和殿。三大殿是汉宫建筑的精华。布局以正殿为主体,厅、亭、阁、廊、榭、门等建筑以法式对称布置。宫殿建筑由木架支撑,柱下有石柱,北、西、东三面为维修用的砖墙,坐北朝南,覆盖金色琉璃瓦屋顶。

其中,太和殿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殿,皇帝的婚礼或者登基大典都会在这里举行,太和殿也是三殿中最大的宫殿。紫禁城的三个大殿都是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建造的。故宫的三大殿各有用途,其中位于故宫中心的太和殿在顺治以前一直被称为太和殿。嘉靖皇帝即位后改名为太和殿。其实太和殿并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事的地方,皇帝只会在一些特殊的仪式上在太和殿接受大臣们的问候。

故宫“三大殿”我们都知道,但“三大殿”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故宫三大殿就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其次是保和殿,最小的就是中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故宫中最中心的位置。它建于1420年,仿照南京故宫的奉天殿而建,所以最初亦称“奉天殿”。

1562年,嘉靖皇帝改称“皇极殿”。1645年顺治皇帝又将其改称“太和殿”,自此定名。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故宫三大殿

明清皇帝上朝的地位主要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乾清宫、养心殿等地,其中皇帝御门听政的时候一般是在乾清门,皇帝召见臣子前来议事一般是在乾清宫,清后期垂帘听政一般是在养心殿。

实际上太和殿在明清时期用处就只有一个,就是举办国家性质的大典,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会在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同时群臣也会在这里接受皇帝的赐宴。

此外,清朝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在太和殿举办殿试(乾隆五十四年改在保和殿进行),当然殿试中的传胪典礼依然在太和殿举行(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名曰“传胪”)。

太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初称“华盖殿”,嘉靖重修后,改名“中极殿”。顺治二年,改名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明清时期,中和殿的主要功能就是供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典前休息所用。在当时,皇帝前往太和殿参加大典前,都会在中和殿先接受主持庆典官员的朝拜和奏事,借此来事先了解大典的进行步骤,之后在前往太和殿。

同时在给皇太后上尊号时,皇帝需提前到中和殿阅读大臣在替太后上尊号所拟定好的奏章,若皇帝觉得不妥,可在这里直接召见大臣进行修改。此外,清时纂修皇家族谱完毕后也会在中和殿上举行完成典礼,皇帝会在此审阅族谱修成情况。

中和殿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及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等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中和殿事先阅读大臣们拟定好的祭典所用的祭文,如若有误则可在此直接召见大臣进行修正。有些时候清朝皇帝也会在此赐宴于群臣。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初称“谨身殿”,嘉靖重修后,改称“建极殿”。顺治二年,改称“保和殿”,“保和”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即只有神志专一,才能保证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在明清时期的用途并不一致。 在明朝,皇帝在太和殿进行大典前都会在此进行更衣,再前往太和殿,同时在册封太子、皇后时,会保和殿接受朝贺。

保和殿

清朝保和殿用处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每年的除夕、正月十五,清帝会在保和殿宴请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同时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的宴席也在此进行。

第二是自乾隆五十四年后,科举考试的殿试也会在保和殿进行。第三是每年的年末,宗人府、吏部的有关官员还会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官员的户口)。

此外,在清朝保和殿还曾经短暂地做过清帝的居所。顺治三年至顺治十三年,顺治皇帝曾在保和殿居住,时称“位育宫”,同时顺治大婚时也在此进行。康熙元年至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也曾在保和殿居住,时称“清宁宫”。

保和殿内部

故宫三大殿是明清时期朝廷最重要的三座宫殿,国家重大典礼的举办都离不开这三座宫殿,其中太和殿主要是当作大典的举办场地,中和殿主要用于皇帝在大典前休息所用,保和殿主要用于皇帝宴请百官所用,及举办殿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